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的原文摘录

  • 当我开始画曼荼罗时,一切都明了了。所有我走过的路,我每一次的迈步,都带我回到那个原点——中心点。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2-17 17:29:29
    —— 引自第53页
  • 炼金术的秘密就在于人格的转化——借由融合意识与无意识中的高级与低级层面。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2-17 17:29:29
    —— 引自第53页
  • 意识与无意识对抗交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可以扩展意识领域,也可以削弱无意识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更新和转化人格。人格的更新和转化,借由荣格所谓的超越功能实现,这正是炼金术和荣格疗法的核心目标。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2-17 17:29:29
    —— 引自第53页
  • 个性化源于合一、空性、无意识的无差别状态和神秘参与,然后经历了不断增长的差别性、自我主宰,然后经历了不断增长的差别性、自我主宰,再朝着合一、空性前进,此时的合一与空性是完全的,最后回归自性、曼荼罗。终点和起点合一了,最终的目标即是最初的源头。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2-17 17:29:29
    —— 引自第53页
  • 索尔与太阳相关联,属于男性法则,表现为“意识”。在炼金术语中,索尔还与“男性和宇宙种子”有关,是“精神的原动力”“所有启蒙和知识的源头”。它具有双重特质。原初的粗糙特质是燃烧的、腐蚀性的、侵略性的。一旦转化,“所有的杂质被清除后,就是我们想要的石头”。而盐与月亮相关联,属于女性法则,表现为无意识的不同面向。盐是硫磺的对应物,也有双重特质:未提炼之前,来源于大海的眼苦涩粗糙,像悲伤的眼泪。它也是变形的智慧母亲,遵循厄诺斯原则,与万事万物联结。盐还与土地相关联,其表现形式是大地之母和女神的原型。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2-17 17:29:29
    —— 引自第53页
  • 在炼金术中,需要硫磺(对应男性法则)、盐(对应女性法则),以及水银这种既是液体又是固体的物质。墨丘利的本质是雌雄同体的,同时体现为男性法则和女性法则;他在自己之内联结了精神与物质,联结了高与低两个对立面。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2-17 17:29:29
    —— 引自第53页
  • 共时性事件指的是“各种形式的存在物之间的深层和谐”。一旦经验到这一点,共时性事件就会给当事者带来极大的影响,策人会觉得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2-17 17:29:29
    —— 引自第53页
  • 所有密宗派別都認為:極樂是絕對者(Absolute)的本性......當我們領悟到我們的靈魂就是完美的極樂時,我們就認識了絕對者。在我們的一切日常歡樂體驗中,我們只在剎那間看見了構成我們的靈魂最終本性的極樂。但是,由於這些歡樂的體驗有極大的侷限性,且受到玷汙,因而把我們束縛在較低的生活層次,而不是促使我們朝著自我實現的目標前進。 (查看原文)
    Sada 2014-05-16 10:49:03
    —— 引自第25页
  • 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慢慢出现了一些趋势,尽管只是亚文化。人们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开始超越科学和物质主义,而转向了更大的自我觉知;更为注重心理感受;对冥想产生兴趣,关注心理学和灵性的交叉领域;检视自我价值观,为了满足存在感过更简朴的生活,包括改变职业。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24:43
    —— 引自第2页
  • 这两个传统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非常不同,而且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那么二者本质上是不是独立存在的?或者其心理学和伦理价值是不是只对那个地区的人适用?或者说有没有可能调和这两个系统,”把二者放到一起“,进行跨领域的综合,使这两个系统的发现、方法和智慧能够跨越地理疆界,适应、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34:25
    —— 引自第2页
  • 让西方人尝试历史悠长、深植于东方传统的方法,是否有危险?从根本上说,这些危险是不是源于灵性教义从一种文化(东方)到另一种文化(西方)的移植?相反的例子已经有了,西方的工业技术引入东方那些所谓的欠发展国家之后,那里传统的生活和工作范式被破坏了,相关的个体心理平衡也受了严重损伤。或者还有另一种更为基本??的危险,正如那些炼金术士洞悉于心也警告过我们的:他们的工作就像”致命毒药“,不仅有化学中毒的危险,而且还可能会使人心理失常。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34:25
    —— 引自第2页
  • 荣格、炼金术士、西藏的佛教徒是否已经找到了真理——自性、哲学石或者开悟之路?如果他们所做的工作可以被了解,也可以用于实修,那么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具有普遍性的价值?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50:24
    —— 引自第3页
  • 八世纪有预言称“铁鸟飞翔,藏人离开家乡”,二十世纪,荣格让这个语言成真,这是否是一个有意义的巧合? 很多藏人在瑞士找到了新的家乡。瑞士是西藏以外与他们最锲合的地方,看到给荣格带来灵感的阿尔卑斯山,他们会想起喜马拉雅山,这里的环境和视野都特别适合冥想和心灵的拓展。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50:24
    —— 引自第3页
  •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让我体验到西藏人教导的“思维转化”的很好的例子,这件事每一件事都存在的多维面向。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50:24
    —— 引自第3页
  • 释迦摩尼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可以觉悟成佛 在开悟后的一个满月之夜,佛陀在贝拿勒斯(Benares)附近的鹿野苑进行了第一次布道。那是七月。佛陀教导的本质和佛教教义的基础都包含在这次布道里,被称作“四圣谛”。 苦:痛苦在生命中无所不在。 集:痛苦的根源在于对事物的贪婪与执着。 灭:断灭烦恼,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是可能的。 道:有一条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路。 “八正道”是: 正见 正思维——正当的目的或意愿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59:58
    —— 引自第3页
  • 这正是佛教的力量所在:其方法和修习的弹性。佛教强调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经验,而不强调单纯的智识、纯粹的哲学知识,或盲目的信仰。 菩萨为了利益他人成佛,其决心坚定不移;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启迪众生的工作中,力求帮助他人摆脱困惑和内在的冲突。他们发展出各种方法,探寻他人内在的珍宝,即潜在开悟的种子。大乘佛教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他们“······就像训练有素的炼金术士,其化学制剂拥有这样的功效和力量:能够将银子变为金子、将金子变为银子。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6:59:58
    —— 引自第3页
  • 他长成了一个害羞的、敏感的男孩,他的想法经常与他父母的信仰、老师的教导发生冲突。他既感到自己很特别,也总觉得和其他同学比,自己是无能的。他很容易受伤,当他遭受不公正的对待——比如老师指责他欺骗时,会大发脾气。但是,很多时候,他能从他的第二人格(他通常这么称呼)中获得庇护。这一人格是他真实的自我,触及了人类的本源,甚至超越了人类自身。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8:56:46
    —— 引自第29页
  • 而“另一个人”是个脆弱的人格,经常想逃避,因此他不得不推着这一个他所谓的“第一人格”往前行进。这是个骗局,是一个游戏,他越来越冷周围的人满意,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己。他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总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成功不断。但内在的骚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些骚动不断地提醒他,抛开周围的人们对他的期望。他的第一人格显得杰出伟大之时,他的第二人格却为未实现的“完满”(wholeness)而痛苦难当。他整个一生都在找寻这个“完满”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8:56:46
    —— 引自第29页
  • 他听说维也纳住着一位教授(指弗洛伊德。——译注),于是启程去看他并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之情,他误认为这位教授是一位不为他人理解的天才。他们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和合作者。然而,在他们第一次会面时,荣格的第二人格就表示了反感。但她拒绝了仍旧虚弱的、潜藏不露的第二人格的提醒。 人们对待无意识意象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不能理解它们,或者逃避其间的伦理责任,就会令他丧失整体性,他的生命会被痛苦地撕成碎片。 他意识到,他第一人格所做的有意识的努力,会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破坏摧毁,这股力量逼得他不得不做另一个选择。换句话说,不是他选择了道路,而是道路选择了他。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08:56:46
    —— 引自第29页
  • 荣格不得不证明他的经验是真实的,证明别人也会有这样的经验:无意识是一个可见的心理实相,拥有自己的风格,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话,这个语言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象和象征。而且,荣格也意识到,从无意识获取的洞见必须被转化为伦理责任 (查看原文)
    mindprofile 2015-07-29 10:48:08
    —— 引自第34页
<前页 1 2 3 后页>