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第一推动丛书 (RMR)
- 我的书目-自然科学部分 (忆未名)
- Kogorou的科普书橱 (Kogorou)
- 书名由三个词语组成 (王荣欣)
- tohu-bohu——之自然科学经典书籍系列 (tohu-boh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个劳动人民 2011-02-11 18:23:13
后三章没兴趣读。也许这本书会让那些,希望得到科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的准确答案的人失望,但是作者向我们说明了,科学探究本身就是审美过程这一问题,就足够了。
0 有用 Lucas 2015-09-07 19:48:40
《真理与美》好好地原作者标题硬要为了吸引读者被改成现在的标题,对模式发的现探索,但又不深陷于自己所发现的模式,乃科学探索必备的素养
1 有用 豆友156181590 2019-01-26 13:59:28
两种不同的创造模式:少年天才,老而弥坚。不过对我早就是常识了,没收获。 只是帮带出三条探索线。先读W.S. 天体物理学部分直接略过了。
8 有用 知闲 2011-01-20 22:38:33
前一段时间下载,第一次没读进去。今天整理资料准备删除,删前随便一翻。看了第一段忍不住去看第二段,直到看完整章,直到一口气看完全书。
0 有用 sicapark 2011-09-13 00:18:14
无论如何都会被感动。
0 有用 髒天使 2022-11-24 18:25:26 云南
两种不同的创造模式:少年天才,老而弥坚。不过对我早就是常识了,没收获。 只是帮带出三条探索线。先读W.S. 天体物理学部分直接略过了。 @2019-01-26 13:59:28
0 有用 愚人 2022-05-03 08:15:16
七篇演讲都喜欢,对爱丁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0 有用 廘逍 2022-03-27 02:00:55
听书
0 有用 李守中 2022-01-10 16:36:07
普适性、预测、证明。科学家成就集中在35岁前,艺术家成就集中在35岁后。
0 有用 一点点 2021-09-04 21:17:56
除了二三四章,其他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