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汇集了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七十二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内容叙及: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目录 · · · · · ·
《孔学新语》自序
《孔学新语》发凡
《论语别裁》前言
《论语别裁》再版记言
《孟子旁通》前言
印行《二顾全书》前记
易经之部
《周易今注今译》叙言
《周易今注今译》再校后记
《易经数理科学新解》序言
《周易尚氏学》前言
《读易�记》序
阎著《易经的图与卦》序
《太乙数统宗大全》序
朱文光著《易经象数的理论与应用》代序
附:邵康节的历史哲学
《未来预知术》出书记
道家之部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道藏》缘启
《略论中国医药学术与道家之关系》序
《历史的经验》(一)前言
《历史的经验》(二)前记
《正统谋略学汇编初辑》前言
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前介
经义之部
《楞严大义今释》叙言
附一:楞严法要串珠
附二:五阴解脱次第法要
《楞严大义今释》后记
《楞伽大义今释》自叙
《金刚经三十二品偈颂》自话
为《金刚》《楞伽》《楞严》三经重印首语
《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序
《佛学原理通释》序
为向子平印《敦煌大藏经》言
禅宗之部
《禅海蠡测》初版自序
《禅海蠡测》再版自序
附:《禅海蠡测》剩语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问题》引言
景印《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
重印足本《憨山大师年谱疏证》前言
《禅与道概论》前言
附:宋明理学与禅宗
《禅话》序
《庞居士语录》与庞公的禅(代序)
荷兰文《初译禅宗马祖语录》记言译作的经过
序焦金堂先生《一日一禅诗》
《大乘学舍常课》初序
为周勋男叙《印普庵禅师咒及记传》
密宗之部
《密宗六成就法》前叙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前叙
密宗《恒河大手印》《椎击三要诀》合刊序
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
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健身之部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前言
《易筋经》叙
葛武�先生著《气功之理论方法与效力》序
谢译《印度瑜伽健身术》序
《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
《少林寺与少林拳棒阐宗》前介辞
历史之部
《武圣关壮缪遗迹图志》序
陈光棣教授与《泛论中美外交关系》一书
陈著《孙子兵法白话解》序
黄著《中国近代思想变迁史》前言
其他
《人文世界》杂志创刊词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
与哈门教授谈全球性前提计划
《南氏族姓考存》前叙
附:乐清县南宅殿后石照屏乩笔题狮子踏球图
《复翁吟草选集》前记
重印《复翁诗集》赘言
《日本感事篇》序
致答日本朋友的一封公开信
跋萧著《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
景印《地理天机会元》序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文化泛言"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文化泛言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文化泛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
IMK-XQ (回忆的泥土,让生命有厚度~~)
孔学新语发凡 – 选自 南怀瑾 之 《中国文化泛言》 I. 孔学被人打到的原因 a) 所讲的义理不对 b) 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 原因在于断章取义 误解论语没有体系,编排不合科学分类 i. 为什么古人一直误解? 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 ii. 作者当今看法: 1. 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 2. 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3. 内容方面,1) ... (1回应)2011-09-20 10:15:29
孔学新语发凡 – 选自 南怀瑾 之 《中国文化泛言》 I. 孔学被人打到的原因 a) 所讲的义理不对 b) 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 原因在于断章取义 误解论语没有体系,编排不合科学分类 i. 为什么古人一直误解? 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 ii. 作者当今看法: 1. 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 2. 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3. 内容方面,1) 明辨清楚历来讲解的错误之处 2) 声明对儒家可能为正确的见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年学佛而悟出的。与宋明理学那种受启与佛道两家却为了社会地位反骂佛老 不相同。 4. 期冀:大家能秉宋代大儒 张横渠 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II. 学习步骤 a) 了解历史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须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学 + 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体系 b) 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 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讲孔子的思想学术了解论语 III. 大家对论语编排等方面的误解,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汉、宋诸儒的思想垄断。 IV. 历史 - 儒家的学术思想,自秦汉后,独尊天下 a) 汉代,经过战国与秦汉的大便乱之后,文化学术治理破碎,亟需重加整理 汉儒们极力注重考据、训诂、疏释等工作 这就是有名的汉学。 b) 宋代以后,便有理学家的儒者兴起,大讲其心性微妙的义理 这就是宋儒的理学。 c) 明代,仍守此藩篱而不变。 d) 明末清初,几位儒家学者对 平时静坐而谈心性的理学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坐致亡国的原因,因此便提倡回复朴学的路线,但求平实治学而不重玄谈,仍然注重考据和训诂的学问,以整治汉学为标榜 这就是清儒的朴学。 V. 要重新估价,再来研究论语,需先了解几个前提。 a) 论语是孔门弟子们所编记,多是出于曾子或有子门人的编撰。 b) 孔门弟子编此书时,对其编辑体系,已经过详密的研究,故其条理次序,当井然不乱。 c) 此书不仅为孔门弟子当时的言行录,还是孔子一生开万世宗师的史料,为汉代史家们编录孔子历史资料的渊源 研究论语,等于直接研究孔子的生平。 d) 古书记于竹简,文字极简,后抄写流传,讹误难免。 e) 古代相传之论语有三种,1) 鲁论20篇2) 齐论22篇3)孝景帝期,自孔子故居壁上抄得“古文论语”。 但至汉魏之间,后两者渐失,今所传颂,为鲁论20篇。 f) 至于论语的训诂注疏,历汉、唐、宋、明、清诸代,已详实考据; 至若极言性命心性的微言,自北宋五大儒的兴起,也已有一套完整的努力 我们不必另创新说、再添枝叶。
1回应 2011-09-20 10:15:29
-
IMK-XQ (回忆的泥土,让生命有厚度~~)
孔学新语发凡 – 选自 南怀瑾 之 《中国文化泛言》 I. 孔学被人打到的原因 a) 所讲的义理不对 b) 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 原因在于断章取义 误解论语没有体系,编排不合科学分类 i. 为什么古人一直误解? 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 ii. 作者当今看法: 1. 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 2. 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3. 内容方面,1) ... (1回应)2011-09-20 10:15:29
孔学新语发凡 – 选自 南怀瑾 之 《中国文化泛言》 I. 孔学被人打到的原因 a) 所讲的义理不对 b) 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 原因在于断章取义 误解论语没有体系,编排不合科学分类 i. 为什么古人一直误解? 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 ii. 作者当今看法: 1. 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 2. 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3. 内容方面,1) 明辨清楚历来讲解的错误之处 2) 声明对儒家可能为正确的见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年学佛而悟出的。与宋明理学那种受启与佛道两家却为了社会地位反骂佛老 不相同。 4. 期冀:大家能秉宋代大儒 张横渠 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II. 学习步骤 a) 了解历史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须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学 + 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体系 b) 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 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讲孔子的思想学术了解论语 III. 大家对论语编排等方面的误解,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汉、宋诸儒的思想垄断。 IV. 历史 - 儒家的学术思想,自秦汉后,独尊天下 a) 汉代,经过战国与秦汉的大便乱之后,文化学术治理破碎,亟需重加整理 汉儒们极力注重考据、训诂、疏释等工作 这就是有名的汉学。 b) 宋代以后,便有理学家的儒者兴起,大讲其心性微妙的义理 这就是宋儒的理学。 c) 明代,仍守此藩篱而不变。 d) 明末清初,几位儒家学者对 平时静坐而谈心性的理学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坐致亡国的原因,因此便提倡回复朴学的路线,但求平实治学而不重玄谈,仍然注重考据和训诂的学问,以整治汉学为标榜 这就是清儒的朴学。 V. 要重新估价,再来研究论语,需先了解几个前提。 a) 论语是孔门弟子们所编记,多是出于曾子或有子门人的编撰。 b) 孔门弟子编此书时,对其编辑体系,已经过详密的研究,故其条理次序,当井然不乱。 c) 此书不仅为孔门弟子当时的言行录,还是孔子一生开万世宗师的史料,为汉代史家们编录孔子历史资料的渊源 研究论语,等于直接研究孔子的生平。 d) 古书记于竹简,文字极简,后抄写流传,讹误难免。 e) 古代相传之论语有三种,1) 鲁论20篇2) 齐论22篇3)孝景帝期,自孔子故居壁上抄得“古文论语”。 但至汉魏之间,后两者渐失,今所传颂,为鲁论20篇。 f) 至于论语的训诂注疏,历汉、唐、宋、明、清诸代,已详实考据; 至若极言性命心性的微言,自北宋五大儒的兴起,也已有一套完整的努力 我们不必另创新说、再添枝叶。
1回应 2011-09-20 10:15:29
-
IMK-XQ (回忆的泥土,让生命有厚度~~)
孔学新语发凡 – 选自 南怀瑾 之 《中国文化泛言》 I. 孔学被人打到的原因 a) 所讲的义理不对 b) 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 原因在于断章取义 误解论语没有体系,编排不合科学分类 i. 为什么古人一直误解? 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 ii. 作者当今看法: 1. 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 2. 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3. 内容方面,1) ... (1回应)2011-09-20 10:15:29
孔学新语发凡 – 选自 南怀瑾 之 《中国文化泛言》 I. 孔学被人打到的原因 a) 所讲的义理不对 b) 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 原因在于断章取义 误解论语没有体系,编排不合科学分类 i. 为什么古人一直误解? 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 ii. 作者当今看法: 1. 二十篇论语,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 2. 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3. 内容方面,1) 明辨清楚历来讲解的错误之处 2) 声明对儒家可能为正确的见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年学佛而悟出的。与宋明理学那种受启与佛道两家却为了社会地位反骂佛老 不相同。 4. 期冀:大家能秉宋代大儒 张横渠 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II. 学习步骤 a) 了解历史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须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学 + 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体系 b) 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 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讲孔子的思想学术了解论语 III. 大家对论语编排等方面的误解,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汉、宋诸儒的思想垄断。 IV. 历史 - 儒家的学术思想,自秦汉后,独尊天下 a) 汉代,经过战国与秦汉的大便乱之后,文化学术治理破碎,亟需重加整理 汉儒们极力注重考据、训诂、疏释等工作 这就是有名的汉学。 b) 宋代以后,便有理学家的儒者兴起,大讲其心性微妙的义理 这就是宋儒的理学。 c) 明代,仍守此藩篱而不变。 d) 明末清初,几位儒家学者对 平时静坐而谈心性的理学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坐致亡国的原因,因此便提倡回复朴学的路线,但求平实治学而不重玄谈,仍然注重考据和训诂的学问,以整治汉学为标榜 这就是清儒的朴学。 V. 要重新估价,再来研究论语,需先了解几个前提。 a) 论语是孔门弟子们所编记,多是出于曾子或有子门人的编撰。 b) 孔门弟子编此书时,对其编辑体系,已经过详密的研究,故其条理次序,当井然不乱。 c) 此书不仅为孔门弟子当时的言行录,还是孔子一生开万世宗师的史料,为汉代史家们编录孔子历史资料的渊源 研究论语,等于直接研究孔子的生平。 d) 古书记于竹简,文字极简,后抄写流传,讹误难免。 e) 古代相传之论语有三种,1) 鲁论20篇2) 齐论22篇3)孝景帝期,自孔子故居壁上抄得“古文论语”。 但至汉魏之间,后两者渐失,今所传颂,为鲁论20篇。 f) 至于论语的训诂注疏,历汉、唐、宋、明、清诸代,已详实考据; 至若极言性命心性的微言,自北宋五大儒的兴起,也已有一套完整的努力 我们不必另创新说、再添枝叶。
1回应 2011-09-20 10:15:29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打開大腦的好書 (社科人文類) (私房书)
- 复旦大学出版社-南怀瑾著述系列 (无线火车)
- 实用电子书大集合啦 (依依)
- 【南师 | 南怀瑾】 (CuRry_常喜舍;)
- 书单09 (绵绵喵)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文化泛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翔子 2012-05-10 22:52:15
在kindle上选看了儒道部分,的确是“泛言”。用南怀瑾72篇各种作品的序跋凑成的书,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涉及面倒是很广,可毕竟还算是一家之言。
0 有用 WILLY 2013-03-25 18:54:48
葛武棨一书心向往之,现藏武学书馆,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刊行。
0 有用 禾一 2008-10-05 11:37:07
很不错
0 有用 歌行者 2010-08-23 07:49:12
序言集
0 有用 youlaiyoulai 2010-05-10 14:56:35
就是文言看着有点累
0 有用 怀瑾 2021-01-23 08:27:15
南老的书必读
0 有用 酒花狂热分子 2018-07-04 12:40:52
序言集锦
0 有用 WILLY 2013-03-25 18:54:48
葛武棨一书心向往之,现藏武学书馆,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刊行。
0 有用 蛇仙大人 2012-12-13 08:03:58
读得书太少了,这本所及内容无法理解
0 有用 嘎巴贡嘎 2012-09-21 12:15:45
应该是怀师为老古文化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书籍所作序言的总汇,其中不乏各种古籍珍本善本,不失为为中国文化精髓大貌的一次梳理,大约十年前读过,仍然印象深刻,作为中国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民族,不可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