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清王朝统治末年的山东教育
第一节封建教育体制在山东近代社会的延续
第二节武训及其义学
一、苦难身世与“义学症”
二、行乞筹资的艰难历程
三、义学的经营与管理
四、武训及其义学的影响
第三节清末的山东教育改革
一、山东大学堂及其章程
二、清末教育改革期间山东的教育行政
三、山东现代教育体制的奠基
四、清末山东教育改革成效评析
第四节同盟会在山东的教育活动
第二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山东教育
第一节各级各类教育的整理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整理、发展与波折
二、中等教育的整理与发展
三、初等教育的发展与受挫
四、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逐步转变
第二节五四时期山东学生的爱国运动
一、五四山东学生运动的前奏
――“外交后援”活动
二、五四山东学生运动的斗争目标
――“反对签约”
三、五四山东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
――“反对直接交涉”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和共产党人的教育活动
一、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
二、王尽美关于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山东共产党人的教育活动
第四节德、日占领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青岛的教育
一、德国占领时期青岛的教育
二、日本占领时期青岛的教育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青岛的教育
第三章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山东教育
第一节何思源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发展教育的策略与实践
第二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在山东的实践
一、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支点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基本目标
三、“乡村建设运动”在山东的实践
第三节抗战前山东各级教育的整理与发展
一、重建山东大学,发展高等教育
二、调整学校布局,发展中等教育
三、从筹划义务教育入手,发展初等教育
四、筹办民众教育馆,发展社会教育
五、教育经费的独立与增长
第四章山东教会学校教育
第一节山东教会组织及其办学目的
一、山东的天主教修会
二、山东的基督教差会
三、早期基督教传教士举办学校目的的自我解说
第二节山东教会组织办学的基本过程
一、山东教会学校的初创时期(1862~1876)
二、山东教会学校的发展期(1877~1937)
三、山东教会学校的维持期(1937.7~1949.9)
第三节山东有影响的教会学校
一、登州文会馆
二、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
三、齐鲁大学
四、广智院
五、华北神学院
六、益文商业专门学校
七、泰山孤贫院
第四节山东教会学校教育的历史评价
一、教会学校教育在山东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二、教会学校教育与我国教育主权的矛盾状况分析
三、教会学校教育的区别性评价
第五章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伪政权统治区的教育
第一节伪政权兴办教育的主导思想
第二节奴化教育的实施
一、社会教育的实施
二、学校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广大师生的反奴化斗争与奴化教育的衰微
第六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国民党控制区的教育
第一节抗战时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控制区的教育活动
一、山东联合中学的成立与山东中等教育大内迁
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敌后教育活动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控制区的教育活动
一、各级教育的复员与整理
二、青岛教育设施的接收与整理
三、甄审与反甄审斗争
四、济南解放后部分师生的南下流亡
第七章山东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教育
第一节民主政权建设与教育行政机构的沿革
一、创建地方民主政权时期(1937.12~1940.7)
二、战工会时期(1940.8~1943.7)
三、政委会时期(1943.8~1945.7)
四、山东省政府时期(1945.8~1949.2)
五、山东省人民政府时期(1949.3~)
第二节国防教育的实施与根据地教育的奠基
一、干部教育迅速展开
二、尝试举办中等教育学校
三、恢复初等教育,创办抗日小学
四、开展以识字为主的群众教育活动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的实施与根据地教育的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贯彻
二、第一次全省教育会议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山东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教育的改革之路
一、教育改革的推行
二、教育改革的成绩与偏向
第五节普通教育的恢复与调整
一、普通教育的初步恢复
一、接管城市教育
三、对各级教育的调整与规范
第六节山东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
本卷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