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写口头做菜那段,绝了!几乎难以超越了!
屌毛比眉毛出得晚,长得倒比眉毛长
我的笔评不了余华。
盗版真害人。“一乐只能射在床上了” “喝干了黄河以后,”
许三观背着一乐去吃面条这个桥段,在高中时把我感动的要死要活,而如今,更触动我的是老年许三观无助的哭泣,到了哪一步,没有安全感都是悬在头上的剑,抚摸喉咙的死神冰冷的手,我现在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很理解那种恐惧,要是有了事,不能卖血了,该怎么办呢,配合若干年后阎连科的丁庄梦,别有一番滋味
看完了非常想吃炒猪肝喝黄酒
印象最深的几个片段,一是许三观给受批斗的许玉兰送饭,之前打打闹闹,吵吵嚷嚷,日子过得不情不愿。危难时候给许玉兰送饭的却还是许三观。白米饭下藏着满满的红烧肉。还有叫魂的时候,他明明不愿意答应许玉兰,最后还是把一乐叫到跟前,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部不那么惨烈的≪活着≫。不管是卖血还是别的途径,中国人的确都是如此活过来的。一生艰难奔波,却只完成了最基本的生活。可是这一本并没有那种绝望,更多的是悲悯和怆然。但是看似有希望并不代表真的有。生命加载的沉重,并不是走得快一点就能卸下的。反而会因为奔波而累加。到头来并没有换来什么,只是活着而已。世界崩塌了,不是轰隆巨响,而是一声唏嘘。
我觉得这是余华写过的最好的书。看完之后,我觉得难受。说不清楚为什么,就像胸口突然堵了一块大石头
读余华的小说总是有一种后怕,他笔下的那个世界如此荒谬,却曾脱胎于真实,其中的人们浑然不觉。那如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呢,又有多少荒谬是从未被察觉的。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余华在小说的结尾又一次写到那句“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好像和开头的“无知”作呼应。结尾处理的轻描淡写,但余华的小说往往是结尾升高了一个“立足点”然后一呼百应,扇的现实讲不出话。故事的最后,许三观像一个孩子那样伤心的哭了,原因是他的血不再重要。这看似是对年老无用的讽刺。新的血头那一番话刺激的他害怕极了。他并不是为了卖不出血而难过,而是怕了往后不生不死的无情日子里,再也没了挽救方法(卖血)而对未来生出恐惧。历史急促向前。余华在外文版里说了那个富足社会里卖血供求关系的灵感来源。写这样一个故事更是对人本质欲望泯灭探寻。小说里坏人死了反倒是件轻松的事,现实世界比卖血市场还畸形。人好好活着是不可能的,一波又一波比死还难受的事情催促着你不断卖脸,卖血,甚至卖命。到头来却换一个“无用”的名声。
人啊人,一世人,要安怎欢喜,过春夏秋冬.
真是心疼死许三观了,每次看见他卖血就怕他会不会死了,更怕三个儿子变成小白眼狼。但是就和他讲何小勇那段似的,好人有好报的。(最喜欢看他和一乐的故事了,最喜欢给何小勇喊魂那段,简直扬眉吐气)
从许三观、活着到兄弟,余华的雄心就是用小人物写大历史啊。
一边想笑一边想哭
发自内心地觉得余华一系列作品,比如《活着》和这部,其中的人性悲剧都非常虚假。这个事情也许是真实的,就是感觉余华描述这件事情时候的情感非常虚假,不落地的同情和不真实的共鸣,特别的刻意做作。讲真还不如路遥。
我要吃猪肝
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记得饥荒之年,许三观过生日时他们一家人在床上吞口水畅想许三观“用嘴炒出来的美食”的桥段,这才是真正的很有爱
如果一个人要靠卖血才能养家糊口,必是人生的悲剧。但如果有一天他生了病,连血都不能卖了,人生又当如何呢?
> 许三观卖血记
4808 有用 小鹿想念书 2012-05-27 21:24:13
写口头做菜那段,绝了!几乎难以超越了!
3319 有用 Daneestone 2011-02-08 00:25:31
屌毛比眉毛出得晚,长得倒比眉毛长
3448 有用 陶者无缰 2011-11-19 08:26:58
我的笔评不了余华。
1754 有用 囧叔 2012-11-21 11:10:34
盗版真害人。“一乐只能射在床上了” “喝干了黄河以后,”
718 有用 神威 2012-05-28 13:58:12
许三观背着一乐去吃面条这个桥段,在高中时把我感动的要死要活,而如今,更触动我的是老年许三观无助的哭泣,到了哪一步,没有安全感都是悬在头上的剑,抚摸喉咙的死神冰冷的手,我现在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很理解那种恐惧,要是有了事,不能卖血了,该怎么办呢,配合若干年后阎连科的丁庄梦,别有一番滋味
671 有用 伊坂捅太郎 2010-12-23 18:51:44
看完了非常想吃炒猪肝喝黄酒
490 有用 阿狸咖哆 2015-09-22 03:24:44
印象最深的几个片段,一是许三观给受批斗的许玉兰送饭,之前打打闹闹,吵吵嚷嚷,日子过得不情不愿。危难时候给许玉兰送饭的却还是许三观。白米饭下藏着满满的红烧肉。还有叫魂的时候,他明明不愿意答应许玉兰,最后还是把一乐叫到跟前,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507 有用 我不是盆栽啊 2011-10-15 00:13:20
一部不那么惨烈的≪活着≫。不管是卖血还是别的途径,中国人的确都是如此活过来的。一生艰难奔波,却只完成了最基本的生活。可是这一本并没有那种绝望,更多的是悲悯和怆然。但是看似有希望并不代表真的有。生命加载的沉重,并不是走得快一点就能卸下的。反而会因为奔波而累加。到头来并没有换来什么,只是活着而已。世界崩塌了,不是轰隆巨响,而是一声唏嘘。
405 有用 你看起来很美味 2012-05-11 18:20:19
我觉得这是余华写过的最好的书。看完之后,我觉得难受。说不清楚为什么,就像胸口突然堵了一块大石头
383 有用 寒汐 2016-05-25 21:01:35
读余华的小说总是有一种后怕,他笔下的那个世界如此荒谬,却曾脱胎于真实,其中的人们浑然不觉。那如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呢,又有多少荒谬是从未被察觉的。
348 有用 丁一 2014-06-22 11:14:49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275 有用 锐利修蕊 2015-05-29 16:10:54
余华在小说的结尾又一次写到那句“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好像和开头的“无知”作呼应。结尾处理的轻描淡写,但余华的小说往往是结尾升高了一个“立足点”然后一呼百应,扇的现实讲不出话。故事的最后,许三观像一个孩子那样伤心的哭了,原因是他的血不再重要。这看似是对年老无用的讽刺。新的血头那一番话刺激的他害怕极了。他并不是为了卖不出血而难过,而是怕了往后不生不死的无情日子里,再也没了挽救方法(卖血)而对未来生出恐惧。历史急促向前。余华在外文版里说了那个富足社会里卖血供求关系的灵感来源。写这样一个故事更是对人本质欲望泯灭探寻。小说里坏人死了反倒是件轻松的事,现实世界比卖血市场还畸形。人好好活着是不可能的,一波又一波比死还难受的事情催促着你不断卖脸,卖血,甚至卖命。到头来却换一个“无用”的名声。
224 有用 芥末蘸酱 2010-08-07 17:24:17
人啊人,一世人,要安怎欢喜,过春夏秋冬.
205 有用 筷喜旺 2015-01-13 04:07:03
真是心疼死许三观了,每次看见他卖血就怕他会不会死了,更怕三个儿子变成小白眼狼。但是就和他讲何小勇那段似的,好人有好报的。(最喜欢看他和一乐的故事了,最喜欢给何小勇喊魂那段,简直扬眉吐气)
184 有用 项梓 2011-03-20 08:42:13
从许三观、活着到兄弟,余华的雄心就是用小人物写大历史啊。
155 有用 寂多蔓生 2010-12-19 08:03:54
一边想笑一边想哭
73 有用 ❤小巩俐❤ 2016-03-16 23:16:05
发自内心地觉得余华一系列作品,比如《活着》和这部,其中的人性悲剧都非常虚假。这个事情也许是真实的,就是感觉余华描述这件事情时候的情感非常虚假,不落地的同情和不真实的共鸣,特别的刻意做作。讲真还不如路遥。
80 有用 杜边生 2007-11-17 04:55:42
我要吃猪肝
89 有用 乌兰巴托的夜 2010-01-14 14:27:43
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记得饥荒之年,许三观过生日时他们一家人在床上吞口水畅想许三观“用嘴炒出来的美食”的桥段,这才是真正的很有爱
71 有用 伯爵在城堡 2012-04-21 15:29:09
如果一个人要靠卖血才能养家糊口,必是人生的悲剧。但如果有一天他生了病,连血都不能卖了,人生又当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