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篇 西方哲学的“认同危机”――关于哲学对象、任务和前途的论争
第一章 西方传统哲学对哲学对象和任务的认同及“认同危机”的发生
§1 西方古代的哲学观
§2 西方近代的哲学观
§3 “认同危机”的表现及其根源
第二章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1“形而上学是神学的变种”――孔德
§2 形而上学属于不可知的领域――斯宾塞和赫胥黎
§3 形而上学是无法用经验来检验的假定――马赫
§4 形而上学是“道德光学的幻觉”――尼采
§5 形而上学是历史上的一种世界观类型――狄尔泰
第三章 哲学向何处去?――探寻哲学出路的各种新尝试
§1 哲学是科学的综合――孔德
§2 哲学是最高等级的概括知识――斯宾塞
§3 作为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科学哲学――马赫
§4 哲学不是知识体系,探讨哲学是个人的行动方式――克尔凯戈尔
§5 哲学不是知识而是新价值的创造――尼采
§6 哲学是世界观理论――狄尔泰
第四章 维系传统哲学观的种种努力
§1以调和怀疑与信仰为宗旨的形而上学――布拉德雷
§2 非理性的形而上学――从叔本华到柏格森
§3 以经验科学为基础的自然哲学――毕希纳和海克尔
§4 折衷主义的体系哲学――欧根 杜林
本篇小结
第二篇 认识论
第一章 知识与实在
§1 实在是知识的起源和原本――毕希纳等德国自然主义者
§2 实在是“不可知者”――斯宾塞和赫胥黎
§3 实在作为消极意义上的“自在之物”――赫尔姆霍茨和朗格
§4 实在是感觉的构造――穆勒和马赫
§5 实在是虚构――尼采
§6 实在是精神性的、无所不包的整体――布拉德雷
第二章 知识与行动
§1 知识是技术应用的基础――孔德
§2 行动是知识的基础――赫尔姆霍茨
§3 知识的功能是“适应环境”――马赫和阿芬那留斯
§4 知识是意志的工具――尼采
第三章 理智、直觉和本能
§1 本能、直觉和理智之间的连续性――斯宾塞
§2 直觉是“无意识推论”――赫尔姆霍茨
§3“超理智的”直觉是理智的本能――柏格森
第四章 心理的东西,逻辑的东西和社会的东西
§1 心理主义――穆勒、马赫、赫尔姆霍茨、朗格和尼采
§2 逻辑主义――弗莱格和胡塞尔
§3 社会学主义――孔德和杜克海姆
本篇小结
第三篇 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理论与经验
§1 理论和事实的相互依赖――孔德
§2 科学中的基本观念是先验的――惠威尔
§3 所有科学都是对经验的归纳――穆勒
§4 科学的任务是对事实的描述――马赫
第二章 科学能否统一?
§1 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科学统一――孔德
§2 以“第一原理”为基础的科学统一――斯宾塞
§3 以中立要素一元论为基础的科学统一――马赫
§4 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文化科学)的根本对立――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
第三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上)
§1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奠基――孔德
§2 社会科学的逻辑结构――穆勒
§3 社会科学是否可能?如何可能?――斯宾塞
第四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下)
§1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系统阐发――杜克海姆
§2 作为人文研究之方法论的解释学――狄尔泰
本篇小结
第四篇 社会历史观
第一章 社会进步及其动力
§1 把精神发展当作基础的社会进步观――孔德和巴克尔
§2 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社会进步观――斯宾塞
§3 以“伦理过程”为核心的社会进步观――赫胥黎和克鲁泡特金
第二章 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
§1 人的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孔德、斯宾塞
§2 介于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之间――穆勒
§3 把“绵延”当作“基本自我”的自由意志论――柏格森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1 “反形而上学”的社会整体论――孔德
§2 理性主义的个体主义――穆勒和斯宾塞
§3 浪漫主义的个体主义――施蒂纳、卡莱尔和尼采
§4 “形而上学”的社会整体论――布拉德雷
本篇小结
第五篇 价值论
第一章 伦理价值观的冲突和“价值”问题的突现
§1 近代伦理价值观的总特征及其理论前提
§2 精神价值至上还是物质功利至上?
§3 普遍主义与反普遍主义之争
第二章 价值哲学的兴起
§1 “价值”范畴如何引入哲学――洛采
§2 把价值和评价置于哲学思考的中心――尼采
§3 作为整体的哲学是价值哲学――文德尔班
§4 哲学开始于价值问题开始的地方――李凯尔特
第三章 价值哲学的主要论题
§1 价值领域的特征
§2 价值、评价和认识
§3 价值评价合法性的根据
本篇小结
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渣博 2011-04-26 20:06:56
由于选取的哲学家过多,某一哲学家的各个方面没有全面介绍,大体而言,这本书相当不错。
0 有用 渣博 2011-04-26 20:06:56
由于选取的哲学家过多,某一哲学家的各个方面没有全面介绍,大体而言,这本书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