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mlln 2018-03-15 12:40:44

    中国当代新闻体制研究中,少有的佳作。

  • 7 秘则为花 2019-06-11 13:59:51

    使用了赵鼎新的国家-社会关系视角、韦伯主义理想模型集方法论,讨论了中性市场如何在威权国家的操纵下一步步驯化了中国媒体:从组织控制、话语控制到“经济软控制”,整个传媒产业最终在社会心理层次上内化了官方价值观,记者/知识分子走向犬儒主义。但这并非说明了我大清的社会控制力有多强,一切不过是机会主义式的“摸着石头过河”的非预期后果罢了。

  • 3 一切归零 2016-04-13 00:01:44

    经济社会学路径, 以博弈论框架重点处理1980s-2000s 国家-媒体变迁,解释“新闻业何以与国家结盟”。解释路径略迥异于西方学界。

  • 2 咩咩咩 2016-03-11 22:51:43

    理论、史料、逻辑、文笔俱佳,迄今读过的最好的研究中国新闻改革的著作,可惜是出自社会学博士之手。原来周翼虎是刘世定的学生。

  • 3 飞哆 2019-09-02 10:18:36

    冲突博弈,意外后果,变动中的管控手段。京城视角的30年概述。出成书之后显得不简洁。虽站在社会学视角,溜传播-新闻学期刊,但对重要交汇问题仍是泛泛几笔。为什么记者群体一定要有能动策略?“记者”可以具体到每个记者,国家的痕迹只能是“内参中的领导讲话”吗?当渠道畅通时,市场、资本是怎么进入的?这些问题都化解在笼统的京派言语中,而非细细考究。

  • 1 我爱小白象 2022-01-28 19:53:25

    为什么无论是现代化理论还是商业化理论,甚至批判理论都无法解释中国新闻业自90年代以来产生的种种悖论?因为,第一,他们忽略了威权主义国家对宣传事业牢牢把控的决心和策略;第二,他们放大了市场化对于新闻业的影响;第三,他们放大了新闻记者的专业权力,并且从未想过专业也能与国家共谋。

  • 0 延陞 2023-09-04 08:34:11 陕西

    出色的问题意识,务实的理论框架,强大的人脉与工作阅历,杰出的新闻改革论述。

  • 2 自成方圆 2019-06-04 20:10:00

    在读博士论文版,题为《自由的抗争与自觉的入笼:国家与新闻业关系三十年》,2007年写完。 读完觉得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作者笔下,国家和新闻业都是机会主义的,功利的,市场是两方达成自我诉求的工具,不具备必然的合理性。文终处,作者写道,“生存逻辑是如此意外地改变了一代人的努力和梦想。当新闻记者欢呼一个公共领域化的时代即将与财富的增进同时到来,却发现财富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任何苍白的道义说教。”读罢一阵唏嘘。

  • 1 兰台 2017-04-16 15:03:11

    从《抗争与入笼》索引而来,详尽解释了报业市场化为何与政治控制增强,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扎实有趣,言之有物~

  • 1 Jesse 2019-05-04 10:16:05

    新闻业与国家形成了有条件的联盟,市场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 1 sai2002 2017-05-14 10:01:34

    在強大的國家體制面前,知識分子與傳媒人的淪陷是不可避免的

  • 0 潇仔向上生长 2013-05-27 20:47:00

    作者的一本博士生论文,挺扎实地梳理了一些东西。同时阅读了另外一本何清漣講中國傳媒的《霧鎖中國》,只可惜豆瓣上無任何介紹,好像這本書未曾出版過似的。

  • 2 查微迩 2021-06-03 23:46:04

    解读中国传媒体制发展历程的出色作品!区别于既有将“市场”作为抽象、独立变量的观点,周翼虎专注于国家和新闻业两个主体,而将市场视作上述两个主体的对抗、合作乃至“勾结”的场域/空间。借助国家合法性异变的框架,周将新闻体制变革放置在不断变化、调整的国家意志/目标中,还原不断博弈的国家-新闻业关系,揭示中国新闻业必然与国家联盟的结局。最让人觉得精妙的几个点是:①90年代以来电视为了生计、吸纳观众、填补空窗的一系列操作,及其制造的微小化、娱乐化、日常化话语,将一个政治热感国家的人民带向政治冷感,为中国社会去政治化,以配合中国合法性基础替换后、务实性的改革/治理进程。②文人办报传统、“治国理政激情”和启蒙知识分子如何在传媒体制中走向退潮。③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还可视作替代性表达、解压阀)。

  • 3 老而弥狂 2017-05-07 10:41:28

    建了一个政治对抗模型作为分析的框架,然后进行丰满和填充。文中有些逻辑漏洞,有些自相矛盾,有些技术错误,显示出作者的学术科研素养其实还是稍差。这本书如果打磨压缩一下,字数削减四分之一,会更好。最厉害的部分是逻辑思辨,几乎任何一个话题拿出来,作者都能给你理出个一二三四,剖析的骨肉鲜明。从这一点来看,瑕不掩瑜,本书总体上价值颇高。

  • 0 TanyaChen 2022-01-30 23:33:32

    改天详细说说

  • 2 村头的Randall 2019-08-17 16:38:01

    这本书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新闻从业者如何自觉服从国家的要求?市场化为何没有成为突破性力量? 作者紧紧围绕国家与新闻从业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三个关键事件节点勾勒两者关系的变化及原因。分别是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新闻从业者从士大夫情怀到受伤的知识分子再到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商品,国家从意识形态霸权国家,经历合法性基础转换,到威权国家,由于改革过程中权力的缝隙以及尝试等展示了不同的新闻多样化现象,但最终利用传媒产业化实现了新闻业多样化更加繁荣同时威权统治更为合理轻松的局面。 为理解中国新闻业的变革和“悖论”提供了理解视角,展示了本土化研究的路径。宏观分析的理论功底很扎实。 可以加以补充的是,有学者对具体经济手段如何成为政治工具的微观研究,如“挣工分的政治”,有学者研究国家内部权力的分化等。

  • 2 辛瓜辛德勒 2018-03-07 18:09:59

    关于中国传媒业发展历程难得深刻的专著,特别是一层层揭示了管理部门如何借用市场的手,控制媒体及传媒从业人员的全过程,值得一读。书中许多观点,对于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媒管理的本质、手段与背后规律,具有借鉴意义。实际上,新媒体管理亦如此。

  • 0 寂寞无声 2012-01-10 15:34:24

    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和资本体制下的公共知识分子命运

  • 1 雅乐之舞 2018-01-26 02:48:27

    本书逻辑思维严谨,是一本用学术研究的方式解读了当代新闻媒体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中存在的违和性,此书是解读当代媒体现状的典范书籍,值得阅读。

  • 1 诗瓦 2020-02-13 00:57:13

    回首中国新闻媒体的真是写照和数据分析的有价值的学术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