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由宋刘昌诗撰。刘昌诗生卒不详,主要活动于淳熙八年(1181)至嘉定八年(1215)间,即宋孝宗、光宗、宁宗期间。这部笔记虽仅十卷,但其内容却较广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至先秦典籍,下至宋代曲章制度,以及作者之所闻见之遗闻轶事,都有记载或考证。由于作者知识广博,态度认真,文中颇多创见。
目录 · · · · · ·
卷一
洪范七稽疑脱字
冯妇
约法三章
有味其言
廉远地
饧字出处
宁馨
三郎
重五日生
射寝石
从理入口
泥轼
屏星
阿字
阿堵
生活
卷二
武成次序
辨诸葛武侯疏脱误句读
内长文
性善辨
汉转
卷三
负兹
折组
�火
贤关
仁频
乾鹊
紫荷
糊名
裴二端公
振字
山谷南还误
漫�书人官位差误
晋人�丧弹琴作马卢鸣
雁行
打字
米凡盆
卷四
孙叔敖碑
周府君名
中阳里
心经
夔子国
扬州
巴丘
贤女铺
余干
于越
管名
��
荆�飞�
草鞋大王事
卷五
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
金花帖子
卷六
金根车
季子碑
痤鹤铭�序
六合大同印
屏著
紫微王舍人梦
四明寺
佛牙
喘叶方
卷七
比事
�母石
山卜
卷八
至和拜相制
资政�节王公家传
卞氏二牒
卷九
白玉楼赋
祭蝗虫文
�齐铭
�饮箴
�会誓
卷十
杜诗句差
筹笔驿诗
回�院留题
米小仪题禊帖诗
绝览亭诗
康伯可诗
胡藏之诗
跋
附录
一、四库全书提要
三、明谢兆申钞本题跋
三、明穴砚齐本题跋
四、嘉废三年知不足齐本题跋
石芥诗
丫头严诗
上元词又
念奴娇
陶�使江南词
石林词
生查子
五、清惠栋校本张绍仁跋
六、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七、吴�拜经楼藏书题跋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芦浦笔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芦浦笔记》十卷,宋刘昌诗撰。昌诗官卑职小,名不见史传。据六合、四明县志考证,嘉定七年(1214),昌诗为六合知县,任内颇有政声,此前在慈溪县芦浦任盐官,因“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兀坐篝灯,惟繙书以自娱。” 笔记虽仅十卷,但内容宽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
2020-07-02 08:49:02
《芦浦笔记》十卷,宋刘昌诗撰。昌诗官卑职小,名不见史传。据六合、四明县志考证,嘉定七年(1214),昌诗为六合知县,任内颇有政声,此前在慈溪县芦浦任盐官,因“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兀坐篝灯,惟繙书以自娱。”
笔记虽仅十卷,但内容宽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曲章制度,以及闻见之遗闻轶事,皆记载或考证,且颇多创见。
卷一 ○宁馨
《能改斋漫录》载,山涛叱王衍为宁馨儿。王太后怒废帝,谓“那得生宁馨儿”。二说以为儿非馨香者。观其语意似不然。予读《世说》,见晋人言多带馨字。如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惟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又殷中军至刘尹所清言,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又桓温诣刘尹,卧不起。温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又王司州乘雪往王螭许,持其臂,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观此,则只如今人说恁地。
卷二 ○辨诸葛武侯疏脱误句读
洵直谨按:《蜀志·诸葛武侯传》,载其五年所上后主疏云:“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责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盖武侯以兴复自任,故以谓不效则治其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攸之、祎、允,则任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而已,兴复非其任也。武侯不效而遽责之,某恐三子者宜有所不服,武侯必不然也。又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搀于武侯自叙之间,文意皆不相接续。某疑其句读有所脱误,而不敢以臆断之。乃取《文选》所载《武侯表》较之,亦同。而李善、五臣皆无说。又观《苏内翰集》,见其称武侯此《表》,与《伊训》、《说命》相表里,亦未尝疑其脱误。然某之疑终不能释。因于《蜀志》反复求之,乃得之于《董允传》,云:“亮将北征,住汉中,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乃知脱误之处。兼董允止称侍郎,盖其本传所历之官也。因以《武侯》、《董允传》,及《文选》参而补之,遂为全文。
卷三 ○打字
欧阳公《归田录》云:世俗言语之讹,而君子小人皆同其谬,惟打字耳。如打船、打车、打鱼、打水、打饭、打衣粮、打伞、打黏、打量、打试,触事皆谓之打。《漫录》以释文取偏旁证之,谓打字从手从丁,盖以手当其事者也。此说得之矣。然世间言打字尚多:左藏有打套局,诸库支酒谓之打发,诸军请粮谓之打请,印文书谓之打印,结算谓之打算,贸易谓之打夥,装饰谓之打扮,请酒醋谓之打醋、打酒,盐场装发谓之打袋,席地而睡谓之打铺,包裹谓之打角,收拾为打叠,又日打进。畚筑之间有打号,行路有打伴,打包,打轿。负钱于身为打腰。饮席有打马,打令,打杂剧,打诨。僧道有打化,设斋有打供。荷胡床为打交椅,舞傩为打驱傩。又宋歌曲调:“打坏木楼床,谁能坐相思。”又有打睡,打嚏,打话,打闹,打斗,打和,打合(读作阁),打过,打勾,打了,至于打糊,打面,打饼,打线,打百索,打绦,打帘,打荐,打席,打篱巴。街市戏谑有打砌、打调之类。因并记之。
卷四 ○尧庙
桂林有尧、舜庙。尧庙在尧山下、漓江中分,舜庙在西岸相望,皆有碑刻高崖,韩云卿文。韩择木八分书,李阳冰篆额。盖舜葬苍梧,故于此立祠,无可疑者。尧庙则谓因山而立,郡人每岁于水际望祀。南轩先生亦有《祠唐帝词》云:淳熙四年,静江守臣张栻,既新陶唐帝祠。二月甲子,率官属祗谒祠下,再拜稽首。退而歌曰:“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曾丘。皇胡为乎于此留?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序兮何言。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南轩是时毁诸淫祀,而独留此二庙,且修之。抑不知尝考证其所始乎?盖尧未尝至南方,若因山而祀,则予曩游桂林,大抵回环之山皆积石,惟尧山则累土,故此山因土而名垚,恐非陶唐氏之尧。若庙而祀之,特此山之神可矣。若曰唐帝,恐成附会,故愿与博古者评之。【原注:鲲案:尧山之尧庙,乃其后人所立。张衡《南都赋》云: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追孝,立唐祀于尧山。盖刘累迁于鲁县,因立尧庙干县之西山,故谓之尧山。《水经氵蚩水注》甚明,兴伯特未之考耳。】
卷五 ○金花帖子
唐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书其姓名,花押其下,使人持以报之,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国初尚循其制。予家藏王扶、龚识二帖拓本,帖皆长五寸许,其阔半之。龚识又有大护帖,复书姓名于帖面。考《登科记》,盖太宗端拱元年程宿榜,扶第二人,识第十四。其下花押二:一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宋白,一职方员外郎知制诰权知贡举李沆。后临轩唱名,此制遂废。周益公家亦有咸平二年盛京所得者,其他不特未之见,久而湮没,知之者亦鲜矣。尝观《开元遗事》载,新进士及第,必以泥金帖子附家书,谓之喜信。是又足以见昔人之风范也。
卷六 ○金根车
崔豹《古今注》云:金根车,秦制也。秦并天下,阅三代之舆服,谓殷得瑞山车,一曰金根,故因作为金根之车。秦乃增饰而乘御,汉因不改。晋《舆服志》载:金根车,天子亲耕所乘,置耒耜于轼上,乃知是车盖耕车也。及考《东京赋》,有农舆辂木,薛综注曰,此所谓耕根车。然则金根、耕根,其名又异矣。唐庄懿公主下嫁田绪,德宗幸望春楼饯之,厌翟敝不可乘,以金根车代之。公主出降乘金根车,自此始。岂非去古远而意愈失邪?韩昶为集贤校理,史记中有说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欤?必金银车也。”悉改“根”为“银”。至除拾遗,果为谏院不受。昶,文公之子也,而不知古,抑又可叹。国史《舆服志》载耕根车制,如五辂之副,驾六青马,驾士四十人,而以金根车为皇后之车,或者因唐以代厌翟,不复考古而分为二尔。
卷七 ○比事
《漫录》取《类对》为一门,然经传中可类者多矣。姑以《史记》有八事相比,因记之。
《孙子吴起赞》: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刖。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白起王翦赞》:鄙谚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振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本根,偷合取容,以至殁身。彼各有所短也。
卷八 ○资政庄节王公家传
公讳复,字景仁,淄州淄川县人也。曾祖昊,国子博士。祖珍,尚书虞部员外郎。父愈,澶州濮阳县令,赠光禄大夫。公少好读书,博通史传,慷慨有气节。家有唐以来名臣画像,每指颜杲卿像谓人曰:“士当艰难时捐躯殉节如颜公,始无愧于天地间矣!”以门荫补官,试大观中,选授大理评事,迁本寺丞。公家故饶财,不乐私蓄,尝率其里之贵豪,遇郊祀岁,各输银绢十万以助赏赍,郡国效之,公亦未尝有希恩意。久之,除京东辇运,迁京东路转运判官。按属部,道过淄川,父老迎候,公下车慰谢。先是,淄民多苦调外苛征。公尝与父老言,他日或能奏蠲之。至是以白公。公曰:“官卑不敢言,然重食吾言,以为父老羞。敢以私田之入代输。”三年,除两浙转运副使。时太平日久,民不知兵。方腊初叛,所过守将望风奔骇。公下令所部,严堡垒、修战备,竭力讨贼,屡战有功。贼平,擢徽猷阁待制,迁都转运使。朱勔以花石奉艮岳,多取漕舰以载,号直达纲。公曰:“今盗起仓卒,飞娩繁困,而佞幸之徒,犹实苑囿以惑上心。”固执不与。勔力谮于上。公上疏奏,谓不可以不急之务,疲民费财,请一切罢之。岁余,除知颖昌府,移陕府。陕右民号难理。公至,开布威信,不两月大治,民皆悦服。擢龙图阁直学士,以公事忤宰相王黼,降充龙图阁待制,移知成都府。兴利去害,治与陕等。民绘像立祠,刻石纪异。高宗皇帝即位,诏公知徐州。明年,北人犯顺,粘罕以众数万寇徐,徐城孤势危。公领兵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虏重围夹攻,昼夜不息,城中兵粮单竭,死者甚众,虏势益张,几二十余日,城陷。公躬擐甲胄,巷战竟日,度不能御,乃反州治,易朝服,南乡再拜曰:“臣受国厚恩,当以死报,今得死所矣!”且谓贼曰:“死守者我也,监郡而次亡与焉,可独杀我,而舍僚吏与百姓。”虏虽悍狡,闻公言,亦凛然叹异曰:“若使南朝皆如公,我辈岂得至此。今汴京已陷,二帝已北去,公尚为谁守乎?”公骂不绝口。虏复说曰:“必欲全活生灵,请立降,当为易官封,命汝就知此州,以抚残民。”公曰:“尔贼毋诱我,吾誓有死耳!”敌察其无降意,命左右挝其口,流血盈襟。公犹含血噀之。子倚在傍,不胜愤怒,突出见粘罕,顾手无挺刃,得布囊盛砖掷之,力少差,中其旁千户长,毙。粘罕怒,即执倚刳其心以祭千户长,欲惧公以速降。公不顾,为敌敲死,阉门百口俱遇害。时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注: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上◎壮节王公传载:宋壮节王公复守徐州,阖门死节。《宋史》仅附书《赵立传》,亦不详何许人。一日,读刘昌诗兴伯《芦浦笔记》,乃知公为吾乡人,传载世系官阶始末甚悉。笔记十卷,乃万历中绥安谢兆申所钞,丹阳贺氏藏本,流传甚少,因全录之。】
卷九 ○悫斋铭
家君命枃以悫名其斋,而命栻铭以告之。栻敬问所以为铭之意,盖取夫孔子曰士必悫而后求智能。退而深思,以为之铭。
士或志近,辩给智巧,学之不知,其器则小。天下之理,惟实为贵。实不在外,当悫乎内。不震不摇,物孰加之。以此操行,谁曰不宜?古之君子,惟斯之守,不可小知,而可大受。故以此事亲,斯为孝;以此事君,斯为忠;以此事兄,斯为悌;交于朋友,斯为信。子其深思而不忒,维师乎悫以令子之德。
右铭不载集中。盖当时此纸流落,今幸宝藏遗墨。先生作铭时,年二十有三,实乙亥冬十月辛卯也。
卷十 ○筹笔驿诗
右驿在蜀中绵州,石曼卿为诸葛武侯赋也。宝元二年,大书以遗朱复之。后二年,朱为四明节度推官,遂刻石于厅事。中更兵火,碑仆于榛莽间,凡百余年。刘伟至,出而函置南堂壁间,且以名其堂,缺一角失十五字。绍熙元年,守林采得《曼卿集》而补之,且举范文正公《诔石学士书》于后,云:“曼卿之诗,气雄而奇,大爱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实为神物。”今观此诗此字,则所谓实为神物非虚语也。青萍剑名,杜诗《秦州见敕目除薛毕》,有“谁定握青萍”之句。
回应 2020-07-02 08:49:02
-
《芦浦笔记》十卷,宋刘昌诗撰。昌诗官卑职小,名不见史传。据六合、四明县志考证,嘉定七年(1214),昌诗为六合知县,任内颇有政声,此前在慈溪县芦浦任盐官,因“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兀坐篝灯,惟繙书以自娱。” 笔记虽仅十卷,但内容宽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
2020-07-02 08:49:02
《芦浦笔记》十卷,宋刘昌诗撰。昌诗官卑职小,名不见史传。据六合、四明县志考证,嘉定七年(1214),昌诗为六合知县,任内颇有政声,此前在慈溪县芦浦任盐官,因“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兀坐篝灯,惟繙书以自娱。”
笔记虽仅十卷,但内容宽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曲章制度,以及闻见之遗闻轶事,皆记载或考证,且颇多创见。
卷一 ○宁馨
《能改斋漫录》载,山涛叱王衍为宁馨儿。王太后怒废帝,谓“那得生宁馨儿”。二说以为儿非馨香者。观其语意似不然。予读《世说》,见晋人言多带馨字。如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惟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又殷中军至刘尹所清言,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又桓温诣刘尹,卧不起。温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又王司州乘雪往王螭许,持其臂,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观此,则只如今人说恁地。
卷二 ○辨诸葛武侯疏脱误句读
洵直谨按:《蜀志·诸葛武侯传》,载其五年所上后主疏云:“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责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盖武侯以兴复自任,故以谓不效则治其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攸之、祎、允,则任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而已,兴复非其任也。武侯不效而遽责之,某恐三子者宜有所不服,武侯必不然也。又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搀于武侯自叙之间,文意皆不相接续。某疑其句读有所脱误,而不敢以臆断之。乃取《文选》所载《武侯表》较之,亦同。而李善、五臣皆无说。又观《苏内翰集》,见其称武侯此《表》,与《伊训》、《说命》相表里,亦未尝疑其脱误。然某之疑终不能释。因于《蜀志》反复求之,乃得之于《董允传》,云:“亮将北征,住汉中,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乃知脱误之处。兼董允止称侍郎,盖其本传所历之官也。因以《武侯》、《董允传》,及《文选》参而补之,遂为全文。
卷三 ○打字
欧阳公《归田录》云:世俗言语之讹,而君子小人皆同其谬,惟打字耳。如打船、打车、打鱼、打水、打饭、打衣粮、打伞、打黏、打量、打试,触事皆谓之打。《漫录》以释文取偏旁证之,谓打字从手从丁,盖以手当其事者也。此说得之矣。然世间言打字尚多:左藏有打套局,诸库支酒谓之打发,诸军请粮谓之打请,印文书谓之打印,结算谓之打算,贸易谓之打夥,装饰谓之打扮,请酒醋谓之打醋、打酒,盐场装发谓之打袋,席地而睡谓之打铺,包裹谓之打角,收拾为打叠,又日打进。畚筑之间有打号,行路有打伴,打包,打轿。负钱于身为打腰。饮席有打马,打令,打杂剧,打诨。僧道有打化,设斋有打供。荷胡床为打交椅,舞傩为打驱傩。又宋歌曲调:“打坏木楼床,谁能坐相思。”又有打睡,打嚏,打话,打闹,打斗,打和,打合(读作阁),打过,打勾,打了,至于打糊,打面,打饼,打线,打百索,打绦,打帘,打荐,打席,打篱巴。街市戏谑有打砌、打调之类。因并记之。
卷四 ○尧庙
桂林有尧、舜庙。尧庙在尧山下、漓江中分,舜庙在西岸相望,皆有碑刻高崖,韩云卿文。韩择木八分书,李阳冰篆额。盖舜葬苍梧,故于此立祠,无可疑者。尧庙则谓因山而立,郡人每岁于水际望祀。南轩先生亦有《祠唐帝词》云:淳熙四年,静江守臣张栻,既新陶唐帝祠。二月甲子,率官属祗谒祠下,再拜稽首。退而歌曰:“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曾丘。皇胡为乎于此留?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序兮何言。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南轩是时毁诸淫祀,而独留此二庙,且修之。抑不知尝考证其所始乎?盖尧未尝至南方,若因山而祀,则予曩游桂林,大抵回环之山皆积石,惟尧山则累土,故此山因土而名垚,恐非陶唐氏之尧。若庙而祀之,特此山之神可矣。若曰唐帝,恐成附会,故愿与博古者评之。【原注:鲲案:尧山之尧庙,乃其后人所立。张衡《南都赋》云: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追孝,立唐祀于尧山。盖刘累迁于鲁县,因立尧庙干县之西山,故谓之尧山。《水经氵蚩水注》甚明,兴伯特未之考耳。】
卷五 ○金花帖子
唐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书其姓名,花押其下,使人持以报之,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国初尚循其制。予家藏王扶、龚识二帖拓本,帖皆长五寸许,其阔半之。龚识又有大护帖,复书姓名于帖面。考《登科记》,盖太宗端拱元年程宿榜,扶第二人,识第十四。其下花押二:一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宋白,一职方员外郎知制诰权知贡举李沆。后临轩唱名,此制遂废。周益公家亦有咸平二年盛京所得者,其他不特未之见,久而湮没,知之者亦鲜矣。尝观《开元遗事》载,新进士及第,必以泥金帖子附家书,谓之喜信。是又足以见昔人之风范也。
卷六 ○金根车
崔豹《古今注》云:金根车,秦制也。秦并天下,阅三代之舆服,谓殷得瑞山车,一曰金根,故因作为金根之车。秦乃增饰而乘御,汉因不改。晋《舆服志》载:金根车,天子亲耕所乘,置耒耜于轼上,乃知是车盖耕车也。及考《东京赋》,有农舆辂木,薛综注曰,此所谓耕根车。然则金根、耕根,其名又异矣。唐庄懿公主下嫁田绪,德宗幸望春楼饯之,厌翟敝不可乘,以金根车代之。公主出降乘金根车,自此始。岂非去古远而意愈失邪?韩昶为集贤校理,史记中有说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欤?必金银车也。”悉改“根”为“银”。至除拾遗,果为谏院不受。昶,文公之子也,而不知古,抑又可叹。国史《舆服志》载耕根车制,如五辂之副,驾六青马,驾士四十人,而以金根车为皇后之车,或者因唐以代厌翟,不复考古而分为二尔。
卷七 ○比事
《漫录》取《类对》为一门,然经传中可类者多矣。姑以《史记》有八事相比,因记之。
《孙子吴起赞》: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刖。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白起王翦赞》:鄙谚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振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本根,偷合取容,以至殁身。彼各有所短也。
卷八 ○资政庄节王公家传
公讳复,字景仁,淄州淄川县人也。曾祖昊,国子博士。祖珍,尚书虞部员外郎。父愈,澶州濮阳县令,赠光禄大夫。公少好读书,博通史传,慷慨有气节。家有唐以来名臣画像,每指颜杲卿像谓人曰:“士当艰难时捐躯殉节如颜公,始无愧于天地间矣!”以门荫补官,试大观中,选授大理评事,迁本寺丞。公家故饶财,不乐私蓄,尝率其里之贵豪,遇郊祀岁,各输银绢十万以助赏赍,郡国效之,公亦未尝有希恩意。久之,除京东辇运,迁京东路转运判官。按属部,道过淄川,父老迎候,公下车慰谢。先是,淄民多苦调外苛征。公尝与父老言,他日或能奏蠲之。至是以白公。公曰:“官卑不敢言,然重食吾言,以为父老羞。敢以私田之入代输。”三年,除两浙转运副使。时太平日久,民不知兵。方腊初叛,所过守将望风奔骇。公下令所部,严堡垒、修战备,竭力讨贼,屡战有功。贼平,擢徽猷阁待制,迁都转运使。朱勔以花石奉艮岳,多取漕舰以载,号直达纲。公曰:“今盗起仓卒,飞娩繁困,而佞幸之徒,犹实苑囿以惑上心。”固执不与。勔力谮于上。公上疏奏,谓不可以不急之务,疲民费财,请一切罢之。岁余,除知颖昌府,移陕府。陕右民号难理。公至,开布威信,不两月大治,民皆悦服。擢龙图阁直学士,以公事忤宰相王黼,降充龙图阁待制,移知成都府。兴利去害,治与陕等。民绘像立祠,刻石纪异。高宗皇帝即位,诏公知徐州。明年,北人犯顺,粘罕以众数万寇徐,徐城孤势危。公领兵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虏重围夹攻,昼夜不息,城中兵粮单竭,死者甚众,虏势益张,几二十余日,城陷。公躬擐甲胄,巷战竟日,度不能御,乃反州治,易朝服,南乡再拜曰:“臣受国厚恩,当以死报,今得死所矣!”且谓贼曰:“死守者我也,监郡而次亡与焉,可独杀我,而舍僚吏与百姓。”虏虽悍狡,闻公言,亦凛然叹异曰:“若使南朝皆如公,我辈岂得至此。今汴京已陷,二帝已北去,公尚为谁守乎?”公骂不绝口。虏复说曰:“必欲全活生灵,请立降,当为易官封,命汝就知此州,以抚残民。”公曰:“尔贼毋诱我,吾誓有死耳!”敌察其无降意,命左右挝其口,流血盈襟。公犹含血噀之。子倚在傍,不胜愤怒,突出见粘罕,顾手无挺刃,得布囊盛砖掷之,力少差,中其旁千户长,毙。粘罕怒,即执倚刳其心以祭千户长,欲惧公以速降。公不顾,为敌敲死,阉门百口俱遇害。时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注: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上◎壮节王公传载:宋壮节王公复守徐州,阖门死节。《宋史》仅附书《赵立传》,亦不详何许人。一日,读刘昌诗兴伯《芦浦笔记》,乃知公为吾乡人,传载世系官阶始末甚悉。笔记十卷,乃万历中绥安谢兆申所钞,丹阳贺氏藏本,流传甚少,因全录之。】
卷九 ○悫斋铭
家君命枃以悫名其斋,而命栻铭以告之。栻敬问所以为铭之意,盖取夫孔子曰士必悫而后求智能。退而深思,以为之铭。
士或志近,辩给智巧,学之不知,其器则小。天下之理,惟实为贵。实不在外,当悫乎内。不震不摇,物孰加之。以此操行,谁曰不宜?古之君子,惟斯之守,不可小知,而可大受。故以此事亲,斯为孝;以此事君,斯为忠;以此事兄,斯为悌;交于朋友,斯为信。子其深思而不忒,维师乎悫以令子之德。
右铭不载集中。盖当时此纸流落,今幸宝藏遗墨。先生作铭时,年二十有三,实乙亥冬十月辛卯也。
卷十 ○筹笔驿诗
右驿在蜀中绵州,石曼卿为诸葛武侯赋也。宝元二年,大书以遗朱复之。后二年,朱为四明节度推官,遂刻石于厅事。中更兵火,碑仆于榛莽间,凡百余年。刘伟至,出而函置南堂壁间,且以名其堂,缺一角失十五字。绍熙元年,守林采得《曼卿集》而补之,且举范文正公《诔石学士书》于后,云:“曼卿之诗,气雄而奇,大爱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实为神物。”今观此诗此字,则所谓实为神物非虚语也。青萍剑名,杜诗《秦州见敕目除薛毕》,有“谁定握青萍”之句。
回应 2020-07-02 08:49:02
-
《芦浦笔记》十卷,宋刘昌诗撰。昌诗官卑职小,名不见史传。据六合、四明县志考证,嘉定七年(1214),昌诗为六合知县,任内颇有政声,此前在慈溪县芦浦任盐官,因“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兀坐篝灯,惟繙书以自娱。” 笔记虽仅十卷,但内容宽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
2020-07-02 08:49:02
《芦浦笔记》十卷,宋刘昌诗撰。昌诗官卑职小,名不见史传。据六合、四明县志考证,嘉定七年(1214),昌诗为六合知县,任内颇有政声,此前在慈溪县芦浦任盐官,因“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兀坐篝灯,惟繙书以自娱。”
笔记虽仅十卷,但内容宽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曲章制度,以及闻见之遗闻轶事,皆记载或考证,且颇多创见。
卷一 ○宁馨
《能改斋漫录》载,山涛叱王衍为宁馨儿。王太后怒废帝,谓“那得生宁馨儿”。二说以为儿非馨香者。观其语意似不然。予读《世说》,见晋人言多带馨字。如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惟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又殷中军至刘尹所清言,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又桓温诣刘尹,卧不起。温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又王司州乘雪往王螭许,持其臂,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观此,则只如今人说恁地。
卷二 ○辨诸葛武侯疏脱误句读
洵直谨按:《蜀志·诸葛武侯传》,载其五年所上后主疏云:“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责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盖武侯以兴复自任,故以谓不效则治其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攸之、祎、允,则任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而已,兴复非其任也。武侯不效而遽责之,某恐三子者宜有所不服,武侯必不然也。又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搀于武侯自叙之间,文意皆不相接续。某疑其句读有所脱误,而不敢以臆断之。乃取《文选》所载《武侯表》较之,亦同。而李善、五臣皆无说。又观《苏内翰集》,见其称武侯此《表》,与《伊训》、《说命》相表里,亦未尝疑其脱误。然某之疑终不能释。因于《蜀志》反复求之,乃得之于《董允传》,云:“亮将北征,住汉中,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乃知脱误之处。兼董允止称侍郎,盖其本传所历之官也。因以《武侯》、《董允传》,及《文选》参而补之,遂为全文。
卷三 ○打字
欧阳公《归田录》云:世俗言语之讹,而君子小人皆同其谬,惟打字耳。如打船、打车、打鱼、打水、打饭、打衣粮、打伞、打黏、打量、打试,触事皆谓之打。《漫录》以释文取偏旁证之,谓打字从手从丁,盖以手当其事者也。此说得之矣。然世间言打字尚多:左藏有打套局,诸库支酒谓之打发,诸军请粮谓之打请,印文书谓之打印,结算谓之打算,贸易谓之打夥,装饰谓之打扮,请酒醋谓之打醋、打酒,盐场装发谓之打袋,席地而睡谓之打铺,包裹谓之打角,收拾为打叠,又日打进。畚筑之间有打号,行路有打伴,打包,打轿。负钱于身为打腰。饮席有打马,打令,打杂剧,打诨。僧道有打化,设斋有打供。荷胡床为打交椅,舞傩为打驱傩。又宋歌曲调:“打坏木楼床,谁能坐相思。”又有打睡,打嚏,打话,打闹,打斗,打和,打合(读作阁),打过,打勾,打了,至于打糊,打面,打饼,打线,打百索,打绦,打帘,打荐,打席,打篱巴。街市戏谑有打砌、打调之类。因并记之。
卷四 ○尧庙
桂林有尧、舜庙。尧庙在尧山下、漓江中分,舜庙在西岸相望,皆有碑刻高崖,韩云卿文。韩择木八分书,李阳冰篆额。盖舜葬苍梧,故于此立祠,无可疑者。尧庙则谓因山而立,郡人每岁于水际望祀。南轩先生亦有《祠唐帝词》云:淳熙四年,静江守臣张栻,既新陶唐帝祠。二月甲子,率官属祗谒祠下,再拜稽首。退而歌曰:“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曾丘。皇胡为乎于此留?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序兮何言。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南轩是时毁诸淫祀,而独留此二庙,且修之。抑不知尝考证其所始乎?盖尧未尝至南方,若因山而祀,则予曩游桂林,大抵回环之山皆积石,惟尧山则累土,故此山因土而名垚,恐非陶唐氏之尧。若庙而祀之,特此山之神可矣。若曰唐帝,恐成附会,故愿与博古者评之。【原注:鲲案:尧山之尧庙,乃其后人所立。张衡《南都赋》云: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追孝,立唐祀于尧山。盖刘累迁于鲁县,因立尧庙干县之西山,故谓之尧山。《水经氵蚩水注》甚明,兴伯特未之考耳。】
卷五 ○金花帖子
唐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书其姓名,花押其下,使人持以报之,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国初尚循其制。予家藏王扶、龚识二帖拓本,帖皆长五寸许,其阔半之。龚识又有大护帖,复书姓名于帖面。考《登科记》,盖太宗端拱元年程宿榜,扶第二人,识第十四。其下花押二:一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宋白,一职方员外郎知制诰权知贡举李沆。后临轩唱名,此制遂废。周益公家亦有咸平二年盛京所得者,其他不特未之见,久而湮没,知之者亦鲜矣。尝观《开元遗事》载,新进士及第,必以泥金帖子附家书,谓之喜信。是又足以见昔人之风范也。
卷六 ○金根车
崔豹《古今注》云:金根车,秦制也。秦并天下,阅三代之舆服,谓殷得瑞山车,一曰金根,故因作为金根之车。秦乃增饰而乘御,汉因不改。晋《舆服志》载:金根车,天子亲耕所乘,置耒耜于轼上,乃知是车盖耕车也。及考《东京赋》,有农舆辂木,薛综注曰,此所谓耕根车。然则金根、耕根,其名又异矣。唐庄懿公主下嫁田绪,德宗幸望春楼饯之,厌翟敝不可乘,以金根车代之。公主出降乘金根车,自此始。岂非去古远而意愈失邪?韩昶为集贤校理,史记中有说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欤?必金银车也。”悉改“根”为“银”。至除拾遗,果为谏院不受。昶,文公之子也,而不知古,抑又可叹。国史《舆服志》载耕根车制,如五辂之副,驾六青马,驾士四十人,而以金根车为皇后之车,或者因唐以代厌翟,不复考古而分为二尔。
卷七 ○比事
《漫录》取《类对》为一门,然经传中可类者多矣。姑以《史记》有八事相比,因记之。
《孙子吴起赞》: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刖。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白起王翦赞》:鄙谚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振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本根,偷合取容,以至殁身。彼各有所短也。
卷八 ○资政庄节王公家传
公讳复,字景仁,淄州淄川县人也。曾祖昊,国子博士。祖珍,尚书虞部员外郎。父愈,澶州濮阳县令,赠光禄大夫。公少好读书,博通史传,慷慨有气节。家有唐以来名臣画像,每指颜杲卿像谓人曰:“士当艰难时捐躯殉节如颜公,始无愧于天地间矣!”以门荫补官,试大观中,选授大理评事,迁本寺丞。公家故饶财,不乐私蓄,尝率其里之贵豪,遇郊祀岁,各输银绢十万以助赏赍,郡国效之,公亦未尝有希恩意。久之,除京东辇运,迁京东路转运判官。按属部,道过淄川,父老迎候,公下车慰谢。先是,淄民多苦调外苛征。公尝与父老言,他日或能奏蠲之。至是以白公。公曰:“官卑不敢言,然重食吾言,以为父老羞。敢以私田之入代输。”三年,除两浙转运副使。时太平日久,民不知兵。方腊初叛,所过守将望风奔骇。公下令所部,严堡垒、修战备,竭力讨贼,屡战有功。贼平,擢徽猷阁待制,迁都转运使。朱勔以花石奉艮岳,多取漕舰以载,号直达纲。公曰:“今盗起仓卒,飞娩繁困,而佞幸之徒,犹实苑囿以惑上心。”固执不与。勔力谮于上。公上疏奏,谓不可以不急之务,疲民费财,请一切罢之。岁余,除知颖昌府,移陕府。陕右民号难理。公至,开布威信,不两月大治,民皆悦服。擢龙图阁直学士,以公事忤宰相王黼,降充龙图阁待制,移知成都府。兴利去害,治与陕等。民绘像立祠,刻石纪异。高宗皇帝即位,诏公知徐州。明年,北人犯顺,粘罕以众数万寇徐,徐城孤势危。公领兵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虏重围夹攻,昼夜不息,城中兵粮单竭,死者甚众,虏势益张,几二十余日,城陷。公躬擐甲胄,巷战竟日,度不能御,乃反州治,易朝服,南乡再拜曰:“臣受国厚恩,当以死报,今得死所矣!”且谓贼曰:“死守者我也,监郡而次亡与焉,可独杀我,而舍僚吏与百姓。”虏虽悍狡,闻公言,亦凛然叹异曰:“若使南朝皆如公,我辈岂得至此。今汴京已陷,二帝已北去,公尚为谁守乎?”公骂不绝口。虏复说曰:“必欲全活生灵,请立降,当为易官封,命汝就知此州,以抚残民。”公曰:“尔贼毋诱我,吾誓有死耳!”敌察其无降意,命左右挝其口,流血盈襟。公犹含血噀之。子倚在傍,不胜愤怒,突出见粘罕,顾手无挺刃,得布囊盛砖掷之,力少差,中其旁千户长,毙。粘罕怒,即执倚刳其心以祭千户长,欲惧公以速降。公不顾,为敌敲死,阉门百口俱遇害。时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注: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上◎壮节王公传载:宋壮节王公复守徐州,阖门死节。《宋史》仅附书《赵立传》,亦不详何许人。一日,读刘昌诗兴伯《芦浦笔记》,乃知公为吾乡人,传载世系官阶始末甚悉。笔记十卷,乃万历中绥安谢兆申所钞,丹阳贺氏藏本,流传甚少,因全录之。】
卷九 ○悫斋铭
家君命枃以悫名其斋,而命栻铭以告之。栻敬问所以为铭之意,盖取夫孔子曰士必悫而后求智能。退而深思,以为之铭。
士或志近,辩给智巧,学之不知,其器则小。天下之理,惟实为贵。实不在外,当悫乎内。不震不摇,物孰加之。以此操行,谁曰不宜?古之君子,惟斯之守,不可小知,而可大受。故以此事亲,斯为孝;以此事君,斯为忠;以此事兄,斯为悌;交于朋友,斯为信。子其深思而不忒,维师乎悫以令子之德。
右铭不载集中。盖当时此纸流落,今幸宝藏遗墨。先生作铭时,年二十有三,实乙亥冬十月辛卯也。
卷十 ○筹笔驿诗
右驿在蜀中绵州,石曼卿为诸葛武侯赋也。宝元二年,大书以遗朱复之。后二年,朱为四明节度推官,遂刻石于厅事。中更兵火,碑仆于榛莽间,凡百余年。刘伟至,出而函置南堂壁间,且以名其堂,缺一角失十五字。绍熙元年,守林采得《曼卿集》而补之,且举范文正公《诔石学士书》于后,云:“曼卿之诗,气雄而奇,大爱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实为神物。”今观此诗此字,则所谓实为神物非虚语也。青萍剑名,杜诗《秦州见敕目除薛毕》,有“谁定握青萍”之句。
回应 2020-07-02 08:49:02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 (迎风追)
- 中華書局-歷代史料筆記叢刊 (K.O.)
- 下雪天看的书 (坐忘齋)
- 宋人笔记 (boks)
- 宋史史料之笔记类 (蔚云朔)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芦浦笔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巫马弘官 2011-07-14 13:32:30
虽然篇幅不长,但有些内容还是较为有趣的
0 有用 文在兹 2016-03-05 23:56:28
16.3.3
0 有用 豆友161326559 2017-11-06 00:24:54
三星半。点校问题多,校勘记也简单,好在薄。中年危机单身男子的睡前读物。
0 有用 八瓣蒜 2019-11-21 12:20:15
对《能改斋漫录》有所纠谬,卷五对科举制度考察很有裨益!第8卷后保存很多制度史、诗文诗话原始史料,很有价值。另《祭蝗虫文》读着很有意思。
0 有用 Nello 2012-07-02 12:25:53
大多记载的唐宋时期史料笔记,或考究,或小结。挺有意思的。尤其最后一卷,一连十五首上元月的词抄,真是……您太费心了。
0 有用 孤愤 2022-03-22 19:50:53
补标。巻八有一条宋初宣徽院掌三班使臣人事的文牒材料。
0 有用 八瓣蒜 2019-11-21 12:20:15
对《能改斋漫录》有所纠谬,卷五对科举制度考察很有裨益!第8卷后保存很多制度史、诗文诗话原始史料,很有价值。另《祭蝗虫文》读着很有意思。
0 有用 秦川 2018-03-06 08:45:28
印象最深的是撫屍慟哭之後又學驢鳴的那位孫先生。一位宋朝的知縣,沒有埋在歷史的塵土之中也是慶幸。
0 有用 豆友161326559 2017-11-06 00:24:54
三星半。点校问题多,校勘记也简单,好在薄。中年危机单身男子的睡前读物。
0 有用 宏天义隐 2016-11-10 11:18:10
较少宋事,多考证历代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