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上游古村落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退耕还林payjoe 2023-07-12 22:19:07 广东

    楠溪江的上游的主题词就是“桃花源”,这里没有中游的书香耕读,没有下游的富庶繁华,但是有纯朴的山民生活,自给自足,“桃花源”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美好,那是对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妥协,山民的生活是用力气换取生存。这里对于功名和科考氛围跟下游完全如同天地之隔,恶劣的环境,单调的生活让村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识字,乃至族谱也是错漏百出。

  • 0 Kaworu 2022-08-04 14:57:54

    描写到亭子里放着的鞋,很生动

  • 0 风子 2022-06-18 23:37:14

    这本在这个系列和乡土中国系列里都算质量比较高的。少了华丽古建,就少了很多建筑细节描写,多了整体环境和人类学记事。|老人家的迷糊口述我也经常遇到

  • 0 食米者 2022-04-30 06:12:58

    时隔十年,清华乡土考察队再度北上探寻永嘉深处的“桃花源”,与中游村落经文治教化后的规整相比,林坑、上坳等地与山野气息有更直接的联系与体现,陈志华教授的笔触愈加恳切,因野趣消逝的失落,对拆改之风的微词,通通直言不讳,如今又是二十年过去,恐怕整个浙江都再无秘境。

  • 0 heywakeup 2021-08-07 15:13:53

    实用主义泛神崇拜的故事真动听

  • 0 ancora 2021-02-26 17:50:48

    很朴素的田野写作,但不能算“研究”吧。

  • 0 三好 2021-01-20 21:31:37

    读到了人情味

  • 0 渔翁 2020-09-01 20:58:32

    诚如作者所言:究竟是什么吸引我们和他们喜爱了上游偏僻而荒寒、建筑类型十分贫乏的小山村呢?……是一种“情结”,一种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精神里的文化情结,那就是“桃花源情结”……不但在诗文里反复渲染抒发,还有许许多多闭塞的、孤独的、但山水风光还能差强人意的小山村,被人们称做“世外桃源”、真真假假地当作理想的寄身之地。 刚刚去过屿北村,看了这本书只一点遗憾,遗憾没能在落满秋雨的清晨,走上林坑,感受千年的古村落那份寂寥与孤独……

  • 0 梦裹浮生 2019-08-14 16:41:06

    上游的村落不像处处透着士人气息的中游村落,更加质朴纯粹,也有别样的美。

  • 1 风行水上 2017-11-21 00:02:35

    国庆骑摩拜走过楠溪江上游,回来就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订购,陈志华教授的文笔,一如既往的亲切~

  • 0 cvary 2015-05-06 15:08:27

    先生动情的语言之中充溢的是他为这些古村落,为着这些乡土文化置下的一片深情。工业化城镇的冲击之下,陈先生笔下的村庄和民俗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但庆幸的是陈先生付出太多努力来记录下它们较为原初的样子,而变化之中也还留存着那份不变的乡土之中的朴野教我感动。楠溪江,还是要再去的罢!

  • 0 臭包子 2014-12-13 14:06:22

    居然能将“朴野的乡土文化”表现的这样恰到好处,加上适时的幽默,独到的点评,恐怕再无人能将这些说的这么动情这么精彩了吧!甚至有种这些村子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感情。现在距成书又过了十年,真想代作者再去探寻一番呢!另外研究了好久,书的装帧蛮有意思的——只不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保存,把两部分用尼龙线装订到了一起,哈哈,创意不考虑使用性也是不行的呢!

  • 0 _陌上、灯影。 2013-07-26 21:09:36

    去过林坑,让人难忘的地方。书本身写得很好,于文字和建筑之外,有一种安静的思考和柔软的关怀。

  • 0 大苗兄 2013-04-28 21:27:47

    这套书语言都好美,功底挺深的。只是写着写着就无奈了,10年以后怕是今天记录的大部分建筑与乡俗,早就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 0 异林之叶.帕捷 2012-09-05 22:01:14

    比起上一本楠溪江中游来测绘图终于多了不少 但是我始终怀疑用文学化的叙述配上如此多彩色照片来渲染“桃花源”这种概念对这些古村落本身就是一种介入的破坏~后半部分好了不少但与其渲染文化不如做些历史地理学的考察来得实在

  • 0 铅丝老猫逼 2011-11-18 10:21:50

    楠溪江好美,林坑好美。

  • 0 李阿宋 2010-10-06 11:11:21

    有爱。陈先生已经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写了,文字很朴实,测绘很精美,摄影也很不错。实地的田野调查是王道!

  • 0 断肠人在刷牙 2009-02-25 19:27:23

    风景依旧,人心不古。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