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课时的讲稿,上编是简帛古书的基础知识,下编是简帛古书的分类导读;前一半学生上课听讲时使用,后一半大家下课看书时使用。作者力求“把道理讲清楚,用材料来摆事实”,并融汇学术界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打通出土古书与传世古书的连接,重新认识并建构起古代知识系统和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
作者简介 · · · · · ·
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从小在北京长大。中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和内蒙插队7年。1975年底回到北京。
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
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系西队从事考古发掘。
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
1985年至现在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学和古文献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兵以诈立》、《丧家驹》、《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李零自选集》、《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等。
目录 · · · · · ·
前言
上篇 概说
第一讲 引言:寻找回来的世界
——简帛古书的发现与中国学术史的改写
附录:现存先秦两 汉古书一览表
第二讲 三种不同含义的“书”
附录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类
附录二:中国古人文书的分类
第三讲 简帛的埋藏与发现
附录:简帛分域编
第四讲 简帛的形制与使用
附录:王国维《简牍检署考》
· · · · · · (收起)
上篇 概说
第一讲 引言:寻找回来的世界
——简帛古书的发现与中国学术史的改写
附录:现存先秦两 汉古书一览表
第二讲 三种不同含义的“书”
附录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类
附录二:中国古人文书的分类
第三讲 简帛的埋藏与发现
附录:简帛分域编
第四讲 简帛的形制与使用
附录:王国维《简牍检署考》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人云: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我根本不信这种鬼话。我一直认为,学者的命就是替人读书,因而常常无法享受阅读的愉快。如果他受毕生之苦,甘之如饴,非要别人和他一起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而不是替人分劳省力,那是不仁之至也。所以,我更欣赏的还是老子的话:少则得,多则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我的印象,战国秦汉的古书好像气体,种类和篇卷构成同后世差距很大;隋唐古书好像液体,虽然还不太稳定,但种类和构成渐趋统一;宋以来的古书则是固体,一切定形,变化多属誊写或翻刻之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讲 简帛古书的体例与分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三联文史新论(共6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帝国的话语政治》《论语今读》《从爵本位到官本位》《引譬连类》《抑郁与超越》
等
。
喜欢读"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的人也喜欢 · · · · · ·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2016年4月17日笔记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这本书是以余嘉锡先生的《古书通例》为准的,也以余嘉锡先生毕生所追求的为别人而读书为准的。应该说,这本书的序言给我以较大震动。最近与友人曾经聊到所谓选题的困惑:似乎一旦进入某个研究的阶段,就急于寻找研究对象,但却无法及时掌握所研究时段...
(展开)

当解释我们时,时间只是幻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十月末了,对最近的读书做一个总结吧。 近日读罢余嘉锡《古书通例》、梁涛白立超编《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郑良树《诸子著作年代考》、柯马丁《秦始皇石刻 早期中国的文本与仪式》、钱存训《书于竹帛 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皆是对古书及古典学... (展开)
三重证据法以及思想史补遗
过去我们讲王国维了不起,总是说他发明了一个“二重证据法”即“纸上之史料”和“地下之材料”,但他的“地下之材料”其实是金文、甲骨文一类文字,基本上都是非发掘品且脱离了现场,严格来说并非考古学意义上的材料。 李学勤在《走出疑古时代》中提出,史料可以按两个标准归类...
(展开)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这个帖子的介绍错别字真多 | 来自科艺电脑 | 2009-10-06 12:30:05 | |
谈论"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 来自眷录手 | 2008-09-22 22:25:3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9.1分 56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9.4分 15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9.1分 7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野书者李零 (合理肉食)
- 文学参考(fencius) (沈书枝)
- 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 (jiulongshuju)
- 李零作品不完全目录 (敬惜字纸)
- 先秦史:论著 (瑶溪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小凯曦光 2011-06-22 09:10:05
我以为真正能通诸子百家的还是章太炎先生!李先生还是差了不少!
0 有用 ren 2012-08-31 21:14:21
最后两篇兵书和方术,口水话有点多看着不耐烦
2 有用 韧勉 2012-12-19 21:37:53
或许李先生一辈子的集大成之作就在乎于此了,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的学术价值更大一些,下半部分又很好的学术源流总结,值得需要写作和阅读时再温习。
0 有用 久道 2011-10-26 22:50:26
翻阅多遍,很喜欢。
0 有用 中兴之象卓然 2009-11-04 22:30:17
方术
0 有用 宙斯倒在黄瓜塔 2021-09-18 15:36:16
就像作者在后记所说,这是本用来打开思路的讲义,不是一锤定音式的归纳和总结。好书就是这样,即使你不了解这个领域,读来也有趣,最喜欢第四讲简帛的形制与使用,原来如此是读完的感觉。作者经常不经意一句话提起读者兴趣,我常有冲动去啃全部提及书目,想到自己的水平,还是先老老实实把基本的看完吧。
0 有用 四废书房主人 2021-08-27 12:10:29
买的修订本,看的却是初版。个人觉得作为课程讲义来看还是蛮好的,尤其是搭配李学勤的《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0 有用 不忘 2021-08-09 17:03:12
二读上编,对不少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有空再读最新修订版。
0 有用 摘夏 2021-05-05 01:57:50
先秦文学史课上布置的书目
0 有用 黏巴粘儿 2021-03-04 00:48:04
李零老师的俏皮话文风一到正经事收敛了很多,专业外(我)的看了也难记住感兴趣的话只能多看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