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出版年: 1997-02
页数: 1123
定价: 5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 978710001176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思想还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很大影响,这为他研究战争理论和写作此书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作为西方军事史上的理论名著,它甚至受到过恩格斯和列宁的好评。正是这部著作最早提出了“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这一著名的公理。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1780年6月出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十二岁时在波茨坦的一个步兵团中充当士官生。1793年,当普鲁士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时,他曾参加围攻美因�城等战斗。1795年升为少尉。
1801年秋,他被送入柏林军官学校,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香霍斯特是以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和以后的活动受他的影响很大。
1803年春,他在该校毕业后,被香霍斯特推荐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在这一段时期,他经常参加香霍斯特主办的军事协会的活动,听康德主义者基瑟韦特的哲学课,研究军事、哲学、历史和文学等著作,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1806年10月普鲁士同法国作战时,他随奥古斯特亲王所率的步兵营参加了奥尔施塔特会战,退却时在普伦次劳被法军俘虏。1807年...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1780年6月出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十二岁时在波茨坦的一个步兵团中充当士官生。1793年,当普鲁士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时,他曾参加围攻美因�城等战斗。1795年升为少尉。
1801年秋,他被送入柏林军官学校,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香霍斯特是以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和以后的活动受他的影响很大。
1803年春,他在该校毕业后,被香霍斯特推荐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在这一段时期,他经常参加香霍斯特主办的军事协会的活动,听康德主义者基瑟韦特的哲学课,研究军事、哲学、历史和文学等著作,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1806年10月普鲁士同法国作战时,他随奥古斯特亲王所率的步兵营参加了奥尔施塔特会战,退却时在普伦次劳被法军俘虏。1807年10月释放回国后,根据亲身的体验,力主改革普鲁士的军事制度。1808年到科尼斯堡(仍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积极参加香霍斯特主持的军事改革工作,结识了军事改革委员会成员格乃泽瑙、波燕等人。1809年秋回到柏林,后来进总参谋部,在香霍斯特属下工作。1810年升为少校。
1810年秋,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同时为王太子(即以后的威廉四世)讲授军事课,前后共两年。1810年年底,与布吕尔伯爵的女儿玛丽结婚。
1812年4月,克劳塞维茨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成同盟而辞去普鲁士军职,去俄国准备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先在俄军参谋部任职,领中校衔,后任军参谋长等职。当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曾参加斯摩棱斯克争夺战和博罗迪诺会战等。以后随维特根施坦军团参加了对拿破仑的追击。12月,作为俄军联络官,同普鲁士军队的指挥官约克谈判,说服他反对拿破仑。1813年3月随维特根施坦军团回到柏林。9月格尔德战斗获胜后升为上校。1814年回到普鲁士军队。1815年任布留赫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过林尼会战等。
1815年秋在科布伦次任莱茵军团参谋长(格乃泽瑙为司令),利用空闲时间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从事战争理论的研究工作。
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升为将军。在任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著述工作。他先后研究过一百三十多个战例,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并整理了亲身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1830年春调到炮兵部门工作。当时,《战争论》尚未修订完毕,他将手稿三千多页分别包封起来,并在各个包上贴上标签,准备以后修改,但一直没有得到机会。
1830年8月去布勒斯劳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患霍乱逝世。死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十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目录 · · · · · ·
初版序
说明
作者自序
第一卷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 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第三章 军事天才 第四章 战争中的危险 第五章 战争中的劳累 第六章 战争中的情报 第七章 战争中的阻力 第八章 结束语
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
第一章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二章 关于战争理论 第三章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第四章 方法主义 第五章 批判 第六章 关于史例
第三篇 战略概论
第一章 战略 第二章 战略要素 第三章 精神要素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五章 军队的武德 第六章 胆量 第七章 坚忍 第八章 数量上的优势 第九章 出敌不意 第十章 诡诈 第十一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十二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十三章 战略预备队 第十四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十五章 几何要素 第十六章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第十七章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十八章 紧张与平静――战争的力学定律
第四篇 战斗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三章 战斗概论 第四章 战斗概论(续) 第五章 战斗的意义 第六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七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八章 战斗是否需经双方同意 第九章 主力会战――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第十章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 第十一章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第十二章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第十三章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第十四章 夜间战斗
附录
注释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第二卷
第五篇 军队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战区、军团和战局 第三章 兵力对比 第四章 各兵种的比例 第五章 军队的战斗队形 第六章 军队的一般配置 第七章 前卫和前哨 第八章 先遣部队的行动方法 第九章 野营 第十章 行军 第十一章 行军(续) 第十二章 行军(续) 第十三章 舍营 第十四章 给养 第十五章 作战基地 第十六章 交通线 第十七章 地形 第十八章 制高
第六篇 防御
第一章 进攻和防御 第二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范围的比较 第三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略范围的比较 第四章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第五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第六章 防御的手段 第七章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抵抗的方式 第九章 防御会战 第十章 要塞 第十一章 要塞(续) 第十二章 防御阵地 第十三章 坚固阵地和营垒 第十四章 侧面阵地 第十五章 山地防御 第十六章 山地防御(续) 第十七章 山地防御(续) 第十八章 江河防御 第十九章 江河防御(续) 第二十章 一、沼泽地防御 二、泛滥地防御 第二十一章 森林地防御 第二十二章 单线式防御 第二十三章 国土的锁钥 第二十四章 翼侧活动 第二十五章 向本国腹地退却 第二十六章 民众武装 第二十七章 战区防御 第二十八章 战区防御(续)
第二十九章 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 第三十章 战区防御(续)――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附录
注释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第三卷
第三卷出版说明
第七篇 进攻(草稿)
第一章 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 第二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 第三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第四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第五章 进攻的顶点
第六章 消灭敌人军队 第七章 进攻会战 第八章 渡河 第九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第十章 对营垒的进攻 第十一章 山地进攻 第十二章 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第十三章 机动 第十四章 沼泽地、泛滥地和森林地的进攻 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十六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十七章 对要塞的进攻 第十八章 对运输队的攻击 第十九章 对舍营的敌人军队的进攻 第二十章 牵制性进攻 第二十一章 入侵 附录 关于胜利的顶点
第八篇 战争计划(草稿)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第三章 一、战争的内在联系 二、关于战争目的的大小和使用力量的多少 第四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打垮敌人 第五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续)――有限目标 第六章 一、政治目的对战争目标的影响 二、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工具 第七章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第八章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第九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
附录
作者在1810、1811和1812年为王太子殿下讲授军事课的材料 一、呈高迪将军阁下审阅的授课计划 二、最重要的作战原则(给王太子殿下授课的补充材料)
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 战术或战斗学讲授计划和提纲 一、战术或战斗学讲授计划草案 二、战术或战斗学讲授提纲
注释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象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绝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这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 问题必须这样来看。由于厌恶这个残暴的要素而忽视它的性质,这是没有益处的,甚至是错误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虽然出敌不意是到处应争取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确实是不会毫无效果的,但是,非常成功的出敢不意也确实是不多的,这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如果认为在战争中用这种手段一定能得到很多收获,那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想象中,出敌不意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在实行中,出敌不意却多半因为整个机器的阻力而难以实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出敌不意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战争论(全三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争论(全三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战争论》每一篇主要原则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战争论》的逻辑结构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123845/] 《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的主要内容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513937/] 《战争论》第二篇《论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647707/]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 (展开)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的西方军事经典
> 更多书评 4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5 )
-
解放军出版社 (2005)8.8分 1267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8.5分 2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7)8.8分 884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1分 41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商务印书馆 (彼岸)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类(绿色) (无线火车)
- 豆瓣五星图书【政治学】 (爱玛·包法利)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战争论(全三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nonono 2015-10-10 10:20:09
有次面试,考官问我,你觉得pm最该读啥书,脑子一热就战争论。我觉得这里边,说的都差不多,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此意。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乐毅正是一例!
1 有用 wupeifan 2012-08-09 19:21:58
不是那么有趣但值得一看。如果说是哲学就拔的略高了。感觉一战中有很多人运用这个理论。但不管怎么说这终究只是那个时代的经典。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论断。其实感觉和孙子兵法说的是一回事。
4 有用 杨小歪 2015-04-25 18:45:06
因为要装逼,所以开始读。幸好买的豆瓣阅读的电子书便宜,真的读不下去,读不进去,哈哈
0 有用 AboveTigers 2022-03-19 00:47:20
战争,战争,战争🚬
0 有用 Lumiere 2011-10-22 18:56:56
因為世界的發展,其中的一些理論,已經從戰爭論轉化爲了哲學。但這依然不能掩蓋它的光輝。
0 有用 LyraJ 2023-02-04 15:55:37 广东
和孙子兵法配合来读很有趣。当初因为看了拿破仑传然后看了这本书~
0 有用 Zugzwang 2023-01-23 22:34:46 上海
全书很有逻辑性。跳着看的,主要看一些方法论。特别细节的如要塞壕沟可能由于时代性稍微过时了点,大的东西上和《孙子兵法》殊途同归:比如“战斗时,首先应该争取的是胜利,而不是计较成果的大小”,“战斗前计算大概率要失败最好就不要战斗“等等
0 有用 呦,嘿嘿 2023-01-18 00:04:26 广东
对抗的艺术,坚定目的下的纯粹抗争理论。
0 有用 ddlee 2023-01-10 14:56:56 北京
开宗立派总要做区分,观点在复杂性中逐步呈现
1 有用 轻风羽 2022-12-08 22:21:35 四川
这本大作让本ppt拒绝者觉得:ppt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作者太严谨,每个结论都要注明限制条件,导致很长的段落就讲了一个小情况。大纲分级没考虑好,有些一级和二级划分反了,分类没有穷尽,还有交叉。除此外,的确满是干货。还是有许多疑问,比如作者说战斗人员不能离心式撤退,而二战时我军就是因为撤退时够离散一下子都不见了,才让敌军一直找不到主力队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