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identité
译者: 董强
出版年: 2003-02
页数: 206
定价: 1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
ISBN: 9787532730155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identité
译者: 董强
出版年: 2003-02
页数: 206
定价: 1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
ISBN: 9787532730155
内容简介 · · · · · ·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她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身份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兰·昆德拉(1929~)
·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目录 · · · · · ·
1.身份
2.慢
3.雅克和他的主人
4.被背叛的遗嘱
2.慢
3.雅克和他的主人
4.被背叛的遗嘱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 尚塔尔唯一需要的目光,从中她唯一可以认出自己真正的面孔的,是他包容住她的目光。这一目光是她的房子,她的隐蔽之所,是她身份的外壳。通过这一目光,她可以逃避所有亏次她、判断她,将她缩减为仅仅是她的身体的目光。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中,在原位中永远坚定地存在。” 坐在阳台上,在让-马克的目光的包容下,有那么一刻,这种“沉重的努力”松懈了,尚塔尔可以在她唯一承认的身份中休憩。 因为这就是超越于爱情至上的爱:两个人的眼睛再不移开,因为他们知道各自的身份就包容、隐藏、寄存在对方的目光中,那脆弱的目光讲他们连在一起,并在他们身旁形成一个代表着他们的孤独和幸福的白色阳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3页 -
就算他告诉她,他爱她,他觉得她很美,也是枉然,他爱恋的目光安慰不了她。因为带着爱意的目光,是一种孤立的目光。让-马克心里想着相爱的孤独,两个相爱的人在别人的眼中是隐形的:这是种预示了死亡的忧伤的孤独。唉,可是现在她所需要的,不是一双爱恋的目光,而是陌生的、露骨的、带着淫欲的众多目光泛漫而来,而且这些目光注视她的时候,不带同情心,不带鉴别性,没有温柔,没有礼貌,无可抵挡,无可避免。这种目光把她维系在人类社会里。爱恋的目光则把她从世界抽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4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玩笑》《笑忘录》《帷幕》《生活在别处》《无知》
等
。
喜欢读"身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身份"的人也喜欢 · · · · · ·
身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1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Faber and Faber (1998)8.4分 5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8.4分 138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5分 1279人读过
-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7.7分 6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子夜书社 (lucy)
- 欲罢不能的三部曲 (海鹰)
- 近年出版的东欧文学和相关图书 (williamball)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身份的评论:
feed: rss 2.0
51 有用 树上的兔女爵 2012-01-06 17:44:54
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原本是抱着“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人的作品“的心态翻开第一页的。得承认,昆德拉的小说挺迷人的,这种迷人不是体现在故事有多复杂宏大,他只跟你谈两个人的爱情,就是那么简单。他在故事开始用了ABAB式的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分析和阐述,昆德拉对人物内心刻画的深入和精确真的令人惊叹,还有对整个故事发展节奏掌控的从容(最后高潮处让我感觉情节有点像趟无轨列车脱缰... 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原本是抱着“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人的作品“的心态翻开第一页的。得承认,昆德拉的小说挺迷人的,这种迷人不是体现在故事有多复杂宏大,他只跟你谈两个人的爱情,就是那么简单。他在故事开始用了ABAB式的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分析和阐述,昆德拉对人物内心刻画的深入和精确真的令人惊叹,还有对整个故事发展节奏掌控的从容(最后高潮处让我感觉情节有点像趟无轨列车脱缰却并不让人感到难受,但仍巧妙地刹车收了尾)。而对这个故事本身的感悟是:人和人的理解力之间的偏差真是可怕得不可救药,最后能够抵御这所有自以为是的”认为“的,只有爱。 (展开)
1 有用 年 年 2011-01-28 20:50:49
尽管每人对爱情都有不一样的标准,但对我来说,这就是爱情吧。这才是爱情。
3 有用 爆炸小麦 2007-03-26 22:24:06
这小说所要说的东西,或者至少让我看来成为整部小说的最有力的语义中心,“脆弱性”这一意象。当然有身份的脆弱性,但也有(而且是更深刻意义上的)爱情的让人难以忍受脆弱性——而同时也是爱情的无穷的力量。 ---脆弱性。边界的不确定性。身份的变换或替代。逃离与梦魇。真实与模糊。摇摆与动摇
1 有用 magggot 2006-12-02 20:37:46
看便宜就买了...
1 有用 食菠萝 2008-11-15 21:41:03
vs《搭车游戏》,身份的脆弱性
0 有用 大猫 2023-09-17 15:25:08 湖北
有点哲学了,但很多点有共鸣。
0 有用 月隠 2023-09-14 21:16:11 四川
结尾的两节让小说更为迷离,前面进入了小说的爱情两人间的相爱与“背叛”,虽则后面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梦境叙述,看完结尾此时不知从何时开始小说就进入了梦,进入了幻想与思考。但,恋爱中的身份是自己的身份,是爱人眼中的身份,还是想象的爱人眼中的身份,是道不明的。混杂,是人情的常态。 某些对话,让人叫绝。昆德拉是懂男女的。
0 有用 阿尼玛 2023-09-03 02:29:19 云南
读完,有一种自我的存在被消解的恐惧,没有隐私,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一直被周遭所裹挟,不敢眨眼睛,怕这种没有意识的行为发生的短短的瞬间内,自我就不存在了。
0 有用 理智荔枝木 2023-09-01 17:27:06 北京
米兰昆德拉让贤者时间变成真正的(嗯,真的会思考的那种)贤者时间。
0 有用 相生佑子 2023-08-26 08:07:58 上海
与其说是小说,更像散文。个别篇幅过于哲学看不懂外,大部分都读得非常顺畅。也许没想幽默但是很好笑,这也是为啥它这么好读XD篇章之间连贯性很高,像看脱口秀专场,不断call back让我大呼巧妙。男女主人公都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让他们更有魅力,而正是这种魅力让他们互相吸引。/8.26已读完。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西洋小说不只有流水账。比什么百年孤独,乱世佳人都要好的。书名很扣主体,甚至有相互辉映的效... 与其说是小说,更像散文。个别篇幅过于哲学看不懂外,大部分都读得非常顺畅。也许没想幽默但是很好笑,这也是为啥它这么好读XD篇章之间连贯性很高,像看脱口秀专场,不断call back让我大呼巧妙。男女主人公都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让他们更有魅力,而正是这种魅力让他们互相吸引。/8.26已读完。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西洋小说不只有流水账。比什么百年孤独,乱世佳人都要好的。书名很扣主体,甚至有相互辉映的效果。是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也是作者自己的身份。人是有很多面孔的,结合我自己前段时间的心境,很共感。还是个纯爱故事,两人爱得相当平等、同步,煞羡旁人(特指我)。看的时候纠结梦境还是现实,读完品味一阵,觉得这些都不重要,爱本身就是迷离的感觉嘛ちょうどいいじゃないですか(๑•̀ㅂ•́)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