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中国] 田晓菲
出版年: 2003-12
页数: 311
定价: 1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化生活译丛(新版)
ISBN: 9787108019004
内容简介 · · · · · ·
关于本书
惭愧,我不懂希腊文。这本书里的译文,根据的是不同的英文译本。“老柏拉图”说: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像之影像。用在本书,恰好适合。
好在萨福的英译本历代层出不穷,仅二十世纪就有十数种。我参考的各种译本,详见书后开列目录。其中特别以娄伯(Loeb,或译勒布)经典文丛的坎贝尔(D.A.Campbell)译本和安・卡尔森(Ann Carson)2002年出版的译本为底本。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本子作为蓝本,是因为他们的翻译都是尽量依照原文,并不像威利斯伯恩斯通或者玛丽巴纳德的译本那样自行补缺并进行“文学加工”(在个别残诗的译者注里,我特意附上他们的译文,以便读者进行比较),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萨福的“原貌”,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也有学术价值。
卡尔森既是学者(她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墨吉尔大学教授古希腊罗马文学),又是诗人和作家,她的个人作品《红之自传》曾被...
关于本书
惭愧,我不懂希腊文。这本书里的译文,根据的是不同的英文译本。“老柏拉图”说: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像之影像。用在本书,恰好适合。
好在萨福的英译本历代层出不穷,仅二十世纪就有十数种。我参考的各种译本,详见书后开列目录。其中特别以娄伯(Loeb,或译勒布)经典文丛的坎贝尔(D.A.Campbell)译本和安・卡尔森(Ann Carson)2002年出版的译本为底本。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本子作为蓝本,是因为他们的翻译都是尽量依照原文,并不像威利斯伯恩斯通或者玛丽巴纳德的译本那样自行补缺并进行“文学加工”(在个别残诗的译者注里,我特意附上他们的译文,以便读者进行比较),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萨福的“原貌”,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也有学术价值。
卡尔森既是学者(她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墨吉尔大学教授古希腊罗马文学),又是诗人和作家,她的个人作品《红之自传》曾被《纽约时报书评》选为“当年最值得注意的书”(1998),苏珊・桑塔格称之为“令人迷醉的创举”。她的作品得力于古希腊文学,而她对萨福别具一格的翻译和笺注也格外吸引人。坎贝尔把萨福学者所作的“推测性填空”都放在括号里面,卡尔森则甚至在译文里用方括弧的形式保存芦纸残缺文本的风貌。她在前言里说:她相信这些方括弧暗示了充满张力的空白。这虽然未免让人想到佛班克在小说《虚荣》里的调侃,但萨福遗诗的残缺,文学史的一次偶然性事故,的确部分地构成了它经久不息的魅力,留给后人无穷的空间,在各种意义上,各个层次上,重写萨福。
于是,遵从我们自己的传统,我在诗的空缺处以□□□示意――虽然这样做的时候,并不觉得这有多么地浪漫高深,而是带一丝微笑,把它当成一种精致的游戏。我希望读者也能如是看待之。
在安排这样顺序时,我依照了娄伯经典文丛里的次序。虽然诗前编号是本书自己的,但我在诗后括弧中一一注明娄伯编号,因为那是萨福学者们普遍接受的序号,便于讨论时引用和查找。
本书不是萨福残诗的全译,大约只是一半而已。选择的标准比较主观,但我还是尽量选取(一)著名的篇章;(二)在残诗坚相对而言稍微成意思的篇章(因此,只有一个词――譬如“芹菜”――抑或只有三五词的断简,就往往忍痛割爱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辑收诗101首,是学者们公认萨福所作的歌诗;第二辑收诗12首,是学者们持怀疑意见的萨福歌诗;第三辑选录历代与萨福有关的诗文,它们或以萨福为题材,或从萨福歌诗中汲取灵感和典故。第三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欧美文学传统从来没有中断过,其当代文学作品,充满对文学过去的回声。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唤起我们读者的注意。1944年,周作人在《文艺复兴之梦》中说:“对于外国文化的影响,应溯流寻源,不仅以现代为足,直寻求其古典的根源而接受之,又不仅以一国为足,多学习数种外语,适宜的加以采择,务深务广,依存之弊自可去矣。”这是很有见地的话。务新固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对“新”之来源不其了了,则如此去了解西方文学和文化传统,总是难免皮毛。
近年颇有谈“外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悦者。抛除其种种意识形态的偏见不谈,多半由于不悦者看来,影响便等于依存。其实不然。一来,凡本性喜欢依存,不喜创造者,就算只读本国经典也还是要“依存”的;二来,我觉得就是以“外国文学的影响”立论,也还是狭隘了一点。引用公元前二世纪希腊作家郎古斯写在《达弗尼斯和克洛伊》前言里的一句话以作结:
我写了这个故事,一共分为四节,作为对
爱神厄洛斯、山林仙女、还有大神潘的供养,
也作为整个人类的共同拥有物。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的创作者
· · · · · ·
-
田晓菲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出版作品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等。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合译,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2001),《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2002)。已完成的书稿有:《赭城》(中文,待出),《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英文,待出)。现正致力于梁朝宫廷文化研究。
目录 · · · · · ·
一、关于萨福
二、芦纸残片:重构萨福
三、碎瓷
四、“我以你们,美丽的人啊,永不会变心”:神话萨福
五、关于本书
第一辑
萨福歌诗101首
第二辑
萨福歌诗12首
第三辑
达弗尼斯和克洛伊(节选) (古希腊)郎古斯
萨福致法翁 (古罗马)奥维德
萨福 (意)薄伽丘
夫人城(节选) (法)克利斯蒂纳・德・比桑
萨福致菲利尼思 (英)约翰・邓恩
勒斯波思 (法)波德莱尔
一个现代的萨福 (英)马修・阿诺德
摘苹果 (英)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天堂”――就是我够不着的东西 (美)爱米莉・狄金森
阿狄司,我爱 (英)麦克・菲尔德
钟点沉沉前行 (英)西尔维亚・汤森・华纳
瓦伦汀・奥克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的人也喜欢 · · · · · ·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一个少女:苹果花与风信子

如果荷马是父亲,那么萨福则是母亲,是姊妹,是情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下内容为阅读笔记与扩展信息存档。主要是借由原文的背景以及相关论文探索萨福和女同性恋之间的挂钩与联结。 (很头疼,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但是豆瓣你有富文本编辑器吗。要不是没有我也不至于用截图呀……= =( 顺便一提,这一首诗真的非常可爱。 请对我亲切些 贡吉拉,我... (展开)>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纳西索斯爱上的只是一个永远在消失的面容 | 来自果子 | 5 回应 | 2015-12-08 13:09:11 |
有关萨福 | 来自mai | 4 回应 | 2010-01-11 22:58:0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8.1分 52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神权时代) (迎风追)
- 三联文化生活译丛 (feiyafei)
- 宇文夫妻店 (深山夜读)
- 我的电子书2 (菲娅)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自得其乐 2013-10-04 14:02:49
天下很多事情,往往坏在过分严肃上面。我们该容纳一些自嘲,以保存自省,和一个宽阔的视角。 人生短促,如芳春之暂躅。与其相争相毁,不如做一点切实的事情。
42 有用 废人王亮 2012-01-01 21:15:43
田晓菲老师的个人经历见证了一个女文青如何成长为学者。但说实话,她的学术里还是夹带了不少女文青气息。萨福的中译本,我读过罗洛、水建馥和她的,罗洛的太古,而田晓菲的太多女文青气息,比如用“甘棠”而非“苹果”,原因竟是“苹果”近俗,而“甘棠”雅致,这真让人受不了。
1 有用 we are 2012-02-24 20:27:28
最爱的是这首诗:“整个晚上,我一直在祈祷:但愿这一夜有两夜那么长。”要买一本萨福的诗集。
0 有用 听候清退旧精魂 2015-05-11 11:18:17
学问不多,态度很好。作者译文水准颇有参差,不过大体得英译古希腊诗歌的行文清丽。特别推荐给不熟悉Sappho的读者,作为中文入门是难得的。
0 有用 月半女史地板君 2010-11-26 12:26:53
票友读物?
0 有用 假作真时真亦假 2023-09-11 13:09:42 天津
序和第三辑很好,两个“现代萨福”高下立判。
0 有用 基达尔上尉 2023-08-27 16:29:05 上海
“自会有人记得我—— 我说—— 即使在 另一个时代”
0 有用 荏苒在衣 2023-08-14 00:04:28 四川
3.5星。内容3星:前面的引言写得不错,构建了一个相对于荷马父亲的,作为母亲、姊妹和情人的萨福形象,但萨福诗歌以及他人吟咏萨福的诗歌的汉译就一言难尽了,对照了下里尔克两首诗歌的德文原版(当然经过了英语转译),发现还有未尽之处,当然,一个亮点是收录了周作人和投水自戕的诗人朱湘的翻译(绝美)。代后记的自作诗《萨福之歌》就莫名喜感了,“嘉年华宴”?“脸紧贴着一只手机”?(我们读的是古典到不可方物的萨福,... 3.5星。内容3星:前面的引言写得不错,构建了一个相对于荷马父亲的,作为母亲、姊妹和情人的萨福形象,但萨福诗歌以及他人吟咏萨福的诗歌的汉译就一言难尽了,对照了下里尔克两首诗歌的德文原版(当然经过了英语转译),发现还有未尽之处,当然,一个亮点是收录了周作人和投水自戕的诗人朱湘的翻译(绝美)。代后记的自作诗《萨福之歌》就莫名喜感了,“嘉年华宴”?“脸紧贴着一只手机”?(我们读的是古典到不可方物的萨福,不是要沟通古今。。。)装帧设计好评,素雅大方,内附的插图也好,+0.5星。再次致敬这位“有着堇色头发,笑容好似蜂蜜,纯净的”女诗人,原本她就是第十位缪斯。 (展开)
0 有用 Tertius 2023-07-13 20:40:00 湖北
田晓菲的才情还是有的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2013-10-17 22:31:33
0 有用 铎奇 2023-07-13 16:06:02 美国
一些旧诗,一些轶事/传闻,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后人写的能挨点边的诗。there are better translations out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