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梦溪笔谈》是中国笔记研究中被研究最多最深的本子之一,一直成为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点。然本书内容涉及甚广,人事、官政、权智,下至闾巷之言,亦是研究北宋时期典制礼仪、财役制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此次整理,《笔谈》部分以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元刊本为底本,《补笔谈》、《续笔谈》部分以清光绪三十年陶氏爱庐本为底本。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目录的卷首条目标题按卷排比,文中出现的人物、典籍、年号编为索引,附于卷末。有价值的各种版本序跋和《沈括事略》收于附录,以见全貌。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 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 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 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又后六年,翁 坐边仪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祐元年,道京 口,登道人所量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 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 一偏者,目之梦溪。溪之上耸为邱,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 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竹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轩之瞰,有阁俯 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 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 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簿也。竹间之可燕者,萧 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澨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而翁独乐焉, 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 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 吟、谈、酒,谓之“九客”。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 翁将蜕于此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志 -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歷代筆記叢刊(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少室山房笔丛》《清史述闻》《五杂组》《熙朝新语》《蓬窗日录》
等
。
喜欢读"梦溪笔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梦溪笔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中华第一理工男的文学闪光碎片集
中学历史书对《梦溪笔谈》的介绍是一本科技著作,因此我以为它仅仅是一本枯燥无味的古代科普书,但是在图书馆偶然翻开几页,发现内容并不枯燥反而颇有趣味,于是欣然阅读。这是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杂谈式笔记体著述,全书分为《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个部分,收录了...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求无译文本或简要注脚本 | 来自嗜辣如命女 | 1 回应 | 2012-10-19 13:07:38 |
看过尹洙悟道后, | 来自hk789 | 2010-07-12 15:36: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33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6)9.0分 201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7)8.5分 92人读过
-
崇文书局 (2007)8.4分 7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实体收集01 (36.4℃)
- 古代博闻常识书 (江适意)
- 中国古代设计(工艺美术)经典论著及周边(持续更新中……) (vritti)
- 梅花纸帐—中国名物风俗怪谈故事杂记 (狐角梳)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梦溪笔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葑廬 2013-04-28 10:36:29
讀前可先翻翻書後索引,以免被各種字號、諡號、爵號搞花了眼睛。
0 有用 只風吹星光颤 2020-09-28 12:16:38
沈括是古代版行走的百科全书
2 有用 包子脸吃包子 2010-07-19 17:15:57
之前有读到指责沈括陷害苏轼的文章,作者是个坚定的苏东坡维护者。对我来说,因为不熟悉宋史,对他的了解也就是在诗文上头。诗文当然好,但为政不见得多么出色。我总觉得他太过浪漫主义。反观沈括,单就梦溪里面所言所想,可以看得出是一位实干家。以前很喜欢苏轼,现在更喜欢沈括这类人。再读梦溪笔谈,觉得官政部分真的太赞了。以前是不问世事的文艺青年,现在重读以前读过的,觉得有另一层务实的好。这是看山不是山。也许到了中... 之前有读到指责沈括陷害苏轼的文章,作者是个坚定的苏东坡维护者。对我来说,因为不熟悉宋史,对他的了解也就是在诗文上头。诗文当然好,但为政不见得多么出色。我总觉得他太过浪漫主义。反观沈括,单就梦溪里面所言所想,可以看得出是一位实干家。以前很喜欢苏轼,现在更喜欢沈括这类人。再读梦溪笔谈,觉得官政部分真的太赞了。以前是不问世事的文艺青年,现在重读以前读过的,觉得有另一层务实的好。这是看山不是山。也许到了中年,会真的晓得老来惯看万事淡的心肠,又会像少年时那样喜欢读些没什么用处的书,这是看山仍是山。到老年,就一心一意养花弹琴下棋,漫待最后的永寂。 (展开)
1 有用 Azul 2013-05-22 15:13:08
一头雾水
8 有用 Don Young。 2010-12-22 10:22:21
考据汉。八卦男。科普帝。 这厮趣味颇多。游历甚广。然而却有当伪粉丝诱黑苏轼的败笔。 当然。这典故亦很有趣。不然东坡老儿的人生怎会如此有趣呢。
0 有用 迷途小书童 2022-11-14 07:24:24 浙江
中国古代科普读物,历史价值较高,可读性和趣味性个人觉得一般
0 有用 羅開 2022-10-30 21:04:27 四川
博物洽闻,方志钟律,算法天文,贯乎幽深,科学巨才。摘其趣谈者一二: 「常言殿庭班列不可整齊者唯有三色 謂舉人蕃人駱駝」 「聖美曰既雲孟子不見諸侯因何見梁惠王 其人愕然無對」 @2019-11-07 21:13:09
0 有用 完整通顺更重要 2021-11-19 23:07:05
沈括这人真是可以啊,当官旅游搞发明一个不落,自娱自乐还名垂千古。是一个很爱生活、享受生活、有能力驾驭生活的人。
0 有用 Cliche 2021-10-31 09:04:56
@2014-10-27 21:31:32
0 有用 静水流深 2021-10-23 20:36:11
高中特别喜欢史铁生和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