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马振骋
出版年: 2003-03
页数: 179
定价: 13.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
ISBN: 9787532730469
内容简介 · · · · · ·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甜蜜的悠闲生活: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他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了。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这是米兰·昆...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甜蜜的悠闲生活: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他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了。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这是米兰·昆德拉移民法国后,用法文所写的第一部小说。相较于《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不朽》所探讨的沉重话题,《慢》的主题看上去令人惊奇:显然是昆德拉所有作品当中,主题最为轻松的小说。作者自己曾说:“作品没有任何一个严肃的词。”作者通过旅途中的驾驶事件,论及了速度、时间以及记忆、历史、遗忘等主題;以城堡为场景,穿插了美丽的爱情故事,并交织着当代与18世纪两个时空……
作者简介 · · · · · ·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被选中的想法,比如说,在一切爱情关系中都是存在的。因为爱情从定义上来说,是一件无功受禄的礼物;无名分而得到爱,这才说明是一种真正的爱。假如一个女人对我说:我爱你,因为你聪明,因为你诚实,因为你给我买礼物,因为你不勾引女人,因为你洗碗,我会很失望;这种爱好像有什么功利目的。我爱得你发疯,虽然你不聪明,不诚实,虽然你撒谎,自私,混蛋一个,要是说这样的话就动听多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9页 -
当我说起T夫人的夜晚时,我提起了存在主义数学教科书前几章中的一个著名方程式: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从这个方程式可以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推理,比如说这个结果:我们的时代迷上了速度魔鬼,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时代也就很容易被忘怀。我宁可把这个论断颠倒过来说:我们的时代被以往的欲望纠缠着;为了满足这个欲望,它迷上了速度魔鬼;它加快步伐,因为要我们明白它不再希望让大家回忆;它对自己也厌烦了;它要一口吹灭记忆微弱的火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4 条 )
-
“在慢与记忆,快与遗忘之间有一个秘密联系。且说一个平常不过的情境: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他要回想什么事,但就是记不起来。这时候他机械地放慢脚步。相反地,某人要想忘记他刚碰到的霉气事,不知不觉会加快走路的步伐,仿佛要快快躲开在时间上还离他很近的东西。 在存在主义数学中,这样的事由两个基本方程式表示: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
2012-03-14 00:07:02 11人喜欢
-
嗜书瘾君子他爸 (青春太美好了,怎么度过都是虚度)
当我说起T夫人的夜晚时,我提起了存在主义数学教科书前几章中的一个著名方程式: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从这个方程式可以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推理,比如说这个结果:我们的时代迷上了速度魔鬼,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时代也就很容易被忘怀。我宁可把这个论断颠倒过来说:我们的时代被以往的欲望纠缠着;为了满足这个欲望,它迷上了速度魔鬼;它加快步伐,因为要我们明白它不再希望让大家回忆;它对自己也厌烦了;它要一口吹...2012-04-07 11:35:46 5人喜欢
-
安公子 (曲阑愁绝每长凭。)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和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2012-08-20 20:06:01 4人喜欢
-
享乐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伊壁鸠鲁认为:不痛苦,就是快乐. 笔者不是享乐主义至上者,对其精髓也因阅历的浅薄而无可探得要领,只是快乐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放松,享乐的形式与数量并不能决定这种情感的诞生与厚积薄发.乍看与痛苦是两种对立的情绪,但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我们之所以渐渐失掉了感受快乐的机会,技术的高速发展难辞其咎. 昆德拉便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大抵在都市生活的现代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2011-09-21 10:02:08
享乐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伊壁鸠鲁认为:不痛苦,就是快乐. 笔者不是享乐主义至上者,对其精髓也因阅历的浅薄而无可探得要领,只是快乐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放松,享乐的形式与数量并不能决定这种情感的诞生与厚积薄发.乍看与痛苦是两种对立的情绪,但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我们之所以渐渐失掉了感受快乐的机会,技术的高速发展难辞其咎. 昆德拉便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大抵在都市生活的现代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马路上开车,可能你的车速平庸了些,你的技术也平庸了些,你的心态更是中庸了些,你不追求快,也不追求慢,只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驾驶在自己的旅途上。但这时意外发生了,你的后面有一辆车向你不停按喇叭,闪车灯,左右摇摆不断,试图在狭窄的马路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他的急切,他急于超跃你,甚至超越你前面的许多车辆,起因很简单,1,赶时间,2,习惯了飞车,3,见不得慢,是个急性子。于是在他的逼促下,你也不得不随着他对你前面的车辆做相同的事:按喇嘛、闪车灯、左右摇摆,试图加快它的速度。然后你前面的这辆车又在重复你的做法...如此这样循环,这条马路上的所有车都被一种急躁的情绪所牵引,不出交通事故那便是侥幸。 始作俑者呢?刨除赶时间的因素,你不禁要问:为什么人们都如此追求速度?既然事实无法改变,为什么不换一种心态尝试接受它呢? 昆德拉对此分析得极为透彻: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 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拉?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拉?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甜蜜的休闲生活: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他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在慢与记忆,快与速度之间有一个秘密联系。” “黑夜无可挽回地融化在日光中。 明日不再来。 听众不再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又有多少人在成长之后依然铭记那份与大自然相亲相怡的乐趣? 当速度发展到极致:地铁,高铁,磁悬浮,CPU...我们的慢呢? 至今我仍深深记得,童年盛夏的季节,在小院老槐树下的藤椅上凝望天空的心境,那时光自指尖缓慢流动的、微痒的触觉,让我的童年变得深邃而悠长,直到如今,当我回首伫立那段慢乐得时光时,因为没有快,也让记忆变得清晰明朗,芬芳四溢。 当速度破坏了记忆,当科技异化了自然,我们追求的那些快,正在飞速泯灭慢的情怀。 维系世界,还是征服世界?天人合一,还是人定胜天? 谁动了我们的环境,谁就动了我们的快乐。 为自己构筑一份慢的心境吧,当你陷入一种试图超越前面的车辆的出神情境时,不如让自己放松下来,听听radio里你喜爱的音乐,与你身边的伙伴胡侃一番,转一下你的头,你会发现窗外的街景如此盎然,抬起双眼,你会望见远方朝日的灿烂。 等电梯时,不妨思考电梯人生,那里明显蕴含着于快、慢同样的人生哲学:人生便如电梯,有时升,有时降,最终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往往经过了多次升降。 等公车时,不如思考公车人生,当几十人齐聚一个铁罐子里时,我们该怎样体验人性。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等待,也许占了我们一半甚至整个人生。 既然无法改变眼前的事实,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接受? 当你无法追求快,那么放慢脚步吧,去欣赏一下你从未在意的四周的风景,去欣赏一下你平日根本无暇顾及的你的心灵,与你的灵魂倾谈,采一朵篱下的白菊,簪于你的胸前,你想到的不再是枯燥的工作和生存的压力,而是那口齿留香的诗句: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然后,鼻间眉梢下,你淡淡笑了,了了,轻松了,快乐了,心田芬芳,天地芬芳。
回应 2011-09-21 10:02:08 -
因为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 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为。 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他要回想什么事,但就是记不起来。这时候他机械地放慢脚步。相反地,某人要想忘记他刚碰到的霉气事,不知不觉地会加速走路的步伐,仿佛要快快躲开在时间上还离他很近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平庸无奇...
2011-10-16 13:03:07 3人喜欢
-
1 他辱駡她是因為他是弱者 他只能用粗魯和說些唑唑逼人的話來代替力量 2 正經迫使我裝得對自己好像很有信心 這就必然使我陷入可笑的境地 3 在我們的世界里 悠閒蛻化成無所事事 4 因為未來是害怕的根源 誰不顧未來 誰就天不怕地不怕 5 什麽是全世界?一個沒有面目的無限 ! 一種抽象 6 交談不是填滿時間 相反是組織時間 操縱時間 制定必須尊重的規則 7 被選中的想法 比如說 ...
2012-03-16 11:54:02
1 他辱駡她是因為他是弱者 他只能用粗魯和說些唑唑逼人的話來代替力量 2 正經迫使我裝得對自己好像很有信心 這就必然使我陷入可笑的境地 3 在我們的世界里 悠閒蛻化成無所事事 4 因為未來是害怕的根源 誰不顧未來 誰就天不怕地不怕 5 什麽是全世界?一個沒有面目的無限 ! 一種抽象 6 交談不是填滿時間 相反是組織時間 操縱時間 制定必須尊重的規則 7 被選中的想法 比如說 在一切愛情關係中都是存在的 因為愛情從定義上來說 是一件無功受祿的禮物 無名份而得到愛 這才說明是一種真正的愛 8 刺不是那麼容易剔除的 痛苦可以控制 可以壓抑 裝得若無其事 但是這種掩飾是一種力量 引自 1 回应 2012-03-16 11:54:02 -
嗜书瘾君子他爸 (青春太美好了,怎么度过都是虚度)
怎么说呢?可能是这样:伏在摩托车龙头上的人,心思只能集中在当前飞驰的那一秒钟;他抓住的是跟过去与未来都断开的瞬间,脱离时间的连续性;他置身于时间之外;换句话说,他处在出神状态;人进入这种状态就忘了年纪,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忧愁,因此什么都不害怕;因为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2012-04-07 10:04:20 1人喜欢
怎么说呢?可能是这样:伏在摩托车龙头上的人,心思只能集中在当前飞驰的那一秒钟;他抓住的是跟过去与未来都断开的瞬间,脱离时间的连续性;他置身于时间之外;换句话说,他处在出神状态;人进入这种状态就忘了年纪,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忧愁,因此什么都不害怕;因为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下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引自 1 回应 2012-04-07 10:04:20
-
今日,名人出现在杂志扉页中、电视银幕上,他们攻占了所有人的想象力。 爱情,以其定义,是一个不劳而获的礼物;不因所有值而被爱,甚至是真爱的证明。 名人成了一种公共设施,就像卫生设备,就像社会福利,就像保险制度,就像疯人疗养院。但只有在无法接近时,他们才发挥功用。 教育让他摆脱这个幻觉并让他了解生命中所有取得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2022-05-12 11:55:22
-
我要再凝视我那个缓步走向马车的骑士。我要好好参详他步伐的韵律:他愈往前进,步伐愈缓慢。在这缓慢里,我相信自己重新体认出幸福的标记。 车夫向他行礼致意;他停下来,把手指靠近鼻子,接着上车,坐下,蜷缩在角落里,两腿舒展着,马车开始晃动,很快地他将沉沉入睡,接着他将会醒来,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将尽量地贴近那个终将隐没在光里的夜的记忆。 没有来日。 没有听众。 拜托,朋友,高兴点。我有个模糊的感觉,就是你寻...
2021-09-07 22:48:28
-
“亲爱的先生,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时代,而我们都活在摄影机之下。从此这也将属于生存状态的一部份。甚至当我们发动战争时,也是在摄影机的镜头下。当我们要抗议无论什么事,不靠摄影机是无法成功的。我们都是舞者,如您所指。我甚至要说:我们要不是舞者,否则就是逃兵。亲爱的先生,您似乎感慨时代往前行。您大可以回头朝后走!回到十二世纪,您愿意吗?但那时您或许会反抗天主教堂的兴建,将它们视作现代化的野蛮!那就回到...
2021-09-07 21:38:25
“亲爱的先生,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时代,而我们都活在摄影机之下。从此这也将属于生存状态的一部份。甚至当我们发动战争时,也是在摄影机的镜头下。当我们要抗议无论什么事,不靠摄影机是无法成功的。我们都是舞者,如您所指。我甚至要说:我们要不是舞者,否则就是逃兵。亲爱的先生,您似乎感慨时代往前行。您大可以回头朝后走!回到十二世纪,您愿意吗?但那时您或许会反抗天主教堂的兴建,将它们视作现代化的野蛮!那就回到更远古!回到猴群之中!那儿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威胁,那儿你才会安稳,在猕猴的无暇天堂中。"
面对一个尖刻的攻击,最令人丢脸的就是找不出一个尖刻的反击。在一阵无法形容的困窘中,一阵嘲弄笑声中,凡生,卑懦地,退缩了。一分钟的沮丧之后,他想起茱莉在等他
回应 2021-09-07 21:38:2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Gallimard (1997)9.0分 2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2分 256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8.1分 966人读过
-
皇冠 (2005)8.1分 38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慢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吴璇花 2016-02-01 15:39:01
四五年前读不懂,拿起来就放下去。因为那时自己也慢,有很多东西,真是失去了,或是,出来了,才能体味到的。
1 有用 Charles Rosen 2007-11-27 20:43:19
我读的第一本米兰·昆德拉作品。 高三暑假,从苏州图书馆借出,很新。 至今似乎还能回忆起淡淡的书香味。
2 有用 老袁 2011-03-09 01:25:29
不喜欢这种神叨的,最关键的是里面莫名其妙跳出来的五线谱。看不懂
4 有用 AhFloyd 2017-04-05 16:17:49
符号的弥散状态。“一部逗你一乐的大傻话。”享乐主义。萨德伯爵与屁眼。公众(听众/观众)的注视。“慢的速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速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
0 有用 麦子 2007-06-24 17:32:25
比较喜欢的一本。
0 有用 碎號 2022-07-01 23:40:43
有时候很想知道昆德拉是怎么写出这些书的…很羡慕但羡慕不来的举重若轻。对享乐主义能否实现的疑问也是对重与轻问题的call back,很喜欢。
0 有用 可心儿 2022-06-30 14:05:15
一本短小说,书里的一切都沉浸在笑与轻的净水里,两组人的快与慢对比,私密和公开分别展开。介绍说这是米.昆用法语写作的书,其实翻译过来之后,我也看不出来捷克语与法语有什么不一样,毕竟只认识汉字,而且收到的信息都依赖于译者的翻译。对作者表达出的那种强烈对比感,去小说化,蛮喜欢的。
0 有用 普鲁斯特 2022-06-29 12:36:07
追求慢的时代歌颂慢,追求快的时代歌颂快才是主旋律。总觉得过去好现在差或许也不行吧。
0 有用 LPP612 2022-06-25 16:30:22
他们走开了,就像他们相遇,各有各的方向,再也不重逢。
0 有用 竹内结子 2022-06-21 22:00:55
一些小说的氛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