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实验室里有位很强的师兄,我记得我第一次和他接触的时候,他说他是搞科学社会学的,我寻思到底啥是科学社会学啊?现在,别人问我做什么方向的时候,我也说我是搞科学社会学的。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马太效应、多重发现……这些点随便拿出一个都能使某个学者成名,然而默顿却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不愧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 好在默顿更多的从理论上做了阐释,或者展开了简答的量化分析,而我们这些大数据时代的学者要做的,则是有机会对这些概念进行更丰富,更深入的表达。
相见恨晚!这本书的思想线索相当明晰,层次感很好,一些小章节启示多多,绝对的上乘之作
看完还是觉得很无趣的。总的感觉就是很多八卦和“大家都这么说那是不是这样呢哎唷真的是这样的”。社会学和社会派(推理小说)我都不怎么有好感,大概“社会主义”真的不算太坏。最后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局外人的那一篇,记得看到某个部落的巫医表示,他不行割礼怎么能够“研究关于割礼的知识呢?”,嗯,那我们就糊弄他一下吧!我从来没有弄明白“奥斯威辛以后不再有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倒是觉得,某些分门别类的“人类”科学应该不再有了才对了,斜眼看过去满满地字里行间都是三个字:“大 屠 杀 ”. (纯吐槽)
为了写论文翻了不少,最大感受其实是发现了文科奖励制度混乱的原因——评价标准混乱。因为基本只引入了自然科学的奖励制度,而没引入评价方法。但是自然科学的奖励制度是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评价规则作支撑的。在这一套方法的指导下去操作,就会产出一定的成果——哪怕是错的,都可以写成论文,起到警示作用。而且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它在学科中究竟是个什么地位——虽然不能避免马太效应,但按照这个评价体系操作,获得承认的概率和发表率至少比文科高。现在我们文科就相当于是奖励制度引入了,结果我们的理论和操作还执行过去那一套,学徒工式的拜山头,养学阀,不把“方法”公之于众,也不将评价标准完全说明。问多了就讲情怀。那这样也只能是学到马太效应的劣势,不改革研究方法和评价方法,根本学不到这套奖励制度的优势。
瞿同祖的老师
默顿过时了吗?
传说中的经典,有点难读
启发性大。若干文章可以跳过
上册还好,下册感觉没有比生活大爆炸讲处更多的东西,创新不如那些经济学家刁钻,格局越来越小。
文风又臭又长
开源共同体的上游
其中《知识社会学的范式》是经典之作,在议论纵横于马克思、曼海姆、舍勒、涂尔干、索罗斯的脉络中将知识社会学的路数结构化,可资参考
我 要 看吐了🤲🏿
奠基之作,非常好的入门书
只看了第一章
我是感觉翻译得不太行,看不懂直接看英文,有些地方一翻译下来直接晦涩起来,其实原文讲得很清晰。
学科范式转换的代表作,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扩展至科学领域,同时对传统知识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修缮与再释。
pre抽到Merton,去年跟着台大公开课和林聚任的导读学过一些,今年终于读上了原文,有趣易懂,特别开心。
跪服,虽然已经被推翻了不少,但是作为规范理论,仍然牛逼
默顿科学社会学论文集,部分章节与《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相同,可以结合来看。论述多数较浅,但问题很有意思。重点选读了《局内人局外人》《优先权》等章节,对于理解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架构及延伸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局内人》篇似乎又可算作方法论议题,回应了“只有黑人才能研究黑人”这类方法论谬误。《优先权》倒是有助于理解当下时事,为什么要争夺科学独创性的首先发现者名号(从民族国家视野来看)?另外,以后引用马太效应可以找到原出处了。
> 科学社会学(全二册)
9 有用 一碗刀削面 2021-01-12 09:46:58
实验室里有位很强的师兄,我记得我第一次和他接触的时候,他说他是搞科学社会学的,我寻思到底啥是科学社会学啊?现在,别人问我做什么方向的时候,我也说我是搞科学社会学的。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马太效应、多重发现……这些点随便拿出一个都能使某个学者成名,然而默顿却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不愧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 好在默顿更多的从理论上做了阐释,或者展开了简答的量化分析,而我们这些大数据时代的学者要做的,则是有机会对这些概念进行更丰富,更深入的表达。
2 有用 brandnew 2010-07-22 16:58:30
相见恨晚!这本书的思想线索相当明晰,层次感很好,一些小章节启示多多,绝对的上乘之作
2 有用 全都是风 2014-08-23 08:19:23
看完还是觉得很无趣的。总的感觉就是很多八卦和“大家都这么说那是不是这样呢哎唷真的是这样的”。社会学和社会派(推理小说)我都不怎么有好感,大概“社会主义”真的不算太坏。最后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局外人的那一篇,记得看到某个部落的巫医表示,他不行割礼怎么能够“研究关于割礼的知识呢?”,嗯,那我们就糊弄他一下吧!我从来没有弄明白“奥斯威辛以后不再有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倒是觉得,某些分门别类的“人类”科学应该不再有了才对了,斜眼看过去满满地字里行间都是三个字:“大 屠 杀 ”. (纯吐槽)
2 有用 小熊猫饲养员 2021-10-25 11:18:48
为了写论文翻了不少,最大感受其实是发现了文科奖励制度混乱的原因——评价标准混乱。因为基本只引入了自然科学的奖励制度,而没引入评价方法。但是自然科学的奖励制度是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评价规则作支撑的。在这一套方法的指导下去操作,就会产出一定的成果——哪怕是错的,都可以写成论文,起到警示作用。而且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它在学科中究竟是个什么地位——虽然不能避免马太效应,但按照这个评价体系操作,获得承认的概率和发表率至少比文科高。现在我们文科就相当于是奖励制度引入了,结果我们的理论和操作还执行过去那一套,学徒工式的拜山头,养学阀,不把“方法”公之于众,也不将评价标准完全说明。问多了就讲情怀。那这样也只能是学到马太效应的劣势,不改革研究方法和评价方法,根本学不到这套奖励制度的优势。
1 有用 燕谋阁主人 2021-07-18 12:31:17
瞿同祖的老师
0 有用 CD 2005-08-03 11:22:25
默顿过时了吗?
0 有用 CRO007 2011-03-09 16:42:13
传说中的经典,有点难读
1 有用 閽 2016-04-30 15:50:05
启发性大。若干文章可以跳过
0 有用 caryocatactes 2020-05-15 17:17:00
上册还好,下册感觉没有比生活大爆炸讲处更多的东西,创新不如那些经济学家刁钻,格局越来越小。
0 有用 wie~ 2022-03-26 15:29:04
文风又臭又长
0 有用 适兕 2022-03-18 06:45:53
开源共同体的上游
0 有用 吃蛋挞 2021-11-20 21:23:39
其中《知识社会学的范式》是经典之作,在议论纵横于马克思、曼海姆、舍勒、涂尔干、索罗斯的脉络中将知识社会学的路数结构化,可资参考
1 有用 王子嘻 2022-01-20 16:49:27
我 要 看吐了🤲🏿
0 有用 伍星星 2022-11-25 21:30:19 美国
奠基之作,非常好的入门书
0 有用 悠哉白云 2024-02-18 16:40:23 北京
只看了第一章
0 有用 庭子 2023-12-23 09:25:10 天津
我是感觉翻译得不太行,看不懂直接看英文,有些地方一翻译下来直接晦涩起来,其实原文讲得很清晰。
0 有用 默鸣 2023-12-28 10:13:14 云南
学科范式转换的代表作,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扩展至科学领域,同时对传统知识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修缮与再释。
0 有用 OCEANUNRAVEL 2022-09-14 11:35:55 法国
pre抽到Merton,去年跟着台大公开课和林聚任的导读学过一些,今年终于读上了原文,有趣易懂,特别开心。
0 有用 小兔子乖乖 2022-06-05 21:50:38
跪服,虽然已经被推翻了不少,但是作为规范理论,仍然牛逼
0 有用 逐光. 2023-10-26 10:50:11 湖北
默顿科学社会学论文集,部分章节与《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相同,可以结合来看。论述多数较浅,但问题很有意思。重点选读了《局内人局外人》《优先权》等章节,对于理解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架构及延伸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局内人》篇似乎又可算作方法论议题,回应了“只有黑人才能研究黑人”这类方法论谬误。《优先权》倒是有助于理解当下时事,为什么要争夺科学独创性的首先发现者名号(从民族国家视野来看)?另外,以后引用马太效应可以找到原出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