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讲述的是从公元4世纪初年至5世纪初年的百余年间,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与司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虽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但从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的发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书中亦旁及军事、地理、文化、经济诸问题,却也只限于阐明门阀政治的需要。
作者简介 · · · · · ·
田余庆,1924年,湖南湘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合著,翦伯赞主编),国家教委第一届大学教材特等奖);《东晋门阀政治》(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等。
目录 · · · · · ·
释“王与马共天下”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二 司马越与王衍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一 小引
二 郗鉴的密谋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二)流民与流民帅
(三)用流民帅平王软之乱
三 郗鉴与王导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二)会稽――三吴的腹地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五 余论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三 庾、王江州之争
四 襄阳的经略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二 桓彝事迹杂考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二 北府兵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一 小引
二 “齄王”世家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五 小结
刘裕与孙恩
后论
改版题记
· · · · · · (收起)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二 司马越与王衍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一 小引
二 郗鉴的密谋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二)流民与流民帅
(三)用流民帅平王软之乱
三 郗鉴与王导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二)会稽――三吴的腹地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五 余论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三 庾、王江州之争
四 襄阳的经略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二 桓彝事迹杂考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二 北府兵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一 小引
二 “齄王”世家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五 小结
刘裕与孙恩
后论
改版题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东晋门阀政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东晋门阀政治"的人也喜欢 · · · · · ·
东晋门阀政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6 条 )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整理
本书看完至今已过许久,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总结此书。期间还看了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以及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的部分。算是找到了一些切入点。简单罗列一下几个想总结的地方: 本书外:一、王莽-东汉时期的经济问题,皇权不振的现象。 二、晋朝没...
(展开)





东晋门阀政治,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坚持了百年
作为对历史类书籍很感兴趣却几乎没怎么读过的历史小白,我一直读的都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历史类书籍。 这次想挑战一下自己,读了这本在豆瓣top250榜上有名的《东晋门阀政治》。 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专业学术类正史,读起来难度很大,但收获也是真的很多。 这本书严肃复杂,还夹杂着...
(展开)
论坛 · · · · · ·
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田余庆 | 来自Altynbekova | 4 回应 | 2017-01-12 23:42:59 |
连载(已完结) | 来自方東美 | 1 回应 | 2011-04-15 11:41:32 |
也许与现实有些相似性 | 来自Galvin | 2010-10-04 13:49:0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9.5分 10421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9.3分 174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9.5分 115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9.5分 10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 历史研究生参考书 (蚂蚁仓主)
- 中國古典文學研習綱要<中級:上> (L.C.)
- 中國古代生活研究 (エロス大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东晋门阀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愤怒的小青年 2015-07-07 13:05:00
看不懂,太深奥了
3 有用 121Peter 2010-12-31 19:28:40
哈哈,这是研究生某个公选课的教科书。。。
3 有用 白衣卿相 2015-12-30 17:12:12
典范之作
24 有用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 2015-05-07 15:52:28
门外汉读法:1、百科不认识的人物,了解生平事迹。2、结合长江流域地形图阅读。
1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09-05 21:50:41
魏晋士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东汉所见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结构与封建经济发展潮流相结合的产物。东汉世家大族得人魏晋为士族,意识形态由儒入玄也是必要条件。魏晋士族,就其一个个的宗族而言,可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由东汉的世家大族经过一个更新过程而来,基本上保持儒学传统而又或多或少地兼染玄风,个别的已由儒入玄。他们在魏和西晋居于高位,被视作旧族门户。魏晋... 魏晋士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东汉所见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结构与封建经济发展潮流相结合的产物。东汉世家大族得人魏晋为士族,意识形态由儒入玄也是必要条件。魏晋士族,就其一个个的宗族而言,可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由东汉的世家大族经过一个更新过程而来,基本上保持儒学传统而又或多或少地兼染玄风,个别的已由儒入玄。他们在魏和西晋居于高位,被视作旧族门户。魏晋士族的另一类,多属乘时而起的所谓新出门户,不是来源于世家大族,一般都是习于玄学或者出入玄儒。他们的政治地位在魏和西晋迅速上升,入东晋后更为突出。有些魏晋士族,介乎上述两类之间,其先世在东汉末年始得入仕,或至九卿、二千石,但真正形成门户,还是在魏和西晋。这样的士族,往往也被视为旧族门户。 (展开)
0 有用 不会说英文的🐧 2023-02-02 21:48:02 美国
想再读
0 有用 加油呀 2023-01-27 15:43:19 广东
值得一读再读。
0 有用 言生 2023-01-09 18:46:51 安徽
门阀政治,以特殊际遇下出现的“王与马共天下”为开端,下启庾、桓、谢氏迭相执政局面。各家执政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格局仍然是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随着太原王氏的覆灭,实际上也是东晋百年门阀政治也走向了终场。 本书参考史实,分析详尽透彻,还有作者的个人推测想法与总结,是一本了解东晋门阀政治历史的好书。07
0 有用 Lin 2022-12-29 10:31:58 上海
这是一本对东晋门阀政治进行探讨的专著,不过也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只是其中那些频繁出现的古言会让普通读者有点头疼… 整体而言,全书结构紧凑,所言都力求有据可考,是很不错的历史读物。
0 有用 粢饭团子 2022-12-11 14:03:20 美国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田先生的这部论文集,文章好,文字也好,真是大家手笔,确实是大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