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上海私人地图》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完整的书,以地理位移的形式结构全书,将记忆、故事、人物命运、情感方式及城市发展的内容交织一体,叙写个人视角中的上海,个人与城市、历史、世界的关系。34篇文章相对独立又互有呼应、连贯。每篇标题都与地点或行走有关。全书大约20万字,散文体裁,兼用一些小说手法。读来让人有一种梦游上海的感觉。
一个人的上海缩影
书中的上海不是我现在生活的上海,那种静谧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文字不耐读。
回忆的剪辑与加工
只是上海人写的罢了
身在上海求学的我也在看书的过程中回忆了自己那愉快充实的童年。儿时的幻想,如今竟然一一实现,并且还经历了更多。生活啊,谁会知道明天会怎样呢?
上海 上海/ @2007-11-30 11:46:53
这本书差不多是作者周佩红的自叙传,写到了南京西路上的居所,写到了安义路菜场,那里的安义路63号还是毛泽东在上海曾经住过的地方。写到了现在名字都没有了的南市区,她父亲曾在中华的银行上班,难免怀旧,更难免伤感,因为她父亲就是文革时在那里死于非命的,那是一段无法忘记又不愿想起的记忆。写到了她上学的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生活,令我想起我自己的大学时代的日子。写到了那些弄堂口的传呼电话,街角边的绿色邮筒,博... 这本书差不多是作者周佩红的自叙传,写到了南京西路上的居所,写到了安义路菜场,那里的安义路63号还是毛泽东在上海曾经住过的地方。写到了现在名字都没有了的南市区,她父亲曾在中华的银行上班,难免怀旧,更难免伤感,因为她父亲就是文革时在那里死于非命的,那是一段无法忘记又不愿想起的记忆。写到了她上学的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生活,令我想起我自己的大学时代的日子。写到了那些弄堂口的传呼电话,街角边的绿色邮筒,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和音乐厅等等。也写到了她最初的工作单位“第二工业大学”的灰楼和红楼。当然也写到了她后来工作的《萌芽》杂志社。自然写得最多的还是她自己那个小家——中山北路和武宁路交界处一栋21层的楼房和没有装修的房间。时代变化很快,上海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只有在回忆中还能找到她曾经的模样。 (展开)
某个弄堂、某条马路、某声吴侬、某道沪菜……悠悠往事娓娓道来,虽已消逝却仍历历在目。 天地万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文字和情感倾诉之书,很多人不是很在乎。我能读出文里流淌的炽热的对生活的留恋,很好。 周佩红,祖籍湖南,出生上海,萌芽杂志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小说多种。
> 更多短评 25 条
> 更多书评 7篇
> 10人在读
> 136人读过
> 69人想读
订阅关于上海私人地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作罢小姐 2006-05-06 10:56:50
一个人的上海缩影
0 有用 荷栗 2009-07-29 22:24:34
书中的上海不是我现在生活的上海,那种静谧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0 有用 lastus 2011-09-22 15:30:02
文字不耐读。
0 有用 赛宁 2006-01-21 23:38:47
回忆的剪辑与加工
0 有用 Verano 2009-10-04 16:05:09
只是上海人写的罢了
1 有用 M 2020-11-20 14:10:26
身在上海求学的我也在看书的过程中回忆了自己那愉快充实的童年。儿时的幻想,如今竟然一一实现,并且还经历了更多。生活啊,谁会知道明天会怎样呢?
0 有用 be quiet 2020-05-27 05:55:13
上海 上海/ @2007-11-30 11:46:53
0 有用 季米 2018-03-16 10:25:00
这本书差不多是作者周佩红的自叙传,写到了南京西路上的居所,写到了安义路菜场,那里的安义路63号还是毛泽东在上海曾经住过的地方。写到了现在名字都没有了的南市区,她父亲曾在中华的银行上班,难免怀旧,更难免伤感,因为她父亲就是文革时在那里死于非命的,那是一段无法忘记又不愿想起的记忆。写到了她上学的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生活,令我想起我自己的大学时代的日子。写到了那些弄堂口的传呼电话,街角边的绿色邮筒,博... 这本书差不多是作者周佩红的自叙传,写到了南京西路上的居所,写到了安义路菜场,那里的安义路63号还是毛泽东在上海曾经住过的地方。写到了现在名字都没有了的南市区,她父亲曾在中华的银行上班,难免怀旧,更难免伤感,因为她父亲就是文革时在那里死于非命的,那是一段无法忘记又不愿想起的记忆。写到了她上学的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生活,令我想起我自己的大学时代的日子。写到了那些弄堂口的传呼电话,街角边的绿色邮筒,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和音乐厅等等。也写到了她最初的工作单位“第二工业大学”的灰楼和红楼。当然也写到了她后来工作的《萌芽》杂志社。自然写得最多的还是她自己那个小家——中山北路和武宁路交界处一栋21层的楼房和没有装修的房间。时代变化很快,上海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只有在回忆中还能找到她曾经的模样。 (展开)
0 有用 密斯常 2016-07-31 18:49:45
某个弄堂、某条马路、某声吴侬、某道沪菜……悠悠往事娓娓道来,虽已消逝却仍历历在目。 天地万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0 有用 BlackBird 2014-04-28 22:50:09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文字和情感倾诉之书,很多人不是很在乎。我能读出文里流淌的炽热的对生活的留恋,很好。 周佩红,祖籍湖南,出生上海,萌芽杂志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小说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