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中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盘子 2012-03-29 07:34:33

    这本书真是混乱到令人发指——前后观点矛盾,对于“运动”的定义和梳理极其主观。关键它还是国内很多纪录片初学者的入门教材和海外纪录片研究的重要文献。扶额。

  • 3 晚凉天净 2015-07-24 03:33:21

    是一本文集,关于中国纪录片的问题和何去何从的思考。读完对作者油然生敬。踏踏实实的有社会担当的知识分子,建构性地思考电视台纪录片的可能性。一本书写得语气平和内容扎实,就像纪录片应该是的那样。比起只会玩弄解构主义theory并且犬儒主义地看待主流影像的文化研究学者来说,应该向她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 2 鼠帝大陵三百里 2010-03-26 14:36:04

    放了五年才读,真是本好书

  • 2 非虛構 2017-11-14 12:46:34

    “真实再现”使用的底线是不能掩盖我们对历史真相把握的信念,否则会使观众丧失掉对纪录片的信任感,而这个信任感一旦丧失,整个纪录片的概念都会垮掉。

  • 1 豆友1485565 2013-01-26 23:51:18

    访谈比较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访谈对象大部分都来自体制内,作者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在体制内寻求空间发出自己声音的作法,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空间”这种“自由”不过是另一只软性的“socical control”,Deleuze说我们现在已经从福柯的discipline-based社会转性到control-based社会,这种控制变得更加隐形和持久,体制内的这批纪录片导演编导们或许就变成了一个有意思的观察对象。

  • 1 [已注销] 2006-05-15 10:03:21

    很好 不错 只是文中的片子都很难找

  • 1 冬冬71574 2020-12-10 21:17:44

    最强烈的感受是作者作为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观照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这也贯穿于全书的访谈和独语之中,立场清晰且坚定,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 纪录片是要求人类理性意识到场的自省的生存之镜,它需要超越国家意识形态所共享的价值体系,“在多视野的文化价值坐标中寻求立足点,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进行观察和描述,以实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寻和关怀。”——这是知识分子和纪录片工作者的使命。 “客观真实”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真实必然与价值和立场密不可分。 入门有感。

  • 0 cress 2006-03-04 01:51:35

    中国新纪录片总结

  • 0 HH.Pih 2010-04-28 21:22:40

    难怪中国纪录片不好看

  • 0 王稷和泡泡 2012-03-02 16:59:16

    对于90年代生长起来的我,这本书满足了我了解这些历史的渴望的同时又延长这渴望,我想趴在地上不断朝那年代挖过去,那时的纪录片是什么样子的,集体语言全面崩塌之前的纪录片又是什么样子的

  • 0 李子鲤|Lilith 2007-06-09 00:03:41

    很想看里面提到的记录片,很难找到,很难很难……

  • 0 猪头小队长 2008-03-27 15:16:29

    也要批判的接收

  • 0 2010-02-07 16:57:12

    挺有意思的

  • 1 gawe 2012-06-21 09:53:06

    前面的访谈比后面的论文精彩得多。

  • 0 T3的小喇叭 2010-11-02 12:02:13

    采访做得还是很有趣的,体制内外的互动也很引人注目

  • 1 龟卜卜 2010-08-22 19:07:25

    除了和时间那段儿在打太极,和其他人的交手还算实招。可能作者赋予纪录片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太多了,让访谈失去了类似纪录片应有的亲切幽默。

  • 0 hange 2007-10-07 22:00:41

    新纪录运动需要有人来记录

  • 1 obsesser 2009-07-01 01:03:49

    个人主观印记太浓,作者强调纪录片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但实际上落入了另一种形式上的窠臼。前面的访谈要精彩于后面的独语,个人认为。

  • 0 上古的埙 2010-05-16 12:53:29

    有个人风格的访谈录。新雨老师真是有情义有担当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