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诗人莱奥波尔多- 卢贡内斯

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2011-12-16 18:57:25

下午过去了一半

词:莱奥波尔多- 卢贡内斯
曲/唱:钟立风

下午过去了一半
当我对你说再见 说一贯的再见
离开你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忧伤
它使我意识到我是多么爱你
多么爱你
多么爱你

卢贡内斯,L.Leopoldo Lugones (1874~1938)
阿根廷诗人。生于科尔多瓦省里奥塞科城。23岁发表诗集《金山》,因而成名。曾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不满,倾向社会主义,后来变为民族主义者。最后自杀身死。诗集《花园的黎明》(1905)和《伤感的月历》(1909)属于现代主义,表明作者试图革新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后以现实主义的风格创作了诗集《百年颂》(1910),有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具有节奏感,运用的比喻也十分优美。早期作品则偏于晦涩。他曾写了50多篇短篇小说,收在《加乌乔战争》(1905)、《古怪的力量》(1906)、《倒楣的故事集》(1924)等集子里。它们最初以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生活为题材,后来描写的范围逐渐扩大,从乡村生活到社会风习,从科学幻想到神话故事,从魔术幻景到人物心理,都有所表现,对阿根廷后来的作家有一定影响。他的重要论著《巴雅多尔》(1911)第一次对加乌乔叙事诗《马丁·菲耶罗》做了正确评价,认为它是阿根廷的民族史诗。

原上月

刺耳的轴承不停地呻吟,
它们发自远处黄昏的车轮。
枯树中,有一轮玫瑰色的月亮,
像盛开的鲜花或者娇艳的蘑菇。
在这窒闷的夏季,
草木垂头丧气。
一丝偶然的凉风
减轻了无度的折磨。
那是风车的恩赐,
在苍白的宁静中
发出了诗一般的水的节奏。
满月的心灵像薄荷一样单纯,
马槽里传来了驴驹的叫声。

垂柳溶入夜色
像一个未曾削发的修士
在漆黑的水底
默默地念诵着悼亡经。
在每一处夜的皱折里,
望月给渐渐灰暗的原野
涂上级色。
于是,芳革依依
披上神奇的睡衣;
森林瑟瑟,
宛如无谓的海岸;
沉静的河流
倒成了远去的道路。
白色的微风
给我们送来
耕地上牛至的馨香
还有夏季罗勒
那奶牛草食般
潮湿的气味
和西瓜似的芳香。

原野那湛蓝单纯的天空
赋予一切美好的志愿以应有的高度。
当偶有孤独的骑士打原上经过……
阴暗的门后就会响起姑娘的叹息、祝福。

当月亮从空中升起,
淡淡的灰白
仿佛蘸满了香炉的热气。
梦幻在一望无际的水中
古怪地打滚。
黄昏的轻松,
像成熟的无花果一样温柔;
月夜的梦幻
自得其乐,像鸟儿枕翅而眠。

当你从睡梦中幡然醒来
脸上早已洒满了黎明的光华
望月早已离去,
海一样的天空没有留下一丝夜痕。

面对无边的圆盘,
一个动人的传说就会产生,
在这天庭般平坦的草原
有一神圣的家族离开了幻想的埃及。

于是有了该有的一切:
圣母和她的圣婴,
圣约瑟(有人曾有幸目睹他的车辕)
和那头在月下草原上不住行走的骡驹。

在琐碎、戏谑的记忆中,
一切被赋予了阿根廷精神:
那声古怪的咳嗽……那只最后的沙锥……
(一记好枪法)一次赛马……两三个行人
和一场温柔的胡安娜们与爽朗的佩特罗娜们
之间的聚会。

月亮在天顶遥控着原野,
灵魂在它的奇迹中
伴随着规则的律动
游荡、消散,
仿佛湖心的静水在悠悠天鹅的身边融化。

就这样,
从月光在身上洒满银色到巨轮滚过地平线,
你度过了漫漫长夜。
爱的相思更加坚定:
只要草原上有一丝光芒,
你就会痴心不渝.
像猫一样留连炊烟……

(仪信译)
鲜花与星辰

寂静笼罩着安详的海面,
那是个最美的夜间。
她沉思着从地平线升起.
俯下那戴着金冠的前额。

寂静的土地里有百合萌生,
星儿乘着她的思绪爬上天庭,
她的韵律激荡着遥远的海滩,
长长的蓝线儿牵动她的心弦。

寂静不断延伸,仿佛已陷绝境,
枯萎的荣莉脱去花辩,
似悠悠泪水潜入心底,
像消逝的流星陨落天边。

寂静的目光,庄重地扫遍世界,
她在天空俯视一切。
宇宙的颤抖来自她的冲动,
鲜花与星辰是他永恒的价值。

宫殿的果园是大地的芬芳,
夜晚用琵琶的颤音喃喃地吟唱。
在荒凉的世界上只剩下一片荷塘,
还有那无可奈何黯然伤悲的星光。

(仪信译)
失去的巢

只剩一点枯草
留在树枝上面,
一只忠贞的鸟儿
在林间伤心地呼唤。

上面是天空,下面是路径,
乌儿的痛苦永远不会停,
站在枝头上
询问着爱情。

它已经带着怨声飞翔
沿着道路啾啾歌唱,
绵羊将柔软的绒毛
留在沿途的针刺上。

可怜、痛苦的鸟儿,
它只会歌唱,
当它歌唱时在把泪水淌
因为它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巢房。

(赵振江译)
白色的孤独

映衬于梦的恬静、
月光灿烂如缎的静谧,
夜
宛如
白色的岑寂之躯,
温存地躺在无限之中
并在林荫道上,
在奇妙的簇叶中
松开
缕缕秀发。

无物苏醒,除了钟的眼睛,
在阴郁的塔中滴答,
无效地发掘无限的时空
像在沙地上打洞。
无限的时间
随着钟轮
滚动,
犹如永无终点的马车。

月亮挖出一个白色的
寂静深渊,在它的开口
万物都变成死亡的躯体
而阴影却活着,仿佛思想。
这使人不寒而栗,因为在这片白色中
死亡近在咫尺,
因为古老的圆月用魔法控制的
世界如此美丽;
而被人钟爱的痛楚需要
在受伤的心中颤抖。

空中有一座城,
悬浮的几乎看不见的城,
它那朦胧的轮廓
在澄明的月夜里构成的
多重晶面
如同纸张上的水印图案。

这座城如此遥远,
使人苦恼于它荒谬的存在。

这是一座城还是一艘船?
我们在其中慢慢地离弃大地。
安安静静,高高兴兴,
带着如此的纯洁,
只有我们的灵魂
能够存活于圆月的洁白……

突然间.模糊的震颤
掠过安详的光芒。
线条消失,
无限的空间化为白石,
在这不祥的夜晚
只有一点能确定:你不在场。

(陈晓棠译)
闲趣

黄昏用轻轻的画笔
点缀我周围的宁静,
宝石的嫩绿色调
又抹上了一缕深红。

一轮圆月钻出了树丛;
茂密的树叶使寂寞更浓,
一个蜘蛛用它的丝线
迷人地编织苍穹。

穹隆中蝙蝠纷飞
宛如中国的屏风;
石基上你苍白的膝盖

显出优雅的倦容,
一条混浊的河流在我们脚下
无声地流向幽冥。

(赵振江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d43e6010009u8.html

------------

一只蝴蝶?

卢贡内斯



  □ 〔阿根廷〕 卢贡内斯 著
  范晔译
  我没能满足阿丽西亚的要求去给她讲那些花花草草,可我自有我的道理。这样我就把谈话引向了蝴蝶。她听得非常认真,这种昆虫生命里的点点滴滴都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那些灰白的幼虫,天才的织工,神秘的蛹沉睡在新生与暗影的梦里,双翅在阳光的爱抚里苏醒,好像一声光的叹息……当我的昆虫学知识山穷水尽,我建议换一个话题,她凭着自己十三岁女孩可爱的专横说道:您得给我讲一个蝴蝶的故事。
  我宁愿给她讲一桩真事,在这里面,不错,还有一段爱情。
  丽拉要离开家去法国上学了,她和表兄阿尔伯特道别,她要说的话一定很多,因为他们足足说了三个小时不停止;说的话一定很重要,因为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一定很悲伤,因为分别的时候,他的眼睛肿了,她的鼻子红红的,手帕湿湿的,至少比平常要湿上一些,也不是因为香水草的缘故。
  在丽拉离开的当天下午,外婆的家里一片哀伤。就这样过去许多天,漫长、沉默的日夜煎熬。阿尔伯特不曾和外婆说话,因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外婆看到这孩子如此悲伤,能做的只是哭泣,她明白这样的悲伤是无法安慰的。她十分清楚这表兄妹俩是一对小情侣,如果是真的情侣更要哭上许久了。
  就是在那段时间里阿尔伯特变成了蝴蝶猎手。他学会了精巧地运用网兜,将美丽的俘虏分类,富有艺术感地摆放在明亮的玻璃上,每一只都用大头针固定好,完美地展示翅膀。这个爱好能宽释他的心情,尽管有些时候,特别是午后,当霞光在天空渐渐消逝,林霭披上静寂,他想起丽拉的话还是会哭上一阵:“如果你把我忘了,我会用某种方式来提醒你,你放心,我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不会真的哭很久,而且每次哭得更短些。
  渐渐地蝴蝶占据了他的整个心思,一心只想着他日渐丰富的收藏。外婆见他高兴,一直支持着这项无声而强烈的爱好,阿尔伯特从未缺乏过一根大头针或一块玻璃板。很快丽拉对他只剩下回忆而已,虽然他还很爱她,但再也没有为之哭泣的需要。现在他想的是:要是她能看见我的收藏就好了!仅此而已。他的确只有十七岁。我十七岁的时候也有过一位女友,但从一个黑夜到一个黎明她就在我心里死去。事情就是这样,让你觉得世上总有悲伤,只有悲伤。
  我们刚才说到,阿尔伯特不再为丽拉哭泣。另外还发生了一件事,完全攫住了他的心。
  一天午后,他在花园的椴树林里张着网子游荡。树林里一片寂静。突然间,在一丛灯芯草上面,阿尔伯特发现了一只陌生的蝴蝶。它呈白色,但在双翼上有着一对蓝色的斑点,好像两朵紫罗兰。不论是在收藏里,还是在图鉴上,他从未见过一只这样的蝴蝶。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奇迹,一个全新的品种,可以想见,他渴望拥有它。他满怀激情开始了追捕。然而那只蝴蝶灵动得可怕,总能置身于网罗所及的范围之外,但又从不远离他的视线。就这样过去了一个下午,夜幕降临,阿尔伯特愤愤地睡了,直到凌晨还梦见一只白蝴蝶,翅膀上有着两个蓝色的斑点。第二天他又在原来的地方找到它,徒劳地追捕了一天,夜里又一次梦见了它。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在像往常一样白白奔忙了一个钟头之后,他想:要是丽拉在就好了,她一定会帮我捉到它,我也不会这么辛苦。恰恰在这时候,那蝴蝶飞过来,落在离他极近的地方,一株藤忍冬上。他一网扑过去,发出一声欢呼。捉到了。
  外婆见了这美丽的昆虫也赞叹不已。被捕后它立刻就被一根长长的大头针钉好,同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小心防护美丽的翅膀不被伤损。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到了第二天清晨,蝴蝶还活着,一直在痛苦地挣扎,怎样强力的毒药都无法让它安息。由于它不断地拍打翅膀,华丽的磷粉渐渐脱落,在整整六天之后(可怜的家伙经历了这么久的受难),翅膀只剩下一对黯淡的空架子。
  这时候外婆前来说情,而阿尔伯特也对保存这只难看的生物完全丧失了兴趣,它是这么顽固地抗拒死亡,于是同意拔下大头针,任它自寻生路。那蝴蝶,虽然有些艰难,还是很快消失在风里。

  ——那丽拉呢?阿丽西亚饶有兴致地问。
  ——丽拉的故事很短暂也很悲惨:她在学校里表现得温顺而悲伤,不久便抑郁成疾。谁也不曾觉察,因为她从不抱怨。她只是变得越来越苍白,在课下暗自哭泣。在晚间她好像常常做梦,她的室友有一次曾听见她睡下的时候说道:
  “这里的夜晚,在我的家乡是白天;我睡着的时候,梦见自己在那里,这安慰了我。”
  她的苍白并没有引起注意;她的沉默也被归咎于她近于零的法语基础。此外,在这些培养深闺淑女的学校里,寡言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为她赢得了很好的操行评价。就这样丽拉过了十个月,直到有一天清晨,人们在她的白色小床上发现她已经没有了气息,并不是死于她平素的苍白和沉默,因为有一团刺骨的寒气怀抱着她,仿佛浸在月光里。
  医生判断不出她的病因,尽管进行了非常仔细的检查,只在夭折女孩的胸口和背部,勉强找到了两处红色的刺痕。此外再没有什么可察之处,便在她的墓前放上百合花。

  给阿丽西亚的故事讲完了,我们所在的阳台也已经被黑夜包围。在我们头顶闪烁着猎户座七星,为黑暗中的静谧平添了庄严。夜风吹过,风中的呢喃不是为我们而发。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刚刚唤醒了一个灵魂。我有什么权利这样做?难道我不知道童真是雪,是泪水中无瑕的白雪么?我正徒劳地寻找一个俗滥的尾声来抵消我的故事引发的激动,就在此处,近在咫尺,阿丽西亚已经消失在夜色里。
  ——阿尔伯特呢?她问道。
  一丝安慰的希望在我的灵魂中闪烁。
  ——阿尔伯特?
  ——对,阿尔伯特,他后来怎么了?
  星星一样的眸子,无动于衷的神色,望着我。
  ——阿尔伯特继续和外婆一起生活,很快乐,虽然他常常惋惜收藏里少了一只蝴蝶。
  —— 一只蝴蝶?
  本刊责任编辑 郭蓓

  【作者简介】 卢贡内斯(1874-1938):阿根廷诗人,多产作家,无可争议的语言大师。其短篇小说收在《故事集》《奇异的力量》等集子里,对他的同胞博尔赫斯、科塔萨尔等人的创作都有所影响。
  【译者简介】 范晔: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译有西语诗人圣胡安·德拉·克鲁斯、塞尔努达、阿莱克桑德雷、希梅内斯等人的诗作,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小说等。

哀婉动人的悲歌

朱景冬


  
  拉丁美洲是一块神奇的大陆:那里有神秘莫测的历史遗迹,有光怪陆离的自然景观,有来自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文化,有绵延数十年、旷日持久的独立战争和内战,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神话般的人物和事件……这便是拉丁美洲异乎寻常的现实。就是这种现实,铸就了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文学传统。也正是这种现实,为拉丁美洲文学提供了永不干涸的创作源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拉丁美洲很晚才被发现,更由于欧洲殖民者的破坏,拉美文化和文学复苏与发展得相当缓慢。在文学方面,虽然有过繁荣一时的印第安古代文学,但在殖民者的摧残下,直到1816年才产生拉美第一部长篇小说《癞皮鹦鹉》,直到1838年才产生拉美第一篇短篇小说《屠场》。又经过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等几个发展阶段,拉美文学才日臻成熟。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终于呈现出参天大树般的勃勃生机,先后有米斯特拉尔、阿斯图里亚斯、聂鲁达、帕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涌现出鲁尔福、卡彭铁尔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科塔萨尔、巴尔加斯·略萨、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富恩特斯为首领的一群新小说家横空出世,表现出空前的创作活力、革新精神和博采众长的勇气,造成了当代拉美文学的繁荣局面,人称文学“爆炸”。以《百年孤独》《跳房子》等为代表的众多杰作应运而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长达数十年的“拉丁美洲文学热”。从此拉美文学走向了世界,不再是遭人鄙弃的灰姑娘,而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美少女。近年来,拉美文学锐气不减,不断涌现新人新作,发展势头不容忽视。马尔克斯和富恩特斯等老一代作家宝刀不老,不断推出新作品。当前的拉美文坛依然呈现着朝气蓬勃、有声有色的景象。拉美文学的繁荣也惠及我国的文学创作。我国不少作家从中汲取着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勇于创新;借鉴欧美现代表现技巧等。
  在整个拉美文学中,短篇小说虽然不占据决定性的地位,但它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学样式。因为几乎所有的拉丁美洲名作家都是以写短篇小说跻身文坛甚至赢得盛誉的。而且,短篇小说因其短小精悍而更能体现一位小说家驾驭语言的功力和叙述故事的才能。
  《帕斯托尔的十个“小老头儿”》和《一只蝴蝶?》均不失为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它们的作者都是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前一篇小说的作者卡门·丽拉是哥斯达黎加著名女作家,她由于发表《大蕉树和人》等短篇小说而成为本国和中美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并在国内外获得巨大声誉。卡门·丽拉思想进步,追求民主自由,因积极投身政治活动而引起当局注意,她不得不流亡墨西哥,直到在那里去世。后来她被追认为“祖国文学功勋英雄”,并有两所学校和一家儿童医院以她的名字命名。
  《帕斯托尔的十个“小老头儿”》是一篇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作品具有童话色彩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作者多年从事儿童教育事业和儿童文学创作,对儿童的心理和情趣了如指掌,她运用儿童故事的写法,描述了雇工帕斯托尔和小姑娘的有趣交往。雇工的十个畸形脚趾——十个小老头儿,都经历过磨难,不是被蛇咬过,便是伐木时被斧头砍掉半拉,它们曾漫游过全哥斯达黎加,它们深知开拓山头的痛苦和脚踏泥巴的危害……它们记录着雇工的种种不幸。这些不幸,特别是雇工的入狱,激起了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名叫帕斯托尔的雇工曾在一家外国香蕉公司里干活,为外国人当牛做马,睡的是肮脏的帐篷,吃的是菜豆和次米,喝的是泥水,并忍受着热病的折磨。但当他看到一个外国人破口大骂一个可怜的女人时,他怒不可遏,开枪打死了他,因此锒铛入狱。在作者的笔下,他俨然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难怪小姑娘为他流下痛惜的热泪了。小姑娘向雇工提出一个又一个有趣的问题,显得她是那么善良、纯真,有着那么强烈的好奇心和同情心,这对她这个富贵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笼罩着小说的,并不完全是对雇工不幸遭遇的描述,此外还有小女孩的美丽幻想、想象和富有诗意、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尤其是“十个小老头儿”在小女孩心中引发的联想和想象:看到这样的脚趾,小姑娘想起了她大哥办公室里的书架上摆着的几个从印第安人古墓里挖出来的小偶像,她赋予每个“小老头儿”以不同的模样和名字,帕斯托尔和他的脚在她想象中融合在一起,好像每个脚趾都是帕斯托尔。她甚至想把它们像廊道里的花木和黑人烟盒一样保护起来。可见,她对帕斯托尔及其“小老头儿”的同情和喜爱是何等深切。
  另外,小说的叙事方式也颇具特点。小女孩在报纸上看到那桩流血事件的“凶手”的照片后,立即回想起帕斯托尔那双由于生活的折磨而变得畸形的脚。作品的故事由此展开,以相当多的篇幅描述小女孩和雇工的相遇、有趣的交谈和听他讲故事的情景,一个个画面犹如电影镜头切入切出,最后又回到对雇工不幸遭遇的描述。小说的结尾颇具新意:“小姑娘想念帕斯托尔的脚趾,她仿佛看到它们并没有被拘留,而是在熟睡,在梦想着永远不再走那些艰难的道路”。一个善良女孩的美好心灵和愿望跃然纸上。
  《一只蝴蝶?》的作者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是阿根廷著名现代主义诗人和小说家,自幼记忆力惊人,酷爱自然科学,曾致力于新闻事业。其诗歌和小说大多具有现代主义色彩。
  这里说的现代主义不同于欧美的现代派,它盛行于拉丁美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三四十年间。这类小说注意表现人物的忧伤、痛苦、不幸和死亡,注重事物的象征性、语言的优美和富有诗意的描写。《一只蝴蝶?》便是一篇典型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描写的是“我”给13岁的女孩讲的故事。故事的两个主人公阿尔伯特和丽拉是表兄妹,一对小情侣。表兄非常喜欢她的小表妹。有一天,丽拉要去巴黎上学。双方经过一番长谈终于离别。之后表兄以泪洗面,悲伤至极,只得拿猎捕和收藏蝴蝶聊以自慰。有一次,经过千辛万苦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但是六天后蝴蝶变得面目全非,他对它完全丧失了兴趣,只得把它放了。丽拉呢?由于远离亲人而抑郁成疾,面色苍白,暗自哭泣,过了十个月便一命归天。阿尔伯特虽然过得很快乐,但也经常惋惜收藏中少了一只蝴蝶。少的是蝴蝶还是他心爱的丽拉?也许都是。
  小说通篇充满现代主义的哀伤情调:先是表兄妹悲伤地话别,一个眼肿了,一个鼻子红了;然后是表兄无可安慰地哭泣,一想起丽拉就哭一阵;他虽然捕到一只值得收藏的蝴蝶,但他无心照看,终于把它放飞;丽拉远在异国他乡,抑郁而死。故事非常哀婉动人,不失为一首关于爱情与死亡的悲歌。小说中的许多描述犹如散文诗,文字优美,比喻新颖,不乏诗的意境。
  作者卢贡内斯是阿根廷现代主义诗歌、散文和小说的主要代表。在小说和诗歌创作上,他深受他的朋友、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大师尼加拉瓜诗人和散文家鲁文·达里奥(1867-1916)的影响,同时他也接受了当时法国的新文学流派象征主义、颓废派和帕尔纳斯派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渗透到他的《一只蝴蝶?》等小说创作中,而且深深地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以至于使他走上了轻生、自绝的道路。像《一只蝴蝶?》这样的小说出现在他的笔下,毫不奇怪,可以说是必然的。
  (作者系著名翻译家、拉美文学研究专家)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46a90955068d4e419ce3b460b062cbab125211219b29f212272ef0f07bbae6165377473f6d9df893eaefbd4737ed6704f060b873711d812a9c852609c60c655fede1bf0caf125e3acc5a2df4352ba44757a9783814d7010dd1b800341e7b1ee4a025f61ad9c30728c286028ef3430bd5089e3256f779687db4b3ab03da11106e7a4&p=882a934291d509fc57e9c9381549&user=baidu&fm=sc&query=%C0%B3%B0%C2%B2%A8%B6%FB%B6%E0+%C2%AC%B9%B1%C4%DA%CB%B9&qid=9e3a446801cbeb82&p1=1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DD
2013-02-13 09:30:32 DD

你忘记了他发明了电警棍,支持独裁统治么?

赞
>

> 我来回应

> 去拉丁美洲诗选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