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 短评

热门
  • 19 豆友1680017 2012-06-17 10:41:37

    和1950年代的英国相比,哪怕是和15年前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分裂加深了。同时在大众那里,科学和人文的核心都在渐渐失去被景仰的光环。这是一个双输的悲惨局面。

  • 7 韧勉 2015-03-16 17:38:05

    本书第一篇同名演讲影响深远,作者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教育已经向辩证性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两极化发展,因为知识具有话语权,越来越专深的文化就具有越来越深的话语霸权,这是教育应该反思警示的,故而通识教育的产生与贯彻是对两种文化分途的平衡与补充。本书缺点时其余几章废话太多,围绕着主题却缺乏新知,可见单纯的争论是没有用的,只有可施行的教育实践才能带来新的启发。

  • 9 三本雅明 2020-12-29 00:57:20

    看了一下短评,居然有人说作者是工业党,我的妈呀你们真的认真读了吗,你们真的对理工科没有偏见吗,这不正好又验证了本书提出的问题吗?割裂得太深了啊!陆兴华说得对啊,我们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文科知识分子都是假装不知有图灵机发明,假装自己不生活在控制论机器和人工地球上!

  • 2 纸遁 2012-12-26 21:56:41

    眼光太厉害,书是老了

  • 1 没墨了 2012-11-18 13:36:35

    不敢苟同,但鉴于其影响力,还是有研读的必要。

  • 0 西西弗假面 2012-09-27 18:50:38

    思想很不错 问题是落为实际的理论来说缺乏完备性而且可能由于是演讲稿文采一般

  • 0 嗑瓜子de兔子 2011-05-08 08:34:36

    就像萨特说到,书得即时就地消费。这本演讲集现在读来没太大意思

  • 0 陽光遐想 2012-04-30 23:57:31

    “我们用以反对技术恶果的唯一武器,还是技术本身。只有合理运用技术,控制和指导技术的所作所为,我们才有希望使社会生活比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如人意,或者说一种实际的而不是难以想象的社会生活。”

  • 0 夏天珍珠梅 2011-11-17 22:11:47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确实有点别扭。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科学与政治》以及《科学在道德上的非中立性》两篇文章。

  • 3 PhilTräumer 2015-05-12 12:27:10

    哪里是什么翻译问题,这书本来就糟。不要无事怪翻译,外国人也会写烂书。两种文化的区分一点都不新鲜,作者也没提出什么有洞见的观点。

  • 0 not狐 2016-05-04 00:02:39

    看到是选集类的书,干脆跳过,是自然辩证法老师课上推荐的,感觉这种“人文经典”类读物,很多已经过时。 如黑格尔所说,“后出的哲学,往往是更先进的。”

  • 0 9 Crimes 2012-06-11 19:30:05

    摆不清立场的作者

  • 0 真由美 2019-10-21 23:51:52

    看的不是这个版本,但是豆瓣上只搜到了这个版本。翻译不佳,观点也没什么新鲜的。

  • 0 朴实L 2013-11-20 23:43:54

    有些观点我不认同

  • 1 音尘阙 2013-04-29 22:07:34

    翻译太差了,读不下去。。。

  • 1 gasara 2012-12-06 10:23:32

    狭义出发点经过经验性类化之后,无法避免产生误读和争议。两种文化身份,索性更狭义地对应到作者作为政府公仆职能所涉的两类人:文官和科学顾问(且当是《权力的走廊》那个时代)就更易了解斯诺的本义。而此论文集最好理解为是小说人物刘易斯·艾略特所写。适于背景资料阅读,但不适于表面意义的引用。

  • 0 虾米 2014-11-16 19:58:36

    翻得不好,有错误

  • 0 小萝卜头 2010-12-28 17:09:54

    3.5/5,有点散,可能因为是演讲集。

  • 0 lll_r 2021-04-03 11:10:03

    1959年剑桥大学讲座

  • 0 鸟枪换炮 2021-11-11 20:28:00

    眼光在当时算是独到,但是不够深刻。“文科”和“理科”互相看不起背后往往是谁钱多的问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