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托.德特勒夫森
/
吕·达尔克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译者: 贾维德 等
出版年: 1999-09
页数: 306
定价: 1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1321323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译者: 贾维德 等
出版年: 1999-09
页数: 306
定价: 1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1321323
作者简介 · · · · · ·
托・德特勒夫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著有多本著名心理学著作,如《生活以后的生活》、《好与坏》等。
吕・达尔克,德国著名心理医生,一直从事心理医学实践,采用自然疗法为患者解决心理疾病,与托・德特勒夫森共同工作很久。
除此书外,两位作者还写了多本关于心理学与疾病相关的著作,比如《命运的机会》。
本书在德国已成经典,从八十年代以来,已再版三十几次,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
目录 · · · · · ·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解疾病与治疗的理论前提
1疾病和症状
2对立与统一
3阴影
4善与恶
5人是生病了
6寻找原因
7查问的方式
第二部分 症状的诠释
1感染
2防御系统
3呼吸
4消化
5感觉器官
6头痛
7皮肤
8肾
9性欲与妊娠
10心脏与循环
11 运动器官与神经
12事故
13 精神的症状
14 癌(恶性肿瘤)
15 艾滋病
16怎么办
人体部位和器官与心理的对应关系简要索引
· · · · · · (收起)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解疾病与治疗的理论前提
1疾病和症状
2对立与统一
3阴影
4善与恶
5人是生病了
6寻找原因
7查问的方式
第二部分 症状的诠释
1感染
2防御系统
3呼吸
4消化
5感觉器官
6头痛
7皮肤
8肾
9性欲与妊娠
10心脏与循环
11 运动器官与神经
12事故
13 精神的症状
14 癌(恶性肿瘤)
15 艾滋病
16怎么办
人体部位和器官与心理的对应关系简要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以前的人会问生病的人:「失去(amiss)了什么?」,不过,病人还是会回答:「我有(get)头痛。」(原注:到现在,苏格兰人还是习惯问病人:「你缺少(lack)了什么?」)现在我们都直接问病人:「你得(get)了什么病?」仔细思量这两种完全相反的问话│「失去了什么」和「得了什么」│,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这两种问法都适用于病人,任何生病的人都少了某种东西,特别是在意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少了某种东西,那他们就是完整的,既健康又完美;相反的,一旦完整性在某个部分受损,那就「不完整」了,也就是说,不健康或生病了。疾病显现在身体上就是症状,而症状是人拥有的某种东西,所以说「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是其缺乏的表现」,人因为缺乏意识的某个部分,于是有了症状。 对立的另一面是统一,是包罗万象的一,在这个一里包含着尚未区分的对立面。人们也把这种存在称作宇宙。根据定义,宇宙至大无外,在这个一之外,在宇宙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统一中既没有变化,也没有转换或发展,因为统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宇宙的统一是永恒平静的,它是纯粹的存在,没有形式,也没有活动。所有形容统一的表达都是否定的: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变化,没有界限。所有肯定的表达都来自于我们这个分裂的世界,不适用于统一。因此从我们两极化了的意识角度看来,统一就是虚无。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常常会引起我们错误的联想。特别是西方人,当他们得知佛教哲学所追求的涅磐的意识状态竟然意味着空(也就是熄灭一切),他们的反应大多是感到失望。人的自我总是想要占有身外之物,并且特别不愿看到,为了使自己同万物融为一体,只有消除万念。在统一中,一切和虚无合二为一。虚无放弃了所有的表现形式和界限,因而摆脱了对立。整个存在的原始根基是虚无。虚无是唯一真正的存在,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从永恒走向永恒。 统一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用思想来分析,因为思维的先决条件就是对立。没有对立,没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页 -
我们的虚荣心是我们盲目和容易上当,就像那个用他自己的幻觉制造新衣的皇帝。但我们的症状确实实实在在的,它强迫我们诚实。它通过它的存在告诉我们真横缺少的是什么,我们阻止了什么东西并让这些东西留在阴影里,不让它们实现自己,以及我们在什么地方变得片面起来。症状通过其忠诚或一再重现告诉我们,一个问题不会向我们通常所希望的那样很快地和一劳永逸地解决。每当有人特别相信,通过自己的权利可以改变世界的时候,疾病就会用它的手指指向这个人的渺小和无力。牙疼,腰疼,感冒和腹泻马上会把一个得意非凡的胜利者变成一个可怜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疾病的希望"的人也喜欢 · · · · · ·
疾病的希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 更多书评 1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9.2分 145人读过
-
心靈工坊 (2002年6月)8.7分 447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4)8.2分 4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医疗、卫生、药品、食品领域阅读 (左思)
- “卫生话”,或曰疾病的文化与历史 (合理肉食)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心理治疗 (洗手机的浣熊)
- 孔夫子2 (米特)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疾病的希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可惜我是文盲 2019-04-24 10:45:36
翻译得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差,我觉得还蛮通顺,但是也有明显的硬伤,感觉是译者理解不够心理学知识不够造成的。单就书的内容来说还可以,行文风格和逻辑很符合我的思维习惯。
0 有用 晓佳 2014-04-18 01:39:21
我建议那些经常生病,或者身体有病但是去医院查不出病因的人此书必读吧,也许它能告诉你答案。虽然我读这本书之前就知道身与心是相连的,但是这本书那个叫具体和详细的分析 还是够可以的。不过,这本书你得耐下性子来读,而且我也可以保证你不用怀疑其中理论的正确与否,它已经被很多人验证过了。我相信这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件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我很喜欢它的标签名称,”医学心理学“呵呵,如果人们都没有心病是不是身体上也会... 我建议那些经常生病,或者身体有病但是去医院查不出病因的人此书必读吧,也许它能告诉你答案。虽然我读这本书之前就知道身与心是相连的,但是这本书那个叫具体和详细的分析 还是够可以的。不过,这本书你得耐下性子来读,而且我也可以保证你不用怀疑其中理论的正确与否,它已经被很多人验证过了。我相信这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件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我很喜欢它的标签名称,”医学心理学“呵呵,如果人们都没有心病是不是身体上也会健康的多呢,应该是吧。 (展开)
3 有用 WATER MAN 2014-12-14 12:21:37
关于疾病是生活方式,思想,或身体问题的警告,表示非常赞同,但有些问题并不是病人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比如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有怎样的家庭遗传疾病,这些是人的根,也许也是病根的来源,但没有哪个能说完美,总有缺憾,也不能妄求一切都不出问题。总是在变化,病也成常态。
4 有用 保持一点不确定 2012-03-12 18:22:11
完全颠覆人们对疾病积累起来的那不足为道普通认识,冲击学院派医学坚持的真理。这本书也不是在谈真理,多一个对疾病意味深长的解释系统,疾病对人的身体的威胁也就顺势减弱了。
0 有用 rain 2012-12-03 09:58:57
从“意识、无意识”看待疾病的一种方法,提供了另一种对待疾病的视角。和王凤仪老先生的性理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性理疗法更偏重家庭伦理。
0 有用 momo 2023-01-19 00:26:54 重庆
什么玩意 邪教
0 有用 泡椒鸡杂啦啦啦 2022-09-11 15:23:42
一些新角度
0 有用 石蕊试纸 2020-10-23 13:33:45
看了电子版,很多部分说的非常有趣,比如视力、头痛和视野、虚荣心之间的关心,不足的是缺乏非常充足的理论支撑
0 有用 可惜我是文盲 2019-04-24 10:45:36
翻译得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差,我觉得还蛮通顺,但是也有明显的硬伤,感觉是译者理解不够心理学知识不够造成的。单就书的内容来说还可以,行文风格和逻辑很符合我的思维习惯。
0 有用 乌鹊南飞 2019-02-18 00:43:05
竟读出了中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