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原文摘录

  • 你要保持尽可能多的选择。你选择的是生存能力和可行的方案,而不是所谓的“最优化”。许多人都会对此发问:“这样你不就选择了较次的方案里嘛?”不,你没有。因为利益最大化不再是一个界定的很清楚的定义了。你要做的是在前途未卜的世界上变得更强健、更有生存能力。而这反过来又会使你尽可能多的了解非线性关系和偶然因素的作用。你极其小心谨慎地观察这个世界,不期望目前的状况会永远不变。 (查看原文)
    Greenwicher 5赞 2013-03-31 23:04:05
    —— 引自第469页
  • 列文丁说,有两种科学家。第一种科学家把世界基本看上去是均衡的。如果有某种不合时宜的力量在某一时刻将整个系统略微推离了均衡点,他们会感到,从通盘来说,这个系统仍然会回归到均衡点上来。列文丁把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叫做“柏拉图派”,因为柏拉图这位雅典哲学家曾声称,我们周遭这个混沌而不尽完善的世界不过是尽善尽美的“原型”的各种影像而已。 而第二种类型的科学家则把世界看做一个流动和变化的过程,看做同种物质以无穷无尽的不同组合不断循环往复。列文丁把这些科学家称为“赫拉克利特派”,因为赫拉克利特这位爱奥尼亚哲学家曾热烈而诗意的认定,这个世界处于流动的、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比柏拉图几乎早一个世界的赫氏因观察到“你踏入同一条河,但流过的却是不同的水流”著称。他的这句话被柏拉图意解为:“一个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查看原文)
    Greenwicher 3赞 2013-03-31 23:12:13
    —— 引自第470页
  • 朗顿回过头来看计算机屏幕。“我意识到,一定是‘生命游戏’在捣鬼。计算机屏幕上的某某些东西是活生生的。我无法表达我在那一刻的感觉,我区分不出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过程。我从某种深层次上认识到,在计算机上发生的一切和我肉体上发生的一切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确实是这两件事的同一过程。” “我记得我那天深夜向窗外望去,计算机仍然在出声地运转着。那是一个晴朗的寒夜,星星在天上闪烁,可以凭窗看到剑桥查理斯河对岸的科学博物馆和周围疾驰而过的汽车。我思索着活动的型式,以及其中所发生的一切。城市就卧在那里,它是有生命的,好像和‘生命游戏’是同一回事。当然它要复杂得多,但却并没有什么不同。” (查看原文)
    Greenwicher 2赞 2013-03-31 11:12:17
    —— 引自第283页
  • 经济学是与政治和文化紧紧纠缠在起的。 (查看原文)
    Donger 2赞 2020-03-16 21:37: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爱尔兰理念的英雄
  • 趋于无序和腐朽的过程似乎永无止境。十九世纪的物理学家们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热动力学的第二定律。根据这条定律,如果任凭事物自由发展,原子之间会尽其可能地随机混合。这就是为什么铁生锈:铁原子一直在尽力与空气中的氧原子结合,从而形成氧化铁。这也是为什么澡盆里的水会变凉:水面上快速运动的水分子在与空气中慢速运动的分子猛烈撞击下渐渐转移了它们的能量。 (查看原文)
    Donger 2赞 2020-03-16 21:37: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爱尔兰理念的英雄
  • 自我组织有赖于自我加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微小的事件会被扩大和发展,而不是趋于消失。“工程学领域把这种现象称为正反馈。”弱小的分子运动会演变成细胞的对流运动、和煦的热带风能汇聚成颶风、种子和胚胎能够成长为完全成熟的活生物。 (查看原文)
    Donger 2赞 2020-03-16 21:37: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爱尔兰理念的英雄
  • 正反馈恰恰是常规经济学中所没有的。正好相反,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运转完全受制于负反馈。在经济学教条里,消失的倾向被清晰地表述在“报酬递减率”这一概念中:任何事你干得次数越多就越没效用、越索然无味。负反馈防止小的不安定因素不至于失控到使物体的物理系统都解体,而报酬递减率则确保任何公司、任何产品都不会强大到控制整个市场。负反馈、或报酬递减率的概念强调了整个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关于经济是和谐的、稳定的和均衡的观点。 (查看原文)
    Donger 2赞 2020-03-16 21:37: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爱尔兰理念的英雄
  • “进化过程中的放弃和尝试并不只是形成一个优良的动物,而是在于发现优良的建设砖块,并将这些建设砖块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许多优良的动物。” (查看原文)
    Greenwicher 1赞 2013-03-10 14:27:19
    —— 引自第234页
  • 既然这种能够做出最复杂、最完善反馈的系统总是能够对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保持其敏锐性,那么,僵化的系统就总是能够通过略作放松就能表现的更好,而混乱的社会就总是能够通过稍作控制就达到更佳的效果。所以,如果一个系统尚未达到混沌的边缘,那么你就会期望学习和进化功能能够推动它朝这个方向发展,而如果这个系统正好在混沌的边缘,那么你就希望学习和进化功能能够在该系统趋于脱轨时将其拉回原地。换句话说,你希望学习和进化功能能够使混沌的边缘变成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的稳固家园。 (查看原文)
    Greenwicher 1赞 2013-03-31 22:48:45
    —— 引自第413页
  • 对考夫曼来说,秩序就是对人类存在的奥秘的回答,它解释了在这个似乎是被偶然因素、混乱和盲目的自然法则所支配的宇宙里,我们怎么会作为有生命的、会思考的生物出现并存在的。对考夫曼来说,秩序告诉我们,人类确实是大自然的偶然产物,但又不仅仅只是偶然的产物。 (查看原文)
    豆友222347059 1赞 2020-10-24 20:56:31
    —— 引自章节:第三章 造物主的秘密
  • 比如千百万个蛋白、脂肪和细胞核酸相互产生化学作用,从而组成了活细胞;又比如由几十亿万个相互关联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以及由成千上万个相互依存的个人组成的人类社会。 一组组单个的动因在寻求相互适应与自我延续中或这样、或那样地超越了自己,从而获得了生命、思想、目的这些作为单个的动因永远不可能具有的集成的特征。 (查看原文)
    清净平等觉 1回复 2011-05-28 12:48:48
    —— 引自第5页
  • 它们积极试图将所发生的一切都转化为对自己有利。 每一个这样自组织的、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动力。 (查看原文)
    清净平等觉 1回复 2011-05-28 12:48:48
    —— 引自第5页
  • 复杂系统比它们更具自发性,更无秩序,也更活跃。然而与此同时,这种特殊的动力对离奇古怪的、无法预测的螺旋运转,即被称之为混沌的状态,却还相距遥远。 但复杂性系统却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的平衡的能力。它的平衡点——即常被称为混沌的边缘——便是一个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从无真正静止在某一个状态中,但也没有动荡至解体的那个地方。 (查看原文)
    清净平等觉 1回复 2011-05-28 12:48:48
    —— 引自第5页
  • 阿瑟看到,负反馈和报酬递减率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负反馈防止小的不安定因素不至于失控到使物体的物理系统都解体,而报酬递减率则确保任何公司、任何产品都不会强大到控制整个市场。当人们对糖块感到厌倦时,就会转向苹果或别的东西;当所有最好的水利发电坝址都被开发之后,公共事业设备公司就会开始建设火力发电厂;当化肥施到再不需要施的时候,农民就会放弃使用化肥。确实,负反馈、或报酬递减率的概念强调了整个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关于经济是和谐的、稳定的和均衡的观点。 高技术几乎可以被定义为“凝结的知识”。它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意味着,你每生产一个拷贝,就会使生产成本更低一些,而且还不止这个,每生产一个拷贝,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在生产微处理器集成电路块的同时也得到了经验的收益,诸如此类。所以,增长生产能够获得巨大的报酬。简而言之,整个生产体系是受报酬递增率规律支配的。 马歇尔那时就认识到,在经济中,报酬递增率能够导致多种可能性的结果。这意味着,对经济学者来说,最基本的问题是要准确无误地知道为什么最终选择的是这种方案、而不是别的方案。而自从那以来,经济学家们恰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被卡住了。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只要哪儿出现不止一个均衡点,那么这件事的结果就会被认为是模糊不清的。结果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解释某一个平衡点是怎样被选中的。而对此的不解,弄得经济学家们无法使自己适应报酬递增率的概念。” 这一个又一个的例子都表明了一个相同的意思:即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这样的关联敏感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微小的不可测性不会总是很微小。在适当的条件下,最小的不确定性可以发展到令整个系统的前景完全不可预测——或用另一个词来形容:混沌。 正如安德森在他1972年发表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你可以把宇宙想象成是由不同的阶层组成的:“在每个复杂的层面都会出现全新的特征。每个阶段都需要全新的法则、概念和普遍化,需要与上一阶段同样多的... (查看原文)
    zlx 2回复 2011-09-02 23:29:28
    —— 引自第505页
  • The edge of chaos is where centuries of slavery and segregation suddenly give way to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of the 1950s and 1960s. (查看原文)
    optman 2011-12-16 20:22:56
    —— 引自第12页
  • 在花了三百年的时间把所有的东西拆解成分子、原子、核子和夸克后,他们最终像是在开始把这个程序重新颠倒过来。他们开始研究这些东西是如何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而不再去吧它们 拆解为尽可能简单的东西来分析。 (查看原文)
    法汉翻译Sarah 2012-05-04 10:05:14
    —— 引自第2页
  • 为什么受简单规律支配的简单离子有时会产生令人震惊的、完全无法预测的行为?为什么简单的例子会自动地将自己组成像星球、银河、雪片、飓风这样的复杂结构——好像在服从一种对组织和秩序的印尼的向往? (查看原文)
    法汉翻译Sarah 2012-05-04 10:12:41
    —— 引自第3页
  • 通往诺贝尔奖的辉煌殿堂通常是由还原论的思维取道的。 ”也就是把世界分解得尽可能小、 尽可能简单。 你为一系列或多或少理想化了的问题寻找解题的方案, 但却因此背离了真实世界,把问题限制到你能发现解决办法的地步。 (查看原文)
    OO-san 2012-10-07 07:35:58
    —— 引自第29页
  • 他对考夫曼说, 当你观察与经济学理论背道而驰的经济历史时, 你会发现, 技术完全不像一件商品, 而更像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生态系统。 “特别是, 技术发明绝少是在真空中产生。 比如说, 激光打印机基本上是静电印刷机, 就是一个激光装置和计算机线路来告诉静电滚筒在哪儿印刷。 所以, 只有当我们有了计算机技术、 激光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后, 激光打印机才有可能被发明出来。 但也是只有人们需要精巧、 高速的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才会被发明出来。 ” 总之, 技术形成了一个高度相互关联的网, 或用考夫曼的话来说, 是一个网络。 更有甚者, 这些技术之网具有高度的动力, 并且很不稳定。 技术似乎可以像生物一样发展演化, 就像激光打印机产生了桌面排印系统软件, 而桌面排印系统软件又为图形处理程序打开了一个天地。阿瑟说: “技术 A、B 和 C 也许会引发技术 D 的可能性,并依此类推下去。这样就形成了可能性技术之网, 多种技术在这张网中相互全面渗透, 共同发展, 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就这样,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 ” 而且,这些技术之网就像生物生态系统一样会经历演化创造的爆发期和大面积的灭绝期。 比方说, 汽车这样的新技术取代了以马代步的旧技术, 而随着以马代步方式的消逝, 铁匠铺、快速马车、水槽、马厩、养马人等也消失了,依存于以马代步方式的整个技术子系统突然就崩溃了,就像经济学家约索夫·熊彼得曾经称为“毁灭的飓风”那样。随着汽车的出现,铺设完好的道路、加油站、快餐厅、汽车旅店、交通法院、交通警察和交通指示灯也纷 纷出现了。 新的商品和新的服务设施开始发展壮大, 每一项新内容的插入都是因为以前出现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为它们开辟了空间。 (查看原文)
    OO-san 2012-10-07 23:23:04
    —— 引自第62页
  • "I guess it wouldn't be a revolution, would it, if everybody believed in it at the start" (查看原文)
    darktemplar 2013-01-11 08:42:54
    —— 引自第19页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