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楠溪江上游古村落(共2册)》是三联本的续篇,开始关注鲜为人知的上游。和中游的人文鼎盛相比,上游的古村落僻处山间,鲜见富家宅第,而更多保存了原始的韵味。不过这几年的变化也快,已在步中游的后尘,往日的面貌在一点点消逝,也许三五年后,楠溪江的古村落,就只存在于陈志华教授这样的书中了。
描写到亭子里放着的鞋,很生动
去过林坑,让人难忘的地方。书本身写得很好,于文字和建筑之外,有一种安静的思考和柔软的关怀。
先生动情的语言之中充溢的是他为这些古村落,为着这些乡土文化置下的一片深情。工业化城镇的冲击之下,陈先生笔下的村庄和民俗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但庆幸的是陈先生付出太多努力来记录下它们较为原初的样子,而变化之中也还留存着那份不变的乡土之中的朴野教我感动。楠溪江,还是要再去的罢!
这本在这个系列和乡土中国系列里都算质量比较高的。少了华丽古建,就少了很多建筑细节描写,多了整体环境和人类学记事。|老人家的迷糊口述我也经常遇到
时隔十年,清华乡土考察队再度北上探寻永嘉深处的“桃花源”,与中游村落经文治教化后的规整相比,林坑、上坳等地与山野气息有更直接的联系与体现,陈志华教授的笔触愈加恳切,因野趣消逝的失落,对拆改之风的微词,通通直言不讳,如今又是二十年过去,恐怕整个浙江都再无秘境。
楠溪江的上游的主题词就是“桃花源”,这里没有中游的书香耕读,没有下游的富庶繁华,但是有纯朴的山民生活,自给自足,“桃花源”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美好,那是对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妥协,山民的生活是用力气换取生存。这里对于功名和科考氛围跟下游完全如同天地之隔,恶劣的环境,单调的生活让村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识字,乃至族谱也是错漏百出。
实用主义泛神崇拜的故事真动听
> 更多短评 19 条
> 更多书评 2篇
> 6人在读
> 77人读过
> 257人想读
订阅关于楠溪江上游古村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aworu 2022-08-04 14:57:54
描写到亭子里放着的鞋,很生动
0 有用 _陌上、灯影。 2013-07-26 21:09:36
去过林坑,让人难忘的地方。书本身写得很好,于文字和建筑之外,有一种安静的思考和柔软的关怀。
0 有用 cvary 2015-05-06 15:08:27
先生动情的语言之中充溢的是他为这些古村落,为着这些乡土文化置下的一片深情。工业化城镇的冲击之下,陈先生笔下的村庄和民俗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但庆幸的是陈先生付出太多努力来记录下它们较为原初的样子,而变化之中也还留存着那份不变的乡土之中的朴野教我感动。楠溪江,还是要再去的罢!
0 有用 风子 2022-06-18 23:37:14
这本在这个系列和乡土中国系列里都算质量比较高的。少了华丽古建,就少了很多建筑细节描写,多了整体环境和人类学记事。|老人家的迷糊口述我也经常遇到
0 有用 食米者 2022-04-30 06:12:58
时隔十年,清华乡土考察队再度北上探寻永嘉深处的“桃花源”,与中游村落经文治教化后的规整相比,林坑、上坳等地与山野气息有更直接的联系与体现,陈志华教授的笔触愈加恳切,因野趣消逝的失落,对拆改之风的微词,通通直言不讳,如今又是二十年过去,恐怕整个浙江都再无秘境。
0 有用 退耕还林payjoe 2023-07-12 22:19:07 广东
楠溪江的上游的主题词就是“桃花源”,这里没有中游的书香耕读,没有下游的富庶繁华,但是有纯朴的山民生活,自给自足,“桃花源”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美好,那是对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妥协,山民的生活是用力气换取生存。这里对于功名和科考氛围跟下游完全如同天地之隔,恶劣的环境,单调的生活让村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识字,乃至族谱也是错漏百出。
0 有用 Kaworu 2022-08-04 14:57:54
描写到亭子里放着的鞋,很生动
0 有用 风子 2022-06-18 23:37:14
这本在这个系列和乡土中国系列里都算质量比较高的。少了华丽古建,就少了很多建筑细节描写,多了整体环境和人类学记事。|老人家的迷糊口述我也经常遇到
0 有用 食米者 2022-04-30 06:12:58
时隔十年,清华乡土考察队再度北上探寻永嘉深处的“桃花源”,与中游村落经文治教化后的规整相比,林坑、上坳等地与山野气息有更直接的联系与体现,陈志华教授的笔触愈加恳切,因野趣消逝的失落,对拆改之风的微词,通通直言不讳,如今又是二十年过去,恐怕整个浙江都再无秘境。
0 有用 heywakeup 2021-08-07 15:13:53
实用主义泛神崇拜的故事真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