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剑雄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历史的启示
出版年: 1994-10
页数: 247
定价: 10.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华文库
ISBN: 9787108006073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历史的启示
出版年: 1994-10
页数: 247
定价: 10.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华文库
ISBN: 9787108006073
内容简介 · · · · · ·
统一与分裂在中国历史上交替出现,于是先人留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话。分合的背后是宿命的轮回?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与迁徙、生产方式、经济水平、文化制度、关键人物的作为、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各种因素制约着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本世纪即将过去的今天,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回顾过去,领语历史给予的启示,放眼未来的天下。重新讨论这个古老话题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知道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抛弃。
作者简介 · · · · · ·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并任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一、二卷)、《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走近太阳――阿里考察记》、《剑桥札记》、《中国古代的疆域变迁》、《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合著)等及论文百余篇。
目录 · · · · · ·
目录
中华文库序
合作出版中华文库缘起
编辑说明
作者序
引言
第一章 昔日的天下观
九州的传说和现实
从未实行过的九州制/胎死腹中的五服制/大
九州说/中原和华夏
一厢情愿的“天下’
九州观念的延续/如果世上只有中文/长城的
价值/炎黄子孙
第二章 分与合
历史上的中国
国与“中国”/“中国”的扩大和变化/“中国”之
争/中国和中央帝国/历史上的中国
分合大势之
从万国到七国/六国灭,四海一/由楚河汉界
建起的西汉帝国/盛世难再/大分裂的十六
国和南北朝
分合大势之二
大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疆域空
前的元帝国/退缩中的明朝/统一疆域的最终
形成/内乱外患,国土沦丧
第三章 分合的标准
何为统一
“统一”的本义/正统僭伪之争/朝代的起讫与
统一的始终/称臣纳贡与天下一统/汉唐典章
与统一/赫赫武功与统一
何为分裂
合中之分/分中之合/分中之分
第四章 天命与人事
受命于“天”
得天独厚/以农立国/运粮之难/盐铁会议上
的难题/胡骑南下/农区的盈缩/周边与中原
有民斯有土
亿兆斯民/移民实边/“迁虏”与“滴戍”/自发
移民与战乱移民/内聚移民/移民和民族融
合/游牧民族的贡献/人口压力与边疆开垦
民以食为天
交通运输/手工业和商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裂与分治的背后
殊途同归
中行说与汉使的辩论/各取所需/因时因地的
行政管理/一般与特殊
芸芸众生与风流人物
“帝力”的变化/苍生望太平/君王千秋业
第五章 千秋功罪
社会财富的投向
“海龙王”的业绩/太仓陈陈相因/驰道和宫殿
陵寝/军队和佛寺/挥霍性的“赏赐”
行政效率和治理
王温舒的妙计/君民的不同选择/张知县砍茶
树/“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政策与对策/神
通广大的吏/礼失求诸野/朱元璋的“直隶’
分裂政权的贡献
小国的自立自强/移民与开发的导向/戍卒、
流民、衣冠/从供天下到供本国/华夏正音重
返中原/征服者被征服
乱世岂止出英雄
飞将军抱恨终身/百家争鸣与万马齐喑/乱世
的魅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中华文库序
合作出版中华文库缘起
编辑说明
作者序
引言
第一章 昔日的天下观
九州的传说和现实
从未实行过的九州制/胎死腹中的五服制/大
九州说/中原和华夏
一厢情愿的“天下’
九州观念的延续/如果世上只有中文/长城的
价值/炎黄子孙
第二章 分与合
历史上的中国
国与“中国”/“中国”的扩大和变化/“中国”之
争/中国和中央帝国/历史上的中国
分合大势之
从万国到七国/六国灭,四海一/由楚河汉界
建起的西汉帝国/盛世难再/大分裂的十六
国和南北朝
分合大势之二
大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疆域空
前的元帝国/退缩中的明朝/统一疆域的最终
形成/内乱外患,国土沦丧
第三章 分合的标准
何为统一
“统一”的本义/正统僭伪之争/朝代的起讫与
统一的始终/称臣纳贡与天下一统/汉唐典章
与统一/赫赫武功与统一
何为分裂
合中之分/分中之合/分中之分
第四章 天命与人事
受命于“天”
得天独厚/以农立国/运粮之难/盐铁会议上
的难题/胡骑南下/农区的盈缩/周边与中原
有民斯有土
亿兆斯民/移民实边/“迁虏”与“滴戍”/自发
移民与战乱移民/内聚移民/移民和民族融
合/游牧民族的贡献/人口压力与边疆开垦
民以食为天
交通运输/手工业和商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裂与分治的背后
殊途同归
中行说与汉使的辩论/各取所需/因时因地的
行政管理/一般与特殊
芸芸众生与风流人物
“帝力”的变化/苍生望太平/君王千秋业
第五章 千秋功罪
社会财富的投向
“海龙王”的业绩/太仓陈陈相因/驰道和宫殿
陵寝/军队和佛寺/挥霍性的“赏赐”
行政效率和治理
王温舒的妙计/君民的不同选择/张知县砍茶
树/“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政策与对策/神
通广大的吏/礼失求诸野/朱元璋的“直隶’
分裂政权的贡献
小国的自立自强/移民与开发的导向/戍卒、
流民、衣冠/从供天下到供本国/华夏正音重
返中原/征服者被征服
乱世岂止出英雄
飞将军抱恨终身/百家争鸣与万马齐喑/乱世
的魅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文化,文论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主要是决定于生产方式,而不是从属于哪一个政权。国家与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国家顺应文化,而不是文化服从国家。当然,国家对文化业可以起到引导和改造的作用,但这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为前提的,脱离了这一前提的引导和改造必然会起到破坏作用。统一是国家主权和最高行政权力的集中,而不是文化的一致,更不是用一种文化去消灭或代替另一种文化。相反,一个真正稳定繁荣的统一国家,必定会容忍并鼓励多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6页 -
中原王朝对自己疆域的要求基本上是以是否适宜农耕,是否能养活当地的居民为标准的。符合这一条件的地区可以理直气壮地占领,而对不符合这一条件的地区,可以称之为夷狄蛮荒之地,非华夏声教所及,本不在九州范围之内。如果硬要去占领,必然会被正统的政治家和学者斥为穷兵黩武。除去儒家理论的仁义和夷夏之辩的外衣,实质问题还是对农业的依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华文库(共33册),
这套丛书还有
《神祗与英雄》《中华文库:命定与抗争-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画境文心》《诗祖涅槃》《簪缨世家》
等
。
统一与分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7 条 )

真相:分裂才是主旋律!
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理清了几个模糊或错误的概念:中国有地域、民族、文化、政权四层含义,王朝不等于中国,分裂大于统一的时间,扭曲性夸大历史上的疆土,并提出分裂史实提供的借鉴。但最为精彩的却是提出“分裂政权的贡献”观点。 1)统一政权的效率体现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上...
(展开)
> 更多书评 5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商务印书馆 (2013)8.1分 1558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8)8.0分 778人读过
-
香港中華書局 (201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國古代生活研究 (エロス大王)
- 范美忠的读书单 (山东民间智库)
- 美丽的国际政治大花园 (劈叉浣熊)
- 中华文库 (嘿嘿)
- 待整理 (醋栗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统一与分裂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青(求己) 2013-05-08 00:10:44
非常不错,可解汪晖之毒~
0 有用 花皮瓜 2009-09-22 09:46:41
在大学里听说葛剑雄,但是从没上过他的课,现在的大学制度,人还能说点真话吗?估计葛教授现在连这样的书都不能写了
0 有用 说剑生 2011-08-26 15:18:12
挺好的,薄薄的一本书,道尽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老葛说得好,国家强大,主权领土才有保障,如果强大的国家发生安史之乱,再多的国土也会让人觊觎侵占。二战以来的领土问题,其实只是国家强大的问题而已,假如今天有实力,不要说南沙诸岛,就是台湾,唐努乌梁海也能收复回来!
3 有用 吴 刚 2015-12-23 22:37:15
作者在二十年前提出的观点,现在应该已是学术上的成论,但在当时还是很厉害的。厉害之一当然就是无论按照哪种标准,中国的历史中分裂的时间远远多于统一的时间;厉害之二是最后部分,讨论了分裂的积极因素和贡献,比如财富和文化的保留,人才的涌现和思想的繁荣,地方建设的发展,(如果作者用古希腊城邦来做对比的话,可能更有意思。另外,在书中某些部分几乎是后来吴思“潜规则”发现的雏形。)书中中间部分讨论了推动统一与分裂... 作者在二十年前提出的观点,现在应该已是学术上的成论,但在当时还是很厉害的。厉害之一当然就是无论按照哪种标准,中国的历史中分裂的时间远远多于统一的时间;厉害之二是最后部分,讨论了分裂的积极因素和贡献,比如财富和文化的保留,人才的涌现和思想的繁荣,地方建设的发展,(如果作者用古希腊城邦来做对比的话,可能更有意思。另外,在书中某些部分几乎是后来吴思“潜规则”发现的雏形。)书中中间部分讨论了推动统一与分裂的一些客观因素,如地理交通物产民生等等,并非完全出于至上者的贪欲,是以前从未想到过的。 (展开)
14 有用 小车 2005-09-26 02:17:42
多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碰撞。许多既有的“不证自明”的观念轰然倒塌。到了今天,葛先生的很多思想已然显得平常,有些则经过思考无法认同。但是从此绝不相信世界上有不证自明的东西,这便是此书给我的财产
0 有用 虎克 2023-01-24 00:06:19 湖南
分裂让更多人才得到重用/因为没有统一的思想百家争鸣/人们为躲避战乱等原因去一些平常不会或不知道的偏远地区促进当地开发/分裂政权发展了当地比如江南变成粮仓的过程得益于此。 我读史以为每个朝代更迭都是“正统”,这过程其实不过“夷”代“夏”,丢弃了原来的“夏”尊奉现在的“夏”。一国两制其实是传承以前的历史。 一味扩大无用,要能纳税有经济意义而管理成本合适(军队驻扎、纳税来源——人口是否能居住)。
0 有用 Bamboo Insight 2022-12-25 14:36:26 江苏
出版近三十年后看,诸多结论依然能站住脚。
0 有用 一片树叶 2022-11-22 21:34:04 江苏
多年前读过。今年第二次通读,仍然很有启发。理性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进行判断,对统一与分裂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其中利弊评价。
0 有用 冇脚雀仔ZOO 2022-10-21 18:24:55 广东
“不是统一带来的和平安宁和经济繁荣,而是政治制度。同样,分裂社会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更不是战争和破坏所能造成的,而是冲击、消弱了旧制度的结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权制度暂时或局部解体的副产品。”
0 有用 budapupa 2022-10-14 18:38:34 北京
@2016-12-19 16: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