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宪法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美国宪法是美国社会某一阶级的工具还是所有阶级的工具?美国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表现在何处?美国宪政机制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美国宪法会在“自由”和“平等”的旗帜下容忍类似奴隶制这样不可思议的邪恶?权力制衡到底是促进美国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还是两者兼而有之?1990年代的美国联邦制与1790年代的联邦制有何不同?美国内战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和是为了保存联邦的统一?两者的关联何在?弱势群体(包括黑人、印第安人、其他少数族裔、妇女等)是如何被纳入到宪政体制内的?为什么这种纳入进行得如此缓慢?为什么联邦最高法院在19世纪容忍助长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在20世纪中叶却带头宣布种族隔离违背了美国宪法的精神?为什么如日中天的尼克松必须因水门事件而辞职、而他的辞职竟对美国体制的稳定丝毫无损?为什么60年代的“权利革命”发生之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定...
美国宪法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美国宪法是美国社会某一阶级的工具还是所有阶级的工具?美国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表现在何处?美国宪政机制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美国宪法会在“自由”和“平等”的旗帜下容忍类似奴隶制这样不可思议的邪恶?权力制衡到底是促进美国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还是两者兼而有之?1990年代的美国联邦制与1790年代的联邦制有何不同?美国内战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和是为了保存联邦的统一?两者的关联何在?弱势群体(包括黑人、印第安人、其他少数族裔、妇女等)是如何被纳入到宪政体制内的?为什么这种纳入进行得如此缓慢?为什么联邦最高法院在19世纪容忍助长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在20世纪中叶却带头宣布种族隔离违背了美国宪法的精神?为什么如日中天的尼克松必须因水门事件而辞职、而他的辞职竟对美国体制的稳定丝毫无损?为什么60年代的“权利革命”发生之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定义却反而陷入困境?美国在国际上的势力扩张与其在国内进行的宪政改革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本书是关于美国宪法发展历程的问题史著作,对于美国宪法进行了认真和深刻的研究。
作者简介 · · · · · ·
王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博士,哈佛大学杜波伊斯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历史系教授。
目录 · · · · · ·
2000年版前言
第一章 美国宪政的起源和基础
一 殖民地政治体制的形成
二 “光荣革命”与殖民地宪政
三 殖民地居民的权利
四 美国革命的宪政意义
第二章 《联邦宪法》的形成
一 州宪法的制定
二 《邦联条例》的制定与实施
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
四 《联邦宪法》的内容分析
五 《联邦宪法》的批准
六 联邦政府的建立和《权利法案》的产生
第三章 早期宪政的演进
一 政党体制的形成与合法化
二 杰斐逊式共和宪政的实践
三 司法审查原则的确立
四 杰克逊时代二元联邦制的困扰
第四章 奴隶制、内战与美国宪法
一 早期宪政中的奴隶制问题
二 西进运动与奴隶制问题的激化
三 内战时期的宪政变化
四 奴隶解放的宪政意义
第五章 重建与新宪政秩序的建立
一 重建初期的理论与实践
二 激进重建和弹劾约翰逊的风波
三 重建宪法修正案的实施
四 最高法院与重建宪政
第六章 工业化时期的宪政发展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宪政
二 最高法院与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
三 工业化期间的公民权利
四 进步运动与美国宪政
第七章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宪政
一 20世纪初期宪政发展的起伏
二 罗斯福新政的宪政意义
三 最高法院对新政的限制
四 改组最高法院的政治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公民权利的演变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公民权利
二 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的“复活”
三 冷战初期的公民权利
四 民权运动与宪政革命
第九章 冷战时代的美国宪政
一 冷战与总统宪政的出现
二 “水门事件”与“帝王总统”宪政的衰落
三 沃伦法院与公民权利的联邦化
四 当代公民权利的困惑
第十章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与美国宪政
一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演变
二 2000年总统选举的过程
三 选后诉讼的政治
四 关于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民主性的思考
附录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附录二 美国各州加入联邦的日期
附录三 美国历任总统和历届国会政党力量分布(1789—2004)
附录四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任大法官(1789—2004)
参考文献与书目
案例索引
总索引
2000年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诉讼摘要中,韦克斯勒提出了几条界定言论自由、对政府官员的 批评与诽谤之间界限的法律原则,其中包括:(1)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批 评不能被随意视为诽谤行为;(2)由此引发的诉讼必须遵循第一条宪 法修正案的原则来审理;(3)政治言论不能因伤害了政府官员的名誉而受到压制和惩罚。但韦克斯勒提出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如果政府官 员要在诽谤诉讼中取胜,他们必须证明被告具有“实际恶意”( actual malice),即被告是以明知故犯或肆无忌惮的方式使用已经确知的虚假材料来攻击和诬蔑原告,如果不能证明这一点,诽谤的罪名不能成立。后来的事实证明,韦克斯勒的这些极有创见性的观点为联邦最高法院判决意见的形成,作了极为重要的铺垫。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冷战时代的美国宪政 -
美国宪法的“崇高性”力量更多的来自于宪法的不断扩大、延伸的“公共性”。美国宪法是一种多元利益集团相互谈判和妥协的结果,是各州内不同的有产阶级之间所达成的一项政治契约,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承认,它是一项阶级社会的产物和契约,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指出这一点。但这个有产阶级不是一个铁板一块、内部统一、利益完全一致的群体。“有产阶级”是一个多元的群体,或者说,有数个有产阶级同时存在。原始宪法不光代表了不同的有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它在理论上也涵盖了不同地区、区域、行业、经济种类和其他的组织起来的“群体”和“阶级”的利益。 “公民”概念的启用与宪法的“公共性”和宪政秩序下“公共利益”的产生有重要联系。“公民”赋予所余人一种称谓上的平等和一种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法理基础。宪法的“公共性”为不同的利益群体用来推进“私利”,用来钳制其他的利益。被排除在宪政体制之外的利益群体也利用宪法的“公共性”,组织起来,以取得参与谈判的资格。谈判的结果是高于“私利”的“公共利益”的产生。宪法的“崇高性”与“公共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公共性”,便谈不上“崇高性”,反之亦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美国宪法的政治学(2005 年版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原则与妥协(修订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美国宪法与美国宪政的发展历程

权力与权利,power and right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美国宪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现实。通过宪法,政治变成了一种公共财产,公共责任和公共活动。 2,制宪者费城制宪时追求的是共和政治,既要防止少数人暴政,也要防止多数人暴政,警惕直接民主。 3,宪...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一、重建初期的理论与实践 内战损失不可估量,重建政治基础和权利架构成为当务之急。问题集中在两个焦点:一是重建的性质,二是谁来领导重建? 1、对重建的相关问题,共和党温和派、激进派、北部民主党各执己见,难于达成一致;复原派的方案因不能解决奴隶制问题而未被采纳,由联邦对南部州重新审批接纳的方案成为考虑对象; 2、林肯依据宪法理解,认定重建领导权由总统执掌,他抢先于国会,发布大赦文告(十分之一方案),宣布...2020-04-22 15:59:37
一、重建初期的理论与实践
内战损失不可估量,重建政治基础和权利架构成为当务之急。问题集中在两个焦点:一是重建的性质,二是谁来领导重建?
1、对重建的相关问题,共和党温和派、激进派、北部民主党各执己见,难于达成一致;复原派的方案因不能解决奴隶制问题而未被采纳,由联邦对南部州重新审批接纳的方案成为考虑对象;
2、林肯依据宪法理解,认定重建领导权由总统执掌,他抢先于国会,发布大赦文告(十分之一方案),宣布南部各州有十分之一人民宣誓承认联邦权威,以及宣誓支持奴隶解放,即可由联邦接纳该州重新成为联邦成员;
3、国会不满林肯方案,提出宣誓人数超过州人口50%的新法案,并提出由联邦予以黑人劳工更多人身自由保护,但林肯拒绝签署;
4、国会与总统仅有的共识点,成为就废除奴隶制修宪,宪法第十三修正案于1865年产生,该案彻底否定了奴隶制在美国的合法性,并赋予国会制订相关法律的权力;其出台意味美国宪法被赋予明显的政治价值和道德原则。
5、对于黑人的公民权和选举权,林肯希望由州层面解决,并着手推动此事,未竟而遭遇刺杀身亡。
回应 2020-04-22 15:59:37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内战初起时,林肯与国会并不想干预奴隶制,但战事发展及奴隶的主动投诚打乱了计划,最终联邦政府在现实处境下顺水推舟,通过两次立法及《解放宣言》等文件,确立了南部邦联地区黑奴的自由人地位,也为未来新秩序重构奠定了新的种族架构基础。 1、林肯政府初期主张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联邦,对奴隶问题呼吁通过金钱补偿和移民方式解决。 2、巴特勒将军将逃奴按“敌产”进行为我所用的处理,打破了北方的既定方针,也为共和党...2020-04-09 17:16:21
内战初起时,林肯与国会并不想干预奴隶制,但战事发展及奴隶的主动投诚打乱了计划,最终联邦政府在现实处境下顺水推舟,通过两次立法及《解放宣言》等文件,确立了南部邦联地区黑奴的自由人地位,也为未来新秩序重构奠定了新的种族架构基础。
1、林肯政府初期主张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联邦,对奴隶问题呼吁通过金钱补偿和移民方式解决。
2、巴特勒将军将逃奴按“敌产”进行为我所用的处理,打破了北方的既定方针,也为共和党宪政理论家提供了自然法角度解读内战的实践素材。
3、《1861年敌产没收法》从法律上接触了奴隶主对于参与叛军事业的奴隶之人身所有权,激进派进一步提出逃奴的自由人身份,这一思路通过《1862年敌产没收法》和《民兵法》实现法律效力。
4、1862年9月,《解放宣言》进而赋予南部各州黑奴永久自由权,并为黑人直接参战——而非局限于辅助工作——创造了机会。黑白人民并肩作战,深刻影响了战后社会权利发展的政治格局。
5、通过内战确立的新联邦原则使美国真正成为统一意识形态国家,州权被限制为联邦的从属权威。
回应 2020-04-09 17:16:21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出于对未来奴隶制存废趋势的极度担忧,南部各州宣布退出联邦,组建邦联政府。南北双方保守人士斡旋失败。总统林肯强调各州无权退出联邦。内战爆发,林肯政府多项战时扩大军事管制措施引发违宪争议。 1、“林肯-道格拉斯”辩论成为南北对宪法基本理念理解的演示舞台,之后林肯赢得1860年总统选举; 2、南部11州宣布成立邦联,并开始向联邦攻击,林肯将南部行为定性为叛乱,通过将战争框定为内战而非国际战争,使联邦宪政体制在战...2020-03-06 17:26:32
出于对未来奴隶制存废趋势的极度担忧,南部各州宣布退出联邦,组建邦联政府。南北双方保守人士斡旋失败。总统林肯强调各州无权退出联邦。内战爆发,林肯政府多项战时扩大军事管制措施引发违宪争议。
1、“林肯-道格拉斯”辩论成为南北对宪法基本理念理解的演示舞台,之后林肯赢得1860年总统选举;
2、南部11州宣布成立邦联,并开始向联邦攻击,林肯将南部行为定性为叛乱,通过将战争框定为内战而非国际战争,使联邦宪政体制在战争中保有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3、林肯政府扩张和行使了一系列巨大的“战争权力”,包括征用设施、发行债券、通过《莫里尔法》、《强制兵役法》等,最大争议为战时公民权利管制——取消人身保护令状使用。
4、时任大法官坦尼在1861年反对军事法庭对禁止人身保护令状权的权力滥用,但判决被立法与行政方拒不执行;直至1866年,最高法院对米利根案的判决才对军事法庭的滥权进行了有效约束。大法官戴维斯写道:“无论处于战时或和平,美国宪法对统治者与人民而言都是法律,它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为所有类别美国人提供保护。”
回应 2020-03-06 17:26:32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联邦政府是否有权决定其领土上可否实行奴隶制?新州出现打破南北平衡时如何因对?“人人平等”的主体是否涵盖黑人?围绕奴隶制产生的争议与矛盾,在密苏里妥协之后继续升温,并在辉格党的消散与共和党的崛起中激化,引发又一次宪政危机。 1、哥伦比亚特区的奴隶制争议中,废奴主义者频繁请愿,引起“限制规定”,废奴运动此时还未进行大规模体制内斗争; 2、德克萨斯独立事件中,为防止英国干涉,美国首次采用两院联合决议的方...2019-06-24 15:31:04
联邦政府是否有权决定其领土上可否实行奴隶制?新州出现打破南北平衡时如何因对?“人人平等”的主体是否涵盖黑人?围绕奴隶制产生的争议与矛盾,在密苏里妥协之后继续升温,并在辉格党的消散与共和党的崛起中激化,引发又一次宪政危机。
1、哥伦比亚特区的奴隶制争议中,废奴主义者频繁请愿,引起“限制规定”,废奴运动此时还未进行大规模体制内斗争;
2、德克萨斯独立事件中,为防止英国干涉,美国首次采用两院联合决议的方式批准兼并德克萨斯,并引发美墨战争;
3、为解决战后得到的大片土地实行何种制度问题,废奴派提出维尔莫特附文,南部民主党则重申人民财产权,并提出以“住民自决”方式由各州自行取舍奴隶制;
4、在加州加入联邦引发的系列争议中,辉格党与民主党达成1850一揽子妥协方案;将管理逃奴事务全部置于联邦政府手中,同时蓄奴与自由各州数目再次大致平衡;
5、在堪萨斯州争议中,辉格党消亡,集结多方力量的共和党诞生并崛起,共和党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民主党内部则分裂加剧;
6、在斯科特诉桑福特案中,联邦最高法院作出有利于奴隶制的判决,大法官坦尼表示,黑人因种族低贱,不应被视为文明人一员,不在先贤“人人平等”语境内;此外,联邦政府管理领土的权力必须受联邦宪法对公司私人财产权保护的制约。该案件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用司法判决推行政治意图的典型案例。
回应 2019-06-24 15:31:04
-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1、佩恩主导了《宾夕法尼亚基本法》,成为当时当地最先进的宪政实践。该法有强烈的混合政府色彩,其政府结构设置、对殖民者基本权利保障的规定甚至早于英国“光荣革命”。 2、英国《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主要出产只能以英国船只运输,只能往英国销售,殖民地所需生产原料只能从英国进口,这使殖民地居民深感不公,引发普遍不满,王室法律无法实施。 3、英国“光荣革命”后形成的王室-上院(贵族)-下院(平民)制衡体系,使北美...2016-05-10 15:39:58
1、佩恩主导了《宾夕法尼亚基本法》,成为当时当地最先进的宪政实践。该法有强烈的混合政府色彩,其政府结构设置、对殖民者基本权利保障的规定甚至早于英国“光荣革命”。 2、英国《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主要出产只能以英国船只运输,只能往英国销售,殖民地所需生产原料只能从英国进口,这使殖民地居民深感不公,引发普遍不满,王室法律无法实施。 3、英国“光荣革命”后形成的王室-上院(贵族)-下院(平民)制衡体系,使北美在权力制衡方式设计上得到很大启发,洛克《政府论》出版奠定了北美主张“自然权利”、实施社会契约实践的理论基础。 4、殖民者议会的权利逐步扩张,此后将在反抗运动中起领导作用。
回应 2016-05-10 15:39:58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1、早期各殖民地居民权利范围不一。殖民地居民权利参照英国普通法保护的”英国人的权利“而逐步发展。 2、早期殖民地多奉行政教合一。马萨诸塞等清教政府严厉打击宗教异见者。哈钦森、罗杰斯遭驱除,罗杰斯建立美洲第一个允许宗教自由的殖民地——罗得岛。清教政府对道德要求极高,在政治权利与法律执行方面都有体现。 3、财产是选举权的重要前提。有产者被认为更具社会责任感。 4、男女严重不平等,妇女几无自主财产权、无公职...2016-05-10 15:51:44
1、早期各殖民地居民权利范围不一。殖民地居民权利参照英国普通法保护的”英国人的权利“而逐步发展。 2、早期殖民地多奉行政教合一。马萨诸塞等清教政府严厉打击宗教异见者。哈钦森、罗杰斯遭驱除,罗杰斯建立美洲第一个允许宗教自由的殖民地——罗得岛。清教政府对道德要求极高,在政治权利与法律执行方面都有体现。 3、财产是选举权的重要前提。有产者被认为更具社会责任感。 4、男女严重不平等,妇女几无自主财产权、无公职资格、无布道等宗教事务资格,犯罪代价极高。 5、存在大量白人契约奴工,后为大量黑人奴隶取代。 6、奴隶制下黑奴无任何权利,被视为私有财产。北方情况较南方稍好。存在少量自由黑人,其权利十分有限。
回应 2016-05-10 15:51:44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一、重建初期的理论与实践 内战损失不可估量,重建政治基础和权利架构成为当务之急。问题集中在两个焦点:一是重建的性质,二是谁来领导重建? 1、对重建的相关问题,共和党温和派、激进派、北部民主党各执己见,难于达成一致;复原派的方案因不能解决奴隶制问题而未被采纳,由联邦对南部州重新审批接纳的方案成为考虑对象; 2、林肯依据宪法理解,认定重建领导权由总统执掌,他抢先于国会,发布大赦文告(十分之一方案),宣布...2020-04-22 15:59:37
一、重建初期的理论与实践
内战损失不可估量,重建政治基础和权利架构成为当务之急。问题集中在两个焦点:一是重建的性质,二是谁来领导重建?
1、对重建的相关问题,共和党温和派、激进派、北部民主党各执己见,难于达成一致;复原派的方案因不能解决奴隶制问题而未被采纳,由联邦对南部州重新审批接纳的方案成为考虑对象;
2、林肯依据宪法理解,认定重建领导权由总统执掌,他抢先于国会,发布大赦文告(十分之一方案),宣布南部各州有十分之一人民宣誓承认联邦权威,以及宣誓支持奴隶解放,即可由联邦接纳该州重新成为联邦成员;
3、国会不满林肯方案,提出宣誓人数超过州人口50%的新法案,并提出由联邦予以黑人劳工更多人身自由保护,但林肯拒绝签署;
4、国会与总统仅有的共识点,成为就废除奴隶制修宪,宪法第十三修正案于1865年产生,该案彻底否定了奴隶制在美国的合法性,并赋予国会制订相关法律的权力;其出台意味美国宪法被赋予明显的政治价值和道德原则。
5、对于黑人的公民权和选举权,林肯希望由州层面解决,并着手推动此事,未竟而遭遇刺杀身亡。
回应 2020-04-22 15:59:37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内战初起时,林肯与国会并不想干预奴隶制,但战事发展及奴隶的主动投诚打乱了计划,最终联邦政府在现实处境下顺水推舟,通过两次立法及《解放宣言》等文件,确立了南部邦联地区黑奴的自由人地位,也为未来新秩序重构奠定了新的种族架构基础。 1、林肯政府初期主张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联邦,对奴隶问题呼吁通过金钱补偿和移民方式解决。 2、巴特勒将军将逃奴按“敌产”进行为我所用的处理,打破了北方的既定方针,也为共和党...2020-04-09 17:16:21
内战初起时,林肯与国会并不想干预奴隶制,但战事发展及奴隶的主动投诚打乱了计划,最终联邦政府在现实处境下顺水推舟,通过两次立法及《解放宣言》等文件,确立了南部邦联地区黑奴的自由人地位,也为未来新秩序重构奠定了新的种族架构基础。
1、林肯政府初期主张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联邦,对奴隶问题呼吁通过金钱补偿和移民方式解决。
2、巴特勒将军将逃奴按“敌产”进行为我所用的处理,打破了北方的既定方针,也为共和党宪政理论家提供了自然法角度解读内战的实践素材。
3、《1861年敌产没收法》从法律上接触了奴隶主对于参与叛军事业的奴隶之人身所有权,激进派进一步提出逃奴的自由人身份,这一思路通过《1862年敌产没收法》和《民兵法》实现法律效力。
4、1862年9月,《解放宣言》进而赋予南部各州黑奴永久自由权,并为黑人直接参战——而非局限于辅助工作——创造了机会。黑白人民并肩作战,深刻影响了战后社会权利发展的政治格局。
5、通过内战确立的新联邦原则使美国真正成为统一意识形态国家,州权被限制为联邦的从属权威。
回应 2020-04-09 17:16:21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出于对未来奴隶制存废趋势的极度担忧,南部各州宣布退出联邦,组建邦联政府。南北双方保守人士斡旋失败。总统林肯强调各州无权退出联邦。内战爆发,林肯政府多项战时扩大军事管制措施引发违宪争议。 1、“林肯-道格拉斯”辩论成为南北对宪法基本理念理解的演示舞台,之后林肯赢得1860年总统选举; 2、南部11州宣布成立邦联,并开始向联邦攻击,林肯将南部行为定性为叛乱,通过将战争框定为内战而非国际战争,使联邦宪政体制在战...2020-03-06 17:26:32
出于对未来奴隶制存废趋势的极度担忧,南部各州宣布退出联邦,组建邦联政府。南北双方保守人士斡旋失败。总统林肯强调各州无权退出联邦。内战爆发,林肯政府多项战时扩大军事管制措施引发违宪争议。
1、“林肯-道格拉斯”辩论成为南北对宪法基本理念理解的演示舞台,之后林肯赢得1860年总统选举;
2、南部11州宣布成立邦联,并开始向联邦攻击,林肯将南部行为定性为叛乱,通过将战争框定为内战而非国际战争,使联邦宪政体制在战争中保有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3、林肯政府扩张和行使了一系列巨大的“战争权力”,包括征用设施、发行债券、通过《莫里尔法》、《强制兵役法》等,最大争议为战时公民权利管制——取消人身保护令状使用。
4、时任大法官坦尼在1861年反对军事法庭对禁止人身保护令状权的权力滥用,但判决被立法与行政方拒不执行;直至1866年,最高法院对米利根案的判决才对军事法庭的滥权进行了有效约束。大法官戴维斯写道:“无论处于战时或和平,美国宪法对统治者与人民而言都是法律,它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为所有类别美国人提供保护。”
回应 2020-03-06 17:26:32 -
摧服私 (公鹅俯首,母鹅屈膝,马丁飞翔)
联邦政府是否有权决定其领土上可否实行奴隶制?新州出现打破南北平衡时如何因对?“人人平等”的主体是否涵盖黑人?围绕奴隶制产生的争议与矛盾,在密苏里妥协之后继续升温,并在辉格党的消散与共和党的崛起中激化,引发又一次宪政危机。 1、哥伦比亚特区的奴隶制争议中,废奴主义者频繁请愿,引起“限制规定”,废奴运动此时还未进行大规模体制内斗争; 2、德克萨斯独立事件中,为防止英国干涉,美国首次采用两院联合决议的方...2019-06-24 15:31:04
联邦政府是否有权决定其领土上可否实行奴隶制?新州出现打破南北平衡时如何因对?“人人平等”的主体是否涵盖黑人?围绕奴隶制产生的争议与矛盾,在密苏里妥协之后继续升温,并在辉格党的消散与共和党的崛起中激化,引发又一次宪政危机。
1、哥伦比亚特区的奴隶制争议中,废奴主义者频繁请愿,引起“限制规定”,废奴运动此时还未进行大规模体制内斗争;
2、德克萨斯独立事件中,为防止英国干涉,美国首次采用两院联合决议的方式批准兼并德克萨斯,并引发美墨战争;
3、为解决战后得到的大片土地实行何种制度问题,废奴派提出维尔莫特附文,南部民主党则重申人民财产权,并提出以“住民自决”方式由各州自行取舍奴隶制;
4、在加州加入联邦引发的系列争议中,辉格党与民主党达成1850一揽子妥协方案;将管理逃奴事务全部置于联邦政府手中,同时蓄奴与自由各州数目再次大致平衡;
5、在堪萨斯州争议中,辉格党消亡,集结多方力量的共和党诞生并崛起,共和党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民主党内部则分裂加剧;
6、在斯科特诉桑福特案中,联邦最高法院作出有利于奴隶制的判决,大法官坦尼表示,黑人因种族低贱,不应被视为文明人一员,不在先贤“人人平等”语境内;此外,联邦政府管理领土的权力必须受联邦宪法对公司私人财产权保护的制约。该案件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用司法判决推行政治意图的典型案例。
回应 2019-06-24 15:31:0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9.3分 452人读过
-
每满100-5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刘瑜老师《美国的民主》课程里推荐的书目 (李文思顿)
- 美国的民主——刘瑜 (饭夫斯基)
- 美国研究书目 (未克琉)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下) (我不豆谁豆)
- 宪政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木暮阡陌)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原则与妥协(修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Samuel Yuan 2010-10-09 23:40:13
读完本书,可以负责任的说作者是偏左翼的:对自由市场、对代议制民主和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美国传统价值有些不屑。应了那句老话,美国校园充斥着左翼,包括黄皮肤的。
1 有用 阅湖 2014-03-31 16:48:19
从头到尾的细致梳理,非常好!后悔这么晚才去听王希老师的课了。。。
0 有用 迅疾 2009-03-18 21:13:22
不错的书,学术性和可读性都很高。
0 有用 Deadwind 2008-07-02 17:52:11
大学时候读的,当时感觉是比较深刻的剖析,应该再看看
0 有用 穿风衣的猫 2007-04-13 20:41:12
美宪政史必读
0 有用 Dworking 2022-01-18 22:17:07
读的是这版,很好
0 有用 豆友226765715 2021-09-11 01:30:48
新版在哪里呀新版在哪里? @2014-02-11 17:24:49
0 有用 小粋 2021-04-18 20:30:03
脉络铺展、史学回顾、政治学分析兼具,仰望…………
0 有用 豆友186595359 2019-05-25 20:09:02
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惊叹于作者作为历史学博士对研究材料的把控和处理能力。United States v. Nixon应该具有警世意义!
0 有用 🔭怒潛 2019-05-20 03:46:37
普及作用,简单清晰。大概了解了感兴趣的,宪法视角下的内战与罗斯福新政。作者有点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