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作者简介 · · · · · ·
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目录 · · · · · ·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人类学话语中的礼物
中国社会中的礼物馈赠与人际关系
本项研究的框架
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
下岬村的源起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
身分群体及其近来的变化
亲属结构
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
分类范畴和礼单
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下岬村的工具性送礼
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
村民们的随礼开支
义务性礼物馈赠与关系的培养
礼物馈赠与行动中的关系网络
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
本上的关系概念与地方的小世界
关系网络的型构
实践性亲属关系与私人网络:深层的含义
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
馈赠规则和互惠的变化
人情和礼物交换的道德性
人情的情感方面和礼物交换的意义
关于人情的一个尝试性概括
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
礼物交换的不均衡
社会等级中的单向馈赠
非均衡互惠和社会等级的再生产
收礼荣誉与送礼竞争
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
彩礼和嫁妆:人类学概念和地方性术语
新郎家的婚姻投入:旧形式和新形式
新娘家的婚姻投人:从间接嫁妆到直接嫁妆
新娘和新郎:婚姻交换中新的能动者
婚姻交换的性质:偿付、资助和家产继承
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
礼物和中国的礼物
重审关系和人情: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
礼物经济和社会主义:复兴还是转型?
附录: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人类学话语中的礼物
中国社会中的礼物馈赠与人际关系
本项研究的框架
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
下岬村的源起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
身分群体及其近来的变化
亲属结构
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
分类范畴和礼单
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下岬村的工具性送礼
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
村民们的随礼开支
义务性礼物馈赠与关系的培养
礼物馈赠与行动中的关系网络
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
本上的关系概念与地方的小世界
关系网络的型构
实践性亲属关系与私人网络:深层的含义
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
馈赠规则和互惠的变化
人情和礼物交换的道德性
人情的情感方面和礼物交换的意义
关于人情的一个尝试性概括
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
礼物交换的不均衡
社会等级中的单向馈赠
非均衡互惠和社会等级的再生产
收礼荣誉与送礼竞争
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
彩礼和嫁妆:人类学概念和地方性术语
新郎家的婚姻投入:旧形式和新形式
新娘家的婚姻投人:从间接嫁妆到直接嫁妆
新娘和新郎:婚姻交换中新的能动者
婚姻交换的性质:偿付、资助和家产继承
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
礼物和中国的礼物
重审关系和人情: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
礼物经济和社会主义:复兴还是转型?
附录: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社会与文化丛书(共19册),
这套丛书还有
《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知识与权利》《林圯埔》《“土著”如何思考》《解读《沟通行动论》》
等
。
礼物的流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4 条 )

从礼物透出一种生态——读《礼物的流动》
我观察过周围的很多中国人,学问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读书多的人经常会被贴上一个标签,叫“书呆子”,或者经常会被调侃“书读傻了”。我想这大概是基于这些人对学问的一种功利的看法,在很多中国人的价值标准里,干能产生地位或者经济利益的事情才是正确的。所...
(展开)

从“礼物的流动”窥见当代中国人情关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P1:今天给大家带来阎云翔《礼物的流动》这本书的展示,《礼物的流动》一书是作者在哈佛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当代中国最具典型性的民族志作品之一。译者是清华大学的刘瑜和重庆大学的李放春老师。 展示的题目是《从“礼物的流动”窥见当代中国人情关系》,这是整本书作者... (展开)
礼物的流动(lmy的习思想课堂作业)
作者提到礼物的馈赠对于维护关系网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系网络在传统中国社会起到如下几个作用: 1,经济功能。农业社会中的彼此互相扶助,某些劳动环节需要提高效率以赶天时,这需要关系网络来支持。另外私人融资也需要关系网。 2,社会保障。在灾荒时期,关系网给生活...
(展开)

《礼物的流动》读书笔记
莫斯《礼物》断言毛利人的“豪”(Hsu)是一种神秘力量,他称之为“礼物之灵”。 礼物创造的联结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 马林诺夫斯基反对莫斯的“礼物之灵说”,认为是互惠——馈赠接受原则。 萨林斯:一般互惠、均衡互惠和否定性互惠。 博厄斯:夸富宴表现出的过分慷慨与刻意...
(展开)
> 更多书评 6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8.4分 2019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9.0分 36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shaochen)
- 人类学著作 (王荣欣)
- 乡村研究 (阿a)
- 信息时代/社会网络/互联网购书单 (爽歪歪Why)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礼物的流动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刘哈哈哈 2019-08-10 21:58:12
又一个可以作为楷模的学者
2 有用 穿风衣的猫 2009-03-03 18:22:58
见微知著的典范。
0 有用 辄馨 2008-01-31 17:45:09
阎同学总缺些什么
1 有用 lingkong 2016-05-20 09:17:28
把莫斯等人的礼物模式放在乡土中国,间接反应了乡村人情世故的变化。
1 有用 Matrix 2010-09-30 22:50:17
如此熟悉的生活…
0 有用 不疯魔不成活 2023-03-29 22:12:22 安徽
礼物的流动原来包含这么多学问啊,长见识了。
0 有用 小岛 2023-03-21 20:31:37 四川
学到了很多人情世故 人类学真是了得
0 有用 headachehan 2023-01-30 01:27:27 湖北
深夜想起来补一个已读!选了这本写23秋社会学概论的读书报告,真的非常喜欢非常享受,感觉经历了一学期无聊概念的堆积后找回了对社会学的本心。希望社概给分友好一点,祈祷!
0 有用 亦为又亦 2023-01-25 20:19:22 福建
没有大纵向的人类学,能提供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好读却无用。
0 有用 cea 2023-01-07 18:40:22 浙江
读的第一本民族志。生活经验的学术表达与学理分析,是博士论文的扩充版,逻辑框架直白,专业术语有些多,还好有生动案例予以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