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尽管我知道自己不是专业作家,但从
作者简介 · · · · · ·
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公司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被中肯地称为“美国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身处的大时代,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事件频出,也是传统媒体的颠峰时代。作为美国主流大报的掌舵者,她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当事人和记录者。她曾与十二任美国总统谈笑风生,与各界精英私交甚笃,小布什曾说:“总统们来来去去,而她知道他们所有的一切”。
1997年,她将一手打造的媒体帝国交给接班人,动手写就这部经典之作,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奖。
目录 · · · · ·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我的父母
第二章 童年生活
第三章 买下《华盛顿邮报》
第四章 在瓦萨学院
第五章 我的大学时代
第六章 初涉新闻界
第七章 哈克雷的朋友们
第八章 步入婚姻殿堂
第九章 婚后生活
第十章 菲尔服役军中
第十一章 发展中的《邮报》
第十二章《邮报》新报主菲尔
第十三章 复杂的家庭生活
第十四章 菲尔的“精神忧郁症”
第十五章 购买《新闻周刊》
第十六章 婚姻破裂
第十七章 菲尔之死
第十八章 我成为《邮报》女总裁
第十九章 一次环球旅行
第二十章 越南战争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
第二十二章 “五角大楼文件”风波
第二十三章 “水门事件”真相
第二十四章 “水门事件”的影响
第二十五章 《邮报》的劳工问题
第二十六章 在罢工事件中
第二十七章 《邮报》的新突破
第二十八章 我步入老年生活
· · · · · · (收起)
序言
第一章 我的父母
第二章 童年生活
第三章 买下《华盛顿邮报》
第四章 在瓦萨学院
第五章 我的大学时代
第六章 初涉新闻界
第七章 哈克雷的朋友们
第八章 步入婚姻殿堂
第九章 婚后生活
第十章 菲尔服役军中
第十一章 发展中的《邮报》
第十二章《邮报》新报主菲尔
第十三章 复杂的家庭生活
第十四章 菲尔的“精神忧郁症”
第十五章 购买《新闻周刊》
第十六章 婚姻破裂
第十七章 菲尔之死
第十八章 我成为《邮报》女总裁
第十九章 一次环球旅行
第二十章 越南战争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
第二十二章 “五角大楼文件”风波
第二十三章 “水门事件”真相
第二十四章 “水门事件”的影响
第二十五章 《邮报》的劳工问题
第二十六章 在罢工事件中
第二十七章 《邮报》的新突破
第二十八章 我步入老年生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父母的立身原则,那是我读过的最简单、最中肯的箴言。它对我意义重大,甚至今天仍旧如此:“在某些时候,父母直接指明行事原则,也许能够帮助孩子我不认为强硬地建议你去做某事会对你有益。我甚至觉得不需要建议你什么,因为我相信你能做出很好的判断。我所能为你做的,是偶尔指出某些已经在我思想中演变得可靠而务实的原则,倘若你能够理解并赞同这些原则,那么就应让你自己去应用它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2页 -
人们对待死亡的反应非常复杂,尤其是面对双亲的去世,因为这个时候人会更多地感受到自我,以及自我与死亡之间再无间隔。现在,你变成了年老的一代。我相信,与逝者的关系越亲密,感情越深厚,悲伤就越深刻,越纯粹。父亲的孩子之中,哥哥受父亲去世的影响最大,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关系本就复杂难解、矛盾重重;他们两人都没有过错,却从未亲近过。母亲对父亲的感情也异常混乱,他的离去令母亲非常难受。父亲的衰老给母亲带来了负担,也令她烦恼,但父亲去世后,她便沉浸在深深的抑郁情绪中。仿佛她一直靠着一扇门,如今这扇门猛然被打开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四章 / 267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个人历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个人历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美国女“吹哨人”:我就是这样和总统叫板的
美国有这样一个女人,父亲是美联储的主席,母亲是社交名媛,从小锦衣玉食的她,却在结婚后面对难以想象的遭遇:自己的丈夫公开出轨与小三出双入对,随后饮弹自尽;总统曾经把她叫到白宫的卧室,一件一件的当面脱掉自己的衣服。而位高权重的司法部长则当众威胁: 她的奶头会被大...
(展开)

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有战斗的能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华盛顿邮报》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2分。影片主要讲述了美国在1971年发生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华盛顿邮报》为了挖掘出美国政府在对越战争中的一些丑闻,不惜与尼克松政府对簿公堂。 “捍卫出版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出版”。这是所有媒体人的呐喊。 主人翁凯瑟琳·格雷厄姆是... (展开)
将美国总统拉下台的女人
1972年6月17日,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闯入了几名可疑人员,并被保安人员抓获。这件事情在大多数媒体看来,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行窃案。但是《华盛顿邮报》的两名年轻记者却发现里面有蹊跷,这五人在警察局登记的名字都是化名。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真相令人震惊...
(展开)



新闻、清教徒和一家伟大的公司
Katherine Graham陆续这个名字出现在了我喜欢的三本书中,是两位金融大鳄Warren Buffett和Peter Peterson的密友,只是这一点便让我好奇地找来这本书看。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停地因为格雷厄姆夫人的诚实而客观的描述而感到惊讶,她坦诚地写出童年缺乏母亲关爱导致的不安全感,...
(展开)

46岁的她中年丧偶,巾帼不让须眉,在报业成就了一番传奇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19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迫使尼克松总统退职,《华盛顿邮报》获得了国际威望。而带领《华盛顿邮报》走上这一鼎盛时刻的领导者是一位女性,这位女性就是凯瑟琳·格雷厄姆。 她出生豪门,嫁给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婚后甘愿放弃...
(展开)
> 更多书评 4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8.7分 966人读过
-
W&N (1997)8.6分 56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0)8.2分 337人读过
-
Orion Pub Co (2002)8.3分 1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 (YorkCheung)
- 《财富》杂志推荐:最睿智的书 (小蓓)
- 《财富》推荐的75本的商业必读书 (2sin18°)
- 汉译大众精品文库 (嘿嘿)
- Fortune推荐的75本“最使人睿智”的商业必读书 (魏星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个人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瘾 2012-03-18 20:02:48
我都很好奇我是怎么读完的
0 有用 一樽还酹江月 2020-03-08 17:51:02
写作素材需要,在二手网买了这本书。花了两天读完,第一感受: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样。不自信也没关系,往前走吧。
1 有用 喵呜喵呜呸 2014-03-30 20:12:26
1、本该给五星的,因翻译故。 2、前一阵《华盛顿邮报》易主,唐实在很有勇气。 3、凯瑟琳低估了自己,却对时事一直很审慎清醒。 4、最喜欢凯的大女儿递给她的纸条。
1 有用 不想取名字 2015-11-30 14:03:58
七百页的大部头,集中时间读了大概一个星期。喜欢她遇见她老公之前及她老公死后的她,除了被菲尔压抑贬低的那些年婚姻生活以外的凯瑟琳,是闪闪发光的。少女一点说,好的爱情是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坏的爱情真的会埋葬一个人。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2-03-03 20:40:45
这种淘来的书籍,我真的是觉得垃圾! 读这种书籍,就是自杀!!!
0 有用 HollyHao 2023-07-27 13:17:06 美国
冲着女性打分,但是没什么触动。
0 有用 一樽还酹江月 2020-03-08 17:51:02
写作素材需要,在二手网买了这本书。花了两天读完,第一感受: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样。不自信也没关系,往前走吧。
0 有用 闹木饱饱 2018-10-15 02:17:38
看了兩百頁 感想就是 出生背景真的很重要⋯ 人家20多歲就可以接管華盛頓日報 從小就可以接觸到各種大師級人物
1 有用 阿布 2018-02-05 09:58:23
重温五角大楼文件一章,与《the post》不同,告诉她《纽约时报》搞个大新闻的不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而另有其人。翻译差:“联合新闻”是指AP还是UP(I)?记忆差:《纽约时报》发表五角大楼文件前研究了三个月而不是一年多;水平差:认为本报头三天“改写”时报稿子就能“与原出版物竞争”,运气好:能当上老板是因为继承家业,但回忆录絮絮叨叨,鸡毛蒜皮太多,完全不值得通读
1 有用 击鼓不传花 2017-09-10 14:14:58
好牛的女人。书中提到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一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