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美学》不是美学著作(初稿)
2006年11月22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李泽厚先生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西方美学名著译文丛书》(共11本),这套丛书对我国当时的美学界影响是很大的,李泽厚先生的对于西方美学著作的译介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众所周知的,这套译著和别的一些艺术类图书的译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界最亮丽的风景。
这套丛书极大地扩大了文艺爱好者的视野,也为我国作者探索艺术奠定了良好的美学基础,推动了我国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当然包括许多类似的美学的著作。
这里面,其中有一本叫《符号学美学》的书,作者是法国的罗兰·巴特,我国的翻译是董学文、王葵学者。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结构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符号学家。
一直来,我们都把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美学》当作美学的著作来阅读来学习来研究,一些美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也把它作为美学的参考书。
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现在再回味一次,发现自己阅读此书与美学的思考可能关系不大,再认真琢磨或深入思考:这根本不是一本美学的著作。
《符号学美学》是本很薄的著作,共200页左右,其中前面30页是翻译者前言和目录,后面70页是罗兰·巴特的两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的部分和《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这样有关符号学美学的内容也就只有96页。全书主要分析“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语言系统”等,如果撇开符号成分,从语言学或语义学角度去阅读,我觉得更好理解。全书其实看不到美学的影子,更不要说是提级美学的问题。
(未完)
《符号学美学》不是美学著作(初稿)
|
期待你的分析~
显然这是本语言学的
美学的设定是什么?我这个浅薄行外人来看也许是你将美学与人千丝万缕的联系斩断了,不要介意只是猜测 妄加评论而已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