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原文摘录

  • * 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可能便代表该类遗物(或遗迹)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 *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作为判断年代的证据,则有内证和外证之分。 * 碑碣、墓志、简牍以及其他各种器物的纪 年铭文是断定绝对年代的可靠的内证,但也有一些应该注意之处,不可疏忽。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09:37:11
    —— 引自第73页
  • * 所谓外证,是指根据书籍记载或口头传说,来了解某一遗迹或遗物的年代。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09:37:11
    —— 引自第73页
  • * 就有**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氩法断代**、 ***树木年轮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黑曜岩水合法断代**、**铀系法断代**等方法,有的也适用于历史考古学的断代。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放射性碳素断代**,其次是**热释光**、**古地磁**和**钾-氩法断代**等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古代的铜器,其原材料成份有纯铜、铜锡合金、铜铅合金、铜锡铅合金之分,必须分析,才能得到确切的鉴定。 * 古代的铁器,就其质地和制法而论,有铸件和锻件之分,也有铁质和钢质之别 * 钢质又有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之分,因制法的差异,又有“百炼钢”和“炒钢”等区别,特别是早期的铁器有时系用陨铁制成,不能与人工冶炼的铁相提并论 * 就目前通用的而言,除**普通化学分析**之外,还用**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X 射线荧光分析**、**中子活化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β射线反向散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热分析**、**同位素质谱分析**等多种方法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根据对古器物的观察和研究,初步判定它们的制造方法而进行试制,若能制成同样的器物,便可证明古器物很可能就是用这种方法制造的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除了判别器物的成形是**手制 **的、**模制**的还是**轮制**的以外,还要究明**施纹**、**呈色**等工艺,**并测定烧成时所达到的温度**和**窑中的气氛是氧化的还是还原的**.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除了鉴别它们属于**何种纤维**以外,还要判明**经纬线的组织**、**密度和显花**、**染色的技法**,并进而**推测所用织机的构造和效率**。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除了**分析原材料的化学成分**以外,还要究明**从矿石的采掘、提炼,范模的取材和制作**,**直到浇铸或锤打成器的全过程**。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要究明**选土、制坯、配釉、施釉等工序**,特别要了解**入窑烧制的技术**。 * 为了全面了解器物的制造方法,还必须通过对矿山、工场和窑址等的调查发掘,作更深入的研究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在研究考古学文化时,必须注意各类遗物之间以及遗物与遗迹之间的共存关系。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 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与民族学的资料相结合,可以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各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是体现当时各个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存在,与民族的形成有关。 * 在运用“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对民族的形成进行研究时,必须作周密的思考,特别要注意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1:02:33
    —— 引自第74页
  • *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全面地综合各个地区的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至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资料,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便可以论证整个人类的远古史,其中包括人类本身的进化史。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 * 根据人类化石的新发现及对其绝对年代的测定,在距今大约二三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人类。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 * 人类从开始出现以后,在占其全部历史的99%以上的漫长时间内,只能使用以打制石器为主的粗陋工具,从而不得不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自然,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文化发展十分缓慢。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 * 到了距今约1万年的时候,在**亚洲西部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使人类的经济生活从完全依赖自然的赐予而转为依靠自己的生产收获。所用**工具虽仍以石器为主**,但**有的已为磨制**,不久又发明了**制陶和纺织**。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居处逐渐固定化,因而出现了聚落。在世界的其他地区,也相继由旧石器时代转入新石器时代。**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 * 在距今约5000年前后,在旧大陆的有些地区,首先是**西亚地区**,发明了铜的冶炼技术,开始制作铜器。最初为红铜,接着又在红铜中加锡或铅,成为青铜。这样,人类进入了青铜时代。在距今34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东部**发明了**铁器**。以后,在旧大陆的许多地区,都或早或晚地进入了铁器时代。铜和铁的使用,使人类的文化又产生了一次飞跃。早在青铜时代,某些地区已发明了文字。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市也在各地相继出现。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 * 有些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后,虽已使用磨制石器并制作陶器,但还没有真正的农业和纺织;有些地区虽已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但仍未发明文字。尤其是新大陆的美洲,大部分地区长期停留在石器时代,到11世纪左右才在个别地区出现青铜文化,而在15世纪末西班牙人入侵之前,整个新大陆仍始终没有进入铁器时代。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最初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主要在于人类能制造并使用工具,从事劳动。劳动不仅使人类逐渐战胜自然,而且也使人类自身的体质、形态和智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由“直立人”、“早期智人”进化到“晚期智人”。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 也有人主张在两者之间加入原史考古学而成为三大分支,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原史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如前两者。 (查看原文)
    dodo 2014-12-23 12:27:10
    —— 引自第75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