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系美国著名史学家鲁滨孙的代表作,书中作者提出了要用综合的多种因素的观点来分析历史,冲破以政治史研究为中心的传统,扩大历史认识的视野,强调历史研究的功用在于通过历史了解现在和推测未来。本书于 1920年代由何炳松译成中文,何氏翻译此书的目的,是认为《新史学》中反映的史学思想,“是很可以做我们中国研究史学的人的针硅”。作为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名著,《新史学》对“五四”以来中国史学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影响。
新史学的创作者
· · · · · ·
-
鲁滨逊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鲁滨孙(James Harvey Robinson,1863一1936),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派的奠基人和倡导者,强调将史学研究的对象涵盖整个人类既往活动,汪重采用语言学、心理学等方法进行综会研究,《新史学》一书为其代表作。
译者简介:
何炳松(1890―1946),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攻读历史学与政治学,191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主任、暨南大学校长,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一个著作家着手翻阅那些书厚字密的过去记载,预备写出一份纲要,为那些无暇阅读原始资料的人们阅读,那时候他们立刻要问自己,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材料去引起读者注意。他一定觉得过去人们所遗留下来的史料,是非常杂乱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新史学 -
有觉悟的历史学家都慢慢地开始明白:他不能希望成为一个很好的说故事者,理由很简单,倘若只是把他有充分理由才相信的真实事物来编写历史,那么,他编出来的故事往往都是残缺不全,模糊不清的小说和戏曲这类东西,人们可以很随便地去构思或安排情节来满足艺术上的需求。假使历史学家只是局限于史料上所叙述的确切可靠的事件,那么他的著作往往就会缺少生动活泼、真正可信的情节,因而就不能编成一个动听的故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史学史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新史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新史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转】李勇:鲁滨逊“新史学”的学术渊源
摘要:鲁滨逊新史学继承了本土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遗产,从欧洲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是美国本土和欧洲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社会进步理论、实用主义价值观、历史广泛性的理念、历史的经济和心理的诠释理论、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思想、历史相对主义以及前人对科学...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商务印书馆 (1964)8.0分 201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8.2分 15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1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东方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史学与历史哲学 (梦之旅)
-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Arch拱拱)
- 酸腐老古董的自我修养:历史学-军事学概观 (withinbeyond)
- 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分科本)·历史 (zjjhday)
- 珮華書架上的歷史書 (劇場監製張珮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新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在逃阿鱼仔 2018-03-27 15:19:15
能力有限
1 有用 MOKO君 2013-11-08 16:13:51
翻译的时代痕迹很重,个别地方尤其不习惯,需要自己适应
0 有用 小豹子 2020-07-12 14:38:45
在时代的变化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传统的政治史学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要。鲁滨孙大声呼吁要重写历史,要引入各类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的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用历史学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0 有用 catrina-箱推し 2006-09-29 17:05:21
受益匪浅咧
0 有用 七月 2019-02-03 10:56:46
所谓新史学,新在对史学研究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