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除收集了章含之晚年的短篇回忆录,也将她早年的成名作《十年风雨情》收纳其中,是一本比较完整的章含之文集。这些回忆文章真实地描述了她的父亲章士钊、丈夫乔冠华的精神世界,记录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历史风云。
作者简介 · · · · · ·
章含之(1935-2008),中国外交官,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妻子。1970年代初,她曾参加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会谈,并参与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的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章含之同她的丈夫乔冠华一起,曾活跃在联合国的外交舞台上。她是1971年中国首次参加联大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和1973-1975年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副代表之一。
此外,她还参加了中国同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会谈。
章含之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四部著作。
80年代后,章含之积极投身于促进中国在农村发展和宏观经济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组织过多次国际性会议及国际研讨会。
目录 · · · · · ·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试读 · · · · · ·
序/1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1 那随风飘去的岁月/16 十年风雨情/75 故乡行/187 谁说草木不通情/208 昨日旧事残梦/224 青桐、秋桐与孤桐/305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吴璞是我的同班同学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中学毕业于北京很有名气的师大女附中。我记得她入学不久就入了党,开始担任团支部书记。还没毕业就提前留校担任英语系的党支部副书记吴璞属于很“正统”的党员学生干部。历次政治运动都是领导者。但就是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她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党的干部逼进了死神的怀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我发现他写字从来不用钢笔或圆珠笔,而是用铅笔;他宁可不厌其烦地用一把削笔刀不断地削铅笔而不去使用方便的圆珠笔,他这样做的简单原因是中南海里的首长们都用铅笔。他说每天早上,工作人员要为这些首长削好一大堆铅笔供他们一天之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遭难者口中的回忆不会充满温情。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无法杜撰
> 更多书评 29篇
-
脆脆鲨 (功不唐捐)
第一批送审的教材就出了问题。孙泽福等8341军宣队的领导把我找去说要讨论教材的政治思想问题。他们一开始就讲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次招收新生,必须体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体现毛泽东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线等等的大道理。 然后,他们指出这批新编教材政治性、思想性、阶级性都非常薄弱,应当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后再重新编。 我请他们举出具体实例。他们说:“譬如说有一课是讲家庭成员、其中介绍了‘这是我父亲...2021-12-09 16:05:11
第一批送审的教材就出了问题。孙泽福等8341军宣队的领导把我找去说要讨论教材的政治思想问题。他们一开始就讲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次招收新生,必须体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体现毛泽东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线等等的大道理。 然后,他们指出这批新编教材政治性、思想性、阶级性都非常薄弱,应当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后再重新编。 我请他们举出具体实例。他们说:“譬如说有一课是讲家庭成员、其中介绍了‘这是我父亲’,‘那是我母亲’,还有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等。可是人都是有阶级性的,革命的战士有父母,反动派也有。你们只讲父母兄弟,这不是模糊了人的阶级性吗?”我问他们如何突出这个阶级性。他们说:“你们至少应当说明:我的父亲是工人,或者我的母亲是农民。” 我和冠华的结合虽然还有阻力,但那已主要是他子女的反对。当时冠华希望耐心和时间会取得他们的理解,可惜没有能实现。其实,子女反对父母再婚在中国不论在老百姓家庭,还是在高级干部家庭都是很普遍的屡见不鲜的事。这中间有对逝去的父亲或母亲的怀念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经济利益的问题。尤其是在高干家庭,那实际存在的特权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不过,父亲后来与吴夫人感情发生裂痕。这似乎是因为吴夫人个性很强,致力于妇女运动而不善家务。用现在的话说是“女强人”这一类的妇女活动家。而父亲在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之后,大概需要一个不介入社会活动、温顺美貌的女性做妻子,因而终于在20年代末与吴夫人离异并与我的母亲奚夫人结合。吴夫人带着她的三个儿子赴欧洲定居,直到欧战爆发才回国。 凑巧的是,我和冠华结婚后,有次谈起父亲,冠华说他当时是香港新华社社长,地下党香港负责人之一。和父亲一起回北京的那批民主人士正是由他带队的。父亲对冠华的才华评价很高,冠华也很尊重父亲。解放后他们见面不多;但自70年代初父亲身体开始衰弱、经常住院后,冠华只要到病房探视朋友,听说父亲住院,他是必定要去看望的。 回应 2021-12-09 16:05:11 -
十几年前看过章含之写跟乔冠华的本书还被她感动了。听闻她的前夫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解,没有找来看,觉得这是无聊的事情。最近偶然看了她前夫写的书,感觉两者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写的。应该说,章含之作为章士钊的养女,在家庭里面并没有享受到温情。她的前夫,作为一位出身于富商之家的上海公子,人品很不错,但是在生活上,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关心。其实章含之自己也是,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对方。追求对方,可能... (1回应)
2019-03-17 21:23:05
十几年前看过章含之写跟乔冠华的本书还被她感动了。听闻她的前夫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解,没有找来看,觉得这是无聊的事情。最近偶然看了她前夫写的书,感觉两者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写的。应该说,章含之作为章士钊的养女,在家庭里面并没有享受到温情。她的前夫,作为一位出身于富商之家的上海公子,人品很不错,但是在生活上,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关心。其实章含之自己也是,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对方。追求对方,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家世,颜值,学历等等。书中看得出来是真正爱乔冠华的。乔冠华死后,若干年张含之都没有改嫁,那就不像她前夫所说的,他的出轨纯属是人品问题。总之最近看的几本书,让我觉得,看一件事情确实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不应该只偏信一个人的说法。
1回应 2019-03-17 21:23:05 -
Jim Moriarty (最後の世代)
时光又过了几年。1991年春我照例去东山,公墓已换了新的负责人,他陪我上山,就如他的上一位负责人一样,还是告诉我那些动人的故事。使我十分感动的是他还告诉我很多人为了对冠华表示怀念之情,决定也在东山为他们的亲人仿照我设计的冠华墓地修了墓。仅在那一面山坡就总共有二十八个一模一样的墓了。他领我去看了其中三个。同去的朋友开玩笑说我应当申请专利了。我却无限感慨,热泪盈眶。我说:“不,这不是我的专利。老乔的一...2014-12-09 22:07:56
-
Jim Moriarty (最後の世代)
我发现他写字从来不用钢笔或圆珠笔,而是用铅笔;他宁可不厌其烦地用一把削笔刀不断地削铅笔而不去使用方便的圆珠笔,他这样做的简单原因是中南海里的首长们都用铅笔。他说每天早上,工作人员要为这些首长削好一大堆铅笔供他们一天之用。 原因难道不是因为铅笔可以擦掉吗?2014-12-08 19:20:29
-
十几年前看过章含之写跟乔冠华的本书还被她感动了。听闻她的前夫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解,没有找来看,觉得这是无聊的事情。最近偶然看了她前夫写的书,感觉两者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写的。应该说,章含之作为章士钊的养女,在家庭里面并没有享受到温情。她的前夫,作为一位出身于富商之家的上海公子,人品很不错,但是在生活上,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关心。其实章含之自己也是,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对方。追求对方,可能... (1回应)
2019-03-17 21:23:05
十几年前看过章含之写跟乔冠华的本书还被她感动了。听闻她的前夫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解,没有找来看,觉得这是无聊的事情。最近偶然看了她前夫写的书,感觉两者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写的。应该说,章含之作为章士钊的养女,在家庭里面并没有享受到温情。她的前夫,作为一位出身于富商之家的上海公子,人品很不错,但是在生活上,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关心。其实章含之自己也是,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对方。追求对方,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家世,颜值,学历等等。书中看得出来是真正爱乔冠华的。乔冠华死后,若干年张含之都没有改嫁,那就不像她前夫所说的,他的出轨纯属是人品问题。总之最近看的几本书,让我觉得,看一件事情确实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不应该只偏信一个人的说法。
1回应 2019-03-17 21:23:05
-
脆脆鲨 (功不唐捐)
第一批送审的教材就出了问题。孙泽福等8341军宣队的领导把我找去说要讨论教材的政治思想问题。他们一开始就讲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次招收新生,必须体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体现毛泽东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线等等的大道理。 然后,他们指出这批新编教材政治性、思想性、阶级性都非常薄弱,应当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后再重新编。 我请他们举出具体实例。他们说:“譬如说有一课是讲家庭成员、其中介绍了‘这是我父亲...2021-12-09 16:05:11
第一批送审的教材就出了问题。孙泽福等8341军宣队的领导把我找去说要讨论教材的政治思想问题。他们一开始就讲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次招收新生,必须体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体现毛泽东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线等等的大道理。 然后,他们指出这批新编教材政治性、思想性、阶级性都非常薄弱,应当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后再重新编。 我请他们举出具体实例。他们说:“譬如说有一课是讲家庭成员、其中介绍了‘这是我父亲’,‘那是我母亲’,还有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等。可是人都是有阶级性的,革命的战士有父母,反动派也有。你们只讲父母兄弟,这不是模糊了人的阶级性吗?”我问他们如何突出这个阶级性。他们说:“你们至少应当说明:我的父亲是工人,或者我的母亲是农民。” 我和冠华的结合虽然还有阻力,但那已主要是他子女的反对。当时冠华希望耐心和时间会取得他们的理解,可惜没有能实现。其实,子女反对父母再婚在中国不论在老百姓家庭,还是在高级干部家庭都是很普遍的屡见不鲜的事。这中间有对逝去的父亲或母亲的怀念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经济利益的问题。尤其是在高干家庭,那实际存在的特权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不过,父亲后来与吴夫人感情发生裂痕。这似乎是因为吴夫人个性很强,致力于妇女运动而不善家务。用现在的话说是“女强人”这一类的妇女活动家。而父亲在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之后,大概需要一个不介入社会活动、温顺美貌的女性做妻子,因而终于在20年代末与吴夫人离异并与我的母亲奚夫人结合。吴夫人带着她的三个儿子赴欧洲定居,直到欧战爆发才回国。 凑巧的是,我和冠华结婚后,有次谈起父亲,冠华说他当时是香港新华社社长,地下党香港负责人之一。和父亲一起回北京的那批民主人士正是由他带队的。父亲对冠华的才华评价很高,冠华也很尊重父亲。解放后他们见面不多;但自70年代初父亲身体开始衰弱、经常住院后,冠华只要到病房探视朋友,听说父亲住院,他是必定要去看望的。 回应 2021-12-09 16:05:11 -
十几年前看过章含之写跟乔冠华的本书还被她感动了。听闻她的前夫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解,没有找来看,觉得这是无聊的事情。最近偶然看了她前夫写的书,感觉两者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写的。应该说,章含之作为章士钊的养女,在家庭里面并没有享受到温情。她的前夫,作为一位出身于富商之家的上海公子,人品很不错,但是在生活上,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关心。其实章含之自己也是,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对方。追求对方,可能... (1回应)
2019-03-17 21:23:05
十几年前看过章含之写跟乔冠华的本书还被她感动了。听闻她的前夫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解,没有找来看,觉得这是无聊的事情。最近偶然看了她前夫写的书,感觉两者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写的。应该说,章含之作为章士钊的养女,在家庭里面并没有享受到温情。她的前夫,作为一位出身于富商之家的上海公子,人品很不错,但是在生活上,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关心。其实章含之自己也是,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对方。追求对方,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家世,颜值,学历等等。书中看得出来是真正爱乔冠华的。乔冠华死后,若干年张含之都没有改嫁,那就不像她前夫所说的,他的出轨纯属是人品问题。总之最近看的几本书,让我觉得,看一件事情确实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不应该只偏信一个人的说法。
1回应 2019-03-17 21:23:05 -
Jim Moriarty (最後の世代)
时光又过了几年。1991年春我照例去东山,公墓已换了新的负责人,他陪我上山,就如他的上一位负责人一样,还是告诉我那些动人的故事。使我十分感动的是他还告诉我很多人为了对冠华表示怀念之情,决定也在东山为他们的亲人仿照我设计的冠华墓地修了墓。仅在那一面山坡就总共有二十八个一模一样的墓了。他领我去看了其中三个。同去的朋友开玩笑说我应当申请专利了。我却无限感慨,热泪盈眶。我说:“不,这不是我的专利。老乔的一...2014-12-09 22:07:56
-
Jim Moriarty (最後の世代)
我发现他写字从来不用钢笔或圆珠笔,而是用铅笔;他宁可不厌其烦地用一把削笔刀不断地削铅笔而不去使用方便的圆珠笔,他这样做的简单原因是中南海里的首长们都用铅笔。他说每天早上,工作人员要为这些首长削好一大堆铅笔供他们一天之用。 原因难道不是因为铅笔可以擦掉吗?2014-12-08 19:20:29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当代政治人物赋闲后出的书 (一哥)
- 近现代中国名人回忆录 (彭鹏蓬)
- 书香门第(坑) (RMR)
- 要读的传记列表 (单行道)
- 近现代史史料(回忆录) (不足方丈)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M June 2018-04-17 10:40:36
早年看的书。章年轻时美,但总觉得乔的原配夫人龚更亲切知性优雅高贵。
14 有用 yezzi 2011-09-05 13:31:38
章含之文笔太一般了
18 有用 翡冷翠 2015-07-12 10:39:18
阅读过程中你会隐约感觉到哪里不对劲,然后自己去搜集资料,发现不对劲的地方。2020年又读了作者前夫写的书,就很呵呵了,大时代嘛,都是有故事的人。
2 有用 给我一个葱油饼 2013-06-29 06:07:03
拼命往自己脸上扑粉,但效果有限
8 有用 龙毛毛 2019-09-24 09:58:26
我居然读过这书 一个旧上海交际花的私生女 逢人必称什么名媛也是蛮搞笑的
0 有用 鱼家明 2022-06-15 14:57:46
文笔很好,谎言太多,不尊重历史
0 有用 sailing 2022-03-15 15:37:07
老了的名媛写东西越发矫情了,可能受琼瑶的影响?
0 有用 一日木槿 2022-03-03 21:46:37
读起来怪怪的,营造出一种看起来很深情的感觉,有些矫情,也许伟人看人的角度更加独特吧,毕竟我们没有经历那样的时代,也没有去真正感受别人的情感,只是外人。就自己看来,真情实感方面比我们仨差些,对了解历史大事细节方面有一定的帮助,权当本个人回忆散文即可。
0 有用 脆脆鲨 2021-12-08 01:15:59
口水话太多了,看得我头痛【当然了我也知道这是一本口述回忆录…】【老干部爸爸肯定知道乔冠华的事情吧…】【里面讲章士钊作为旧学大家却连古文基础都没有传给女儿这件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几乎没有提到前夫洪君彦,谁知道是不是因为文革不堪忍受被批判而反目成仇呢...】港真,放在那个时代红色名媛高知精英,但是放到现在说英语会翻译见过世面的女性可太多了,就教教新东方吧
0 有用 小咕噜 2021-11-23 22:31:22
惊骇于那个时代,也感动于乔章的深情。 辩证思维的我,又去查了下章的前夫,其所言所感又是大相径庭,公说公,婆说婆,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