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小 盾 简 介
王小盾,笔名王昆吾。1951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曾在赣东北山区从事农业劳动十年。恢复高考后成为首批大学生、研究生中的一员。1982年在复旦大学获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硕士学位,导师王运熙教授;1985年在扬州师范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任中敏(二北、半塘)教授。自1985年12月起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于1988年、1991年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从1993年起,任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王小盾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习惯采用对文学艺术现象与历史文化现象作比较研究的方法。学术成果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关于中国韵文史、古代音乐和宗教艺术的研究。代表作品有《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汉唐音乐文化论集》(台北学艺出版社,1991)、《唐代酒令艺术:关于敦煌舞谱、早期文人词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上海知识出版社1995)等。其中以“燕乐歌辞”为题的两书分别是关于中古音乐文学的史料学成果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前者收录歌辞作品五千多首,对其出处、本事、流传经过和表演方式作了详尽考订;后者则以汉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各种史实为背景,通过对音乐体裁和相关文学形式之关系的分析,论证了各种文学新品种、新样式、新风格的来源。另外两部书属于专题研究。前者由30篇学术论文组成,讨论了魏晋大曲、唐大曲、琴大曲、敦煌令舞、中古呗赞、唱导、佛曲、道曲、道教科仪、敦煌讲唱文学的音曲符号等一系列事物的内涵和成因;后者则在详细描写唐代酒令艺术及其音乐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较完满地解决了两大学术疑难问题──词的起源问题和敦煌舞谱的释读问题。
二、关于中国早期文化和文化发生与传播的研究。代表作有《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等。前一书从原始信仰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系统解释了古代神话的文化内涵。后一书收录十八篇长篇论文,运用多种学科的资料与方法,在神话与艺术考古、文学的发生与传播、宗教音乐系统的形成、民族文化的起源等领域,提纲挈领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观点和思路。
王小盾的学术工作具有视野开阔、资料翔实、思路新颖、论证深入的特点。1991年,《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获得中国图书奖最高奖项荣誉奖、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四川省最佳图书奖;1994年,《汉唐音乐文化论集・唐代酒令与词》获得上海市1986-1993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唐代酒令艺术》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著作三等奖。
王小盾先后指导了二十多名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范围涉及“中国戏剧的早期形态”、“两周诗史”、“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楚文化与两汉文学”、“悉昙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东干民歌研究”等领域。他所主持的科研课题,则有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汉民族文学艺术与周边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播方式和中国诗体的变迁》、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中国原始艺术及思想研究》、教育部古委会项目《历代乐志律志校释》等。在这些工作中,他通过学科交叉,倡导了一种具有科学精神和开放姿态的学术风格。
0 有用 金剛怒目 2018-12-26 13:33:08
叹为观止,博大精深。大部分文章完全无法判断说得是否对,尤其是最后三篇,基本上就草草翻一翻,读不动啊……#最近感觉自己成为了盾粉!#
0 有用 履之 2021-10-16 11:13:57
太老师可太厉害了X﹏X
0 有用 叛教四夷淆 2022-12-19 15:47:50 四川
大家都没有觉得作者思路很跳脱吗?好吧,可能是我比较蠢。比如作者在《诗六义原始》论证六诗之教、乐语都是歌唱文学为教材的教育,引的是贾公彦的疏,可唐朝的人是怎么知道先秦的情况的呢?难道不还是靠推演存世文献?
0 有用 公子蒙 2024-10-28 12:51:57 广东
不敢说读过,真的只是翻翻🌝
0 有用 淡淡的潜水艇 2019-11-18 09:49:35
主要读《诗六义原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