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千上万下斋)
- 遥远的乡村 (此一是非)
- 看起来很想读的杂书 (法兹豹儿)
- 书 _ 人文社科 (忆时光的天际)
- 好书 (小山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看看他们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猫胖 2008-02-22 16:48:59
第一次看的时候相当震撼,哭了。觉得我们这个社会诶。。。逆来顺受
1 有用 珀比 2017-07-27 17:35:33
小学/印象很深刻的书
0 有用 波尔 2022-10-28 23:13:18 江苏
背景阐述、个案讲述、归类分析、前景探讨、校长访谈、摄影图集......内容全面,但深度不够,但个案本身就有着生命自己的厚度,能看到社会的最深处。案例其实典型性不够强,有很多都很相似,也大致可以归类到后面的文章当中,苛税加上地方盘剥,种地挣不了钱,甚至活不了命,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歧视,联防队员、地方gov的胡作非为,他们大多从事低端行业,摆摊、捡破烂甚至卖血,有很多有严重疾病,越穷越病,越病越穷,为什... 背景阐述、个案讲述、归类分析、前景探讨、校长访谈、摄影图集......内容全面,但深度不够,但个案本身就有着生命自己的厚度,能看到社会的最深处。案例其实典型性不够强,有很多都很相似,也大致可以归类到后面的文章当中,苛税加上地方盘剥,种地挣不了钱,甚至活不了命,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歧视,联防队员、地方gov的胡作非为,他们大多从事低端行业,摆摊、捡破烂甚至卖血,有很多有严重疾病,越穷越病,越病越穷,为什么拼男孩,主要是农村养老体系几乎没有,所以生孩子是自己拼的养老金。看完有着深深的愧疚感,愧疚于自身的轻狂与欲望,还有最深的无力感,因为发现所有的事情都依然在发生,但21世纪初,他们可以讲述他们的故事,甚至可以公然在出版物上批判政策,批判官方论调,当你曾见过光明,便再也无法忍受黑暗。 (展开)
0 有用 庄常飞 2019-11-05 22:26:25
1 过去真是穷,所以即使《美国工厂》里美国工人无法接受的工作环境已经是改善 2 现在还是好了很多,经济发展果然是硬道理 3 里面人形形色色,但无论采取什么“策略” 总是要忍耐难熬的现实 4 个人决定(生多少孩子)虽然有不明智之处,但大环境(出身、时代、发展状况等)和随机因素(如突然发生重病)还是最重要决定因素 5 再穷也都在努力生活和为未来拼搏(如供孩子上学)令人敬佩,但可能也和采样有关(都是出来... 1 过去真是穷,所以即使《美国工厂》里美国工人无法接受的工作环境已经是改善 2 现在还是好了很多,经济发展果然是硬道理 3 里面人形形色色,但无论采取什么“策略” 总是要忍耐难熬的现实 4 个人决定(生多少孩子)虽然有不明智之处,但大环境(出身、时代、发展状况等)和随机因素(如突然发生重病)还是最重要决定因素 5 再穷也都在努力生活和为未来拼搏(如供孩子上学)令人敬佩,但可能也和采样有关(都是出来打拼的,很多是民工子弟线索来源的)6 陷入贫困循环最为恐怖,因为贫穷而不能接受教育,因为没有教育而无法获得高收入,因为没有高收入而不得不牺牲身体等 (展开)
0 有用 不可知道的名字 2013-05-09 21:29:30
一本书让我想很多,但是说不出口的心酸,他们不抱怨社会相信政府把自己的生活归结于自己的没文化。这不仅仅是关于人权,关于教育,户籍制度,土地征收的不合理,政府部门人员的违法执行,很多很多~~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之前自己了解的不够,总之现在感受到社会是一个圈,任何事都是有因有果。我们能做什么呢,对他们。看看他们请看看他们!!
0 有用 波尔 2022-10-28 23:13:18 江苏
背景阐述、个案讲述、归类分析、前景探讨、校长访谈、摄影图集......内容全面,但深度不够,但个案本身就有着生命自己的厚度,能看到社会的最深处。案例其实典型性不够强,有很多都很相似,也大致可以归类到后面的文章当中,苛税加上地方盘剥,种地挣不了钱,甚至活不了命,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歧视,联防队员、地方gov的胡作非为,他们大多从事低端行业,摆摊、捡破烂甚至卖血,有很多有严重疾病,越穷越病,越病越穷,为什... 背景阐述、个案讲述、归类分析、前景探讨、校长访谈、摄影图集......内容全面,但深度不够,但个案本身就有着生命自己的厚度,能看到社会的最深处。案例其实典型性不够强,有很多都很相似,也大致可以归类到后面的文章当中,苛税加上地方盘剥,种地挣不了钱,甚至活不了命,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歧视,联防队员、地方gov的胡作非为,他们大多从事低端行业,摆摊、捡破烂甚至卖血,有很多有严重疾病,越穷越病,越病越穷,为什么拼男孩,主要是农村养老体系几乎没有,所以生孩子是自己拼的养老金。看完有着深深的愧疚感,愧疚于自身的轻狂与欲望,还有最深的无力感,因为发现所有的事情都依然在发生,但21世纪初,他们可以讲述他们的故事,甚至可以公然在出版物上批判政策,批判官方论调,当你曾见过光明,便再也无法忍受黑暗。 (展开)
0 有用 庄常飞 2019-11-05 22:26:25
1 过去真是穷,所以即使《美国工厂》里美国工人无法接受的工作环境已经是改善 2 现在还是好了很多,经济发展果然是硬道理 3 里面人形形色色,但无论采取什么“策略” 总是要忍耐难熬的现实 4 个人决定(生多少孩子)虽然有不明智之处,但大环境(出身、时代、发展状况等)和随机因素(如突然发生重病)还是最重要决定因素 5 再穷也都在努力生活和为未来拼搏(如供孩子上学)令人敬佩,但可能也和采样有关(都是出来... 1 过去真是穷,所以即使《美国工厂》里美国工人无法接受的工作环境已经是改善 2 现在还是好了很多,经济发展果然是硬道理 3 里面人形形色色,但无论采取什么“策略” 总是要忍耐难熬的现实 4 个人决定(生多少孩子)虽然有不明智之处,但大环境(出身、时代、发展状况等)和随机因素(如突然发生重病)还是最重要决定因素 5 再穷也都在努力生活和为未来拼搏(如供孩子上学)令人敬佩,但可能也和采样有关(都是出来打拼的,很多是民工子弟线索来源的)6 陷入贫困循环最为恐怖,因为贫穷而不能接受教育,因为没有教育而无法获得高收入,因为没有高收入而不得不牺牲身体等 (展开)
1 有用 珀比 2017-07-27 17:35:33
小学/印象很深刻的书
1 有用 wangxb 2016-11-21 07:37:13
看不下去。 一堆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安安分分做小本生意攒了几万块结果因病致贫”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安安分分做小本生意”?“攒了几万块”???exm? 对不起请还我买书钱谢谢...幸好打折了。
0 有用 menbing 2016-01-17 20:25:36
对一百户从全国各地到北京谋生的贫困农民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