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分为三编,对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进行研究,包括通俗叙事艺术与市民文化的新地位、市民文学中的士人趣味、从《金瓶梅》看叙事意图的演变、精神分裂的时代、清代的文人与文学等内容。
题目很不合适,感觉是论文合集,整体还是很扎实的,谈金圣叹批评美学的部分有些亮点。
细致阐述了近古通俗文学叙事的演进轨迹,总的来说,即士人(趣味)逐渐隐退,市民 (意识)日益高涨。但作者并不狭隘,充分考虑到了士人/市民的纠缠,进而考虑到两种道德的纠缠及其背后的时代和文化矛盾。但问题是,到底何为市民,市民社会/市民文化到底何谓,并无清晰说明,在作者看来,“这是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在具体处理中,有时候讲市民,谈的是市井人物与活动,但市井与市民能否直接对应?又作者时有“商... 细致阐述了近古通俗文学叙事的演进轨迹,总的来说,即士人(趣味)逐渐隐退,市民 (意识)日益高涨。但作者并不狭隘,充分考虑到了士人/市民的纠缠,进而考虑到两种道德的纠缠及其背后的时代和文化矛盾。但问题是,到底何为市民,市民社会/市民文化到底何谓,并无清晰说明,在作者看来,“这是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在具体处理中,有时候讲市民,谈的是市井人物与活动,但市井与市民能否直接对应?又作者时有“商人/市民社会”这样的表述,如此来说,市民主要指或即是指商人?这似乎并不符合事实,且就其分析的对象来看,也超出这一范围。除了概念的混淆,作者对某些现象的定性也值得思量,譬如作者时有“这位秀才的处世方式,明显带有一点商人式的精明与机变”类的表述,但是难道精明与机变属商人独有?人性皆有阴谋算计,不必拘泥。 (展开)
> 更多短评 2 条
> 更多书评 1篇
涅槃的虫
2017-03-19 11:50:13
2017-03-19 11:47:57
> 3人在读
> 17人读过
> 44人想读
订阅关于市民、士人与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支离疏 2021-03-12 15:03:33
题目很不合适,感觉是论文合集,整体还是很扎实的,谈金圣叹批评美学的部分有些亮点。
0 有用 王十三 2022-02-10 09:44:48
细致阐述了近古通俗文学叙事的演进轨迹,总的来说,即士人(趣味)逐渐隐退,市民 (意识)日益高涨。但作者并不狭隘,充分考虑到了士人/市民的纠缠,进而考虑到两种道德的纠缠及其背后的时代和文化矛盾。但问题是,到底何为市民,市民社会/市民文化到底何谓,并无清晰说明,在作者看来,“这是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在具体处理中,有时候讲市民,谈的是市井人物与活动,但市井与市民能否直接对应?又作者时有“商... 细致阐述了近古通俗文学叙事的演进轨迹,总的来说,即士人(趣味)逐渐隐退,市民 (意识)日益高涨。但作者并不狭隘,充分考虑到了士人/市民的纠缠,进而考虑到两种道德的纠缠及其背后的时代和文化矛盾。但问题是,到底何为市民,市民社会/市民文化到底何谓,并无清晰说明,在作者看来,“这是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在具体处理中,有时候讲市民,谈的是市井人物与活动,但市井与市民能否直接对应?又作者时有“商人/市民社会”这样的表述,如此来说,市民主要指或即是指商人?这似乎并不符合事实,且就其分析的对象来看,也超出这一范围。除了概念的混淆,作者对某些现象的定性也值得思量,譬如作者时有“这位秀才的处世方式,明显带有一点商人式的精明与机变”类的表述,但是难道精明与机变属商人独有?人性皆有阴谋算计,不必拘泥。 (展开)
0 有用 王十三 2022-02-10 09:44:48
细致阐述了近古通俗文学叙事的演进轨迹,总的来说,即士人(趣味)逐渐隐退,市民 (意识)日益高涨。但作者并不狭隘,充分考虑到了士人/市民的纠缠,进而考虑到两种道德的纠缠及其背后的时代和文化矛盾。但问题是,到底何为市民,市民社会/市民文化到底何谓,并无清晰说明,在作者看来,“这是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在具体处理中,有时候讲市民,谈的是市井人物与活动,但市井与市民能否直接对应?又作者时有“商... 细致阐述了近古通俗文学叙事的演进轨迹,总的来说,即士人(趣味)逐渐隐退,市民 (意识)日益高涨。但作者并不狭隘,充分考虑到了士人/市民的纠缠,进而考虑到两种道德的纠缠及其背后的时代和文化矛盾。但问题是,到底何为市民,市民社会/市民文化到底何谓,并无清晰说明,在作者看来,“这是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在具体处理中,有时候讲市民,谈的是市井人物与活动,但市井与市民能否直接对应?又作者时有“商人/市民社会”这样的表述,如此来说,市民主要指或即是指商人?这似乎并不符合事实,且就其分析的对象来看,也超出这一范围。除了概念的混淆,作者对某些现象的定性也值得思量,譬如作者时有“这位秀才的处世方式,明显带有一点商人式的精明与机变”类的表述,但是难道精明与机变属商人独有?人性皆有阴谋算计,不必拘泥。 (展开)
0 有用 支离疏 2021-03-12 15:03:33
题目很不合适,感觉是论文合集,整体还是很扎实的,谈金圣叹批评美学的部分有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