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赫拉巴尔精品集)》讲述了:在中国,谁都知道米兰·昆德拉。但谁会知道博胡来米尔·赫拉巴尔?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重新建构的一生是这样的:服过兵役、当过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后来又做废品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49岁时第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而此后获得的国内、国际奖项多达30多个,很多作品被改编电影和戏剧,并获柏林电影节金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的打经历,展示了捷克斯洛伐克近半世纪的社会生活画面。它又是一部作家回忆录式的“传记”,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食堂、酒家和餐厅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赫拉巴尔的生命是这样结束的:1997年2月3日,人们发现原来即将愈出院的这位作家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陆续推出的这套“赫拉巴尔精品集”,系中国青年出版社完整购进版权,著名...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赫拉巴尔精品集)》讲述了:在中国,谁都知道米兰·昆德拉。但谁会知道博胡来米尔·赫拉巴尔?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重新建构的一生是这样的:服过兵役、当过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后来又做废品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49岁时第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而此后获得的国内、国际奖项多达30多个,很多作品被改编电影和戏剧,并获柏林电影节金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的打经历,展示了捷克斯洛伐克近半世纪的社会生活画面。它又是一部作家回忆录式的“传记”,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食堂、酒家和餐厅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赫拉巴尔的生命是这样结束的:1997年2月3日,人们发现原来即将愈出院的这位作家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陆续推出的这套“赫拉巴尔精品集”,系中国青年出版社完整购进版权,著名翻译家由捷文直接译出。
作者简介 · · · · · ·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1914-1997),捷克作家。作品大多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他對這些人寄予同情與愛憐,並且融入他們的生活,以文字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美,刻畫出一群平凡又奇特的人物形象,小說裡充滿捷克的氣味。
譯者楊樂雲(1919-2009),女,1944年畢業於上海私立滬江大學英語系。曾先後在捷克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世界文學》編輯部長期工作,對捷克文學及其歷史文化背景深有了解,數十年來在這一園地辛勤耕耘,翻譯介紹過捷克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美也有它另外的一面,它要求一个人要善于去热爱一切令人不舒服的、荒凉的东西,去热爱那些没完没了下雨的日子,天黑得很快的日子。当你坐在炉灶旁,以为已是晚上十点钟,可实际上才是下午六点半钟;他还要求你去爱那自己开始跟自己对话的感受,去对小马、狼狗、猫儿以及山羊对话,但更主要的是跟自己跟自己说话。开始只是轻声地,只是一种独白,对往昔一个画面的回忆,可到后来,就像我那样,开始对自己讲话、出主意、提问题,自己给自己回答,讯问自己,想听到自己那最隐私的东西。像检察官一样对自己提出起诉,然后进行辩护,就这样交替地通过与自己的对话来觅到生活的意义。不是谈论早已发生过的事情,而是朝前看,看我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将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是否还有时间通过这种思考去达到一种宁静,它能确保你不受那种渴求逃离孤独和摆脱那些需要你有勇气和力量来面对的最本质的问题的烦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9页 -
生活的实质就是询问死亡。等到我的那个时刻到来时,我将会怎么对待;我还悟到,这死,不,这一对自己的询问,实际上是在无限与永恒的视角之下的交谈。这死亡问题的解决,是在美丽之中和在关于美的思考的开始,因为品尝自己那以过早地离开人世而告终的一生的道路之荒唐性,这种对自己毁灭的享受与体验,使人饱含着苦涩和充满着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我曾侍候过阿比西尼亚国王”
> 更多书评 52篇
论坛 · · · · · ·
我看到最后一章最后几页终于明白了这本书的价值所... | 来自青苹之末 | 1 回应 | 2012-09-15 21:05:54 |
请问这个译本好不好? | 来自fansile | 4 回应 | 2009-09-05 20:42:2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9.0分 1945人读过
-
Vintage Classics (2006)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8.9分 760人读过
-
限时抢
-
大塊 (2003)8.6分 13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 (Josephine)
- 曾改编成电影的书 (信而好古)
- 小蠹啃烂的外国文学书箱【已满】 (小米=qdmimi)
- 书海无涯 (佾云)
- 近年出版的东欧文学和相关图书 (williambal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胤祥 2010-12-12 01:58:16
其实亮点不在纳粹而在后面那段1948年之后的捷克啊。还是巴比代尔流的文,过两天把片儿看了。
1 有用 大-燕-威-王 2010-02-16 19:31:47
小说的结尾有些令人伤感。即使是最终实现了成为百万富翁的愿望,男主仍旧不为他曾经削尖脑袋想进入的阶层所接受。那些几十年前便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永远都用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小个子的男主人公。终于,男主只能同一群动物在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生活,作为一个养路工,他的人生像极了那条用他的手永远也修不好的路。他仍旧是个富有的人,不管怎么说。
0 有用 露娜peace 2010-10-13 17:49:30
COOL
0 有用 教书匠S 2009-04-27 21:17:21
什么叫捷克式的黑色幽默,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找到答案。看完赫拉巴尔后,觉得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带有很大的通俗性,算不得一等一的作家。
0 有用 陆支羽 2011-05-15 21:53:11
与电影版相得益彰,华彩纷呈,久而难得的佳作。
0 有用 射小箭 2023-02-01 19:58:51 北京
居然忘了标记这本
0 有用 陈也狸 2022-09-24 16:47:23 广东
我没有找到她的脑袋,我的四十个儿子正往地板里捶进钉子
0 有用 小木匠 2022-09-04 10:59:51 北京
以前挺喜欢赫拉巴尔对自我的破碎,对破碎生活中珍珠的发现。现在有点担心,这些被西方舆论吹捧的人,会不会有一些看不清楚的地方?索尔仁尼琴后来怎么反思警惕西方?
0 有用 草率印花布 2022-08-27 23:26:58 重庆
文笔棒翻译棒。文竹、钉子、花瓣、雪。
0 有用 chenchen 2022-08-24 00:06:09 北京
巴比代尔们的眼,是孩童之眼,是少年之眼。在历史的转角,在时间的湖底,赫尔•蒂迪尔是否应该爱上丽莎,是一个无人能回答的谜。“我开始回到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又是那个小堂倌,我怎么远离的他,又怎么回到原处。”,“只有懂得成为隐姓埋名者的人,只有能够摆脱虚假的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世界公民。” 我就这样地越过旷野,谁也不能再听见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