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研究文字,侧重事实是文字史,侧重规律是文字学。作者以前写了一本《世界文字发展史》,现在又写这本《比较文字学初探》。这两本书是姊妹篇,好比同一棵树的两个分枝。二者的根基是共同的古今中外文字资料。在“初探”里,对需要引用的文字资料进行了订正和补充,特别是补充了新资料和新理解。
比较增进知识,分类形成系统。
文字的“三相”分类法,中国“六书”(起源角度)与西方“三书”(功能角度)文字分析的普适性。全书采用的是最“古典”的比较视角:在尽可能广泛的文字材料中概括共同范畴和普遍发展规律。
阅毕
看了个大概的框架,随机抽取了几个幸运章节(六书的普适性及江永女书)进行阅读,并未形成对文字学的热爱,我承认是因为我觉得它超期了我不看几眼心里难受= =
@2017-01-24 20:16:50
@2016-12-19 14:29:17
> 更多短评 6 条
> 更多书评 1篇
> 5人在读
> 25人读过
> 68人想读
订阅关于比较文字学初探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04-17 13:22:44
比较增进知识,分类形成系统。
0 有用 Eldorado 2022-01-05 21:52:30
文字的“三相”分类法,中国“六书”(起源角度)与西方“三书”(功能角度)文字分析的普适性。全书采用的是最“古典”的比较视角:在尽可能广泛的文字材料中概括共同范畴和普遍发展规律。
0 有用 thiragun 2016-08-27 12:26:31
阅毕
0 有用 仓庚 2021-04-16 14:17:38
看了个大概的框架,随机抽取了几个幸运章节(六书的普适性及江永女书)进行阅读,并未形成对文字学的热爱,我承认是因为我觉得它超期了我不看几眼心里难受= =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11:18:52
@2017-01-24 20:16:50
0 有用 Eldorado 2022-01-05 21:52:30
文字的“三相”分类法,中国“六书”(起源角度)与西方“三书”(功能角度)文字分析的普适性。全书采用的是最“古典”的比较视角:在尽可能广泛的文字材料中概括共同范畴和普遍发展规律。
0 有用 仓庚 2021-04-16 14:17:38
看了个大概的框架,随机抽取了几个幸运章节(六书的普适性及江永女书)进行阅读,并未形成对文字学的热爱,我承认是因为我觉得它超期了我不看几眼心里难受= =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11:18:52
@2017-01-24 20:16:50
0 有用 幽惚 2020-03-27 12:05:14
@2016-12-19 14:29:17
0 有用 thiragun 2016-08-27 12:26:31
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