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诗学与访谈》收录了巴赫金关于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论著和巴赫金的访谈录。在前一部分,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复调小说的概念,迄今仍在文学批评界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后一部分,巴赫金畅谈了他的身世和治学生涯,对于文学团体等研究领域提出高屋建瓴的见解。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巴赫金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苏联文艺理论家,他研究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诗学等问题,在长篇小说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
目录 · · · · · ·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作者的话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
第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
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
· · · · · · (更多)
作者的话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
第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
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
· · · · · · (更多)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作者的话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
第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
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
第五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
结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一书的片断
前言
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惊险情节的功能》一章
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话》一章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订
巴赫金访谈录
一 身世与求学时代
二 彼得堡大学时期
三 彼得堡诗人群
四 涅维尔、维捷布斯克
五 文学圈
六 沙龙和群体
七 瓦基诺夫和其他人
八 库斯坦奈、萨兰斯克及其他
九 玛・维・尤金娜(一)
十 玛・维・尤金娜(二)
题注
· · · · · · (收起)
作者的话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
第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
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
第五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
结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一书的片断
前言
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惊险情节的功能》一章
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话》一章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订
巴赫金访谈录
一 身世与求学时代
二 彼得堡大学时期
三 彼得堡诗人群
四 涅维尔、维捷布斯克
五 文学圈
六 沙龙和群体
七 瓦基诺夫和其他人
八 库斯坦奈、萨兰斯克及其他
九 玛・维・尤金娜(一)
十 玛・维・尤金娜(二)
题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基督文学体裁中梅尼普体的对话因素急剧增强。尤其是在大量的《福音书》和《事迹》中,形成一种基督文体特有的对话性的古典的对照法,如受诱惑者(基督、守教规者)对诱惑者,信教者对不信教者,守教规者对有罪过的人,乞丐对妇人,基督的追随者对法利赛人,圣徒(基督徒)对多神教徒等等。人们从典范的福音书和事迹录里,都熟悉了这一些对照法。与此相应的,又形成了引发的方法(即用语言或情节场景来诱发) 在各种基督文体中同在梅尼普体中一样,起着巨大组织作用的,是对思想所有者的考验,用诱惑和磨难进行的考验(当然特别是在言行录体裁中)。如同在梅尼普体中一样,在这里,统治者、富人、强盗、乞丐、艺妓等,在同一个平面上,在相当程度对话化了的平面上,以平等身份汇聚到了一起。梦幻、狂行、种种精神异常,在这里如在梅尼普体中一样,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最后,叙事的基督文学还汲取了一些相应的体裁:筵席交谈(福音的圣餐)和自我交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1页 -
一,复调小说中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客体,同时也是表现自已观念的主体。二,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开展情节、人物命运、人物性格,而在于展现那些有着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三,复调小说有作者的统一意识,它是由不相混合的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声音组成的对话小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巴赫金全集(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巴赫金全集(全7卷)》《小说理论》《拉伯雷研究》《文本、对话与人文》《哲学美学》
等
。
喜欢读"诗学与访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诗学与访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神,巴赫金也是神···这本书读了三遍,才勉强整理出笔记,预计以后还要读N遍,才能完全吸收掉··· 翻阅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量著作,会形成这样一种印象:这里讲的不是某一位创作了中长篇小说的文学艺术家,而是有几位堪称思想家的作者,发出了一连串的...
(展开)

复调小说理论简要整理【已完成】
1.概述复调小说:“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他们的世界,结合在某一统一事件之中,而互相之间并不发生融合。”“每一个人物都成为独抒己见的主体,作品中人物的意识形成了一种可以成为‘他人意识’的东西。” 2.复调的基本特点 (1)独立意识: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重要的...
(展开)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0.本书涉及理论:复调理论、狂欢诗学理论、超语言学、对话理论等。 0.1.致希望学习狂欢诗学理论的后来者们: 狂欢诗学的论述基本只在本书第四章。联系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拉伯雷研究》全文与全集第三卷《小说理论》的一部分,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巴赫金建立的狂欢诗学范式。(上... (展开)
【转】冯庆:关于对话的独白——《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第一章解读
【作者简介】冯庆,生于1987年,重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迄今为止,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古典与青年》(2019)、《中国人的义气 : 诗化江湖...
(展开)

主人公的终极话语与对话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本书的第二章,巴赫金主要论述了主人公及其声音在复调构思条件下所具有的相对自由和相对独立性这一问题。 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都具有“自我意识”,他有一种“特殊的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观点”(52)。与此相对照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中,与主人... (展开)
第五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小说语言的类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介绍理论 用最后一段总起第四章) 具体的言语整体,而非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语言——超语言学 “人们甚至会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里的那些主人公,讲的全是同一种语言,也就是作者的语言” 问题的症结在于:采撷语言的多种成色,... (展开)> 更多书评 1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8)9.3分 827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8.3分 151人读过
-
Эксмо (2017)暂无评分
-
Азбука (2015)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垂钓于时间之河…… (水底火焰)
- 陀思妥耶夫斯基 (Ex)
-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书籍 (白露@思勉)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诗学与访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沐风庄主 2009-04-13 16:55:42
巴赫金
0 有用 观止 2010-12-19 21:44:30
从罗成师兄那里借来,方老师课上阅读。
0 有用 奥夏Ohia 2020-04-12 18:36:19
把老陀的创作说的这么邪乎:)4.5
0 有用 🍂 2022-09-29 09:02:59 江苏
2022/109 看了前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 访谈没看
0 有用 智术师 2022-11-23 21:32:29 广东
整套《巴赫金全集》中最值得阅读的一卷。
0 有用 智术师 2022-11-23 21:32:29 广东
整套《巴赫金全集》中最值得阅读的一卷。
0 有用 运茶船 2022-11-11 18:07:27 浙江
时隔三年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觉得巴赫金也没多么好了……
0 有用 🍂 2022-09-29 09:02:59 江苏
2022/109 看了前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 访谈没看
0 有用 王小球 2022-07-03 07:04:53
后面几章看不懂。
0 有用 无所用心 2022-03-23 17:21:07
终于读完了,心累。巴赫金从文学形式的角度为陀正名,完全可以回击纳博科夫那种不得要领的批评了。但复调结构也并不是纯形式化的,它的理论基础是狂欢。总的来说是关于陀的极佳文论。不过,也仅仅是文学理论,整体的艺术结构和原则很清晰,但在具体思想的阐发上则要薄弱一点。所以巴赫金谈的只是作为文学家的陀。即便是复调也有伦理性质嘛。第五章应该需要重读,读到后面就越来越乏了,这一章从个人的内心对话一步步建立起复调的大... 终于读完了,心累。巴赫金从文学形式的角度为陀正名,完全可以回击纳博科夫那种不得要领的批评了。但复调结构也并不是纯形式化的,它的理论基础是狂欢。总的来说是关于陀的极佳文论。不过,也仅仅是文学理论,整体的艺术结构和原则很清晰,但在具体思想的阐发上则要薄弱一点。所以巴赫金谈的只是作为文学家的陀。即便是复调也有伦理性质嘛。第五章应该需要重读,读到后面就越来越乏了,这一章从个人的内心对话一步步建立起复调的大型对话,还有关于后期几部大部头的论述都很精彩,不过也有很多琐碎的分析,比如对早期作品不厌其烦的细读,感觉是泥沙俱下了。 @2020-06-07 12:30:0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