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介绍杨振宁成长过程和学术成就及赤子心、爱国情。
目录 · · · · · ·
目 录
五版前言
序
卷首语
第一篇 难忘岁月――在母亲身边的日子里
杨氏大家庭的长房长孙
母亲与小振宁
在“世外桃源”清华园
杨武之与华罗庚
颠沛流离
在西南联大
吴大猷教授与学士论文
王竹溪教授与硕士论文
美好的追求
依依别离
第二篇 创业历程――留学・事业・成功之巅
万里寻师
费米教授
实验的经验
泰勒教授
步入“象牙之塔”
最高成就――杨-密耳斯规范场
与李政道合作
θ-t之谜
摸出黑屋子
震惊世界物理界的实验结果
在斯德哥尔摩
被“羡妒”的合作及破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第三篇 新的开端――访问中国大陆
血浓于水
访问中国大陆的第一位美籍中国学者
与周恩来的会见
了不起的壮举
与毛泽东的会见
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
科学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篇 尽心竭力――为中国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经验值得学习
中国教育体制问题的研究和建议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结构的思考
对建造高能加速器的直言
CEEC的创设
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
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
第五篇 敬业篇章――读书、教学、研究经验谈
研究物理的方法和方向
追求新的、活的物理
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有价值的工作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抓住思想上的瞬时火花
博览、主动、渗透、独创
兴趣广泛
天才孩子的教育
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科学史
与中国研究生的一次谈话
对高能物理各领域研究前景的看法
第六篇 深情厚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者
挚友邓稼先
接待中国的访问学者
与复旦学者的合作
尊师重道、推崇他人
三代师生的深情厚谊
一个真实的故事
台湾之行和浓重的师道
杜聿明、曹秀清的贤婿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家庭生活
悠悠母子情
附 录
物理学中的宇称守恒及其他对称定律
(1957年12月11日在诺贝尔奖颁发会上的讲演
家、家教、教育
父亲与大哥
父亲、大哥和我们
与杨振宁一席谈 〔新加坡〕潘国驹
石溪行
――会见杨振宁
上穷碧落下微尘
――杨振宁教授访问记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冯友兰五十年前邮笺如今已变成珍贵史料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五版前言
序
卷首语
第一篇 难忘岁月――在母亲身边的日子里
杨氏大家庭的长房长孙
母亲与小振宁
在“世外桃源”清华园
杨武之与华罗庚
颠沛流离
在西南联大
吴大猷教授与学士论文
王竹溪教授与硕士论文
美好的追求
依依别离
第二篇 创业历程――留学・事业・成功之巅
万里寻师
费米教授
实验的经验
泰勒教授
步入“象牙之塔”
最高成就――杨-密耳斯规范场
与李政道合作
θ-t之谜
摸出黑屋子
震惊世界物理界的实验结果
在斯德哥尔摩
被“羡妒”的合作及破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第三篇 新的开端――访问中国大陆
血浓于水
访问中国大陆的第一位美籍中国学者
与周恩来的会见
了不起的壮举
与毛泽东的会见
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
科学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篇 尽心竭力――为中国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经验值得学习
中国教育体制问题的研究和建议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结构的思考
对建造高能加速器的直言
CEEC的创设
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
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
第五篇 敬业篇章――读书、教学、研究经验谈
研究物理的方法和方向
追求新的、活的物理
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有价值的工作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抓住思想上的瞬时火花
博览、主动、渗透、独创
兴趣广泛
天才孩子的教育
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科学史
与中国研究生的一次谈话
对高能物理各领域研究前景的看法
第六篇 深情厚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者
挚友邓稼先
接待中国的访问学者
与复旦学者的合作
尊师重道、推崇他人
三代师生的深情厚谊
一个真实的故事
台湾之行和浓重的师道
杜聿明、曹秀清的贤婿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家庭生活
悠悠母子情
附 录
物理学中的宇称守恒及其他对称定律
(1957年12月11日在诺贝尔奖颁发会上的讲演
家、家教、教育
父亲与大哥
父亲、大哥和我们
与杨振宁一席谈 〔新加坡〕潘国驹
石溪行
――会见杨振宁
上穷碧落下微尘
――杨振宁教授访问记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冯友兰五十年前邮笺如今已变成珍贵史料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都是20世纪的大科学家,他们三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杨振宁感到,他们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他们能直觉地庄主本质,然后又能把这种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办法,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种表示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切中要害的。爱因斯坦年事已高,杨振宁敬重他,但不敢打扰他;狄拉克又不在美国,于是杨振宁就认定要追随费米。 当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正是战争刚结束,美国各大学正式恢复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时候,被战争贻误了学业的学生们大批回到校园,而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尤其多,其中很多是慕费米之名而来的。费米也不负学生希望,为芝加哥大学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 家庭的熏陶,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教导,使杨振宁在学业上成长很快。父亲是位数学家,使杨振宁从小就在数学世界中遨游,他又酷爱物理,并得到名师指点,因此,他到芝加哥大学后不久,就显示出他的才能,被认为比其他的许多优秀研究生更为出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页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勒稍后于费米也转到了芝加哥大学。当杨振宁找到费米,而费米又不可能成为杨振宁写实验博士论文的导师时,费米建议杨振宁可以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工作,而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有一天,杨振宁打电话找到了泰勒,泰勒说费米已向他介绍过了,知道有一个中国留学生要来找他。泰勒与杨振宁一起散步,问了杨振宁关于“氢原子基态波函数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这对杨振宁来说,是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因为他在国内时就已从度过的量子力学中掌握这个问题了,所以很快就会回答出来了。泰勒高兴地说:“你通过了,我接收你做我的研究生!”在泰勒看来,有的人尽管理论读的不错,但这些人对最基本的、重要的数据概念并没有掌握;而杨振宁能正确简明地即席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他对实际数据很注意,是可以造就的。就这样,杨振宁成了泰勒的博士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杨振宁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杨振宁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反映了这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风格。文化艺术如此,殊不知,科学研究也一样,杨振宁十分注意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爱憎和风格的培养,他曾这样总结道: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乍听起来,一个人的爱憎和风格竟与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关系如此密切,也许会令...
2018-06-08 06:21:55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反映了这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风格。文化艺术如此,殊不知,科学研究也一样,杨振宁十分注意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爱憎和风格的培养,他曾这样总结道: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乍听起来,一个人的爱憎和风格竟与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关系如此密切,也许会令人感到奇怪,因为物理学一般认为是一门客观地研究物质世界的学问。然而,物质世界具有结构,而一个人对这些结构的洞察力,对这些结构的某些特点的喜爱,某些特点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风格的要素。因此,爱憎和风格之于科学研究,就像它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一样至关重要,这其实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上面提到我对物理学的爱憎基本上是1938-1944年在昆明当学生时形成的。正是在那些岁月,我学会了欣赏爱因斯坦、狄拉克和费米的工作。他们各自有迥然不同的风格,但他们都有把一个物理概念、一种理论结构、或一个物理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来的能力,并且都能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后来我结识了费米和狄拉克,体会到他们讨论和分析物理的方式确实和我从他们的文章中猜想到的很一致。 我很欣赏薛定谔探讨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这或许是因为它与经典力学和光学的传统更吻合,或许是因为薛定谔的目标更为明确。总之,我发现波动力学是几何形象的。它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我接受。 引自 第五章 回应 2018-06-08 06:21:55 -
费米教授: 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都是20世纪的大科学家,他们三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杨振宁感到,他们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他们能直觉地庄主本质,然后又能把这种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办法,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种表示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切中要害的。爱因斯坦年事已高,杨振宁敬重他,但不敢打扰他;狄拉克又不在美国,于是杨振宁就认定要追随费米。 当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的时...
2018-06-08 05:48:07
费米教授:
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都是20世纪的大科学家,他们三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杨振宁感到,他们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他们能直觉地庄主本质,然后又能把这种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办法,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种表示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切中要害的。爱因斯坦年事已高,杨振宁敬重他,但不敢打扰他;狄拉克又不在美国,于是杨振宁就认定要追随费米。 当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正是战争刚结束,美国各大学正式恢复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时候,被战争贻误了学业的学生们大批回到校园,而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尤其多,其中很多是慕费米之名而来的。费米也不负学生希望,为芝加哥大学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 家庭的熏陶,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教导,使杨振宁在学业上成长很快。父亲是位数学家,使杨振宁从小就在数学世界中遨游,他又酷爱物理,并得到名师指点,因此,他到芝加哥大学后不久,就显示出他的才能,被认为比其他的许多优秀研究生更为出众。 引自 第二篇 创业历程 泰勒教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勒稍后于费米也转到了芝加哥大学。当杨振宁找到费米,而费米又不可能成为杨振宁写实验博士论文的导师时,费米建议杨振宁可以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工作,而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有一天,杨振宁打电话找到了泰勒,泰勒说费米已向他介绍过了,知道有一个中国留学生要来找他。泰勒与杨振宁一起散步,问了杨振宁关于“氢原子基态波函数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这对杨振宁来说,是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因为他在国内时就已从度过的量子力学中掌握这个问题了,所以很快就会回答出来了。泰勒高兴地说:“你通过了,我接收你做我的研究生!”在泰勒看来,有的人尽管理论读的不错,但这些人对最基本的、重要的数据概念并没有掌握;而杨振宁能正确简明地即席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他对实际数据很注意,是可以造就的。就这样,杨振宁成了泰勒的博士生。 引自 第二篇 创业历程 回应 2018-06-08 05:48:07
-
费米教授: 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都是20世纪的大科学家,他们三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杨振宁感到,他们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他们能直觉地庄主本质,然后又能把这种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办法,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种表示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切中要害的。爱因斯坦年事已高,杨振宁敬重他,但不敢打扰他;狄拉克又不在美国,于是杨振宁就认定要追随费米。 当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的时...
2018-06-08 05:48:07
费米教授:
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都是20世纪的大科学家,他们三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杨振宁感到,他们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他们能直觉地庄主本质,然后又能把这种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办法,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种表示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切中要害的。爱因斯坦年事已高,杨振宁敬重他,但不敢打扰他;狄拉克又不在美国,于是杨振宁就认定要追随费米。 当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正是战争刚结束,美国各大学正式恢复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时候,被战争贻误了学业的学生们大批回到校园,而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尤其多,其中很多是慕费米之名而来的。费米也不负学生希望,为芝加哥大学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 家庭的熏陶,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教导,使杨振宁在学业上成长很快。父亲是位数学家,使杨振宁从小就在数学世界中遨游,他又酷爱物理,并得到名师指点,因此,他到芝加哥大学后不久,就显示出他的才能,被认为比其他的许多优秀研究生更为出众。 引自 第二篇 创业历程 泰勒教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勒稍后于费米也转到了芝加哥大学。当杨振宁找到费米,而费米又不可能成为杨振宁写实验博士论文的导师时,费米建议杨振宁可以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工作,而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有一天,杨振宁打电话找到了泰勒,泰勒说费米已向他介绍过了,知道有一个中国留学生要来找他。泰勒与杨振宁一起散步,问了杨振宁关于“氢原子基态波函数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这对杨振宁来说,是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因为他在国内时就已从度过的量子力学中掌握这个问题了,所以很快就会回答出来了。泰勒高兴地说:“你通过了,我接收你做我的研究生!”在泰勒看来,有的人尽管理论读的不错,但这些人对最基本的、重要的数据概念并没有掌握;而杨振宁能正确简明地即席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他对实际数据很注意,是可以造就的。就这样,杨振宁成了泰勒的博士生。 引自 第二篇 创业历程 回应 2018-06-08 05:48:07 -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反映了这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风格。文化艺术如此,殊不知,科学研究也一样,杨振宁十分注意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爱憎和风格的培养,他曾这样总结道: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乍听起来,一个人的爱憎和风格竟与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关系如此密切,也许会令...
2018-06-08 06:21:55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反映了这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风格。文化艺术如此,殊不知,科学研究也一样,杨振宁十分注意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爱憎和风格的培养,他曾这样总结道: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乍听起来,一个人的爱憎和风格竟与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关系如此密切,也许会令人感到奇怪,因为物理学一般认为是一门客观地研究物质世界的学问。然而,物质世界具有结构,而一个人对这些结构的洞察力,对这些结构的某些特点的喜爱,某些特点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风格的要素。因此,爱憎和风格之于科学研究,就像它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一样至关重要,这其实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上面提到我对物理学的爱憎基本上是1938-1944年在昆明当学生时形成的。正是在那些岁月,我学会了欣赏爱因斯坦、狄拉克和费米的工作。他们各自有迥然不同的风格,但他们都有把一个物理概念、一种理论结构、或一个物理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来的能力,并且都能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后来我结识了费米和狄拉克,体会到他们讨论和分析物理的方式确实和我从他们的文章中猜想到的很一致。 我很欣赏薛定谔探讨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这或许是因为它与经典力学和光学的传统更吻合,或许是因为薛定谔的目标更为明确。总之,我发现波动力学是几何形象的。它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我接受。 引自 第五章 回应 2018-06-08 06:21:55
-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反映了这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风格。文化艺术如此,殊不知,科学研究也一样,杨振宁十分注意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爱憎和风格的培养,他曾这样总结道: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乍听起来,一个人的爱憎和风格竟与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关系如此密切,也许会令...
2018-06-08 06:21:55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反映了这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风格。文化艺术如此,殊不知,科学研究也一样,杨振宁十分注意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爱憎和风格的培养,他曾这样总结道: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乍听起来,一个人的爱憎和风格竟与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关系如此密切,也许会令人感到奇怪,因为物理学一般认为是一门客观地研究物质世界的学问。然而,物质世界具有结构,而一个人对这些结构的洞察力,对这些结构的某些特点的喜爱,某些特点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风格的要素。因此,爱憎和风格之于科学研究,就像它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一样至关重要,这其实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上面提到我对物理学的爱憎基本上是1938-1944年在昆明当学生时形成的。正是在那些岁月,我学会了欣赏爱因斯坦、狄拉克和费米的工作。他们各自有迥然不同的风格,但他们都有把一个物理概念、一种理论结构、或一个物理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来的能力,并且都能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后来我结识了费米和狄拉克,体会到他们讨论和分析物理的方式确实和我从他们的文章中猜想到的很一致。 我很欣赏薛定谔探讨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这或许是因为它与经典力学和光学的传统更吻合,或许是因为薛定谔的目标更为明确。总之,我发现波动力学是几何形象的。它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我接受。 引自 第五章 回应 2018-06-08 06:21:55 -
费米教授: 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都是20世纪的大科学家,他们三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杨振宁感到,他们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他们能直觉地庄主本质,然后又能把这种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办法,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种表示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切中要害的。爱因斯坦年事已高,杨振宁敬重他,但不敢打扰他;狄拉克又不在美国,于是杨振宁就认定要追随费米。 当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的时...
2018-06-08 05:48:07
费米教授:
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都是20世纪的大科学家,他们三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杨振宁感到,他们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他们能直觉地庄主本质,然后又能把这种本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办法,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种表示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切中要害的。爱因斯坦年事已高,杨振宁敬重他,但不敢打扰他;狄拉克又不在美国,于是杨振宁就认定要追随费米。 当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正是战争刚结束,美国各大学正式恢复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时候,被战争贻误了学业的学生们大批回到校园,而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尤其多,其中很多是慕费米之名而来的。费米也不负学生希望,为芝加哥大学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 家庭的熏陶,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教导,使杨振宁在学业上成长很快。父亲是位数学家,使杨振宁从小就在数学世界中遨游,他又酷爱物理,并得到名师指点,因此,他到芝加哥大学后不久,就显示出他的才能,被认为比其他的许多优秀研究生更为出众。 引自 第二篇 创业历程 泰勒教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勒稍后于费米也转到了芝加哥大学。当杨振宁找到费米,而费米又不可能成为杨振宁写实验博士论文的导师时,费米建议杨振宁可以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工作,而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有一天,杨振宁打电话找到了泰勒,泰勒说费米已向他介绍过了,知道有一个中国留学生要来找他。泰勒与杨振宁一起散步,问了杨振宁关于“氢原子基态波函数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这对杨振宁来说,是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因为他在国内时就已从度过的量子力学中掌握这个问题了,所以很快就会回答出来了。泰勒高兴地说:“你通过了,我接收你做我的研究生!”在泰勒看来,有的人尽管理论读的不错,但这些人对最基本的、重要的数据概念并没有掌握;而杨振宁能正确简明地即席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他对实际数据很注意,是可以造就的。就这样,杨振宁成了泰勒的博士生。 引自 第二篇 创业历程 回应 2018-06-08 05:48:07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书】2009在读 (田粒)
- my paperbook (塔下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杨振宁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自然数 2015-09-15 20:50:21
突然想起中学时看的这本书,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大概是“稀里糊涂的时候其实学东西最快”。
0 有用 老于 2010-02-24 16:53:28
初中读的,当时觉得自己以后会成为科学家
0 有用 shineboycw 2012-12-08 21:22:11
小学六年级就度过了 是受叔叔的影响 现在书的封面都磨花了 很有历史感
0 有用 25℃阳光 2018-12-30 10:40:42
科学巨匠的传记。上高中的时候读过。对里面印象深刻的就是,重在锻炼思维,不要局限一个研究主题。
0 有用 星晗 2017-08-05 11:25:56
「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作为邓稼先、李政道的师兄,60年的诺贝尔奖生涯,杨振宁注定是传奇。
0 有用 Ghjddrhvddyioi 2020-02-08 01:59:33
爱憎,能力,脾气,机遇。渗透性的学习。
0 有用 25℃阳光 2018-12-30 10:40:42
科学巨匠的传记。上高中的时候读过。对里面印象深刻的就是,重在锻炼思维,不要局限一个研究主题。
0 有用 云影天光 2018-05-23 18:46:47
2016补签
0 有用 星晗 2017-08-05 11:25:56
「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作为邓稼先、李政道的师兄,60年的诺贝尔奖生涯,杨振宁注定是传奇。
0 有用 自然数 2015-09-15 20:50:21
突然想起中学时看的这本书,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大概是“稀里糊涂的时候其实学东西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