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行遛豆 (最好一切都如风这里就是梦!)
2016-06-29 18:16:05 6人喜欢
“金妮!”韦斯莱先生惊得目瞪口呆,说道,“我难道没有教过你吗?我一直怎么跟你说的?永远不要相信任何能够独立思考的东西,除非你看清了它把头脑藏在什么地方。当初你为什么不把日记拿给我或你妈妈看看?像那样一个可疑的东西,显然充满了黑魔法的妖术!” 第198页 “正是这样,”邓布利多说,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就使你和汤姆·里德尔大不一样了。哈利,表现我们真正的自我,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哈利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里,完全呆住了。
米 (要努力,不要心急。)
2013-08-11 04:51:27 2人喜欢
转自http://www.hpfans.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5319&extra=&page=1 【序】 2001年我的老师第一次向我推荐HP的时候,我很不屑的扭过头去说“小孩子看的东西我才不看。”那时候我大概是——十四五岁吧,小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尴尬阶段,却因为生活的关系表现出不符合身体年龄的心理年龄。我的老师很担心我会不会因为个人的经历导致心理上的过早衰老,所以才推荐HP给我看。他当时跟我说的是连他都爱看——大人都喜欢的童话书,这是我对HP的第一印象。 当然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在电影出现了之后更加疯狂了。但是哪怕是最初接触HP系列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把它当成一本童话书——按我当时的性格真正的童话书我恐怕是不会去看的。HP对我来说不是童话,从第一部开始就是这样。它是面向现实的另一扇窗口,它告诉了我这么一个自以为看透了黑暗的孩子,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值得去珍惜的东西,并且值得为之去奋斗。HP教会了我世界上还是有爱的,并且是最伟大的武器。 我想很多成年人喜欢HP就是因为这个——在这个充满了残酷的现实世界中纯真的一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邪胜过了正,有太多的不公平主宰了公平。当成人们在绝望中挣扎的时候,他们发现HP提供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无论多么沉重的乌云都会散去,当危机过去的时候,世界又是新的一天。成人们从HP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希望,或者说一种勇气,一种新的视角:绝望是暂时的而不是永恒的,只要人还具有相信的力量。 但是后来事情发生了逆转。HP567,勇气和信心都沦为笑柄,世界最终是依靠肮脏的手段获得胜利——欺骗,杀戮和高高在上主宰着的命运。他们管这个叫现实,我管这个叫哗众取宠。当初那个看透了艰辛和困苦的JKR不见了,换上来了一个伪神,一个带着面具的独裁者,一个真正的黑暗君主。她谋杀了自己最初建立的一切美好,谋杀了希望而笼罩上了绝望。 HP1是整个系列最具有幻想性的题材,但是在我看来它真正的内核是现实。我总结出的【HP1的核心主题是:孩子。】 当然这个总结是我个人主观归纳罗琳的观点,我不知道她自己是否想过——更可能她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了这个主题。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丑恶的存在;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因为孩子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感情,有一说一。所以HP1是一个纠缠着美好和邪恶,现实和幻想的偏斜了的塔楼,是在两个世界中摇晃着的钟摆。 HP1中有两组关系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哈利,罗恩和赫敏的关系;哈利和斯内普的关系。 哈利三人组的友谊的形成是HP1的一条明线(另一条自然是魔法石的秘密)。 哈利,罗恩和赫敏的关系是一种同行伙伴式的关系。最初他们都不喜欢赫敏:自以为是,总是教训别人,万事通。这在万圣节前表现的最为明显——罗恩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简直就是噩梦,怪不得她一个朋友都没有。这种毫不掩饰的表达真正的伤害了赫敏:一个远离家庭和熟悉的世界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来上学的麻格女孩。她躲在厕所里哭。但是事情出现了一个转折,就是巨怪时间。罗恩和哈利冲过来救赫敏,差点死了;而赫敏则向麦格撒了谎。我认为哈利,赫敏和罗恩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是罗琳文字表述出来的那么简单:罗恩和哈利奋不顾身的救赫敏,赫敏为了掩饰他们一改往日作风,三个人的性格转变才是他们友谊的基石,不出意外这种友谊持续了很久。 这就是第一组关系:孩子们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感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但是同样喜欢就是喜欢。罗恩和哈利明明不喜欢赫敏,但是知道不能让她死掉,所以才来救她。这就是孩子的善良和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他们人性中最基本的一面:善良。而之后三个人的不计前嫌(罗恩的恶言也好,赫敏的态度也好)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也跟他们是孩子有关:孩子的关系是单纯的,有什么事情笑一笑过了,不记仇。 而后来三人组勇闯魔法石机关可谓他们友谊的最高体现。罗恩牺牲自己的行为,赫敏机智的反应都是超过了他们的身体年龄的,而哈利表现出来的勇敢和爱也是不能用经验和岁月来衡量的。这就是HP1最出彩的地方:超越了时间和经验,从人性最深处爆发出来的爱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即使是最可怕的敌人:伏地魔王。 而另一组关系,哈利和斯内普的关系则是隐线,是贯穿在整个故事的基调里的。 后来大家都知道斯内普的身份被罗琳当作了可怕的烟雾弹,不过第一部他一直扮演的是一个别扭的角色。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成人式的爱:内敛的,深沉的,但是同时也是别扭的。从一开始的刁难哈利到最后得知他一直在保护哈利,戏剧性的转变增加了这个角色的深度,也增加了整个故事情节的深度。邓布利多,包括麦格在内,在第一部的时候都是平面的角色,只有斯内普这个角色是丰满的,完整的,立体的,这是JKR的神来之笔。 那么接下来我的观点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不同意的请等我说完再PIA:我认为JKR塑造的哈利和斯内普的关系是父子关系。 我认为整个HP系列中哈利有三位父亲,詹姆斯,天狼星,然后就是西弗勒斯。这三个角色构成了(或者本应构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但是罗琳这女人把它给搞砸了!——当然我先不谈她是怎么搞砸了,先说她写的好的部分。) 如果我是一个弗洛伊德崇拜者,就可以从青少年的心理学上来分析哈利对于斯内普的仇视有下意识的仇父心理,但是JKR她不是心理学爱好者,我也不是,那么谈这个就是扯淡。我试图从简单的社会关系角度来分析,斯内普对于哈利是什么态度呢?我伟大的热爱心理学研究的母亲曾说过一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如果哈利是个女孩,斯内普可能爱上她。然后我就被这标准的洛丽塔情节给雷翻在了地板上。 因此母亲大人在HP5刚出的时候就预言了斯莉的存在,并且坚决支持之。这也就是我为啥不是特别反对斯莉情节(虽然我反莉莉苏)的原因——被洗脑了好几年。 母亲大人说:斯内普看到哈利想到的是詹姆斯,但是看到哈利的眼睛想到的是莉莉。因此HP7出来之后我对她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斯内普对于哈利的感情是矛盾的,对詹姆斯的恨和对莉莉的爱结合到了一起,这就构成了第一部:正面对哈利的不断折磨和背面对于哈利的保护。这正是后面罗琳写出来的他和詹姆斯,莉莉三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浓缩体现:正面对于詹姆斯的挑战和私下里对于莉莉隐秘的爱。当然哈利不是莉莉,斯内普不可能真的爱上他(或者说在罗琳而不是同人的笔下XD)。因此斯内普的态度更有可能是将哈利看作了莉莉的一部分的延续——也就是莉莉的孩子。那么对于莉莉的爱会促使他做什么呢?最大的可能是下意识的将哈利当作了自己的儿子看待——虽然因为对于詹姆斯的痛恨让他完全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从哈利的角度上来说,斯内普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一种隐蔽的对于父亲的恐惧——这往往是男孩最先体会到的。对于男孩来说,理解父爱比理解母爱要难。 当然我并不是认为罗琳有意识的这么写,我觉得更大程度上她是想把斯内普塑造成一个讨人厌的老师。但是只要是描写“人”这个存在的小说就逃脱不了人之常情,在其内即是合理,脱离了即是不合理——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多也是这么来的。罗琳是一个天然系作者,她所写的即是她所感的——虽然很多是下意识的但是很显然她对于人性有一份常人难以捉摸的通透(这是英国女性小说家通有的美德)。也因此我才有胆量把这个分析继续下去。 第五部里哈利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没有斯内普的监视,哈利可以很自如的调配出药剂。反过来说,哈利的魔药学其实不错,但是因为斯内普的压力所以总是发挥不正常。罗琳似乎任何这种压力说,看看梅洛普在父亲和哥哥被关起来以后恢复了魔力的事实就知道了。但是这种压力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的——通常有一个公式:你越在意对方的想法,压力就越大。就像你越在意某场考试,压力也就越大一个样。因此哈利在乎斯内普的评价,恐怕比他自己知道的还要多。 当然从哈利的角度上来说我并不能完全解释他将斯内普当作了父亲这个猜想。这一对父子的感情猜想实际上是从斯内普而非哈利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归根究底这是为了说清楚HP1的另一条线,就是哈利的孩子身份,也是第一部的孩子这个主题。斯内普最终认清了哈利是一个孩子,并且走上了保护他的道路。而哈利第一次被一个成人以——尽管不合情却总是合理的方式教管(不得不说斯内普总是说在理上还真是个强悍的能力)也是从他身上得到的。我觉得那句“名誉并不意味着一切”的教训简直贯穿了哈利的整个人生。没有斯内普这盆冷水总是悬在半空中挑哈利的刺,逼得他不得不更加成熟和有能力,哈利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 统而言之。第一部的主题是孩子,是一种最复杂却又最纯真的存在。我觉得罗琳花了整整七年时间才写出来了这样一本书不是没有理由的——这是她灵魂的浓缩,是她对于人生的体悟中最精华的部分。想想看,那时的她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单身母亲,穷困潦倒,但是却有着那么深刻的爱,能够从绝望中看到永远存在着的希望,能写出这种饱含着大爱的文字——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师长之爱,平凡中孕育着的不平凡,这就是JKR最初让我感动的地方。 【HP2:性】 这么讲虽然很奇怪,我也想找一个别的方式来表达,但是找来找去发现什么都不如这个合适。不过我要声明我并不是因为对于那个密室和蛇怪的分析才这么认为的——我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始终还是不怎么感冒。 如果说罗琳的第一部是随性的描写,那么第二部就是她开始真正学会谋篇布局的时候了。罗琳喜欢侦探小说,所以HP通篇充满了侦探小说的意味。第二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侦探小说格局:神秘的杀手,一个接一个的被害人,警察束手无策,主人公被怀疑是罪犯,甚至还要加上点孤岛和暴风雪山庄模式——霍格沃茨无法逃出,凶手就在我们中间。最后点缀的是最不可思议的罪犯——金妮以及幕后的真凶汤姆.里德尔。而从HP系列上来说,第二部拖出了哈利日后的伴侣金妮,霍格沃茨的建校史,伏地魔这个头号敌人的过去,格兰芬多和哈利,斯莱特林和伏地魔的关系,整个魔法界的血统论争论:韦斯莱先生和卢修斯.马尔福——如果说第一部是在挖掘人物关系的深度,那么第二部就是在挖掘故事本身的深度。因此我异常重视第二部:整个HP系列的基石所在。 但是我觉得正篇故事中的核心还不是这些,是主要人物的性觉醒,就是哈金罗赫。 先说比较简单的罗赫。罗赫的基调是第一部就定下来的(冤家模式),但是真正的表现是在第二部,也就是吃鼻涕虫情节。这个情节中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唯一知道德拉克在辱骂赫敏的是罗恩,连赫敏自己都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意思。然后罗恩暴跳如雷,但是咒人不成自己吃苦头。直到海格那里,哈利和赫敏才知道德拉克的意思,而此时罗恩正苦哈哈的吐鼻涕虫——要多惨有多惨。 女孩子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所有的都放到一边去,第一位的是:能够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人。而这当然也要有很多附带要求,比方说不要保护过渡或者“他也得先有这个保护我的本事”之类的。但是对于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男性,女性总是会有好感的。 而反方向说,男性会保护什么样的女性呢?也是其他的放到一边不说,最初的念头应该是:我喜欢的女性。这个喜欢当然不一定完全意味着性意识,但是至少也会因为是“有好感”——无论这个好感是什么,友谊,亲情都可以,因此才有保护欲。 而罗恩和赫敏其实是中了这支丘比特之箭。罗恩吃了个哑巴亏:赫敏都不知道自己被骂了些什么。但是这些行为赫敏是看在眼里了。而另一个角度,罗恩也借此表现了自己的态度:我们全家都背叛了自己的血统。当然哈利也不是血统论者,但是如果说罗恩对于赫敏这一类麻格血统是维护的话,那么哈利顶多算是“无感”。相比之下,罗恩的态度更容易被赫敏欣赏。 但是罗琳耍了个花招:罗赫到此为止了。不得不说前三部的架构还是很出彩的,罗赫并不是第二部,而是第三部的主题,所以罗琳点到为止。为此她甚至在制造罗赫苗头的同时刻意制造赫敏的不在场:飞车,禁林,斯莱特林休息室,密室事件都没有她。因为第二部的感情主题是哈金。 我之前说过金妮的性意识觉醒是很早的,而且她在十一岁的时候就经历了初恋:对象是汤姆。而哈利——他的性意识觉醒比较晚,第三部才出现的。所以金妮和哈利在第二部时候的感情是不对等的:已经觉醒了性意识的金妮和完全懵懵懂懂的哈利。9 b/ p5 |% }6 }8 _ 因此这里面就蕴含了一个问题:金妮对于哈利究竟是什么感情?我倾向于:金妮真正爱上哈利是哈利将她从密室里救出来的那一刻。 还是回到保护欲这个问题上。我当然认为哈利当初之所以会进入密室的原因是因为罗恩,金妮是罗恩的妹妹。但是从金妮的角度上来说呢?哈利则是将自己从黑暗手中救出来的英雄——小女孩的公主骑士情节发作。因此如果说之前金妮对于哈利的感情是崇拜:一种毫无理由,单纯对于偶像的崇拜,从金妮被救出来的这一刻起,她恐怕是真正爱上了哈利——一个可以为她出生入死的人,一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她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拯救的不仅仅是她的生命,还有她的灵魂。是他将她从孤独和黑暗中拯救了出来,并且给与了她新的人生意义。因此金妮的爱情应该是从这时候诞生,或者说,她从这时候开始认真了:认真看待她自己和哈利之间的关系和可能——这就是他们爱情的萌芽。 那么引出来一个问题:金妮究竟有没有对哈利死过心?其实用一个常理推断就好了:我们常常以为我们对过去的爱情死心了,是因为理智告诉我们固执下去没有好结果。但是,如果某一天发现固执下去是有好结果的,我们还会死心么?金妮究是这样。她的理智告诉她哈利不会爱她,但是感情上还是倾向于哈利。这里提一个小事件:金妮和迪安(我突然意识到金妮和哈利的两个室友有过亲密关系!迪安,纳威,我不记得西莫是不是了……)分手的原因是因为迪安老是照顾她,因此很多人都说金妮见到哈利就软了。实际上我觉得问题不是金妮的性格,而是迪安不是金妮心中“认可的那个人”。试想一下一个经历过蛇怪事件并且健康活下来的女孩能不坚强么?而坚强的女孩自然不喜欢被过度保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坚强的女孩不需要保护。她需要,只是在她内心深处迪安不够格。真正够格的是哈利,那个将她从无人找得到的密室中救出来的男孩,这才是她心中真正的英雄。 PS:这里提一下我对金妮这个角色的看法。当然完全是个人想法。罗琳其实围绕金妮添了不少词:美丽,坚强,勇敢,魔法强大,韦斯莱唯一的女孩,尖酸刻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觉得我能体会到她想说什么,但是不幸她抓不住词(所以还是中文好啊!)我觉得一个字就行了:韧。金妮是一个很有韧性的角色。她具有所有人物中最好的韧性和忍耐力,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能够长期为之努力——看看她花了五年时间让哈利注意到自己就知道了。她可能是这种女孩:在平常的时候她可能是受所有人保护的类型,但是当周围所有人都绝望了的时候,她会是最后一个坚持着并鼓励所有人的角色。其实这一类性格是典型的女性性格。长征期间有个故事:当部队到达川陕甘根据地的时候,部队里的小伙子们都已经累得瘫软了,一躺下就不知人事,而女兵们却还有力气站起来帮着当地的部队给男人们做饭。女性的韧性是男人们没法比的——如果哈利是一个有着勇气和爆发力的角色:典型的男性角色,那么金妮是一个有韧性的角色也是一种补充和配合。 总结一下,其实罗琳在这一部就已经将主感情基调定好了。哈金罗赫,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霍格沃茨的故事。所以第一部是故事起点,这一步就是主角们的性格起点。 【HP3:轮回】 这个词我也挑了蛮久的。不是因为它不适合,而是因为传统西方的文化里根本没有轮回这个概念——这是完全的佛教词汇。但是我突然想起一个理论比佛家的轮回说更能解释罗琳的行为,这就是尼采的同者永恒轮回。我不是说罗琳有这一类哲学构想,而是因为尼采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伟大哲学家,他改变了整个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思路,这种改变是渗透到文化的骨子里去的。所以罗琳就算没有读过相关的东西,也应该受到了类似的文化熏陶。 同者永恒轮回是一个极复杂的理论,真想严密解释清楚得要一本书,不过罗琳当然不可能严密的触及到了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瞬间和永恒的关系。“你现在所经历和已经经历过的这种人生,你还必须在此并且无数次地经历。这里没有任何新东西,相反,你的人生的每一次痛苦、每一次欢乐、每一次思想、每一次叹息,以及所有极其渺小和极其重大的事情,都必须为你重新来临;而且所有的都还依照同样的套路和次序,树间的蜘蛛和月光依旧,时刻和我本人依旧”这可以说是永恒轮回的本质讨论。当然那它来解释罗琳很可惜——因为她应该没想到这一点。不过尼采好句子忒多,浪费几句也没啥。 整个HP3反映的实际上是三重轮回。而这三重轮回最关键的作用,是把现在和过去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拓宽故事的深度。 第一重是韦斯莱兄弟和天狼星,詹姆斯之间的轮回。这是一个引子,引出整个故事最核心的东西之一——活点地图。酒吧窃听的部分很明显的表现出来:现在的韦斯莱兄弟就是过去的天狼星和詹姆斯,一样的调皮捣蛋,一样的聪明狡猾。可以说看到现在的韦斯莱双胞胎,就能看到过去的天狼星和詹姆斯。 所以这里有一个——我个人以为的象征意义:将活点地图交给哈利的是韦斯莱兄弟,而劫盗四人组将活点地图留在霍格沃茨的目的是——某一天可以将哈利引出城堡,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很好玩。试想如果詹姆斯没有死,那么哈利获得活点地图的方式是不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暗示呢?无论如何,这一对作为詹姆斯和天狼星的轮回存在的韦斯莱兄弟成为了哈利离开城堡的引路人,就像詹姆斯和天狼星引他离开城堡一样。而事实上最后他们的确是做到了,哈利离开城堡的原因是因为天狼星越狱,而他想要找到他的原因是他认为是天狼星害死了他的父亲。 而同样,韦斯莱双胞胎是真正的兄弟,而詹姆斯和天狼星则是无血缘的兄弟。双胞胎和天狼星,詹姆斯的相似其实也是一个伏笔——这样好的兄弟怎么会相互背判。 第二重轮回,不用说自然是天狼星,莱姆斯,虫尾巴和哈利之间的关系。罗琳表现的非常明显:过去詹姆斯的三个好朋友都出现了,那么詹姆斯也会不会出现呢?哈利等在湖边的时候一直就在这么想——本以为死亡的和注定都死亡的都已经出现了,那么詹姆斯,他的父亲会不会也出现呢?而最后很清楚的是,詹姆斯也出现了,只不过是借着哈利的手出现了——他的守护神,到死都在用生命保护着他的父亲又将他从死亡中救了回来。 不得不说罗琳这一段故事安排的极巧也极煽情。遥远的劫盗四人组的故事令人遐想联翩,那是真正没有威胁的岁月,所以听起来更加校园并且更加迷人。但是这不是全部——过去的四人组从孩子成长为了大人,他们经历了辛酸并且终于成熟起来——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傻乎乎的小孩,哈利眼前看到的就是他们成熟后了的样子。所以新四人组的关系是:哈利是他们的过去,而他们则是哈利的未来。这是一个异常重要的信号,因为此时的哈利正站在成人和少年的交界点上,这是轮回的一个分水岭。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三部完结就已经定下了基调。" c) g/ I# O, }6 I 第三部哈利的成长清晰可见:最初听说天狼星越狱之后没什么感觉,知道他来找自己也认为这是另一个“来自伏地魔的问候”,直到听说天狼星和自己父亲之间的关系。此时的他表现得才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冲动,易怒“我要找到他,然后要亲手杀了他。”他的杀意表现得如此明显,以至于天狼星躺在地板上的时候轻声说:“你要杀了我吗,哈利?”他都已经看出来哈利对他的恨意了。但是后来事情大逆转。我想此时哈利才真正意识到了善恶,是非,对错之间的模糊界限。自认为是对的其实可能是错的,所有人都认为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刚开始向要杀天狼星的行为,和后来阻止天狼星和莱姆斯杀掉彼得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瞬间哈利长大了,他意识到了杀戮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有人的行为必须经过公证的裁决——这就是典型的西方伦理了。 而第三重轮回,在我看来是彼得和伏地魔之间关系的轮回,也是HP整部历史的轮回。 最初将詹姆斯出卖了的是彼得,而彼得间接造成了伏地魔的失势,这才换来了魔法界十三年的和平。而这一夜结束的时候,詹姆斯的儿子:哈利放走了彼得,彼得再一次踏上了寻找自己过去主子的路,魔法界又重新面临了危机。很多人说第三部是唯一一部没有伏地魔出场的故事,但是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伏地魔出场最多的一次——这是唯一一部他的阴云笼罩在整个故事上空的一次。他的手下,摄魂怪们,充斥在霍格沃茨带来阴郁和痛苦,这就是一个环境前提。而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一个出卖了哈利父母的叛徒,一个伏地魔的手下展开的,而最后,特里劳妮的预言将这一切带入未知——伏地魔再次崛起,黑暗再次降临。已经发生了的还会发生,已经失去了的还会再次失去。 而同样这第三次轮回还有另一重含义,就是整个HP前三部的轮回。第一层,HP系列中真正的预言家是马人,他们才是有智慧的占星师。马人费伦泽说:星星告诉我们,我们正处在两次战争的交汇点上,现在只不过是短暂的宁静。一二部结束的时候,恐怕没有人意识到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此时的伏地魔不过是一个概念,一个看似怎么也恢复不了全盛的残废魔头。但是第三部将伏地魔的恢复化为了现实,也将哈利推到了面对伏地魔的正面战场上。 第二层,也就是哈利找回自己过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贯穿前三部始终,体现在他对于自己父亲的过去的寻觅上的。他一直追随着自己父亲的步伐——从找球手到和天狼星的关系,现在第三部正式揭晓了他的父亲的过去——飞扬着青春,友谊和爱的过去。到此为止哈利的“寻亲之旅”可以算是正式结束了,他找到了自己的两个亲人:天狼星和莱姆斯。 我想很多人会认为第三部的主题是亲情。其实我很长时间也是这么认为的——第三部是亲情体现的最为浓重的地方:韦斯莱先生和夫人对于哈利的爱,天狼星,莱姆斯对于哈利的感情,罗恩,赫敏和哈利之间类似兄弟姐妹的感情。但是我选择轮回作为主题的原因并不是说亲情不重要,而是从整个行文结构上来说,HP3是收敛性的而远非开放性的。HP3是解谜的一部,它解开了之前的很多套:为什么哈利的父母会被杀,过去伏地魔的黑暗时代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斯内普和詹姆斯为什么相互仇视,顺道还有双胞胎在霍格沃茨的神出鬼没= =所以第三部是一个轮回的终结,又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 顺道邪恶的PS一下,我第一部的时候说哈利对于斯内普的感情是对于父亲的感情。而这第三部就是哈利公然违抗斯内普的开始(之前都是恨不得躲着走)。十三岁的哈利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趋于少年,这个时候往往儿子也开始反对父亲(不管他说的对不对):尤其是高压的父亲。所以我认为哈利在斯内普身上投射的对于父亲的印象甚至可能和天狼星一样多——虽然是坏的那一面。天狼星和斯内普共同承担了父亲的作用,一个是严父,一个是慈父。有趣的是这正是詹姆斯少年时代关系最深的两个人,敌人和兄弟。所以从一方面他们两个都从哈利身上找到了詹姆斯的影子,另一方面哈利也在从他们身上找自己父亲的影子——这又构成了一个轮回:彼此关系的轮回。 那么到此为止我可以总结一下了。无论罗琳究竟有多少实力她的文笔是什么样的,HP的前三部作品总归是正面评价大于负面评价。是的作品本身有很多BUG,情节可能也并不像很多经典小说那样吸引人,但是罗琳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她相信爱的力量,并且试图去表达。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她都拿捏得很准。这其中最出彩的地方自然是斯内普对于哈利的感情,但是对打动我的——好吧,我要花痴了,是天狼星对哈利的爱。我反复提过多少次的那张字条,那张改变了哈利命运的字条。作为一个逃犯,他毫不犹豫的写:我,西里斯.布莱克,哈利.波特的教父——这样的话,那意思是只要有哈利一个相信我是无辜的,那么就算全世界认为我是杀人犯也没关系。天狼星从哈利身上找到了他过去的兄弟,而哈利从天狼星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们两个才是真正的相依为命,因此第五部里才会说天狼星是哈利最重要的人。有了天狼星,哈利才有了家,才不是过去的孤苦伶仃的状态。罗琳对于天狼星这个人物性格的把握在前四部发挥到了极致,我真是从来也没有想到她竟然对他没感情。 因此我认为前三部的罗琳是绝佳的。事实上,这段时间的罗琳也的确是处于上升期的。此时电影还没拍,罗琳还没大富大贵,她的生活只是从困窘变成了稍微舒适而已。因此哈利系列越写越好,在第三部攀上了巅峰,却同时迎来了它的衰落,就是第四部——这就象是另一个蕴含着讽刺的轮回。 哈金CP http://www.hpfans.net/forum/thread-45311-1-1.html http://carolsheep987.blog.163.com/blog/#m=0
Clark
2022-07-17 15:53:31 1人喜欢
看完了第二本,各种悬疑埋点都做的挺好的呼应上了,主角和大反派,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在根本上截然不同,正如邓布利多所说,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全套已入手,慢慢看。
癫姑。 (有着菩萨心肠的清新的流氓。)
2020-03-11 12:50:18 1人喜欢
科学的京兆眉妩 (臣心有铁一寸,可刳妖蟆痴肠)
2014-10-03 01:44:27
基于不同时间线的叙诡。
冬冬夏夏小乐园
2023-03-04 16:46:32
罗恩赫敏请原地在一起
2023-02-28 02:31:18
2023-02-28 01:53:26
笑不活了😂😂😂我要求职禁止滥用麻瓜物品办公室
移液枪之王
2023-02-18 21:38:34
2022.11.10-14读完
- [ ] 吉德罗·洛哈特 浮夸老师 海格他能当黑魔法防御课老师是因为他是唯一的人选,别人没人愿意干。
- [ ] 蒙顿格斯·弗莱奇 好像是第七部里变形成哈利但临阵脱逃,后来顺了布莱克的吊坠的那个人
- [ ] 博金先生 对角巷旁边的商店博金博克店主,开头卢修斯去当东西的地方。
- [ ] 费尔奇 哈利在他办公室发现他上魔法入门函授课程,他是哑炮。这次他有提到消失柜。
- [ ] 哭泣的桃金娘 她待在二楼的女生盥洗室的一个抽水马桶里。一个矮矮胖胖的姑娘的幽灵。
- [ ] 宾斯教授 是个幽灵 教魔法史 给大家讲了密室的事。四个学院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戈德里克·格兰芬多,赫尔加·赫奇帕奇,罗伊纳·拉文克劳和萨拉查·斯莱特林。
- [ ] 罗恩 怕蜘蛛是因为小时候弗雷德把他的玩具熊变成了蜘蛛。
- [ ] 萨拉查·斯莱特林会蛇语所以斯莱特林学院标志是蛇。
- [ ] 汤姆里德尔 “是混血统,先生,”里德尔说,“父亲是麻瓜,母亲是巫师。”他爸在他出生前抛弃了他妈因为发现她是女巫。他父母双亡在孤儿院长大。他就是斯莱特林的继承人——在我的血管里,流淌着萨拉查·斯莱特林本人的血,是通过他后代的女儿传给我的!邓布利多说他现在躲在阿尔巴尼亚的森林里。邓布利多说伏地魔在杀哈利父母那晚把他自己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哈利身上。
- [ ] 汤姆里德尔的日记 最开始出现是在桃金娘的厕所,她说被人扔下来砸中。哈利拿回去。宿舍有次被乱翻,日记被偷走。最后出现在密室,金妮昏过去那次。金妮曾向日记倾诉被哥哥取笑,只能用旧东西,担心哈利不会喜欢她。日记里的汤姆假意安慰,骗取金妮的信任,控制了金妮,让金妮打开了密室。后来她对日记起了疑心,扔掉日记。估计是在盥洗室扔的,砸到桃金娘那次,然后被哈利捡到。金妮发现是哈利捡到了日记,担心哈利,所以去哈利宿舍把日记偷了。日记控制着金妮在墙上鞋子,金妮生命注入日记很多,所以汤姆能从日记里出来了。最后在多比悄悄提示下哈利明白了是卢修斯在书店偷偷把日记塞进了金妮的一堆书里。(但是日记怎么到卢修斯手上的呢?多比是怎么提前知道卢修斯的计划而去警告哈利?)
- [ ] 海格 因为有前科所以有人被袭击时,他被带到阿兹卡班。为什么50年以来都没有调查清楚,证明他没打开过密室,解除他的嫌疑?50年前被汤姆诬陷打开了密室,邓布利多向当时的校长说情让海格当猎场看守。
- [ ] 邓布利多 50年前是变形课老师
-洛榆- (……确实是一种奢求)
2022-02-12 18:24:49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哈利·波特与密室
一行遛豆 (最好一切都如风这里就是梦!)
2016-06-29 18:16:05 6人喜欢
米 (要努力,不要心急。)
2013-08-11 04:51:27 2人喜欢
Clark
2022-07-17 15:53:31 1人喜欢
癫姑。 (有着菩萨心肠的清新的流氓。)
2020-03-11 12:50:18 1人喜欢
科学的京兆眉妩 (臣心有铁一寸,可刳妖蟆痴肠)
2014-10-03 01:44:27
冬冬夏夏小乐园
2023-03-04 16:46:32
冬冬夏夏小乐园
2023-02-28 02:31:18
冬冬夏夏小乐园
2023-02-28 01:53:26
移液枪之王
2023-02-18 21:38:34
-洛榆- (……确实是一种奢求)
2022-02-12 1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