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古清生,男,客家人。
祖籍江西,出生湖北。著有
小说、散文、诗歌及评论计
二百万字,多次获奖。主要
著作有小说《古巷道》、
《流浪京都》,散文《男人
的蜕变》等。现居北京专业
写作。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HxmhXmhxM
2021-03-13 17:38:10
《总有那一片蛙声》选自当代作家古清生的散文《漂泊者的晚宴》,这篇散文用词精美,有较强画面感,但不同于一般描写春景散文,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是作者身在北京却对南国温馨生活的怀念之情。“寂夜无边!”是作者的感受,也是我读完的感受。 浮生如梦。怅然若失。 开篇“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南国的春天好不热闹!阳光洒在草地下,娇滴滴的花儿显得更加动人,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嬉戏打闹,欣欣向荣的热闹春景便具象出来。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中国有句老话:“春雨贵如油。”那无声的春雨,洗去尘埃,给大地带来春的气息,春的希望,承载着孩子梦想的纸船顺着水洼,循着细流,飘向不知名的远方。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描写,它让我相信作者是真的喜欢小蛙,才能将小蛙写得如此可爱。像天真烂漫的小孩,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看到倒映在水洼中的月儿,晃头晃脑的谈论: “你们都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呀?” “是白色的小船!” “那我们一起坐船玩吧!” 玩累了便一起坐着唱歌,稚气童趣。其实有蛙声的夜里并不算是绝对的安静,但此刻作者的内心是安静的,静的只听见呼吸声,笔尖滑过纸张声,窗外此起彼伏的蛙声… 这是散文前半部分,因为心中有热爱,所以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美好的滤镜。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这是北漂多年人儿内心的固执,不是这座城市没有我心安处,只是尚未找到罢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者认为的心安处有着一样的水洼,一样的窗子,一样的学子,一样的儿童嬉戏,一样的小蛙歌唱,方知此心安处是故乡。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直到此时,作者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于是“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这真是“寂夜无边!”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作者把握的尺度非常精妙,未写任何一个有关思乡的词语,但读完孤独却包围着我,一层一层将我裹紧…
> 1人在读
> 13人读过
> 17人想读
订阅关于漂泊者的晚宴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