内容简介 · · · · · ·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集 北京(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七月)
第二集 厦门―――广州(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
第三集 北平――上海(一九二九年五月至六月)
书信
一九○四年
041008致蒋抑卮
一九一○年
100815致许寿裳
101115致许寿裳
101221致许寿裳
一九一一年
110102 致许寿裳
110206致许寿裳
110307致许寿裳
110412致许寿裳
110420致许寿裳
110731致许寿裳
一九一六年
161209致许寿裳
一九一七年
170125致蔡元培
170308致蔡元培
170513致蔡元培
一九一八年
180104致许寿裳
180310致许寿裳
180529致许寿裳
180619致许寿裳
180705致钱玄同
180820致许寿裳
一九一九年
190116致许寿裳
190130致钱玄同
190216致钱玄同
190419致周作人
190428致钱玄同
190430致钱玄同
190704致钱玄同
190807致钱玄同
190813致钱玄同
一九二○年
200504致宋崇义
一九二一年
210103致胡 适
210630致周作人
210713致周作人
210716致周作人
210727致周作人
210729致宫竹心
210731致周作人
210806致周作人
210816致宫竹心
210817致周作人
210825致周作人
210826致宫竹心
210829致周作人
210830致周作人
210903致周作人
210904①致周作人
210904②致周作人
210905①致宫竹心
210905②致周作人
210908致周作人
210911致周作人
210917致周作人
211015致宫竹心
一九二二年
220104致宫竹心
220216致宫竹心
220814致胡 适
220821致胡 适
一九二三年
230108致蔡元培
230612致孙伏园
231024致孙伏园
231210致许寿裳
一九二四年
240105致胡 适
240111致孙伏园
240209致胡 适
240226致李秉中
240330致钱玄同
240502致胡 适
240526致李秉中
240527致胡 适
240606致胡 适
240828致李秉中
240924致李秉中
240928致李秉中
241020致李秉中
241126致钱玄同
一九二五年
250112致钱玄同
250217致李霁野
250315致梁绳�
250408①致赵其文
250408②致刘策奇
250411致赵其文
250517致李霁野
250622致章廷谦
250628致许广平
250712致钱玄同
250715致许广平
250716致许广平
250720致钱玄同
250823致台静农
250929致许钦文
250930致许钦文
251108致许钦文
一九二六年
260223致章廷谦
260225致许寿裳
260227致陶元庆
260310致翟永坤
260409致章廷谦
260501致韦素园
260511致陶元庆
260527致翟永坤
260617致李秉中
260621致韦素园、韦丛芜
260704致魏建功
260709致章廷谦
260713致韦素园
260714致章廷谦
260719致魏建功
260727①致章廷谦
260727②致陶元庆
260730致章廷谦
260731致陶冶公
260808致韦素园
260810致陶元庆
260815致许广平
260907致许寿裳
260916致韦素园
260920致韦素园
261003致章廷谦
261004①致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
261004②致许寿裳
261007致韦素园
261010致章廷谦
261015致韦素园
261019致韦素园
261023致章廷谦
261029①致陶元庆
261029②致李霁野
261104致韦素园
261107致韦素园
261109致韦素园
261111致韦素园
261113①致韦素园
261113②致李小峰
261116致章廷谦
261120致韦素园
261121①致韦素园
261121②致章廷谦
261122致陶元庆
261123致李霁野
261128致韦素园
261130致章廷谦
261205致韦素园
261208致韦素园
261219致沈兼士
261228致许寿裳
261229①致韦素园
261229②致许寿裳
一九二七年
270108致韦素园
270110致韦素园
270112致翟永坤
270126致韦素园
270129致许寿裳
270131致许寿裳
270207致李霁野
270221致李霁野
270225致章廷谦
270303致刘 随
270315致韦丛芜
270317致李霁野
270404致江绍原
270409①致李霁野
270409②致台静农
270420致李霁野
270426致孙伏园
270515致章廷谦
270530致章廷谦
270612致章廷谦
270623致章廷谦
270630①致李霁野
270630②致台静农
270707致章廷谦
270717致章廷谦
270727致江绍原
290708致李霁野
290721致章廷谦
290731致李霁野
290807致韦丛芜
290811致李小峰
290817致章廷谦
290820致李霁野
290824致章廷谦
290927①致谢敦南
290927②致李霁野
291004致李霁野
291016致韦丛芜
291020致李霁野
291022致江绍原
291026致章廷谦
291031致李霁野
291108①致章廷谦
291108②致孙 用
291110致陈君涵
291113致汪馥泉
291116①致李霁野
291116②致韦丛芜
291119致孙 用
291125致孙 用
291126致王余杞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所以很多着偏激的声音。其实这或者是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许未必一定的确的,因为我终于不能证实: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集 北京(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七月) -
至于妨碍《民国日报》,乃是北京官场的老手段,实在可笑。停止一种报章,他们的天下便即太平么?这种漆黑的染缸不打破,中国即无希望,但正在准备毁坏者,目下也仿佛有人,只可惜数目太少。然而既然已有,即可望多起来,一多,可就好玩了一一但是这自然还在将来,现在呢,只是准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集 北京(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七月)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鲁迅全集(11)"的人也喜欢 · · · · · ·
鲁迅全集(11)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
从去年以来,我因为喜欢在报上毫无顾忌地发议论,就树敌很多,章士钊之来咬,乃是报应之一端,出面的虽是章士钊,其实黑幕中大有人在。不过他们的计划,仍然于我无损,我还是这样,因为我目下可以用印书所得之版税钱,维持生活。今年春间,又有一般人大用阴谋,想加谋害,但也没有什么效验。只是使我很觉得无聊,我虽然对于上等人向来并不十分尊敬,但尚不料其卑鄙阴险至于如此也。 ……直到现在,文章还是做,与其说“文章”,...
2019-10-12 19:17:10 1人喜欢
从去年以来,我因为喜欢在报上毫无顾忌地发议论,就树敌很多,章士钊之来咬,乃是报应之一端,出面的虽是章士钊,其实黑幕中大有人在。不过他们的计划,仍然于我无损,我还是这样,因为我目下可以用印书所得之版税钱,维持生活。今年春间,又有一般人大用阴谋,想加谋害,但也没有什么效验。只是使我很觉得无聊,我虽然对于上等人向来并不十分尊敬,但尚不料其卑鄙阴险至于如此也。 ……直到现在,文章还是做,与其说“文章”,倒不如说是“骂”罢。但是我实在困倦极了,很想休息休息,今年秋天,也许要到别的地方去,地方还未定,大约是南边。目的是:一,专门讲书,少问别事(但这也难说,恐怕仍然要说话),二,弄几文钱,以助家用,因为靠版税究竟还不够。家眷不动,自己一人去,期间是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此后我还想仍到热闹地方,照例捣乱。 “指导青年”的话,那是报馆替我登的广告,其实呢,我自己尚且寻不着头路,怎么指导别人。这些哲学式的事情,我现在不很想它了,近来想做的事,非常之小,仍然是发点议论,印点关于文学的书。酒也想喝的,可是不能。因为我近来忽然还想活下去了。为什么呢?说起来或者有些可笑,一,是世上还有几个人希望我活下去,二,是自己还要发点议论,印点关于文学的书。(260617)
回应 2019-10-12 19:17:10 -
无非说凡有富于感激的人,即容易受别人的牵连,不能超然独往。 感激,那不待言,无论从那一方面说起来,大概总算是美德罢。但我总觉得这是束缚人的。譬如,我有时很想冒险,破坏,几乎忍不住,而我有一个母亲,还有些爱我,愿我平安,我因为感激他的爱,只能不照自己所愿意做的做,而在北京寻一点糊口的小生计,度灰色的生涯。因为感激别人,就不能不慰安别人,也往往牺牲了自己,——至少是一部分。 又如,我们通了几回信,你...
2019-10-11 00:34:40 1人喜欢
无非说凡有富于感激的人,即容易受别人的牵连,不能超然独往。 感激,那不待言,无论从那一方面说起来,大概总算是美德罢。但我总觉得这是束缚人的。譬如,我有时很想冒险,破坏,几乎忍不住,而我有一个母亲,还有些爱我,愿我平安,我因为感激他的爱,只能不照自己所愿意做的做,而在北京寻一点糊口的小生计,度灰色的生涯。因为感激别人,就不能不慰安别人,也往往牺牲了自己,——至少是一部分。 又如,我们通了几回信,你就记得我了,但将来我们假如分属于相反的两个战团里开火接战的时候呢?你如果早已忘却,这战事就自由得多,倘你还记着,则当非开炮不可之际,也许因为我在火线里面,忽而有点踌躇,于是就会失败。 《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但这种反抗,每容易蹉跌在“爱”——感激也在内——里,所以那过客得了小女孩的一片破布的布施也几乎不能前进了。(250411)
回应 2019-10-11 00:34:40 -
我恐怕是以不好见客出名的。但也不尽然,我所怕见的是谈不来的生客,熟识的不在内,因为我可以不必装出陪客的态度。我这里的客并不多,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所以有青年肯来访问我,很使我喜欢。但我说一句真话罢,这大约你未曾觉得的,就是这人如果以我为是,我便发生一种悲哀,怕他要陷入我一类的命运;倘若一见之后,觉得我非其族类,不复再来,我便知道他较我更有希望,十分放心了。 其实我何尝坦白?我已经能够细嚼黄连... (2回应)
2019-10-11 00:09:25 1人喜欢
我恐怕是以不好见客出名的。但也不尽然,我所怕见的是谈不来的生客,熟识的不在内,因为我可以不必装出陪客的态度。我这里的客并不多,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所以有青年肯来访问我,很使我喜欢。但我说一句真话罢,这大约你未曾觉得的,就是这人如果以我为是,我便发生一种悲哀,怕他要陷入我一类的命运;倘若一见之后,觉得我非其族类,不复再来,我便知道他较我更有希望,十分放心了。 其实我何尝坦白?我已经能够细嚼黄连而不皱眉了。我很憎恶我自己,因为有若干人,或则愿我有钱,有名,有势,或则愿我陨灭,死亡,而我偏偏无钱无名无势,又不灭不亡,对于各方面,都无以报答盛意,年纪已经如此,恐将遂以如此终。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然而都不实行,我大约不是一个勇士。现在仍然只好对于愿我得意的便拉几个钱来给他看,对于愿我灭亡的避开些,以免他再费机谋。我不大愿意使人失望,所以对于爱人和仇人,都愿意有以骗之,亦即所以慰之,然而仍然各处都弄不好。 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到悲哀者以此。(240924)
2回应 2019-10-11 00:09:25 -
而时时有疲劳的颜色,大约因为看得中国的内情太清楚,所以不免有些失望之故罢。由此可知见事太明,做事即失其勇,庄子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盖不独谓将为众所忌,且于自己的前进亦复大有妨碍也。我现在还要找寻生力军,加多破坏论者。 鲁迅。三月三十一日 当时太清醒了,真的是看不到未来。《觉醒年代》易白沙
2021-04-07 17:46:58
-
人事不修,群趋鬼道,所谓国将亡听命于神者哉!(180310) 《新青年》第五期大约不久可出,内有拙作少许。该杂志销路闻大不佳,而今之青年皆比我辈更为顽固,真是无法。(180619) 中国国粹、虽然等于放屁、而一群坏种、要刊丛编、却也毫不足怪。该坏种等、不过还想吃人、而竟奉卖过人肉的侦心探龙做祭酒、大有自觉之意。即此一层、已足令敝人刮目相看、而猗欤羞哉、尚在其次也。敝人当袁朝时、曾戴了冕帽出无名氏语录、献爵于...
2019-10-10 20:41:33
人事不修,群趋鬼道,所谓国将亡听命于神者哉!(180310)
《新青年》第五期大约不久可出,内有拙作少许。该杂志销路闻大不佳,而今之青年皆比我辈更为顽固,真是无法。(180619)
中国国粹、虽然等于放屁、而一群坏种、要刊丛编、却也毫不足怪。该坏种等、不过还想吃人、而竟奉卖过人肉的侦心探龙做祭酒、大有自觉之意。即此一层、已足令敝人刮目相看、而猗欤羞哉、尚在其次也。敝人当袁朝时、曾戴了冕帽出无名氏语录、献爵于 至圣先师的老太爷之前、阅历已多、无论如何复古、如何国粹、都已不怕。但该坏种等之创刊屁志、系专对《新青年》而发、则略以为异、初不料《新青年》之于他们、竟如此其难过也。然既将刊之、则听其刊之、且看其刊之、看其如何国法、如何粹法、如何发昏、如何放屁、如何做梦、如何探龙、亦一大快事也。国粹丛编万岁!老小昏虫万岁!! 蚊虫咬我,就此不写了。(180705)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历观国内无一佳象,而仆则思想颇变迁,毫不悲观。盖国之观念,其愚亦与省界相类。若以人类为着眼点,则中国若改良,固足为人类进步之验(以如此国而尚能改良故);若其灭亡,亦是人类向上之验,缘如此国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类进步之故也。大约将来人道主义终当胜利,中国虽不改进,欲为奴隶,而他人更不欲用奴隶;则虽渴想请安,亦是不得主顾,止能侘傺而死。如是数代,则请安磕头之瘾渐淡,终必难免于进步矣。(180820)
回应 2019-10-10 20:41:33 -
缘中国古书,叶叶害人,而新出诸书亦多妄人所为,毫无是处。为今之计,只能读其记天然物之文,而略其故事,因记述天物,弊止于陋,而说故事,则大抵谬妄,陋易医,谬则难治也。汉文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但我辈以及孺子生当此时,须以若干精力牺牲于此,实为可惜。仆意 君教诗英,但以养成适应时代之思想为第一谊,文体似不必十分决择,且此刻颂习,未必于将来大有效力,只须思想... (2回应)
2019-10-10 20:49:48 1人喜欢
缘中国古书,叶叶害人,而新出诸书亦多妄人所为,毫无是处。为今之计,只能读其记天然物之文,而略其故事,因记述天物,弊止于陋,而说故事,则大抵谬妄,陋易医,谬则难治也。汉文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但我辈以及孺子生当此时,须以若干精力牺牲于此,实为可惜。仆意 君教诗英,但以养成适应时代之思想为第一谊,文体似不必十分决择,且此刻颂习,未必于将来大有效力,只须思想能自由,则将来无论大潮如何,必能与为沆瀣矣。少年可读之书,中国绝少,起孟素来注意,亦颇有译述之意,但无暇无才无钱,恐成绩终亦甚鲜。主张用白话者,近来似亦日多,但敌亦群起,四面八方攻击者众,而应援者则甚少,所以当做之事甚多,而万不举一,颇不禁人才寥落之叹……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要之,我辈之与遗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啧有烦言,正是应有之事,记之聊供一哂耳。(190116)
世之守旧者,以为此事实为乱源;而维新者则又赞扬甚至。全国学生,或被称为祸萌,或被誉为志士;然由仆观之,则于中国实无何种影响,仅是一时之现象而已;谓之志士固过誉,谓之乱萌,亦甚冤也……世之论客,好言南北之别,其实同是中国人,脾气无甚大异也。 近来所谓新思潮者,在外国已是普遍之理,一入中国,便大吓人;提倡者思想不彻底,言行不一致,故每每发生流弊,而新思潮之本身,固不任其咎也。 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倘能采用新说,助其变迁,则改革较有秩序,其祸必不如天然崩溃之烈。而社会守旧,新党又行不顾言,一盘散沙,无法粘连,将来除无可收拾外,殆无他道也。 今之论者,又惧俄国思潮传染中国,足以肇乱,此亦似是而非之谈,乱则有之,传染思潮则未必。中国人无感染性,他国思潮,甚难移殖;将来之乱,亦仍是中国式之乱,非俄国式之乱也。而中国式之乱,能否较善于他式,则非浅见之所能测矣。 要而言之,旧状无以维持,殆无可疑;而其转变也,既非官吏所希望之现状,亦非新学家所鼓吹之新式:但有一塌胡涂而已。 中国学共和不像,谈者多以为共和于中国不宜;其实以前之专制,何尝相宜?专制之时,亦无忠臣,亦非强国也。 仆以为一无根柢学问,爱国之类,俱是空谈:现在要图,实只在熬苦求学,惜此又非今之学者所乐闻也。(200504)
2回应 2019-10-10 20:49:48 -
我恐怕是以不好见客出名的。但也不尽然,我所怕见的是谈不来的生客,熟识的不在内,因为我可以不必装出陪客的态度。我这里的客并不多,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所以有青年肯来访问我,很使我喜欢。但我说一句真话罢,这大约你未曾觉得的,就是这人如果以我为是,我便发生一种悲哀,怕他要陷入我一类的命运;倘若一见之后,觉得我非其族类,不复再来,我便知道他较我更有希望,十分放心了。 其实我何尝坦白?我已经能够细嚼黄连... (2回应)
2019-10-11 00:09:25 1人喜欢
我恐怕是以不好见客出名的。但也不尽然,我所怕见的是谈不来的生客,熟识的不在内,因为我可以不必装出陪客的态度。我这里的客并不多,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所以有青年肯来访问我,很使我喜欢。但我说一句真话罢,这大约你未曾觉得的,就是这人如果以我为是,我便发生一种悲哀,怕他要陷入我一类的命运;倘若一见之后,觉得我非其族类,不复再来,我便知道他较我更有希望,十分放心了。 其实我何尝坦白?我已经能够细嚼黄连而不皱眉了。我很憎恶我自己,因为有若干人,或则愿我有钱,有名,有势,或则愿我陨灭,死亡,而我偏偏无钱无名无势,又不灭不亡,对于各方面,都无以报答盛意,年纪已经如此,恐将遂以如此终。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然而都不实行,我大约不是一个勇士。现在仍然只好对于愿我得意的便拉几个钱来给他看,对于愿我灭亡的避开些,以免他再费机谋。我不大愿意使人失望,所以对于爱人和仇人,都愿意有以骗之,亦即所以慰之,然而仍然各处都弄不好。 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到悲哀者以此。(240924)
2回应 2019-10-11 00:09:25
-
而时时有疲劳的颜色,大约因为看得中国的内情太清楚,所以不免有些失望之故罢。由此可知见事太明,做事即失其勇,庄子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盖不独谓将为众所忌,且于自己的前进亦复大有妨碍也。我现在还要找寻生力军,加多破坏论者。 鲁迅。三月三十一日 当时太清醒了,真的是看不到未来。《觉醒年代》易白沙
2021-04-07 17:46:58
-
我在弃家出走之前,忽然心血来潮,将朋友给我的信都毁掉了。这并非为了消灭“谋为不轨”的痕迹,不过以为因通信而累及别人,是很无谓的,况且中国的衙门是谁都知道只要碰着,就有多么的可怕。后来逃过了这一关,搬了寓,而信札又积起来,我又随随便便了,不料一九三一年一月,柔石被捕,在他的衣袋里搜出有我名字的东西来,因此听说就在找我。自然罗,我只得又弃家出走,但这回是心血潮得更加明白,当然先将所有信札完全烧掉了...
2021-03-24 12:54:41
-
在积薪之下抛一根洋火,自然免不了燃烧。五七那天,章宅的事情,和我校的可算是遥遥相对。同在这种 “整顿学风”之下,生命的牺牲,学业的抛荒,诚然是无可再小的小事。这算什么呢!这总是高压时代所必有的结果。 教育当局也太可笑了。种种新奇的部令,激出章宅的一打,死的死了,被捕的捕去了,失踪的失踪了,怕事的赶快躲掉了,迎合意旨以压迫学生为然的欢欣鼓舞起来了!今日(五九)学校脾示开除六人,我自然是早在意中的。...
2020-06-05 11:57:18
在积薪之下抛一根洋火,自然免不了燃烧。五七那天,章宅的事情,和我校的可算是遥遥相对。同在这种 “整顿学风”之下,生命的牺牲,学业的抛荒,诚然是无可再小的小事。这算什么呢!这总是高压时代所必有的结果。 教育当局也太可笑了。种种新奇的部令,激出章宅的一打,死的死了,被捕的捕去了,失踪的失踪了,怕事的赶快躲掉了,迎合意旨以压迫学生为然的欢欣鼓舞起来了!今日(五九)学校脾示开除六人,我自然是早在意中的。当五七那天,在礼堂上,杨氏呼唤警察的时候,我心里想,如果捕了去,那是为大众请命而被罪,而个人始终未尝为威屈,利诱,我的血性还能保持刚生下来的态度,这是我有面目见师长亲友,而师长亲友所当为我欣喜的。这种一纸空文的牌示,一校的学籍开除,愈使我领悟到遍地都是漆黑的染缸,打破的运动之愈不可缓了。现在教育部重要人员处和本校都接连开了火,也许从此焚烧起来,也许消防队的力量大,能够扑灭。但是把戏总是有的,无论成与败。 引自 第一集 北京(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七月) 二五年许广平二十七岁
回应 2020-06-05 11:57:18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鲁迅全集(1996年版) (赵怀柔)
- 已读 (zilong)
- 2016年购书目录 (竹篮打水patric)
- 那些读过的书籍 (禾元)
- 咬咬的书架-【亚洲文学】 (error)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鲁迅全集(11)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apy83 2012-03-01 15:49:44
只看了两地书,后半本,如研究或消遣倒可继续。这样的书读起来到畅快。
2 有用 闰土 2019-10-13 13:17:04
看的是八一版和05版两个版本的鲁迅全集第十一卷。05版的全集里面补充了鲁迅与许广平通信的原件,因此从内容上说,截止到26年的信件,八一版的全集则没有收录鲁迅许广平的原件,内容直接跨度到29年。 从书信内容上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不同的人是持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与许广平的通信,从思想,人生,社会到生活,与李小峰等人多谈一些商业来往。鲁迅说自己所想与所做之间不是同一的,书信固然与鲁迅公开发表的著作,相... 看的是八一版和05版两个版本的鲁迅全集第十一卷。05版的全集里面补充了鲁迅与许广平通信的原件,因此从内容上说,截止到26年的信件,八一版的全集则没有收录鲁迅许广平的原件,内容直接跨度到29年。 从书信内容上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不同的人是持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与许广平的通信,从思想,人生,社会到生活,与李小峰等人多谈一些商业来往。鲁迅说自己所想与所做之间不是同一的,书信固然与鲁迅公开发表的著作,相比较有直接流露鲁迅真情实感的价值,但只要是文字作者一定会掩饰部分内心的想法。 (展开)
0 有用 美味的小美 2014-04-25 14:23:58
整理爷爷家的书柜拿回来的,包了书皮因为时间而变得发黄,但保存的依旧很好。
0 有用 疾走在德西姆 2017-12-21 20:58:56
看了《两地书》,剩下的翻了翻
0 有用 石头 2020-06-20 21:13:28
微言大义感人至深
0 有用 珊珊 2022-01-28 23:39:02
这一本是《两地书》和《书信》。 《两地书》是与爱人许广平的通信,非常白话。有生活琐细,有牢骚,也有感叹,很接地气。 《书信》前期文言多,后期白话,半数是公务,时间多在厦门,很多校内纷争矛盾,就可以理解他对派系、学术界的不信任由来。 毕竟是书信,总体上没有阅读价值,但对鲁迅本人的认识有很大意义。对鲁迅好奇的值得看看,不然可以略过。
0 有用 孤筏重洋 2021-06-28 11:21:13
2003年看了其中《两地书》的第一集。
0 有用 🍊 2021-05-14 13:44:49
与他人信件多是公事,只有对青年坦诚,如李秉中,更不用提“害马”了。其中多毒气,却又与爱牵涉,又丝丝传出酒与自戕的气息。前与“小鬼”谈人生革命鬼蜮,后“白象”空谈天气饮食起居也亲昵可爱。
0 有用 aspirin 2021-02-25 21:58:55
原来鲁迅真是对许广平最说真心话的哈哈哈哈哈哈,与其他人的信在其对比下就显得很隔了。
0 有用 Whatever伊fun 2021-02-04 15:29:26
《两地书》记录了二人逐渐熟悉亲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