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导论 短评

热门
  • 107 小米=qdmimi 2009-11-03 23:02:20

    强者是这个样子的:用流畅而环环相扣的论证过程让你忘记了他武断立论给人带来的最初疑惑……

  • 39 菲利普 2008-03-28 14:44:18

    值得读!但钱先生的许多观点不敢恭维!

  • 23 nothing传叔 2015-07-01 19:11:34

    钱穆讲经部子部的传统学问确实强,讲西方文化就感觉是一个脑洞出来的平行世界,还不如看胡兰成的《山河岁月》,反正都是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牛来就是牛,但胡比钱的文笔好5倍。。。

  • 15 le frisson™ 2009-01-07 14:52:09

    昏话满篇的书,看到要发火。充满了对于社会体制和经济的胡说,以及自我感觉良好的发挥。精神鸦片是也。

  • 13 晉娘 2010-03-18 23:45:16

    就錢穆先生而言,的確是一個牛人,但此作品中,牛人的論証等等都出現不少問題,提及的儒學和佛教的問題更是扯。本來此書沒看完不應該按讀過,但看到8.9的高分,我決定但一個一星看過。不是牛人寫的書都牛,要有自己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 11 想做小孩子 2009-04-30 00:15:14

    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保守信仰与对国史始终不退之温情,常为人所批评,却也是我敬重他之处。但时至二十世纪,他仍称农业文明还将主导并统摄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就让我不得不怀疑了。

  • 6 小葡萄 2012-08-11 15:14:42

    我还是觉得钱穆对西方不够了解,西方也曾有和中国文化社会相类似的时期,但是钱穆似乎把近代西方的状况认作一直如此了,西方也有农业为主的时代,科学精神的兴起也是最近的事,罗马在奥古斯都之后就不再扩张了,西方并不是一直富有侵略性。钱穆太高看中国了,人类的共同点还是很大的,中国没那么特殊。

  • 4 空空 2012-04-29 15:47:00

    言简意赅,许多论断精妙~不足之处是处处以西方与中国对比,“西方”形象恐想象多于实际。

  • 3 胯 下 大 神 君 2011-01-02 01:18:18

    錢公賓四晚年“野心”因客觀環境所限而膨脹 哲學義理文化諸多已超乎他能力所不逮

  • 5 清暉 2009-09-16 19:18:18

    老先生的学问绝对值起码四颗星。只是我对未来实在乐观不来啊。

  • 5 làzy day 2012-03-17 11:42:05

    本文不少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对于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传统文化有所帮助。但也有观点都是主观臆断,缺乏材料支持,钱穆先生对传统文化抱有不可救药的好感;此外虽名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但先秦时期居多。

  • 5 把噗 2013-10-28 21:44:08

    又让我消遣了整整一天。国人编写的教材但凡有钱老丁点风采,也可算入可看之列了。

  • 3 baldrabbit 2015-07-15 15:05:01

    第一次读钱穆,这本写得随意草率缺乏依据。

  • 3 冷眼探花郎 2016-12-13 23:39:22

    此书与《国史大纲》写于同一时期,据著者本意,宜将此二书互相参看。个人以为精华在后三章,此书篇幅不长,但竟陆续费时十余天读完,实在是因为前面很平淡,唐以后才渐入佳境。私下有个唐突的想法,总觉得在论述中西文化比较问题上,钱先生有词不达意之窘境,其对于白话文的应用确实逊色于思勉先生;尽管如此,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阐述还是晓畅而精辟的,尤其是后三章,有很多极富新意的见解,值得精读。

  • 2 艾弗砷 2011-07-20 20:45:19

    给三星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只是与之前读的几本钱穆先生的书重复太多。

  • 2 苦琴酒 2013-06-28 12:09:51

    一本号称要通过比较东西文化来认识中国文化的书。可惜他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都号称是“中国文化”、“中国人觉得”云云,并且基本不懂西方文化。

  • 1 陈小憨˙Ꙫ˙ 2013-10-19 17:46:44

    中国建国四千余年数度被侵但不亡国灭种 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华文化的强大使民族灵魂不死 而统一语文对于国家向心力与民族认同感极为重要

  • 1 茉莉的茉。 2020-05-13 03:51:53

    “It’s getting weirder.” 👀 // 一种观点就是一种偏见。😏

  • 1 穆好古 2007-12-11 03:21:26

    钱穆先生早期作品,其中对中国南北经济变化导致的社会影响,似为国内首提?

  • 4 蛋挞圆溜溜 2016-12-01 11:00:47

    钱穆先生是一枚红彤彤的实力中吹;他是这么说的“中国人理想中的和平文化,实是一种[富有哲理的人生享受]。” 只有尽人之性,方能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一个溯古通今的大历史学家对我们的民族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充满希望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