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梁左生前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相声、情景喜剧和电视剧等,这本书为梁左作品的纪念集。
作者简介 · · · · · ·
梁左英年早逝,时年43岁。他早期的作品是相声,与姜昆合作创作的相声《虎口脱险》、《电梯奇遇》等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广受好评。梁左主笔创作的120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大型室内剧《闲人马大姐》是他继《中国餐馆》、《一手托两家》之后的又一力作。梁左与弟弟梁天、妹妹梁欢一起被称为中国影视界的“三剑客”。
目录 · · · · · ·
王蒴 回忆梁左
一、小说
刘震云 梁左与小说
二、实录
三、随笔
1 西山随笔
2 关于女孩
3 笑星百态
4 相声内外
5 春节晚会十年
四、相声
姜昆 回忆好友梁左
五、情景喜剧
英达 梁左、情景喜剧和我
梁左作品一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到那时 祖国—母亲 的比喻被代之以快的爱了 所以我们也不必羡慕别人的快乐和自由 因为这是我们同样可能得到的祖国 情人 或祖国兄弟 我们对她的爱也就成为平等的 自由的 同龄人之间的 没有负担的谁也不欠谁的 因而也就是轻松愉快 以历史的 整体的 全面的眼光来看 单就思想内容与教育意义来说 相声与市民文艺的其他门类相比 是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 可以从中了解到市民阶层对他们生活圈子之外的整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价值是其他文艺作品所无可替代的 相声的优越性在于她还没有来得及像他们那样被因袭的重担所紧紧束缚 她还没有来得及像它们那样脱离通俗化 生活化 贫民化 他还没有来得及像它们那样踏上程式化 贵族化 宫廷化的衰亡之路 相声的生命在于讽刺和幽默 文艺就是文艺 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代替 也不能代替别的东西 现在有的相声,选择的题材本就不是相声题材,写得再好观众也乐不起来 因为它刚刚开始就先失败了一半,所以就不能指望大获成功了。 题材无禁区 这当然是对的 到这就文艺创作的整体而言 具体到某一艺术门类往往是有禁区的 这种题材的禁区并非人为划定 而是艺术规律使然相声的题材只能是喜剧题材 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东西是它所无力承担的 经过争论,协商,让步,妥协,最后弄出来的节目总有点儿“四不像”的味道 倒不是导演 作者演员不卖力 实在是这种命题作文 难度太大 他老先生不知道我们写相声的用心比这还要良苦得多,非把一段锋芒毕露的相声磨得八面玲珑不可。 太平庄记事-----而另一首“知识青年斗志高,天塌地陷不动摇,扎根农村干革命,改天换地竞折腰”下面则署了小孟的名字----小贞对这首诗的最后三个字非常得意,认为自己用典用得非常巧妙。就这样。赵小贞以亘古未有的多产诗人的速度连续创作着,知道写诗写烦了,又填起词来。于是,老党员齐秉和的名下出现了一首《满江红》,而另一首《念奴娇》下面则署上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所以,我敢于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她已经卸下了五千年来因袭的重担:她不再唠叨自己“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什么的:她的目光由依恋过去二变为展望未来;她的追求由虚无缥缈而变得明白实在;她如同一位诗人所说的那样“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梦想未来,也梦想过去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笑忘书"的人也喜欢 · · · · · ·
笑忘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 更多书评 29篇
-
到那时 祖国—母亲 的比喻被代之以快的爱了 所以我们也不必羡慕别人的快乐和自由 因为这是我们同样可能得到的祖国 情人 或祖国兄弟 我们对她的爱也就成为平等的 自由的 同龄人之间的 没有负担的谁也不欠谁的 因而也就是轻松愉快 以历史的 整体的 全面的眼光来看 单就思想内容与教育意义来说 相声与市民文艺的其他门类相比 是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 可以从中了解到市民阶层对他们生活圈子之外的整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价值是其他...
2015-03-29 15:17:59 1人喜欢
到那时 祖国—母亲 的比喻被代之以快的爱了 所以我们也不必羡慕别人的快乐和自由 因为这是我们同样可能得到的祖国 情人 或祖国兄弟 我们对她的爱也就成为平等的 自由的 同龄人之间的 没有负担的谁也不欠谁的 因而也就是轻松愉快 以历史的 整体的 全面的眼光来看 单就思想内容与教育意义来说 相声与市民文艺的其他门类相比 是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 可以从中了解到市民阶层对他们生活圈子之外的整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价值是其他文艺作品所无可替代的 相声的优越性在于她还没有来得及像他们那样被因袭的重担所紧紧束缚 她还没有来得及像它们那样脱离通俗化 生活化 贫民化 他还没有来得及像它们那样踏上程式化 贵族化 宫廷化的衰亡之路 相声的生命在于讽刺和幽默 文艺就是文艺 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代替 也不能代替别的东西 现在有的相声,选择的题材本就不是相声题材,写得再好观众也乐不起来 因为它刚刚开始就先失败了一半,所以就不能指望大获成功了。 题材无禁区 这当然是对的 到这就文艺创作的整体而言 具体到某一艺术门类往往是有禁区的 这种题材的禁区并非人为划定 而是艺术规律使然相声的题材只能是喜剧题材 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东西是它所无力承担的 经过争论,协商,让步,妥协,最后弄出来的节目总有点儿“四不像”的味道 倒不是导演 作者演员不卖力 实在是这种命题作文 难度太大 他老先生不知道我们写相声的用心比这还要良苦得多,非把一段锋芒毕露的相声磨得八面玲珑不可。 太平庄记事-----而另一首“知识青年斗志高,天塌地陷不动摇,扎根农村干革命,改天换地竞折腰”下面则署了小孟的名字----小贞对这首诗的最后三个字非常得意,认为自己用典用得非常巧妙。就这样。赵小贞以亘古未有的多产诗人的速度连续创作着,知道写诗写烦了,又填起词来。于是,老党员齐秉和的名下出现了一首《满江红》,而另一首《念奴娇》下面则署上了“五保户张王氏”的名字 引自 全书 回应 2015-03-29 15:17:59 -
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听说都是朋友,就欢天喜地答应,但还要反复来回摆架子:你们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时还挑服务员的礼,譬如小姐端着蹄膀上来,说“您的肉来了”,他就说怎么说话呢... (1回应)
2019-01-10 00:27:50
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听说都是朋友,就欢天喜地答应,但还要反复来回摆架子:你们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时还挑服务员的礼,譬如小姐端着蹄膀上来,说“您的肉来了”,他就说怎么说话呢,什么叫“我的肉”呀,应该说“您要的肉来了”。后来大家成了习惯,请他吃饭先说这么一套:大家想您,没您不热闹,您就受累跑一趟。初次见面的人会觉得这人、我们这帮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虚头八脑的,次数多了,知道是个好玩,也跟着说。
1回应 2019-01-10 00:27:50 -
胸无大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写,我写小说!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高尔基写《母亲》,我写《二姨》!短篇,中篇,长篇,稿费,源源不断,邮局汇款:‘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有了钱,怎么办?我先买一棉帽子戴。。。 “ ”。。。咱们得让领导放心,让领导高兴,领导不高兴就使我们犯错误。。。“ —— 马三立语2016-09-08 13:50:57
-
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听说都是朋友,就欢天喜地答应,但还要反复来回摆架子:你们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时还挑服务员的礼,譬如小姐端着蹄膀上来,说“您的肉来了”,他就说怎么说话呢... (1回应)
2019-01-10 00:27:50
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听说都是朋友,就欢天喜地答应,但还要反复来回摆架子:你们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时还挑服务员的礼,譬如小姐端着蹄膀上来,说“您的肉来了”,他就说怎么说话呢,什么叫“我的肉”呀,应该说“您要的肉来了”。后来大家成了习惯,请他吃饭先说这么一套:大家想您,没您不热闹,您就受累跑一趟。初次见面的人会觉得这人、我们这帮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虚头八脑的,次数多了,知道是个好玩,也跟着说。
1回应 2019-01-10 00:27:50 -
胸无大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写,我写小说!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高尔基写《母亲》,我写《二姨》!短篇,中篇,长篇,稿费,源源不断,邮局汇款:‘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有了钱,怎么办?我先买一棉帽子戴。。。 “ ”。。。咱们得让领导放心,让领导高兴,领导不高兴就使我们犯错误。。。“ —— 马三立语2016-09-08 13:50:57
-
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听说都是朋友,就欢天喜地答应,但还要反复来回摆架子:你们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时还挑服务员的礼,譬如小姐端着蹄膀上来,说“您的肉来了”,他就说怎么说话呢... (1回应)
2019-01-10 00:27:50
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听说都是朋友,就欢天喜地答应,但还要反复来回摆架子:你们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时还挑服务员的礼,譬如小姐端着蹄膀上来,说“您的肉来了”,他就说怎么说话呢,什么叫“我的肉”呀,应该说“您要的肉来了”。后来大家成了习惯,请他吃饭先说这么一套:大家想您,没您不热闹,您就受累跑一趟。初次见面的人会觉得这人、我们这帮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虚头八脑的,次数多了,知道是个好玩,也跟着说。
1回应 2019-01-10 00:27:50 -
胸无大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写,我写小说!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高尔基写《母亲》,我写《二姨》!短篇,中篇,长篇,稿费,源源不断,邮局汇款:‘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有了钱,怎么办?我先买一棉帽子戴。。。 “ ”。。。咱们得让领导放心,让领导高兴,领导不高兴就使我们犯错误。。。“ —— 马三立语2016-09-08 13:50:57
-
芹泽虾饺菌 (Black Metal is gay. Bite me!)
北宋初期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士兵归农、奖励垦荒、均定租税、宽邢宽商等等,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商业、手工业也空前繁荣。 商品经济的壮大,使商品交换的中心——城市和居住在城市的人民——市民的队伍也日益发展壮大起来。 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欣赏要求一步步渗透到文学艺术中,从而形成了中国文艺在宋元之际的重大转折——市民文艺占据了主导地位。 市民阶层虽然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形...2016-03-16 22:08:49
北宋初期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士兵归农、奖励垦荒、均定租税、宽邢宽商等等,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商业、手工业也空前繁荣。 商品经济的壮大,使商品交换的中心——城市和居住在城市的人民——市民的队伍也日益发展壮大起来。 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欣赏要求一步步渗透到文学艺术中,从而形成了中国文艺在宋元之际的重大转折——市民文艺占据了主导地位。 市民阶层虽然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阶层,却并不是一个新的阶层,它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也不存在于新的生产关系之中。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商品经济是依附于小农经济的。市民阶层与小农经济的两个对立的主体——地主和农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无法从这个大的背景下挣脱。 同时,市民阶层本身的成分也很复杂,它不是以劳动和非劳动者来划分,也不是以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区别,而是以是否居住在城市作为确认这一阶层的标志,只要居住在城市的,除去“官”之外,就都是“民”了。 甚至许多久居城市的下层官吏和士兵,就其思想意识来说,也可以划入市民的范围……市民的上层可以进入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下层自然也可以划入市民阶层,呈现出了一种交叉状态。 ……如果我们把市民与农民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别: 市民由于离开了土地的束缚,离开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又生活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都十分发达的城市,眼界要开阔得多,思想要活跃得多,农民身上那些落后,愚昧、狭隘、保守的东西在他们身上要少得多,这样就很自然地使他们要冲破中国封建的传统思想文化牢狱,这种“冲破”反映到文学艺术中,就使得中国文艺在宋元以后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精神和气象。 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是自我封闭型的,整个社会的发展节奏十分缓慢,常常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这个社会提倡的美德是勤劳朴实、安分守己、节制欲望等等。 而市民阶层由于离开了土地,居住在城市,从事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生活中的起伏变化也比地主和农民都要迅速猛烈得多——在一夜之间可以发财,也可能破产。更为重要的是,幸福生活的获得也不仅仅靠勤俭朴素,也可以靠偶然、靠运气、靠投机取巧。 这就使得市民阶层对神的敬仰、对统治者的敬仰、对传统观念的敬仰大大削弱,而他们那种渴望发财的心理、对富贵者又嫉恨又想取而代之的心态、对克勤克俭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轻视嘲笑态度、以及对现实享乐的追求、对个人欲望的放纵等等,颇有些接近于后来产生的资产阶级,而迥异于农民阶级乃至封建统治阶级。 市民文艺最初主要体现在词曲、戏曲、讲唱艺术和勾栏瓦舍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以后逐渐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文学艺术门类。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文学中的诗歌、散文这些领域就始终主要把持在统治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手中。 又比如艺术中的民歌、民间故事、民族舞蹈这些门类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农民的艺术。 即使在同样的市民文艺中,也往往存在着文野高下之分。 这种区分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于不同层次的市民偏爱不同形式的文学艺术,在外表上则常常表现为由于形式的差异而导致了内容的差异: ——词曲、戏曲、说话艺术的脚本或唱词由于有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参与其中,其档次就往往高一些; ——参与勾栏瓦舍的说唱杂耍艺术的主要是市民阶层的下层,其档次就往往低一些。 这种情况几乎一致延续到解放以后。 也许要令我们遗憾的是,市民艺术中的相声艺术恰恰属于后者。 我们虽然不必拘泥于某些零散的资料而认定相声发源于单弦或脱胎于口技,但相声与戏曲艺术中的对话艺术和丑角艺术的关系,与讲唱艺术中的说话艺术尤其是垫话艺术的关系,与杂耍艺术中的其他姐妹艺术包括单弦和口技的关系,的确是不同寻常、耐人寻味的。 而这些孕育着相声艺术的艺术,或者其本身正处于市民文艺的下层——如各种杂耍;或者其影响到相声艺术的正是它们的“下层”部分——如戏曲讲唱既有文人创作的也有艺人自己创作的,既有登大雅之堂的也有撂地演出的,而被相声吸收的正是后者。 所以,相声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市民文艺中的贫民的艺术,虽然它偶尔也在富贵人家的堂会上出现,但那只是“客串”或“玩票”而已,它的根始终扎在市民阶层的下层之中——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相声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是低档次的。 随着市民队伍的发展壮大,随着市民阶层的日趋成熟,市民文艺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这种成熟不仅体现为形式的出新——如各种拟话本直到长篇小说的出现,如各种地方戏曲包括京剧的出现,如各种曲艺形式乃至相声的出现;更主要地体现为思想和主题的深化。 在市民文艺的最初阶段,他们几乎随手抄起一件武器就朝封建主义杀去,比如,以江湖义气来反抗封建统治,以扰乱社会来反抗封建制度,以金钱来反抗封建伦理,以色情来反抗封建礼教等等;而随着自身的成熟,除了这种反抗越来越坚决以外,他们似乎还越来越注意“武器的批判”了。 我们只要把宋元的市民文艺稍加比较,就不难看出其中思想主题的深刻变化,就以爱情描写而言—— 宋元话本中美丽多情的周胜仙虽然由生而死,由死复生,九死未悔,百折不挠,但她所追求的其实不过是“色情”而已,所谓“原来色情都由不得你”。 而到了明代拟话本中的杜十娘,她的爱情追求中不仅包含着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且明显包含着追求人的权利、维护人格尊严的成分,她甚至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理想和尊严,在这样光辉的女性形象面前,一切金钱和色情都黯然无光了。 元代戏曲中张生和崔莺莺,虽然都有着强烈的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愿望,但却都无力挣脱封建家长的束缚,最后只好靠作者替他们安排了一个“落难公子中状元”的结局,算是功德圆满。 而到了明代戏曲中的杜丽娘,虽然她只能在梦中实现自己美好的、合理的愿望,但在她的爱情追求中却带上了强烈的追求人的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色彩…… 到了清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已经是作为封建主义叛逆的出现了。…… 而我们的相声,作为与《红楼梦》同时或稍后产生的市民文艺的新的艺术形式,理应不让别人专美于前。但假如我们一定要从中寻找出相同题材的作品来加以比较,就简直有点儿“于心何忍”或“居心何在”了!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相声中,出去大量的色情段子外,只能勉强找出一篇单口相声《双槐树》,算是描写爱情的。…… ……当市民文艺的其它艺术形式在爱情领域里已经高举着自由的大旗、敲响了人道的警钟、树立起爱憎的丰碑的时候,刚刚诞生的相声艺术却在封建主义幽灵下孤独地徘徊着,一面格外严厉的反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一面又对色情的东西格外热心! 当然,爱情描写并非相声的特长,相声的特长是讽刺。 的确,传统相声中有不少以讽刺见长的具有一定人民性的好的或比较好的作品: …… 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这类作品在传统相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更多的讽刺型作品则是带着一种小市民的“拿肉麻当有趣”的病态心理,在那里毫无目标、毫无内容地竭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或嘲弄别人,或嘲弄自己。 由于相声是一门“自指性”很强的艺术,这种嘲弄常常表现为演员之间的互相嘲弄…… 除此之外,传统相声中宣扬封建迷信,宣扬落后思想,宣扬低级趣味和宣扬其他不健康的东西的作品,也都不在少数。 ……我们也可以把全部传统相声作品当做一部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市民(主要是北方,尤其是下层)社会的百科全书。 举凡市民阶层的思想信仰、道德观念、心理状态、伦理关系、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饮食起居、人情往来等等,在传统相声中无不有准确生动的描述。 而且,这种描述不像一般文人所著的风俗书那样,在那里居高临下写民俗;由于传统相声的作者和表演者本身就属于市民阶层之中,他们不仅以市民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而且以市民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所以,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整个市民社会的风貌,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市民阶层对他们生活圈子之外的整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价值是其他文艺作品所无可替代的。 引自 相声内外:相声与市民文艺 回应 2016-03-16 22:08:49
论坛 · · · · · ·
何时出《梁左全集》? | 来自冇有 | 2010-05-28 00:34:33 |
1 有用 houzi 2015-04-09 22:31:07
最感兴趣的还是评相声的那些,不过彼一时此一时,若活到现在,梁左自己怕也从一小撮变成主流文化而居庙堂之高了。
0 有用 艾習角™ 2012-01-28 17:23:16
难忘王朔的「回忆梁左」
1 有用 danyboy 2019-06-06 00:23:30
这本书收录了一些梁左的代表作,包括虎口遐想,以及被当作谶语的1988年的相声《特大新闻》,也同时收录了他的亲朋写的追忆文章。书非常好读,几个小时就能读完。梁左的“笑”我们容易理解,他写情景喜剧,写相声,他的风格鲜明独特,极易辨识又富有民间知识分子色彩;但“忘”意味着什么?这个很令人费解,可能是他底色里的悲剧感,他并不叛逆而擅长讽刺,这在一个连喜剧也处处设限的地方,只能走向悲剧,只能成为并不伟大的小... 这本书收录了一些梁左的代表作,包括虎口遐想,以及被当作谶语的1988年的相声《特大新闻》,也同时收录了他的亲朋写的追忆文章。书非常好读,几个小时就能读完。梁左的“笑”我们容易理解,他写情景喜剧,写相声,他的风格鲜明独特,极易辨识又富有民间知识分子色彩;但“忘”意味着什么?这个很令人费解,可能是他底色里的悲剧感,他并不叛逆而擅长讽刺,这在一个连喜剧也处处设限的地方,只能走向悲剧,只能成为并不伟大的小丑,不能成为达里奥福。如果他活到现在会更痛苦。所以,这个“忘”字,显出他最后的通达,也宣告了一种悲凉。 (展开)
1 有用 亢龙无悔 2008-10-05 14:37:18
很不错,人可惜了
0 有用 疯狂の夏虫 2015-11-14 20:30:29
悲至极处才是喜,梁左是沉静少言的。王朔的序有味道
0 有用 风清扬 2022-06-29 08:46:41
第180页。
0 有用 温馨君汪汪哒 2022-06-21 08:52:30
怀念梁左,那个中国情景喜剧的巅峰时代已经过去了。
0 有用 彩虹菠萝仔 2021-12-19 16:04:13
90年代真的是文艺界闪耀光辉的时代啊!!以后怕是再没有了……
0 有用 苗妙苗 2021-09-26 10:49:02
北京人笑话,不好笑吧
0 有用 库克床长 2021-09-02 22:44:29
今天再回顾梁左的这些创作,不管是相声还是情景喜剧,才二三十年,就好像已经很遥远了,这让我多少有些唏嘘,当年这些作品可都是爆款啊!梁左的这本小书,也给我类似的感觉,文字并不那么惊艳,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文风里有京味的幽默,也是淡淡的。放今天看都太过平淡,扔网上点击量能过万就阿弥陀佛了吧?但,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他文字背后的思想和主旨,其实一点都没有过时。比如春晚十周年时写的一系列回顾总结的文章,今天看... 今天再回顾梁左的这些创作,不管是相声还是情景喜剧,才二三十年,就好像已经很遥远了,这让我多少有些唏嘘,当年这些作品可都是爆款啊!梁左的这本小书,也给我类似的感觉,文字并不那么惊艳,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文风里有京味的幽默,也是淡淡的。放今天看都太过平淡,扔网上点击量能过万就阿弥陀佛了吧?但,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他文字背后的思想和主旨,其实一点都没有过时。比如春晚十周年时写的一系列回顾总结的文章,今天看还是一样的问题。当年的相声,我们再去听,也还是笑中带泪(可乐,之后还能带来反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