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学钢琴的人为了学习,有心注意你手的动作,他们总不能算是“观众”吧?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对于所弹的乐曲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没有深刻的体会,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就不知道要产生何种效果,就不知道用何种技巧去实现。单纯研究手的姿势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倘若我对乐曲的表达并不引起另一位钢琴学者的共鸣,……
目录 · · · · · ·
2 傅雷:傅聪的成长
3 傅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4 傅聪:怎样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5 傅协:乐曲说明――莫扎特的三首钢琴协奏曲
6 冬晓:赤子之心――傅聪谈傅雷
· · · · · · (更多)
2 傅雷:傅聪的成长
3 傅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4 傅聪:怎样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5 傅协:乐曲说明――莫扎特的三首钢琴协奏曲
6 冬晓:赤子之心――傅聪谈傅雷
7 华韬:中国人气质 中国人灵魂――记傅聪的两次谈话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16 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就爱听古典音乐。他都安安静静的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我看了心里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一辈子都受用不尽。”我是存了这种心,才在他七岁半,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让他开始学钢琴的。 p17 教学方法是从来不直接讲解,而是叫孩子事前准备,自己先讲;不了解的文义,只用旁敲侧击的言语指引他,让他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来;误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而是向她发许多问题,使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基本逻辑。 p20 傅聪经过不少挫折还能有些少成绩,据我分析,是由于下列几点: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严肃态度,不但始终如一,还随年龄而俱长,从而加强了他的学习意志,不断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二,一九五一到一九五二两年正是他的艺术心灵开始成熟的时期,而正好他又下了很大的苦功。三,自幼培养的独立思考与注重逻辑的习惯,使他后来虽无良师指导,也能够自信的单独摸索,而居然不曾误入歧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2页 -
p26 欧洲人也认为早慧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真正伟大的成就。古今中外,有的是神童;但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 p30 莫扎特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实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像个美丽的花炮一样,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 p31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生不断的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没有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但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 p73 现代音乐学者一致认为,莫扎特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在歌剧和钢琴协奏曲方面。他写的二十七支钢琴协奏曲大半都是杰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与傅聪谈音乐"的人也喜欢 · · · · · ·
与傅聪谈音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赤子之心 和 做人然后才是做艺术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知识分子典型的见证 爸爸说过:“主观地热爱一切,客观地了解一切。” 我觉得这还不够。中国为什么走这么大的弯路?正因为中国人太主观地热爱一切,而不客观地多作怀疑,多怀疑就不会盲目闯祸了。。。。我想我们的社会的确不应该死抱住教条不放,而应该不断地探求新的真理... (展开)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教育出傅聪这个性
> 更多书评 7篇
-
希声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她。)
1 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明确的观念,深刻的体会,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 2 同样的效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获致。 例如清淡的音与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沉着的音,柔婉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与模糊的音,凄厉的音与恬静的音,都需要各各不同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异。 3 基本的规律: 手指要坚强有力,富于弹性;手腕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发僵发...2018-11-15 09:28:52
1 引自 摘录 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明确的观念,深刻的体会,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
2 引自 摘录 同样的效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获致。 例如清淡的音与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沉着的音,柔婉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与模糊的音,凄厉的音与恬静的音,都需要各各不同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异。
3 引自 摘录 基本的规律: 手指要坚强有力,富于弹性;手腕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发僵发硬。
放松的手弹出来的音不管是极轻的还是极响的,音都丰满,柔和,余音袅袅,可以致远。
发硬的手弹出来的音是单薄的,干枯的,粗暴的,短促的,没有韵味的,所以表现激昂或凄厉的感情时,往往故意使手腕略微紧张。
回应 2018-11-15 09:28:52 -
西皮二六 (猛抬头,见月色碧落清明。)
我觉得,声音比一切产生得都早。声音就是时间。时间在空间之前,声音是跟,而不是相反。 人是不平等的,才能,体力,寿命,等等等等。在这方面,人有幸与不幸。可是呢,最基本的东西,你追求的这个东西,理想的精神,在这点上,人是平等的,完全平等的。不管从事什么,从广义上说,都是艺术。你投入进去,你研究,都有无穷的乐趣。The purity of heart is to love one thing,这话说得相当好。2012-04-27 21:17:10
-
希声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她。)
1 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明确的观念,深刻的体会,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 2 同样的效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获致。 例如清淡的音与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沉着的音,柔婉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与模糊的音,凄厉的音与恬静的音,都需要各各不同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异。 3 基本的规律: 手指要坚强有力,富于弹性;手腕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发僵发...2018-11-15 09:28:52
1 引自 摘录 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明确的观念,深刻的体会,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
2 引自 摘录 同样的效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获致。 例如清淡的音与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沉着的音,柔婉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与模糊的音,凄厉的音与恬静的音,都需要各各不同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异。
3 引自 摘录 基本的规律: 手指要坚强有力,富于弹性;手腕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发僵发硬。
放松的手弹出来的音不管是极轻的还是极响的,音都丰满,柔和,余音袅袅,可以致远。
发硬的手弹出来的音是单薄的,干枯的,粗暴的,短促的,没有韵味的,所以表现激昂或凄厉的感情时,往往故意使手腕略微紧张。
回应 2018-11-15 09:28:52 -
西皮二六 (猛抬头,见月色碧落清明。)
b小调像影子似的,到C大调,忽然阳光普照。这段变化很多,一直在过渡。这代表了他的人生哲学。莫扎特在一封信中谈到他对死亡的看法。 他说,假如有一天他不再醒来,那是最理想的状态。不要把自我看的太重要,活一天做一天,对死亡也不恐惧,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是自然的一部分。2012-04-27 20:39:04
-
希声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她。)
1 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明确的观念,深刻的体会,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 2 同样的效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获致。 例如清淡的音与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沉着的音,柔婉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与模糊的音,凄厉的音与恬静的音,都需要各各不同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异。 3 基本的规律: 手指要坚强有力,富于弹性;手腕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发僵发...2018-11-15 09:28:52
1 引自 摘录 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明确的观念,深刻的体会,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
2 引自 摘录 同样的效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获致。 例如清淡的音与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沉着的音,柔婉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与模糊的音,凄厉的音与恬静的音,都需要各各不同的技巧,但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异。
3 引自 摘录 基本的规律: 手指要坚强有力,富于弹性;手腕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发僵发硬。
放松的手弹出来的音不管是极轻的还是极响的,音都丰满,柔和,余音袅袅,可以致远。
发硬的手弹出来的音是单薄的,干枯的,粗暴的,短促的,没有韵味的,所以表现激昂或凄厉的感情时,往往故意使手腕略微紧张。
回应 2018-11-15 09:28:52 -
西皮二六 (猛抬头,见月色碧落清明。)
我觉得,声音比一切产生得都早。声音就是时间。时间在空间之前,声音是跟,而不是相反。 人是不平等的,才能,体力,寿命,等等等等。在这方面,人有幸与不幸。可是呢,最基本的东西,你追求的这个东西,理想的精神,在这点上,人是平等的,完全平等的。不管从事什么,从广义上说,都是艺术。你投入进去,你研究,都有无穷的乐趣。The purity of heart is to love one thing,这话说得相当好。2012-04-27 21:17:10
论坛 · · · · · ·
读《与傅聪谈音乐》及其他 | 来自山鸡羞渌水 | 2013-05-25 08:51:20 | |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教育 | 来自hi_f | 1 回应 | 2011-11-15 16:23:28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三联书架 (greenegg)
- 音乐家&音乐评论&音乐史 (蛟龙如玉)
- 我的音乐之旅 (羊的门)
- 有笙有瑟(2) (🦉的瓦涅密)
- 架上乐 (daju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与傅聪谈音乐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西皮二六 2012-04-27 21:24:14
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给两分,尤其不喜欢说巴赫那段,姿态高的东西我从来都不喜欢。傅聪整体上谈的都不错,有些地方牵强了。而傅雷的部分,则是让我感到余秋雨一般的做作和说教无聊。
0 有用 忍者虫冲 2011-10-07 18:18:53
这书好单薄。我也好想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啊……
1 有用 宿命论 2009-11-15 03:44:18
有个好爸爸才是真的,头胎是门技术活!傅聪有今日,傅雷要抵功50%。
0 有用 夏言 2009-11-23 23:10:20
这是一把钥匙。
1 有用 Odding 2006-05-23 22:55:00
极好的书。每个人都应当读。
0 有用 蔓野 2022-06-23 20:50:58
(编排不太喜欢…感觉可以再加一些内容成册…)
0 有用 Felt 2022-05-20 20:44:59
这书也很老了,读完后不久,傅聪先生就去世了,
0 有用 潼 2021-10-02 22:52:26
赤子之心,不卑不亢(这个封面不应该是84年版?
0 有用 今日肚饿 2021-06-06 21:51:27
了解了一点点傅聪,不能说谈的很深入,但是观点态度明了。傅聪还是看的很透:“中国的封建就像全聚德的烤鸭汤,什么东西泡在里头浸一下,出来就成了它的味儿了!” 这本书前后傅聪的语言内容、风格对比真的很大,后面是指1980s年代。想看看傅雷家书了
0 有用 寧見 2021-05-20 00:03:49
为了凑单多抓鱼来的一本,意外惊喜,傅聪先生的观点现在看依然不过时,知道了莫扎特的人生是极挣扎的是我此前未料及,讲德彪西有无音之音印证了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他弹的德彪西,多搞室内乐的强调反复出现多次对于记忆力被酒精吞噬的我来说深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