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种新历史书写方式,其实不过就是讲义。“法国人对于秩序的追求和对于自由的追求同样重要”,秩序和自由是矛盾体的,也就是说法国人对于矛盾的追求;“贵族的自尊和资产阶级的嫉妒”其实作者想调和这样的矛盾。西方学者做了一大番研究和思考,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民族是优越的,而东方学者做了一圈研究,证明自己的文化对应与西方是劣质的。历史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命题之间的困难
值得多读几遍 重点突出 条理分明
这书真不像个19世纪的著作,果然是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翻译相当晦涩
基佐能把材料和思想很好的联系、组织起来。
托克维尔的同仁,文明史观与社会史观的大成者,用实证史学分析社会学现象(似乎为涂尔干的先导),阶级史观起了一个头但不深入
讲义的优点在于提纲挈领,容易贯通,基佐的法学背景在逻辑上也有所加持。缺点也很明显,不够深入,容易造成疑问的缺口,有些具体事件理解模糊。 第一卷共15讲,大致时间跨度四到八世纪,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国文明何以具有代表性和标准性,讲述法国文明史的起源;法国人的自由意识是如何系统和历史地落成,灵魂的重要性及真理的一致性。聚焦高卢地区的罗马文明、宗教社会这二者交叉融合,进入更为世俗的现代社会,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此消彼长,法典更替完善,助力自然王权演变成文明皇权。 虽然我对基佐「知识分子的社会是唯一的社会」这一观点感到共情,但我仍能捕捉到这是知识分子的狭隘,是带有阶层色彩的审视,我仍然觉得在劳动者的群体中,在无法形塑共同文化表达的实践场域,存在着对文明最有希望的探索。
法国文明史(自罗马帝国败落起). 171113
19世纪之作并不酸腐沉闷。既为讲义,自然循循善诱。又非泛泛而谈,史料研判分析再得出结论,体会了一次西人治史的方法。英德法民族性的比较,罗马市政遗存,日耳曼与罗马的相互影响和同化,包括对日耳曼法的浪漫偏见,都是有理有据,发教科书未有之见,给人诸多启示。
了解法国历史首先必读的高屋建瓴式著作。。
从六世纪到八世纪,开头照例吹捧一下本国,接续承自古罗马的道统,之后转入对西罗马后期的社会形态分析,进而讲述蛮族的入侵,过半后分析宗教社会和世俗社会及其互动。
只读了开头结尾,也是和司马光一样不写当代;后面的图表非常详实
很法国,很19世纪。
四本都标记为已读第一册~第四册结束的很突然~
在古代纳切斯人中间,继承当权酋长的人不是酋长的儿子,而是酋长的姐妹的儿子,也就是酋长的外甥。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古代纳切斯人知道自己的妻子都是行为不检点的。他们认为姐妹的儿子起码有一半血统是来源于自己家族,而自己的儿子可能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 可能这就是当代法国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根本原因吧?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对史实的考据大于对史实的梳理,基佐似乎在一个缺少宏观视角的情况下用史实书写了一部前法国/后罗马时期的教会史,并以此作为某种4-6世纪的“精神状况”很抽象地整理了这么一本书出来。
> 法国文明史(第一卷)
5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2-14 10:01:13
一种新历史书写方式,其实不过就是讲义。“法国人对于秩序的追求和对于自由的追求同样重要”,秩序和自由是矛盾体的,也就是说法国人对于矛盾的追求;“贵族的自尊和资产阶级的嫉妒”其实作者想调和这样的矛盾。西方学者做了一大番研究和思考,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民族是优越的,而东方学者做了一圈研究,证明自己的文化对应与西方是劣质的。历史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命题之间的困难
1 有用 RainyLane 2011-09-22 14:10:35
值得多读几遍 重点突出 条理分明
0 有用 啊呜 2011-06-29 14:00:05
这书真不像个19世纪的著作,果然是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1 有用 lemondrops 2011-12-24 04:16:36
翻译相当晦涩
0 有用 clemenceau 2008-01-09 22:24:15
基佐能把材料和思想很好的联系、组织起来。
0 有用 匆匆过客 2023-07-14 14:22:57 北京
托克维尔的同仁,文明史观与社会史观的大成者,用实证史学分析社会学现象(似乎为涂尔干的先导),阶级史观起了一个头但不深入
0 有用 林中鹿藏 2024-03-24 18:51:20 云南
讲义的优点在于提纲挈领,容易贯通,基佐的法学背景在逻辑上也有所加持。缺点也很明显,不够深入,容易造成疑问的缺口,有些具体事件理解模糊。 第一卷共15讲,大致时间跨度四到八世纪,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国文明何以具有代表性和标准性,讲述法国文明史的起源;法国人的自由意识是如何系统和历史地落成,灵魂的重要性及真理的一致性。聚焦高卢地区的罗马文明、宗教社会这二者交叉融合,进入更为世俗的现代社会,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此消彼长,法典更替完善,助力自然王权演变成文明皇权。 虽然我对基佐「知识分子的社会是唯一的社会」这一观点感到共情,但我仍能捕捉到这是知识分子的狭隘,是带有阶层色彩的审视,我仍然觉得在劳动者的群体中,在无法形塑共同文化表达的实践场域,存在着对文明最有希望的探索。
0 有用 其修 2017-11-13 19:43:03
法国文明史(自罗马帝国败落起). 171113
0 有用 庙脚石 2020-03-22 22:09:14
19世纪之作并不酸腐沉闷。既为讲义,自然循循善诱。又非泛泛而谈,史料研判分析再得出结论,体会了一次西人治史的方法。英德法民族性的比较,罗马市政遗存,日耳曼与罗马的相互影响和同化,包括对日耳曼法的浪漫偏见,都是有理有据,发教科书未有之见,给人诸多启示。
0 有用 虚梦萦 2014-03-24 22:51:17
了解法国历史首先必读的高屋建瓴式著作。。
0 有用 C2Z 2018-02-23 20:59:00
从六世纪到八世纪,开头照例吹捧一下本国,接续承自古罗马的道统,之后转入对西罗马后期的社会形态分析,进而讲述蛮族的入侵,过半后分析宗教社会和世俗社会及其互动。
0 有用 我有一个小咪 2021-04-14 19:33:29
只读了开头结尾,也是和司马光一样不写当代;后面的图表非常详实
0 有用 小泽圈圈 2021-07-21 05:26:17
很法国,很19世纪。
0 有用 保罗 2020-07-06 12:39:50
四本都标记为已读第一册~第四册结束的很突然~
0 有用 潜龙 2021-04-28 22:13:16
在古代纳切斯人中间,继承当权酋长的人不是酋长的儿子,而是酋长的姐妹的儿子,也就是酋长的外甥。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古代纳切斯人知道自己的妻子都是行为不检点的。他们认为姐妹的儿子起码有一半血统是来源于自己家族,而自己的儿子可能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 可能这就是当代法国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根本原因吧?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1 有用 等待凛冬 2022-11-14 19:37:44 北京
对史实的考据大于对史实的梳理,基佐似乎在一个缺少宏观视角的情况下用史实书写了一部前法国/后罗马时期的教会史,并以此作为某种4-6世纪的“精神状况”很抽象地整理了这么一本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