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 · · ·
第七卷 再度出使华盛顿(下)
1950年一――1956年
第四章 对日和平条约
1949年9月――1952年8月
第一节 对日和约的准备工作
1949年9月――1951年1月23日
· · · · · · (更多)
1950年一――1956年
第四章 对日和平条约
1949年9月――1952年8月
第一节 对日和约的准备工作
1949年9月――1951年1月23日
· · · · · · (更多)
第七卷 再度出使华盛顿(下)
1950年一――1956年
第四章 对日和平条约
1949年9月――1952年8月
第一节 对日和约的准备工作
1949年9月――1951年1月23日
第二节 对日和约临时草案的谈判和修改
1951年2月――1951年5月
第三节 中国参加对日和约问题
1951年5月中――6月
(1)面临反对国民党中国参加对日和约的问题
1951年5月末――6月21日
(2)伦敦方案
1951年6月末
第四节 中国被排斥于对日多边和约之外
1951年6月20日――7月11日
第五节 对中国被排斥于多边修约之外的反应
及其对双边条约谈判的影响
1951年7月11日一――9月
第六节 对日双边和约
1951年9月8日――1952年8月5日
(1)开始缔约谈判的困难
1951年9月8日――1952年1月25日
(2)谈判、缔约和批准
1952年1月26日――8月5日
第五章 朝鲜停战谈判时期
1951年8月――1953年1月20日
第一节 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
1951年8月――1953年1月20日
(1)国际背景
1951年8月――1952年5月
(2)再谈国际背景
1952年6月――1953年1月20日
第二节 美国国内局势及其对华政策
1951年8月――1953年1月20日
(1)援华和共同安全计划
1951年8月――12月
(2)选举年前期的中美关系
1952年1月――6月初
(3)中美关系表面改善
1952年6月――10月10日
(4)共和党的胜利和自由中国的新希望
1952年10月12日――1953年1月20日
附�一 美国关于对日和约节略之修正译文
附绿二(1)1948年3月27日《中央日报》
社论:我们的对日方针
(2)1948年5月21日中央社电讯:
芦田感谢对日本的政策
附�三 1950年12月28日美国送交苏关的备
忘�(美国发布的新闻稿)
附�四1951年1月22日国民政府对美国政
府七点节略的答复全文
附�五 1951年3月美国致送对日和约临时
草案的节略全文
附�六 1951年4月11日中国大使馆工作人
员所�关于美国对日和约草案的评注
附绿七(1)中国大使馆就美国对日和约临
时草案致送美国政府的节略全文
(2)1951年4月24日提交上述节略
时,顾大使向杜勒斯先生宣读的声明
全文
附绿八 1951年7月3日对日和约草案的抄
本
附�九 1942年1月1日华盛顿宣言
附�十 叶公超部长1951年7月11日面交美代办
蓝钦公使之节略
附�十一 叶公超部长1951年8月13日�交
蓝钦公使之节略
附�十二 1951年9月26日致蓝钦公使关于
双边和平条约适用范围之节略
附�十三 吉田茂首相于1951年12月24日致
杜勒斯函;1952年1月16日向报界
公布
附�十四 1952年1月16日杜勒斯复吉田首
相函;1952年1月17日向报界公布
附�十五 中国政府所�中华民国与日本国
和平条约草案全文;1952年2月初
�交河出烈
附�十六 中华民国与日本国和平条约(最后
文本)
附�十七 白宫就杜鲁门总统和邱吉尔首相
会谈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全文
(1952年1月9日)
附�十八 中国大使馆关于各军事采购机构
改组与合并的照会
· · · · · · (收起)
1950年一――1956年
第四章 对日和平条约
1949年9月――1952年8月
第一节 对日和约的准备工作
1949年9月――1951年1月23日
第二节 对日和约临时草案的谈判和修改
1951年2月――1951年5月
第三节 中国参加对日和约问题
1951年5月中――6月
(1)面临反对国民党中国参加对日和约的问题
1951年5月末――6月21日
(2)伦敦方案
1951年6月末
第四节 中国被排斥于对日多边和约之外
1951年6月20日――7月11日
第五节 对中国被排斥于多边修约之外的反应
及其对双边条约谈判的影响
1951年7月11日一――9月
第六节 对日双边和约
1951年9月8日――1952年8月5日
(1)开始缔约谈判的困难
1951年9月8日――1952年1月25日
(2)谈判、缔约和批准
1952年1月26日――8月5日
第五章 朝鲜停战谈判时期
1951年8月――1953年1月20日
第一节 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
1951年8月――1953年1月20日
(1)国际背景
1951年8月――1952年5月
(2)再谈国际背景
1952年6月――1953年1月20日
第二节 美国国内局势及其对华政策
1951年8月――1953年1月20日
(1)援华和共同安全计划
1951年8月――12月
(2)选举年前期的中美关系
1952年1月――6月初
(3)中美关系表面改善
1952年6月――10月10日
(4)共和党的胜利和自由中国的新希望
1952年10月12日――1953年1月20日
附�一 美国关于对日和约节略之修正译文
附绿二(1)1948年3月27日《中央日报》
社论:我们的对日方针
(2)1948年5月21日中央社电讯:
芦田感谢对日本的政策
附�三 1950年12月28日美国送交苏关的备
忘�(美国发布的新闻稿)
附�四1951年1月22日国民政府对美国政
府七点节略的答复全文
附�五 1951年3月美国致送对日和约临时
草案的节略全文
附�六 1951年4月11日中国大使馆工作人
员所�关于美国对日和约草案的评注
附绿七(1)中国大使馆就美国对日和约临
时草案致送美国政府的节略全文
(2)1951年4月24日提交上述节略
时,顾大使向杜勒斯先生宣读的声明
全文
附绿八 1951年7月3日对日和约草案的抄
本
附�九 1942年1月1日华盛顿宣言
附�十 叶公超部长1951年7月11日面交美代办
蓝钦公使之节略
附�十一 叶公超部长1951年8月13日�交
蓝钦公使之节略
附�十二 1951年9月26日致蓝钦公使关于
双边和平条约适用范围之节略
附�十三 吉田茂首相于1951年12月24日致
杜勒斯函;1952年1月16日向报界
公布
附�十四 1952年1月16日杜勒斯复吉田首
相函;1952年1月17日向报界公布
附�十五 中国政府所�中华民国与日本国
和平条约草案全文;1952年2月初
�交河出烈
附�十六 中华民国与日本国和平条约(最后
文本)
附�十七 白宫就杜鲁门总统和邱吉尔首相
会谈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全文
(1952年1月9日)
附�十八 中国大使馆关于各军事采购机构
改组与合并的照会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顾维钧回忆录 (共13册),
这套丛书还有
《顾维钧回忆录 第三分册》,《顾维钧回忆录 第七分册》,《顾维钧回忆录 第四分册》,《顾维钧回忆录 第十分册》,《顾维钧回忆录 第五分册》 等。
喜欢读"顾维钧回忆录 第九分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顾维钧回忆录 第九分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至於印度尼西亞,葉外長說,那是另一個強烈支持亞洲人民自由和獨立事業的國家。他認識一些印尼領導人如蘇加諾等等。再者,印尼的華人,以及那些新加坡、馬來亞和印度支那的華人,三四年前曾同情北平政權,而對國民黨中國態度冷淡,如今醒悟過來,保證支持臺北的國民政府。臺北政府完全瞭解海外華僑的困難處境,尤其是在那些承認共產黨中國的國家裏。至於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居民,印尼當局已經命令他們,或者宣告自己願意接受印尼...
2011-02-23 17:13:11 2人喜欢
至於印度尼西亞,葉外長說,那是另一個強烈支持亞洲人民自由和獨立事業的國家。他認識一些印尼領導人如蘇加諾等等。再者,印尼的華人,以及那些新加坡、馬來亞和印度支那的華人,三四年前曾同情北平政權,而對國民黨中國態度冷淡,如今醒悟過來,保證支持臺北的國民政府。臺北政府完全瞭解海外華僑的困難處境,尤其是在那些承認共產黨中國的國家裏。至於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居民,印尼當局已經命令他們,或者宣告自己願意接受印尼公民的身份,或者在共產黨中國駐印尼領事館登記作為共產黨中國的公民。如果兩者都不辦理,他們將被視作無國籍。他們曾向臺北的中國政府請求指示,他在一天晚上通過無線電廣播敦促他們接受印尼公民的身份,支持印尼政府,因為在目前情況下宣稱自己是自由中國的公民,對他們是不利的。 引自第454页 唔,身份問題……
回应 2011-02-23 17:13:11 -
葉說,選舉日那天,他徹夜等待選舉結果,雖然他學生時代曾在美國住過幾年,其後也曾數度來美,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美國的大選活動。他對史蒂文森州長發表的承認失敗的講話和向艾森豪威爾將軍保證給予支持特別感動。這說明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愛國者。所有這一切對外國人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對於缺乏民主傳統的東方人來說尤其是這樣。外國人聽到雙方候選人的競選演說時,他們會說,美國是四分五裂的,而實際上這個國家是非常團結的...
2011-03-01 14:00:41
葉說,選舉日那天,他徹夜等待選舉結果,雖然他學生時代曾在美國住過幾年,其後也曾數度來美,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美國的大選活動。他對史蒂文森州長發表的承認失敗的講話和向艾森豪威爾將軍保證給予支持特別感動。這說明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愛國者。所有這一切對外國人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對於缺乏民主傳統的東方人來說尤其是這樣。外國人聽到雙方候選人的競選演說時,他們會說,美國是四分五裂的,而實際上這個國家是非常團結的。 杜魯門總統說這話很對,這就是美國人實踐民主的方式。不論這個黨的候選人如何激烈地攻擊對手一黨的候選人,一旦選舉結束,宣布結果,全國就會安定下來,各安其業,團結一致,為國效勞。 引自第627页 回应 2011-03-01 14:00:41 -
-
-
至於印度尼西亞,葉外長說,那是另一個強烈支持亞洲人民自由和獨立事業的國家。他認識一些印尼領導人如蘇加諾等等。再者,印尼的華人,以及那些新加坡、馬來亞和印度支那的華人,三四年前曾同情北平政權,而對國民黨中國態度冷淡,如今醒悟過來,保證支持臺北的國民政府。臺北政府完全瞭解海外華僑的困難處境,尤其是在那些承認共產黨中國的國家裏。至於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居民,印尼當局已經命令他們,或者宣告自己願意接受印尼...
2011-02-23 17:13:11 2人喜欢
至於印度尼西亞,葉外長說,那是另一個強烈支持亞洲人民自由和獨立事業的國家。他認識一些印尼領導人如蘇加諾等等。再者,印尼的華人,以及那些新加坡、馬來亞和印度支那的華人,三四年前曾同情北平政權,而對國民黨中國態度冷淡,如今醒悟過來,保證支持臺北的國民政府。臺北政府完全瞭解海外華僑的困難處境,尤其是在那些承認共產黨中國的國家裏。至於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居民,印尼當局已經命令他們,或者宣告自己願意接受印尼公民的身份,或者在共產黨中國駐印尼領事館登記作為共產黨中國的公民。如果兩者都不辦理,他們將被視作無國籍。他們曾向臺北的中國政府請求指示,他在一天晚上通過無線電廣播敦促他們接受印尼公民的身份,支持印尼政府,因為在目前情況下宣稱自己是自由中國的公民,對他們是不利的。 引自第454页 唔,身份問題……
回应 2011-02-23 17:13:11 -
在席間談話的過程中,他猛烈攻擊國民黨堅持教育受該黨控制的政策,並說陳立夫贊同這種政策主張。他還把國民政府在大陸垮臺和缺乏民眾支持,部份地歸罪於我們教育政策的失敗。他說,這個政策不可能傳授真正的知識和獨立思考。所有在座的客人也都認爲我們過去的財政政策只着重高稅和只知爲增加政府收入向人民徵稅,而不考慮人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反應。這和政府控制某些賺錢工商業的政策一樣,同屬大錯特錯。 他指吳經熊博士。
2011-02-24 18:55:31 1人喜欢
-
葉說,選舉日那天,他徹夜等待選舉結果,雖然他學生時代曾在美國住過幾年,其後也曾數度來美,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美國的大選活動。他對史蒂文森州長發表的承認失敗的講話和向艾森豪威爾將軍保證給予支持特別感動。這說明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愛國者。所有這一切對外國人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對於缺乏民主傳統的東方人來說尤其是這樣。外國人聽到雙方候選人的競選演說時,他們會說,美國是四分五裂的,而實際上這個國家是非常團結的...
2011-03-01 14:00:41
葉說,選舉日那天,他徹夜等待選舉結果,雖然他學生時代曾在美國住過幾年,其後也曾數度來美,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美國的大選活動。他對史蒂文森州長發表的承認失敗的講話和向艾森豪威爾將軍保證給予支持特別感動。這說明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愛國者。所有這一切對外國人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對於缺乏民主傳統的東方人來說尤其是這樣。外國人聽到雙方候選人的競選演說時,他們會說,美國是四分五裂的,而實際上這個國家是非常團結的。 杜魯門總統說這話很對,這就是美國人實踐民主的方式。不論這個黨的候選人如何激烈地攻擊對手一黨的候選人,一旦選舉結束,宣布結果,全國就會安定下來,各安其業,團結一致,為國效勞。 引自第627页 回应 2011-03-01 14:00:41 -
-
我強調了他們所獲得的少有的學習機會,以提高他們在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看到美國生活方式以及美國實行民主的一些情況。我說,除經濟發展外,在中國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是我們的政治目標。民主的原則對我們並不陌生,這從我們的先哲特別是孟子的教導中可資證明,但作為一個民族,我們從來不瞭解如何有效地予以實施和如何享受民主的果實。
2011-02-28 15:42:24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唐德刚 (Li)
- 历史 传记 紫金 (微不足道)
- ◆岊湬的书柜(14) (岊湬)
- histoy (微不足道)
- 顾维钧回忆录 (jijiali)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顾维钧回忆录 第九分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炎 2011-03-08 14:52:13
了解
0 有用 大炎 2011-03-08 14:52:13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