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校注》的原文摘录

  • “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谓根绝贪欲,清静无为,天象乃运转正常,地气与四时相应,则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否之,天象行乱,日月嬴绌,四时失常,万民遭殃。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河上公注:足,德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也。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徵羽可得听也。用道治国则国治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尽得也。【不可既,即用之不可穷尽之意】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即常为无欲而思虑,乃无术者之所为也,故经云“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乃至道寥廓,万物归之,赖之以生长,则不为主宰。 【即刻意下功夫努力思虑“无欲”,乃无术者,不刻意下功夫“无欲”,是韩非子所谓虚者无为「不以无为为有常」,此「不以无为为有常」,即可谓虚,虚则德盛,德盛才是上德,故谓“名于大”也】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按至道无为,但无术者常为无为下功夫、动脑筋,故所求弗得。此因其意不忘其所求,尽虑而谋,反被其制,故老子谓为“可名于小”。有道者无为无思,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为无为下功夫、动脑筋,志无所求,意无所制,即韩非子所讲:「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谓上德。」故老子谓为“可名于大”。此句乃“可名于小”与“可名于大”之结语。故言是以有道之圣人所以能成大也,因他不为大,则完全顺其自然,即所谓“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水到渠成,故能成大。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也。”言道泛滥无所不适,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周而复始,则无所而不至,功成事就而不名己有。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王弼注:「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获长久。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身没而道犹存」,体魄虽朽而精神在,是谓“死而不亡者寿也”。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小谷之于江海也”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广雅释诂:裕,道也。此处“欲”假借“裕”,有道者的意思。此段经文则:刀兵所至,必有损伤,贼害人民,残荒田畝,人物无不被其所害,不祥莫大焉。万物无不恶之,故有道者禁而不用,避而远之。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彤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王弼:“果”犹“济”也,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谓善用兵者,则为禁暴济乱,功成而已,不逞强于天下也。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泰),去奢”河上公注:“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隳”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出气急曰吹,缓曰嘘。此之谓人事繁多,情性各异,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刚强,有的柔弱,有的自爱,有的自毁。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尔雅释水:水注川曰“谿”。王弼注:谿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因成水所归趋之谿,故真常之德永存不逝。因常德永存不逝,故复若无欲无智之婴儿,即复真常自然之德也。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袭明”谓因顺常道也。“物无弃材,是谓袭明”犹言圣人不贱石贵玉,视之如一,使各尽其用,而无弃废,行比可顺常道也。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籥(鑰)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帛书甲、乙本“关籥”即越语、月令“之管籥”,今本“关键”,即周礼地官司门之“管键”,同为一物,即史记正义所云“钥匙”。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 “虽有营观,燕处则超若”虽有营建之楼台亭榭以供享用,彼乃超然物外,乐于燕居,安闲静处。 (查看原文)
    圆圆 2023-06-16 10:28:52
    —— 引自章节:七、道经校注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