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易纲的学术论文集。全书按照不同的研究专题分为八个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汇率、金融体系、银行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与发展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金融改革及货币化进程。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若干金融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易纲,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80年赴美留学。1982年获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终身教职)。1994年与林毅夫等发起并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担任多种学术职务。1992-1993年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3年被选为该会资深研究员。1993年至今任美国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编委。199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推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五届成员。
研宪领域为计量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一直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英文国际期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1篇被选入经济学文献权威期刊《经济学文献期刊》(美国)索引。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中、英...
易纲,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80年赴美留学。1982年获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终身教职)。1994年与林毅夫等发起并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担任多种学术职务。1992-1993年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3年被选为该会资深研究员。1993年至今任美国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编委。199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推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五届成员。
研宪领域为计量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一直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英文国际期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1篇被选入经济学文献权威期刊《经济学文献期刊》(美国)索引。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中、英文著作10多部。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经济改革:回顾与反思》,美国JAI PRESS, 1991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美国WESTVIEW PRESS,1994;《货币银行学》(与吴有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N99;《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97年调入中国人民银行,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2002年起任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
市场效率与产权界定
中国经济转轨对现代经济学提出的问题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一个历史的观点
第二部分:中国的货币化进程
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货币化进程
中国货币需求的估测
货币与经济活动
通货膨胀预期和价格波动
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
第三部分:汇率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对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及其改进方案评价
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投融资体制扭曲所导致的后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的货币化进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在短期,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的上升能够提高人均产出和经济增长率,但是在长期它们对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经济增长最持久的源泉在于知识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唯有投资于知识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从税收、法律及制度方面加强对只是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和保护,长期增长才是有保障的。
2019-07-01 14:35:07
-
1.短期与长期问题 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问题,而结构的调整是长期的。同时结构问题带来的短期问题是供过于求和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一方面需要扩大总需求来解决,另一方面必须淘汰过剩、低效的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样才能同时解决短期与长期问题。做了中央银行的官员,我才真正理解了凯恩斯所讲的“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的含义。短期的问题就像救火,非救不可,不然就就有可能会导致社会...
2019-06-26 15:09:15
1.短期与长期问题
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问题,而结构的调整是长期的。同时结构问题带来的短期问题是供过于求和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一方面需要扩大总需求来解决,另一方面必须淘汰过剩、低效的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样才能同时解决短期与长期问题。做了中央银行的官员,我才真正理解了凯恩斯所讲的“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的含义。短期的问题就像救火,非救不可,不然就就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没法继续发展,因此现在必须拿钱。但是拿钱干什么?拿钱买时间和安定,以便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没有这两点,钱就白拿了。
2.宏观与微观问题
这类问题有些类似于长期与短期的问题。面对的通缩现象,我一直强调要“正视通缩的压力,加快微观机制改革”。通货紧缩明明是一个宏观问题,为什么与微观有关系呢?因为宏观与微观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整体表现,同时宏观经济的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微观经济状况。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的长期低效是导致目前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其经济绩效,那么一个充斥着不可持续的信用扩张的经济结构最后总是要坍塌下来的,一个充斥着大量不良债权的经济体系是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的。所以,更进一步看,更深层的改革方向就是促进微观机制的建设,提高企业进行有效率扩张的激励,因为只有良好的微观经济基础的宏观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3.输血与动手术问题
当经济不景气时,宏观派强调通过输血的方式,如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问题;而微观派则强调以动手术的方式诸如产权改革、企业制度创新、放松管制、促进竞争等来解决问题。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而且应该相辅相承。正如动手术时需要输血一样,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治病救人。动手术治病是目的,输血是手段,是必要的,目的是保障手术的安全及成功。因此输血与动手术、长期与短期问题、宏观及微观问题,三者如出一辙。但是如何协调以上三个问题,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浅色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自身的定位。
回应 2019-06-26 15:09:15 -
一种观点和由此推出的政策含义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关键看时机。以货币政策为例,例如我闭着眼睛总讲“抽紧银根”,我说对的概率大约为一半;同理我也可以总唱一个调子——“放松银根”。总坚持一个观点的经济学家比较可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信念。还有一种经济学家总是对的,因为他们总是全面的,他们总说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又如何如何。打个比方,一个人开车需要指挥,指挥者就是经济学家。于是以为经济学家这样指挥:...
2019-06-26 14:39:32
一种观点和由此推出的政策含义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关键看时机。以货币政策为例,例如我闭着眼睛总讲“抽紧银根”,我说对的概率大约为一半;同理我也可以总唱一个调子——“放松银根”。总坚持一个观点的经济学家比较可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信念。还有一种经济学家总是对的,因为他们总是全面的,他们总说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又如何如何。打个比方,一个人开车需要指挥,指挥者就是经济学家。于是以为经济学家这样指挥:“沿着路的中间走,既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这位经济学家总是对的,但他的话一钱不值,因为没有任何信息量。因为开车的人需要在每一个时点上知道他现在是应向左一点,还是向右一点,还是一直向前。经济学家除了解释世界,还应当指出在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主要危险和要防止的倾向,真理总是片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更喜欢有鲜明观点的经济学家。 引自第442页 回应 2019-06-26 14:39:32
-
假定中国货币当局有一个动态最佳外汇储备范围,并且我国现有外汇储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这一目标;再假定中国货币当局的目标是维持名义汇率基本稳定;那么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款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兑换。
2019-05-24 09:52:19
-
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港币为什么能比美元利率高?回答是,港币的风险高,公众认为联系汇率有可能失守,港币与美元的利差是对港币的风险补偿。如果注重于港币汇率的分析,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利差:假设港币与美元利率相同,而港币汇率偏高(港币贬值),即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理解联系汇率(固定汇率)下港币利率偏高的问——对真实浮动利率的压力被转移到利率上去了。这样算来,港币与美元的利差越大,说明港币的汇率风险越...
2019-05-24 16:24:42
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港币为什么能比美元利率高?回答是,港币的风险高,公众认为联系汇率有可能失守,港币与美元的利差是对港币的风险补偿。如果注重于港币汇率的分析,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利差:假设港币与美元利率相同,而港币汇率偏高(港币贬值),即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理解联系汇率(固定汇率)下港币利率偏高的问——对真实浮动利率的压力被转移到利率上去了。这样算来,港币与美元的利差越大,说明港币的汇率风险越高,联系汇率制下的港币所面临的积累的贬值压力越大。所以提高港币利率一方面对港币有稳定作用(揽存港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关于港币风险累计程度的预警指标。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利差过大,公众对港币的信心就会动摇。 引自第192页 回应 2019-05-24 16:24:42 -
当资本流动性很低(比如资本账户不开放)时,政府就在国际金融市场和汇率之间设立了一道有效的防火墙。这在制度上保证汇率稳定的同时,也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供了最大的空间。但这个超稳定结构的获得是以极高昂的效率损失为代价的。这时,无论政府名义上宣布采取何种汇率制度(比如管理浮动),事实上它都将收敛于固定汇率制。否则,这在逻辑就不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不开放资本账户而承受了巨大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在能固...
2019-05-27 10:34:31
当资本流动性很低(比如资本账户不开放)时,政府就在国际金融市场和汇率之间设立了一道有效的防火墙。这在制度上保证汇率稳定的同时,也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供了最大的空间。但这个超稳定结构的获得是以极高昂的效率损失为代价的。这时,无论政府名义上宣布采取何种汇率制度(比如管理浮动),事实上它都将收敛于固定汇率制。否则,这在逻辑就不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不开放资本账户而承受了巨大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在能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却让其浮动而承受风险!所以现实中如有政府如此宣布,不是暂时作为一种过渡策略,就是沽名钓誉以博得推进市场化进程的虚名,或是政治谋略;即保留在特定时刻突然调整汇率(然后再保持固定)的权力。 引自第216页 回应 2019-05-27 10:34:31
-
在短期,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的上升能够提高人均产出和经济增长率,但是在长期它们对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经济增长最持久的源泉在于知识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唯有投资于知识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从税收、法律及制度方面加强对只是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和保护,长期增长才是有保障的。
2019-07-01 14:35:07
-
1.短期与长期问题 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问题,而结构的调整是长期的。同时结构问题带来的短期问题是供过于求和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一方面需要扩大总需求来解决,另一方面必须淘汰过剩、低效的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样才能同时解决短期与长期问题。做了中央银行的官员,我才真正理解了凯恩斯所讲的“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的含义。短期的问题就像救火,非救不可,不然就就有可能会导致社会...
2019-06-26 15:09:15
1.短期与长期问题
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问题,而结构的调整是长期的。同时结构问题带来的短期问题是供过于求和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一方面需要扩大总需求来解决,另一方面必须淘汰过剩、低效的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样才能同时解决短期与长期问题。做了中央银行的官员,我才真正理解了凯恩斯所讲的“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的含义。短期的问题就像救火,非救不可,不然就就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没法继续发展,因此现在必须拿钱。但是拿钱干什么?拿钱买时间和安定,以便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没有这两点,钱就白拿了。
2.宏观与微观问题
这类问题有些类似于长期与短期的问题。面对的通缩现象,我一直强调要“正视通缩的压力,加快微观机制改革”。通货紧缩明明是一个宏观问题,为什么与微观有关系呢?因为宏观与微观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整体表现,同时宏观经济的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微观经济状况。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的长期低效是导致目前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其经济绩效,那么一个充斥着不可持续的信用扩张的经济结构最后总是要坍塌下来的,一个充斥着大量不良债权的经济体系是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的。所以,更进一步看,更深层的改革方向就是促进微观机制的建设,提高企业进行有效率扩张的激励,因为只有良好的微观经济基础的宏观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3.输血与动手术问题
当经济不景气时,宏观派强调通过输血的方式,如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问题;而微观派则强调以动手术的方式诸如产权改革、企业制度创新、放松管制、促进竞争等来解决问题。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而且应该相辅相承。正如动手术时需要输血一样,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治病救人。动手术治病是目的,输血是手段,是必要的,目的是保障手术的安全及成功。因此输血与动手术、长期与短期问题、宏观及微观问题,三者如出一辙。但是如何协调以上三个问题,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浅色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自身的定位。
回应 2019-06-26 15:09:15 -
一种观点和由此推出的政策含义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关键看时机。以货币政策为例,例如我闭着眼睛总讲“抽紧银根”,我说对的概率大约为一半;同理我也可以总唱一个调子——“放松银根”。总坚持一个观点的经济学家比较可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信念。还有一种经济学家总是对的,因为他们总是全面的,他们总说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又如何如何。打个比方,一个人开车需要指挥,指挥者就是经济学家。于是以为经济学家这样指挥:...
2019-06-26 14:39:32
一种观点和由此推出的政策含义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关键看时机。以货币政策为例,例如我闭着眼睛总讲“抽紧银根”,我说对的概率大约为一半;同理我也可以总唱一个调子——“放松银根”。总坚持一个观点的经济学家比较可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信念。还有一种经济学家总是对的,因为他们总是全面的,他们总说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又如何如何。打个比方,一个人开车需要指挥,指挥者就是经济学家。于是以为经济学家这样指挥:“沿着路的中间走,既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这位经济学家总是对的,但他的话一钱不值,因为没有任何信息量。因为开车的人需要在每一个时点上知道他现在是应向左一点,还是向右一点,还是一直向前。经济学家除了解释世界,还应当指出在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主要危险和要防止的倾向,真理总是片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更喜欢有鲜明观点的经济学家。 引自第442页 回应 2019-06-26 14:39:32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2年4-6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 货币与经济学 (IVAN)
- RMB国际化 (开心街的小啵啵)
- 经济金融 (小土豆来未)
- 搜集电子书比买书还上瘾 (xie190205)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的货币化进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38.5℃ 2022-01-23 23:30:18
2202 读过红色资本和邓时代后 对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微观的认识。整体上了解行长的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观点 有助于理解当前发展中的细节与思路 是理解大宏观的体系一部分 即使读来没有那么容易和深刻 依然大有裨益
0 有用 红莲🌸 2018-04-22 17:29:31
易纲牛逼……论文集让人惊艳
0 有用 ShhhAAOO 2022-04-01 16:54:33
易纲水平确实高,中国有这样的决策层极其幸运,何愁不明智?
0 有用 missing 2019-07-11 23:57:33
学以致用,经世济民,中国大概很少人能超越这位吧
1 有用 芸芸众 2018-05-03 16:43:22
发现很多看数据时候的困惑,易老师在20年前就做过研究,惭愧。内容旧了些,但里面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值得学习。
0 有用 ShhhAAOO 2022-04-01 16:54:33
易纲水平确实高,中国有这样的决策层极其幸运,何愁不明智?
0 有用 38.5℃ 2022-01-23 23:30:18
2202 读过红色资本和邓时代后 对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微观的认识。整体上了解行长的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观点 有助于理解当前发展中的细节与思路 是理解大宏观的体系一部分 即使读来没有那么容易和深刻 依然大有裨益
0 有用 zzlxsz 2020-06-24 07:22:10
再现货币化历史
0 有用 joey 2020-01-29 16:45:53
易行长上任之初购买的,淘宝上也只能买到影印版,随着易行长上任的消息传出,本书随同另外一本著作身价大增,大家都倾向于在书中找到今后的银行货币政策线索。我也趁着一时之热,多少也存在这番心理购买的,此前也并不知道有此书。2003年出版,距今确实有些年头了,而且里面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在讨论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不免有些落后了,但是也正恰到好处,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担忧,对今后经济走向的洞察都相当准确,令人... 易行长上任之初购买的,淘宝上也只能买到影印版,随着易行长上任的消息传出,本书随同另外一本著作身价大增,大家都倾向于在书中找到今后的银行货币政策线索。我也趁着一时之热,多少也存在这番心理购买的,此前也并不知道有此书。2003年出版,距今确实有些年头了,而且里面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在讨论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不免有些落后了,但是也正恰到好处,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担忧,对今后经济走向的洞察都相当准确,令人钦佩。因为正好是银行从业者,主要读了银行改革,货币化进程,汇率,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几章。 (展开)
0 有用 飞天小熊猫 2019-07-23 16:52:20
很老的各种发表,逻辑缜密,环环相扣,明白晓畅。且基于我朝鲜活的改革历程,提出的各类问题至今有生命力。需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