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传播知识,开启智慧,向来是知识分子天定的使命。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神经越来越紧张,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精神萎缩,道德滑坡。这些现象给现代化的进程涂抹上了不和谐的音符。黎鸣先生作为一代智者,耗费了近十年的心血,从中西方先进文化的观念出发,以自己的视角,对道德和人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思考,对困惑人类和世界的大问题进行了独特的阐述,立论宏伟,人文情怀跃然纸上。...
黎鸣:
哲学家。1944年出生,江西省南昌人,现居北京。1981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毕业后,一起从事社会控制论。信息哲学、文化人类的研究。迄今已出版译著8部,专著有《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问人性》《人生的求索》《人类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其中《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和《西方哲学死了》两书出版后,在全国思想界引起巨大轰动,并荣登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黎鸣先生也被誉为“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最受关注的哲学家”。
我从这本书喜欢黎明的。
有些啰嗦,不过仍比较系统。去年读时很有些地方有启发
把开头和结尾那两章看看就行了
呜呼哀哉 如此而已
大概,是高考结束后,满心欢喜迎接大学生活的暑假,在方兴未艾的当当网尝试了网购,买了这本书吧。或者,是逛上海书城时,被名字吸引,为了装逼买的。书是杂文,充满了对人类的悲鸣和关切,在手写时代,也算引经据典了很多内容。21世纪初,中国很多人,普遍都喜欢讨论,讨论宏观的,神秘的,虚头巴脑的文化和精神。还是王小波有趣啊。不过黎鸣作为公共作家,视野和文笔还是很好的。他的局限,就是不自觉地对立中西方文明。全球化... 大概,是高考结束后,满心欢喜迎接大学生活的暑假,在方兴未艾的当当网尝试了网购,买了这本书吧。或者,是逛上海书城时,被名字吸引,为了装逼买的。书是杂文,充满了对人类的悲鸣和关切,在手写时代,也算引经据典了很多内容。21世纪初,中国很多人,普遍都喜欢讨论,讨论宏观的,神秘的,虚头巴脑的文化和精神。还是王小波有趣啊。不过黎鸣作为公共作家,视野和文笔还是很好的。他的局限,就是不自觉地对立中西方文明。全球化时代,真正的人类关切,应该是像王小波、刘慈欣、东野圭吾这样的吧。 (展开)
无疑而言,黎鸣的思维是敏锐的,他发现了当今世界道德沦陷的现象,以及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理性主义的狂妄,扼杀了信仰和仁爱,让人活在一种功利的计算中,失去了人的价值。从代跋中,我们可以看到,黎鸣曾想用文学治愈社会,后来发现还是科学好,再后来发现科学也不行,就想到用人学,至于他的人学思维是什么?简要来说,就是要有一分为三的价值观,信仰精神+求知精神+仁爱精神,我认为具备这三者的当然能算好人,整个... 无疑而言,黎鸣的思维是敏锐的,他发现了当今世界道德沦陷的现象,以及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理性主义的狂妄,扼杀了信仰和仁爱,让人活在一种功利的计算中,失去了人的价值。从代跋中,我们可以看到,黎鸣曾想用文学治愈社会,后来发现还是科学好,再后来发现科学也不行,就想到用人学,至于他的人学思维是什么?简要来说,就是要有一分为三的价值观,信仰精神+求知精神+仁爱精神,我认为具备这三者的当然能算好人,整个社会运转起来也会良好,但是怎么才能让所有人具备这样的价值观呢?并让所有人按照他的价值观行动呢?这些问题是实践问题,我看需要由马克思主义来完成,因为他有句话说的好,“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然而,关键是要改变世界”。 (展开)
> 更多短评 6 条
小楼一夜听春雨 (凡读无益之书皆玩物丧志)
2011-03-09 21:19:00 1人喜欢
人类的道德标准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了。 人类已经愈来愈变成了不知恩、不记恩、不报恩的动物了,或者甚至相反,变成了惟一知仇、记仇、报仇的动物,甚至变成了恩将仇报的动物。 愈是精神消亡得迅速、消亡得彻底的人们愈是特别敏感于肉体的躁动,也愈是想寻求形形色色肉体感官的刺激。 纯粹的功利理性主义的文化模式创造了一个纯粹为物质利益竞争而生存的人类社会。竞争本来是为了生存,然而事实上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人们的生存是为了竞争,是为了从竞争中获得巨大的刺激快感而竞争,而决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竞争。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文化,是带有浓厚的孝梯忠恕传统的阴性(女性)的文化,中国文化不具备西方文化的阳刚的侵略性的男子气。 罗马官方关心的只是向他们提供‘面包和马戏’,以免发生骚动。 人们对竞技体育运动和暴利职业的迷狂与全人类的疯狂的赌博心态。 什么是人类之爱?爱的含义有三层。第一层是吸引,第二层是奉献,第三层是爱的升华,是创造。 中国人为了子女可作出力所能及的任何牺牲,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的历史中,父母一代的人们的希望早在青年时代就已经破灭了,中国人总是无休无止地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儿女的身上。 安宁才是人类幸福的准绳。 这甚至是一个规律:谁接受理性主义的东西越多,谁拥有的信仰精神和爱人精神就越少。 什么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就是强烈的感官刺激加上金钱的诱惑力。 绝大多数坐在荧屏前面的人们都被实际操纵电视播放权力的人们愚弄了、欺骗了、控制了、统治了。全社会的人们都不得不通过操纵者的眼睛去看,通过操纵者的耳朵去听,通过操纵者界定的信息去选择,通过操纵者的大脑去思考,……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体的人格。 西方的有识之士早就有人把电视称之为“魔鬼的眼睛”、“制造文盲的社会机器”、“低能的制造者”、“社会的公害”、“引诱青少年犯罪的教唆犯”……等等。 美国人斯坦纳指出,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同每周花在看电视戈上的时间呈反比。 美国学者拉扎斯费尔德和默顿指出,电视是“属于最应重视的和最最有效的社会麻醉剂,它它们可能有效到这样的地步,以致使嗜好者无法认识自己的病症。他们认为,电视大量胡人们的闲暇时间,虽然传播了大量的信息,但多数并不能为人们真正理解和领会,这严重地“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和缺乏行动”,更是“侧重于起到昧痹而不是激发普通的观者或听众的作用”。⑤也有人直接指出,“电视节目成了一种麻醉剂,而不是一种推动力。,....之许多包视节目窃夺了人类最宝贵的天赋,破坏了人类集中注意力的育力。”有的人更是直接指斥,电视是“家庭中的魔鬼”、“第三者”、“霸王”、“塑造丑陋人的摇篮”、“制造梦幻的工厂”,“电视强迫少们坐在家里看那些并不想出去看的糟糕电影”,“电视使无所事事的人有机会看看那些一事无成的人”,从而获得一种可怜的自我安慰,庸人在电视的引导之下大量地产生,他们淹没了精英,消灭了精英。” 书中对“媒介英雄”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运动员,如棒球手、拳击手、橄榄球手等等。用棍棒或球拍妙地打一次球无助于民族的命运。体育技巧不属于文明范畴。 第二类是歌手、演员。这些人同样得力于盲目地迎合低级趣味的大众嗜好的媒介的过分的宣扬。 第三类是虚构的具有非凡能力的影视形象,如超人、幻影、仙女、蝙蝠人和蜘蛛人,超人……相比之下,现实世界中真人就显得苍白无力,柔弱不堪。 说得更透彻一点,现代真正的英雄只有一个内容,它就是金钱。金钱是当代英雄雄的守护神,是塑造一切英雄的众神之神。 人类曾经在权力面前彻底地丧失了自我。当今的人类走向了另一极,人类已在金钱面前完全丧失了自我。 据统计,在美国,儿童5岁以前接触暴力镜玲的时间平均超过200个小时,到14岁为止,目睹13000人被杀,到16岁,看到暴力行为达20万起。 “如果青蛙消失,地球的末日就会到来。” 货币的实际价格,也即用现行汇率确定的各种货币的实际的“含金量”,其实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 第一种因素是用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起来的世界集团暴力的威慑; 第二种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
> 6人在读
> 40人读过
> 52人想读
订阅关于道德的沦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空羽 2008-06-24 11:14:44
我从这本书喜欢黎明的。
0 有用 莫莫 2012-12-07 22:08:54
有些啰嗦,不过仍比较系统。去年读时很有些地方有启发
0 有用 化之之 2012-05-29 18:46:02
把开头和结尾那两章看看就行了
0 有用 清風明月 2013-05-24 21:19:19
呜呼哀哉 如此而已
0 有用 悟仁 2020-05-10 13:05:12
大概,是高考结束后,满心欢喜迎接大学生活的暑假,在方兴未艾的当当网尝试了网购,买了这本书吧。或者,是逛上海书城时,被名字吸引,为了装逼买的。书是杂文,充满了对人类的悲鸣和关切,在手写时代,也算引经据典了很多内容。21世纪初,中国很多人,普遍都喜欢讨论,讨论宏观的,神秘的,虚头巴脑的文化和精神。还是王小波有趣啊。不过黎鸣作为公共作家,视野和文笔还是很好的。他的局限,就是不自觉地对立中西方文明。全球化... 大概,是高考结束后,满心欢喜迎接大学生活的暑假,在方兴未艾的当当网尝试了网购,买了这本书吧。或者,是逛上海书城时,被名字吸引,为了装逼买的。书是杂文,充满了对人类的悲鸣和关切,在手写时代,也算引经据典了很多内容。21世纪初,中国很多人,普遍都喜欢讨论,讨论宏观的,神秘的,虚头巴脑的文化和精神。还是王小波有趣啊。不过黎鸣作为公共作家,视野和文笔还是很好的。他的局限,就是不自觉地对立中西方文明。全球化时代,真正的人类关切,应该是像王小波、刘慈欣、东野圭吾这样的吧。 (展开)
0 有用 悟仁 2020-05-10 13:05:12
大概,是高考结束后,满心欢喜迎接大学生活的暑假,在方兴未艾的当当网尝试了网购,买了这本书吧。或者,是逛上海书城时,被名字吸引,为了装逼买的。书是杂文,充满了对人类的悲鸣和关切,在手写时代,也算引经据典了很多内容。21世纪初,中国很多人,普遍都喜欢讨论,讨论宏观的,神秘的,虚头巴脑的文化和精神。还是王小波有趣啊。不过黎鸣作为公共作家,视野和文笔还是很好的。他的局限,就是不自觉地对立中西方文明。全球化... 大概,是高考结束后,满心欢喜迎接大学生活的暑假,在方兴未艾的当当网尝试了网购,买了这本书吧。或者,是逛上海书城时,被名字吸引,为了装逼买的。书是杂文,充满了对人类的悲鸣和关切,在手写时代,也算引经据典了很多内容。21世纪初,中国很多人,普遍都喜欢讨论,讨论宏观的,神秘的,虚头巴脑的文化和精神。还是王小波有趣啊。不过黎鸣作为公共作家,视野和文笔还是很好的。他的局限,就是不自觉地对立中西方文明。全球化时代,真正的人类关切,应该是像王小波、刘慈欣、东野圭吾这样的吧。 (展开)
2 有用 吉吉范特西 2018-01-24 11:54:46
无疑而言,黎鸣的思维是敏锐的,他发现了当今世界道德沦陷的现象,以及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理性主义的狂妄,扼杀了信仰和仁爱,让人活在一种功利的计算中,失去了人的价值。从代跋中,我们可以看到,黎鸣曾想用文学治愈社会,后来发现还是科学好,再后来发现科学也不行,就想到用人学,至于他的人学思维是什么?简要来说,就是要有一分为三的价值观,信仰精神+求知精神+仁爱精神,我认为具备这三者的当然能算好人,整个... 无疑而言,黎鸣的思维是敏锐的,他发现了当今世界道德沦陷的现象,以及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理性主义的狂妄,扼杀了信仰和仁爱,让人活在一种功利的计算中,失去了人的价值。从代跋中,我们可以看到,黎鸣曾想用文学治愈社会,后来发现还是科学好,再后来发现科学也不行,就想到用人学,至于他的人学思维是什么?简要来说,就是要有一分为三的价值观,信仰精神+求知精神+仁爱精神,我认为具备这三者的当然能算好人,整个社会运转起来也会良好,但是怎么才能让所有人具备这样的价值观呢?并让所有人按照他的价值观行动呢?这些问题是实践问题,我看需要由马克思主义来完成,因为他有句话说的好,“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然而,关键是要改变世界”。 (展开)
0 有用 清風明月 2013-05-24 21:19:19
呜呼哀哉 如此而已
0 有用 莫莫 2012-12-07 22:08:54
有些啰嗦,不过仍比较系统。去年读时很有些地方有启发
0 有用 化之之 2012-05-29 18:46:02
把开头和结尾那两章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